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享心智模型影响团队绩效的权变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新文  刘武  林琳 《心理学报》2011,43(5):561-572
共享心智模型指团队成员关于团队关键要素的共同的知识结构, 诸多研究表明其能有效提高团队运作效能。本研究从权变的角度入手, 以负责通讯网络监控与维护的106个高技术团队为分析对象, 探讨团队的共享心智模型与团队绩效的关系, 并揭示团队互依性作为权变因素对共享心智模型与团队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共享心智模型能显著预测团队绩效, 而团队互依性则负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 即在互依性程度较低的团队里, 共享心智模型才显著提高团队绩效。作者从共享心智模型的测量和权变因素的作用两个角度展开讨论, 并基于此提出了后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从情感互动视角出发,通过三个时间节点对72个团队的问卷调查,探讨了领导集权度对团队成员交换(TMX)及团队绩效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任务互依性和团队绩效压力调节了领导集权度与TMX间的关系,即任务互依性或团队绩效压力越高,领导集权度与TMX之间的负向关系越弱,反之则越强。进一步分析显示,任务互依性和团队绩效压力调节了TMX在领导集权度和团队绩效间关系的中介作用,表现为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3.
互依性与团队协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依性是指团队成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相互依赖的程度,分为作业互依性和产出互依性两大类。该文全面的阐述了互依性的概念、分类和测量方法,并重点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关互依性在团队协作领域中的研究结果。总结发现,两类互依性与很多团队变量均有显著相关,特别是团队的结果变量。在对结果变量的影响上,两类互依性存在交互作用,或互依性与其他变量存在交互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
团队作业特征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队作业特征是团队有效性模型中的重要输入变量,是团队绩效差异的贡献因素。作业特征在个体与团队层面的相关理论基础表明,团队作业特征包括技能多样性、作业同一性、作业重要性、反馈、自主性、作业互依性、作业复杂性七个核心要素。以此为基础介绍了作业特征在个体与团队层面的相关效应研究;团队作业特征模型测量、作业特征作用机制、作业特征要素的深入研究则可作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和纵向现场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视角探讨了教师辩证反馈对大学生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教师辩证反馈与团队创造力呈正相关关系;团队信息深加工中介了教师辩证反馈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精熟氛围在教师辩证反馈与团队信息深加工关系间起正向调节作用,而绩效氛围在二者间起负向调节作用;教师辩证反馈能够通过团队信息深加工对团队创造力产生有条件的、正向的间接影响,当精熟氛围水平高、绩效氛围水平低时,教师辩证反馈对团队创造力的间接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从理论上提出教师辩证反馈并实证探索其对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从团队创新层面上丰富和深化了“教育与发展”这一经典理论范畴,并为促进大学生团队创造力发展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卿涛  凌玲  闫燕 《心理科学》2012,35(1):208-212
已有的团队领导研究着重于领导行为对团队绩效的影响,而缺乏其作用机制和路径的研究。本文选取信任与团队心理安全两个变量,以142个团队为样本,对团队领导行为是否以及如何通过信任影响团队心理安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转换型领导行为与团队心理安全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显著地影响团队心理安全感;(2)信任是形成团队心理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之一;(3)信任在团队领导行为、团队心理安全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中,员工组织公民和职场偏差两种相反的行为,都与管理者亲社会违规有密切正向联系。为解释此矛盾现象,将管理者亲社会违规在组织层次和个体层次上分别视作一种客观实际和员工知觉,并结合情与理相对立的视角,探究其对员工行为的跨层次影响机理。具体包括四项内容:(1)管理者亲社会违规在中国情境下的概念化和量表开发;(2)领导信任和制度信任在知觉的管理者亲社会违规与公民和偏差行为间的不同中介效应,以及中庸思维和中国正义观的调节效应;(3)关怀氛围和规则氛围在实际的管理者亲社会违规与公民和偏差行为间的不同中介效应,以及领导沟通和关系实践的调节效应;(4)实际的管理者亲社会违规对个体层次上中介机制的调节效应。有助于管理者理性应对规则和人情的冲突,并为管理实践变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张珊珊  张建新 《心理科学》2014,37(1):140-145
