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和中山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9月17~18日在广州隆重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国内著名高校哲学系和法学院等单位的40多名专家学者.本次大会还特邀国际著名非形式逻辑学家和法律逻辑学家、加拿大温尼伯格大学哲学系教授道格拉斯·华尔顿(Douglas N.Walton)博士做大会主题发言.会议围绕"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的关系"这一主题对"什么是法律逻辑"、"法律推理"、"法律论证"、"法律方法"、"法律知识表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法律业务形式逻辑》第四页(群众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中写道:“国家制定的法律,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是审判机关定罪量刑的准绳。”这个判断从法律的功用出发,给“法律”下了两个并列的定义。法律“是人们行为的准则”这一定义,无可非议;法律“是审判机关定罪量刑的准绳”这一定义,则违反了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全同的原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法律”包括宪法、刑法、民法、经  相似文献   

3.
随着以怀特海的过程思想、有机哲学为基础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对诸多学术领域的深度影响,在这种视域中研究法律逻辑似乎也具有了可能性。随着非形式逻辑、论证理论、法律方法以及司法实践等相关研究的发展,这种研究也具有了必要性。在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域中,法律逻辑应当是开放的、具体的、非中立和不确定的,这显然与现代性视域中的法律逻辑不完全一致。然而,前者并非对后者的逆反、对抗或颠覆,恰恰相反,前者的理论旨趣在于对后者的包容、摄入与超越。如果说后者追求的价值目标是真和善(正义),那么,前者则在此基础上追求美与和谐。这种观点并非仅仅是人为的预制,更有其内在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律逻辑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4月4日至8日在重庆举行。来自全国政法院校的专家、学者、在职教师以及司法部门的同志共百余人参加了讨论会。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问题。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问题有的专家认为,法律逻辑没有什么特定的研究对象。法律逻辑就是形式逻辑原理在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所以,可以把形式逻  相似文献   

5.
陈康扬副教授编著的《法律逻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是一本较好的书。这本书据我初读的印象,具有以下的优点: 第一、体系较新,眉目清楚。《法律逻辑》打破常规,先把全书分为四编,即总论、思维形式、思维规律、逻辑方法,然后在每编下面分章分节。这种分法有很大的优点,就是问题集中,眉目清楚,而且也与形式逻辑的定义所表述的三部分研究内容相吻合。第二、原理阐述有一定的深度。如,《法律逻辑》的作者为了克服定义方面的混乱指出,任何定义都不能是否定形式的,即使是负概念的定义也不例外,但是定义项可以包含否  相似文献   

6.
试论批判性思维与逻辑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熊明辉 《现代哲学》2006,28(2):114-119
“批判性思维”一词已成为当今教育界一个十分时髦的术语。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哲学家都在讨论批判性思维。但是,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其逻辑基础是什么呢?我们认为,目前学界对此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澄清。在逻辑学界,批判性思维已成为当前逻辑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向。有学者认为,批判性思维与非形式逻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有人认为批判性思维与非形式逻辑两者可以不加区别交互使用。该文首先考察了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哲学家们分别给出的批判性思维的定义,然后分析批判性思维与非形式逻辑、形式逻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进而认为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共同构成了批判性思维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7.
非形式逻辑是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产生于欧美的一个新的逻辑学分支。它的历史虽然十分短暂,但很受人们关注,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涉足这一领域的学者较一致的看法是,非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是论证。这一看法也开始得到社会的公认。自然,对非形式逻辑研究对象所作探索的角度和方法是不尽相同的。本文拟就非形式逻辑的产生及主要理论作一简要介绍。非形式逻辑的萌发,与逻辑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难相关。最初,逻辑教师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谈一谈形式逻辑管不管真实性的问题逻辑上一直有一些问题是在争论,不容易得到大家都能接受的答案,如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问题、形式逻辑管不管真实性的问题、辩证逻辑与唯物辩证法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原都是互相联系着的,但在这里,却主要想单就形式逻辑管不管真实性的问题来谈一谈个人的意见。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是任何科学研究都不应忘记的一条原则。列宁早就给我们指出过,理论脱离实际是资产阶级学术观点中最基本的一个特点,也是为害最大的一种学风。最近,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在理论工作中展开了两条道路和两条路綫的斗争,所争的中心问题也就是理论研究要不要联系实际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肯定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以后,科学事业就获得了飞跃的进步和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是同一系列的学科,它们在逻辑科学的发展中是作为不同的类型出现的。 无论辩证逻辑或者形式逻辑都是研究思维及其规律的,两者都是作为关于认识方法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非形式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京 《哲学动态》2003,(10):37-40
非形式逻辑致力于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非形式化推理和论证的方法、规则和模式。作为一个独立的哲学分支 ,非形式逻辑只有短短不到 3 0年的历史 ,但业已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并对修辞学、传播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回顾非形式逻辑兴起的历史背景 ,介绍非形式逻辑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热点问题 ,剖析其在整个哲学学科中的作用与地位 ,并展望非形式逻辑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一 非形式逻辑的兴起符号逻辑的诞生对 2 0世纪整个西方哲学的影响无疑是革命性的 ,对当代数学、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的…  相似文献   

11.
形式逻辑(或普通逻辑、传统逻辑)是一门基础学科。建国以来,它一直是我国高等文科院校一些系科的基础课程。一九五八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学点文法和逻辑”。此后,广大职工和干部纷纷要求学习形式逻辑。粉碎“四人帮”以后,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学习形式逻辑的人数越来越多,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形式逻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此形势下,许多逻辑工作者都在考虑形式逻辑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对于形式逻辑的进一步发展,在逻辑工作者中,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些同志认为形式逻辑的发展,也就是形式逻辑数理逻辑化。如果再说明确一点,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逻辑学界对于形式逻辑的许多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产生了一批有价值的论文。这是值得欢迎的,它对于发展形式逻辑是有益的。但是,我们的形式逻辑研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视概括现代思维材料来发展形式逻辑的倾向。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发展形式逻辑,固然需要从各方面进行探讨,但是对现代思维材料从理论上进行逻辑的概括,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普及形式逻辑知识的工作逐步深入开展,社会上学习过形式逻辑的人越来越多了;人们运用所学到的逻辑知识去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了。这是一件极大的好事。但是,我们也必须同时注意到,在普及形式逻辑知识的过程中,理论阐述方面的不准确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回溯推理作为一种单独的推理形式,是在近些年某些专业(公安、法律、医学等)的形式逻辑教材中才出现的,并且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尤其是从事公安司法工作同志们的关注。这是因为回溯推理在司法工作中确实有着实实在在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发现犯罪。本文仅想从分析回溯推理和刑事侦察各自的主要特点着手,进而说明回溯推理在刑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使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逻辑界关于充足理由律问题的讨论中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否定充足理由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一是肯定充足理由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这两种观点争论得十分热烈,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问题上的分歧:(一)充足理由律是莱布尼兹作为本体论还是作为逻辑规律提出来的问题,(二)充足理由律能否形式化的问题,(三)充足理由律和形式逻辑的对象是否吻合的问题,(四)充足及由律有无阶级性的问题;(五)充足理由律能否在整个形式逻辑中都运用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克足理由律问题,必须从分析它的理论分歧入手。本文试就这一方面…  相似文献   

16.
非形式逻辑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它首先是一种寻求更好的大学逻辑教学方式的努力。进而,非形式逻辑学者们逐渐开始触及和探讨越来越多的理论议题,即发展不依赖于形式逻辑的关于论证以及好论证的理解方式。在1998年世界哲学大会上,布莱尔和我阐释了非形式逻辑为哲学所带来的理论后果,其中一点我们称之为“演绎主义的终结”。那时我们并未给出演绎主义的定义,而只是把它等同于麦金泰尔的那个精炼的说法:“任何推理,不是演绎的,就是有缺陷的。”但现在看来,我们在当时就作出“演绎主义的终结”这一论断,显然是有点为时过早了。因为演绎主义似乎至今都还很有生命力,甚至在那些倾向于非形式逻辑的学者那里它也能得到支持:恩尼斯长期以来都辩护演绎主义是一种论证重构策略,格罗尔克更是致力于辩护它是一种论证评价理论。在本文中我将论证,非形式逻辑最好被理解为一种不诉诸于演绎技巧和演绎规范的逻辑研究。当我们意识到演绎和演绎主义已经如何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哲学发展史中,并且牢牢地控制了我们关于逻辑研究的理解,我们就能明白非形式逻辑这一理论努力是多么的困难和重要。我将首先澄清“演绎主义”的意思,然后再分别考察那些赞成和反对演绎主义的论证,最后,我将表明非形式逻辑是从演绎主义中挽救逻辑的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17.
充足理由律(以下简称充律)是不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问题,是逻辑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有的主张“是”,有的主张“不是”。国内五十——六十年代,逻辑学界在讨论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性质以及推理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的关系时都涉及到充律是不是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问题。当时没有深入展开讨论。去年第一次全国逻辑讨论会上,  相似文献   

18.
充足理由律是不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早在六十年代的讨论中,在讨论形式逻辑的对象和作用时,有些同志就提出形式逻辑不能只研究思维形式,他们所持的一个论据就是“充足理由律要求前提内容必须正确”。在关于形式逻辑真实性和正确性的讨论中,同样有些同志提出思维形式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是统一的,所持的  相似文献   

19.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指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是否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本文仅就传统形式逻辑讲的内容作一般介绍)。它是我们在思维活动中,即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论证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逻辑规律。人们只有在思维中遵守了这些规律,其思想才会是明确的,合乎逻辑的,否则就会是不明确的,不合逻辑的。因此,正确理解并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学好形式逻辑这门科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刘祥林 《学海》2012,(5):128-133
法律全球化是一个正在进行的客观过程.经济的全球化产生了各国法律互相交流和融通的需要,法律全球化正是为经济全球化提供规制的理性抉择.法律全球化也是一个各国让渡部分主权的过程,但这一过程仍然要以尊重各国主权为前提,无论是国内法还是法律全球化过程中的“全球法”都要得到主权国家的批准,法律全球化并不否认法律的民族性.全球文化的多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不同民族传统对法律全球化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法律全球化绝不能是全球法律的单一化和同质化.当下法律全球化过程中确实存在着美国法律输出的现实,但不能因此而否认或反对法律全球化,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法律全球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