基于领导-团队匹配的视角,研究以133名领导和645名成员的团队配对数据,采用二次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对领导工作投入与团队投入氛围的一致性匹配和不一致性匹配,以及团队满意度氛围如何影响团队绩效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领导工作投入与团队投入氛围一致与不一致相比,团队绩效较好;并且一致性匹配具有加强效应,即当领导工作投入与团队投入氛围一致时,团队绩效随着双方投入的增加而提高;同时,团队满意度氛围在领导-团队投入的一致性匹配与团队绩效的线性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创新氛围、创新效能感与团队创新:团队领导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杨  陈云云  王辉 《心理学报》2012,44(2):237-248
在团队层次探讨创新氛围、创新效能感以及团队领导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对51个工作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 团队创新氛围与团队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而团队创新效能感在这一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同时, 引领创新的团队领导调节了创新效能感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团队领导越倾向于引领创新, 创新效能感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就越强, 经由创新效能感传导的创新氛围对创新绩效的效应也就越大。研究结果深刻揭示了创新氛围、创新效能感、创新领导和团队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团队情绪氛围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禹  刘军 《心理学报》2012,44(4):546-557
基于85个团队的团队领导和475名团队成员的配对数据, 考察了团队情绪氛围、情绪劳动及团队效能感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团队中有两种类型的情绪交换—— 团队情绪氛围是团队内部的情绪交换, 而情绪劳动是团队成员对外的情绪交换。高强度的情绪劳动(高外部情绪交换)具有情绪资源攫取的效果, 削弱了团队积极情绪氛围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当团队工作的情绪劳动程度较高时, 团队较低的积极情绪氛围对于团队创新反而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团队积极情绪氛围(团队内部的积极情绪交换)对于团队效能感有促进作用。团队情绪氛围与情绪劳动的交互作用以团队效能感为完全中介进而影响团队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1.
陈帅 《心理学报》2016,48(1):84-94
对团队构成与团队绩效关系的认识有助于充分利用团队结构优势、提高团队效能、建立竞争优势。理论界对团队断裂带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给予了极大关注, 然而遗憾的是, 研究结果还存在较大分歧。通过明确团队断裂带的属性类别, 探索团队断裂带与团队绩效之间的中介机制, 试图系统解释分歧产生的原因。基于115个实际工作团队配对样本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 信息相关断裂带通过提高团队交互记忆系统水平促进团队绩效; 社会属性断裂带与团队交互记忆系统或团队绩效都无显著关系。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团队断裂带内涵及效能机制的认识, 推动团队断裂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团队虚拟性意指团队成员分散工作并借助虚拟沟通工具进行协作的程度。提高团队虚拟性已成为组织顺应数字经济发展,应对疫情冲击的重要举措。然而,学界尚未能对团队虚拟性究竟是促进或阻抑团队绩效这一问题给出明确答案。这不仅会造成理论认知的缺陷,也难以为组织充分发挥团队虚拟性的优势以提升团队绩效提供有效指导。本项目基于团队发展视角,围绕“团队虚拟性对团队绩效是利还是弊以及如何扬长避短”等问题开展三个研究:(1)引入团队发展阶段这一动态权变因素,剖析团队虚拟性在团队不同发展阶段对团队绩效的差异化影响;(2)探析团队虚拟性促进与阻抑团队绩效的双重路径,诠释在团队不同发展阶段何种路径起主导作用;(3)探索团队领导在团队不同发展阶段如何增强/削弱团队虚拟性对团队绩效的积极/消极影响。本项目为剖析团队虚拟性对团队绩效的“双刃剑”效应构建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可为团队领导根据团队发展阶段匹配对应的管理干预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莫申江  谢小云 《心理学报》2009,41(7):639-648
本研究采用纵向追踪设计,以55支实际运行的项目团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检验了交互记忆系统对于团队学习与团队绩效之间关系的作用机制; 并基于理论界近期受到广泛关注的IMOI研究范式,通过两阶段的追踪探索团队学习与团队绩效间关系的动态机制。结果表明: 交互记忆系统对团队学习与团队绩效间关系呈现出显著的中介效应,能够为团队学习的绩效机制提供良好的理论解释力;另一方面,团队学习是一种动态演进的组织行为过程,采用IMOI范式来替代传统的I-P-O模型能够更好地剖析其动态属性。  相似文献   

14.
陈默  梁建 《心理学报》2017,(1):94-105
通过确立较高的绩效目标以提升组织绩效被普遍认为是一项有效的管理措施。然而,学术界对它的负面影响却缺乏研究。本文提出了高绩效要求将启动员工道德推脱机制为其随后进行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开脱,即道德推脱在高绩效要求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为了检验这一观点,本研究提出两种不同效应的调节变量:感知的市场竞争正向调节变量之间的间接关系,而道德认同则负向调节这一间接关系。通过对某零售企业225名员工的两阶段调查,本研究提出的调节-中介模型获得了观察数据的支持。本研究的发现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发生的中介心理机制和边界条件,指导管理者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以期有效地管控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尽管已有研究开始探讨亲社会违规行为的影响因素,但从领导风格角度探究亲社会违规行为的文献并不多见。本研究依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探讨了道德领导对员工亲社会违规行为的影响。通过对241名员工两时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道德领导对亲社会违规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安全感和工作自主性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冒险特质调节了工作自主性与亲社会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揭示了道德领导影响员工亲社会违规行为的作用机制及其边界条件,这对提升组织管理效率,引导组织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姜卉  王玉婷 《心理科学》2018,(6):1416-1422
采用地震后建筑物倒塌,被困人员转运的任务情景,以99名消防指挥系大四学员为被试,研究个体情境意识和团队情境意识的关系,以及社会网络关系中的网络密度和结构洞指标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个体情境意识与团队情境意识不相关,即团队情境意识不是个体情境意识的简单相加;(2)共享情境意识对团队情境意识有负向影响:个体情境意识之间的差异越大,团队情境意识就越高;(3)对于网络密度较大的团队,结构洞对共享情境意识和团队情境意识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4)对于网络密度较小的团队,结构洞对共享情境意识和团队情境意识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基于IPO模型的团队多样性-冲突-绩效的权变模型。通过对国内外的112篇实证文章(n=9263)进行元分析,本文定量地梳理近年来团队多样性-团队冲突-团队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并重点考察团队冲突与团队绩效之间的调节变量。元分析结果发现:团队深层多样性是引起团队冲突的重要因素,表层多样性并不会显著增加团队冲突;与美国的研究不同,中国情境下任务冲突将显著降低团队绩效;被试类型、回收率、团队规模和团队冲突的不对称感知等变量调节团队冲突与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往个体和团队冲突研究主要考察了个人特征或团队特征对冲突结果的影响, 而尚未充分关注冲突管理过程中个体特征与团队特征间的交互效应。基于个人-团队匹配理论, 本研究探讨了个体层面宜人性与团队层面宜人性异质性对团队中个体冲突(关系冲突、任务冲突)和工作绩效间关系的影响。基于来自64个银行服务团队(包含339名下属和64名主管)的多来源、多时点纵向数据, 本研究所得结果显示:(1)关系冲突显著负向影响工作绩效, 任务冲突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不显著。(2)个体宜人性能够显著减弱关系冲突对工作绩效的负面影响, 而增强任务冲突对工作绩效的正向影响。(3)关系/任务冲突、个体宜人性和团队宜人性异质性间存在着三重交互效应, 共同影响工作绩效。具体而言, 当团队宜人性异质性水平较低时, 个体宜人性对关系/任务冲突与工作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容琰  隋杨  杨百寅 《心理学报》2015,47(9):1152-1161
本研究共收集了74个工作团队的数据, 探讨了领导情绪智力对团队层面绩效(任务绩效、利他行为)和态度(满意度、团队承诺)的影响、公平氛围的中介作用以及团队权力距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领导的情绪智力对团队绩效和态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程序公平氛围中介了领导情绪智力对团队任务绩效和利他行为的影响, 交互公平氛围中介了领导情绪智力对团队任务绩效、满意度和团队承诺的影响; 团队权力距离调节了领导情绪智力和交互公平氛围的关系, 该调节关系通过交互公平氛围的中介作用影响团队任务绩效、满意度和团队承诺。  相似文献   

20.
戴云  田晓明  李锐 《心理科学》2023,(3):704-711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研究考察了领导主动变革行为影响团队绩效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对110个团队领导和380名团队成员两阶段配对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领导主动变革行为依次通过团队主动变革价值信念和团队主动变革行为对团队绩效产生正向影响;(2)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领导主动变革行为与团队主动变革价值信念之间的关系,进而增强了领导主动变革行为通过团队主动变革价值信念和团队主动变革行为对团队绩效产生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推进团队层面的主动变革行为研究,同时对组织变革创新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