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9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为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根本指针,与2001年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相比,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开拓创新与转型升级。本刊特邀我国学界在公民道德研究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五位学者,就新时代培育时代新人的逻辑进路、民族文化自信与传统美德传承、新时代公民的网络道德建设、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法治保障、夯实新时代基层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基础这五大问题,进行深入学理诠释,以飨读者,并求学界共鸣。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新时代公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彰显着新时代性的鲜明特征和品格。《纲要》的新时代性,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纲要》始终,无论是逻辑框架、内容安排,还是理论分析、实践举措,《纲要》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都是对习近平关于公民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坚守和实践运用;体现为《纲要》总结了2001年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经验,坚持守正创新,赋予其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鲜活内容,使我党对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体现为《纲要》适应新时代的呼唤,深刻揭示了道德领域问题的根源,丰富发展了公民道德道德建设内容体系,科学界定了个人品德的内涵,精辟概括了中华传统美德,提出了弘扬中国精神的新要求,在公民道德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实现了新时代的重大突破,为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公民道德人格的重塑,不仅对于公民个人的自我完善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推动社会伦理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影响深远。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适度经济条件;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营造和谐社会氛围;有效提升公民道德自觉意识,培育良好道德能力是新时代公民道德人格重塑的社会基础。主体性、发展性、实践性是新时代公民道德人格重塑的核心原则。注重全面引导,协同推进公民道德教育;激活内生动力,引导公民主动提升道德修养;构建公正合理、运行顺畅的道德回报机制是新时代公民道德人格重塑的实现路径。以重塑公民道德人格为落脚点和着力点,不断提高公民道德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全面提升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美德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深入挖掘、整理中华传统美德,使之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公民道德建设服务,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王华同志的专著《美德论——传统美德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研究》,对有关问题进行系统的探讨和研究,全书资料丰富,观点新颖。诚如臧乐源教授在该书《序言》中所说:该书“时代性、针对性强,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体会,这本书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由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与编写、旨在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近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江泽民同志为这本书题词:“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 李岚清同志为《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作序。他在序中说,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  相似文献   

6.
"公民"和"公民道德"在当代中国有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公民身份变迁的历程以及由此而来的公民道德发展的生成历史和发展逻辑构成了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起点。在社会不断变革的过程中,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正呈现出某种回归自身的基本态势,并面临着社会变革所带来的众多挑战。如何正确看待这种回归,如何积极应对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挑战,已成为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发展过程中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道德建设的前提是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公民身份的确认。公民道德主要涉及公民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其实质内容就是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自律。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最深层依据在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如果不从这个高度来分析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客观依据,就有可能把公民道德建设混同于传统道德说教,或者把当代的公民道德建设混同于已往的道德批判。  相似文献   

8.
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加强革命道德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武装,传承传统美德、培育优良作风,塑造崇高精神、强壮精神支撑,厉行纪律法规、倡导"五爱"公德,培养造就富有高尚情操的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革命者和建设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培育"四有"公民.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强调领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着力抓好关键少数、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的道德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强化制度和法治保障,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培养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面向未来,我们党要走向继续成功,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持之以恒地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奋力谱写出道德建设更为精彩的崭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论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即公民道德建设要以多数人的现实道德状况为出发点;以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以培养公民成为自觉的道德主体,充分发挥公民的道德主体性为落脚点,使公民道德建设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步入公民社会.公共生活伦理应当成为我国当前社会道德建设的重心.公民自治既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道德的重要特征.因此公民社会里公共领域的道德建设也应从公民道德自治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公民社会的另一个特征是公民自愿组织的出现与存在.这些组织具有特定的伦理功能.这些功能表明这些组织既是公民道德实现自治的平台,也是我国公共生活领域公民伦理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公民道德不应该只是写在文件中或挂在口头上的口号,它需要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们的道德实践,其中道德的实践载体自然必不可少,而选择何种实践载体就是公民道德是否有效实施的关键。我们认为,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按照社会对个人行为的道德要求的高低程度,可以区分出三个层次的公民道德,即公共道德、社会角色道德和公民美德,相对应地,就有三类载体和三种运行机制。在公民美德层次上,是"导之以德";在社会角色道德层次上,是"齐之于礼";在公共道德层次上是"绳之于法"。如果我们对此没有理论自觉,就会造成公民道德实施的困扰甚至失效。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迎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建设与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公民道德,受到各国政府和民众的普遍关注.这是因为,人类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社会,应当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而要实现这种理想的社会,要靠法律,更要靠道德.作为一个现代公民,道德“主内”,法律“主外”,只有“自律”意识和能力较强的人,才能成为素质较高、真正自由的合格现代公民;作为一个现代国家,如果新一代公民没有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与训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公民道德是中国既有文明历史的自觉延续,尊重、整合和传承历史传统所有好的知识和经验将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文化路径.在源与流的双向层面上发掘出公民道德的建设契机和本土文化资源,不但在思想传承上更显理论厚度,而且可以在具体实践上获得更大的民族认可度.在批判吸收儒家德目的同时,需要以儒学的生活世界作为背景来展开,方能真正找到公民道德建设的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14.
西方公民道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民主法治社会最直接的价值依托是公民道德,公民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西方公民道德的四个理论问题:公民道德的本质、公民道德为何必要、公民道德与国家的关系、公民不服从,可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某种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伦理学会、徐州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和徐州市伦理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传统美德与公民道德建设研讨会”于2002年4月12日至13日在徐州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伦理学界的四十多位专家出席了会议。会上,学者们围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德治国与公民道德素质培养、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考察,来揭示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变迁,以及这些变迁背后所反映的历史和社会需要。同时,本文特别想揭示的是,1840年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西方文明的碰撞,梁启超、孙中山、张岱年等人是如何思考道德中的公私、古今、常变、继承与创新等问题,以及他们如何对传统道德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提出新的美德体系,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这些宝贵的思想资源,可以为我们今天进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滋养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总结了2001年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我国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形成的新经验和新成就,反映党中央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作规律的深刻理论认识和科学把握,重视突出公民道德建设的群众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是我国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总纲领。《纲要》保留、继承了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又立足新时代和新形势的要求提出了一些新问题、新思想,着重体现党员领导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人  相似文献   

18.
论友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友善的本义是指像朋友一样善良。作为公民道德规范的友善 ,本质上是指友好善良的公民伦理关系和公民秩序。公民关系和公民秩序应该友善 ,是因为 ,我们的良序社会及其公共领域 ,都是伦理性的合作体系。友善规范具有规范、创造、整合功能。友善规范是抽象的 ,它的实施需要细分为更具体的义务 ,即善益待人、和气待人、诚实待人、宽厚以待人、平等相待。友善也是公民的一种主要道德品质 ,公民由之在公共领域做出友善的事情和行为友善。当前公民对于友善患有三症 ,即友善情感上的冷默症、友善行为上的推卸症、友善结果上的恐惧症。克服这三种症状 ,需要伦理、道德、管理等相结合 ,从伦理上建设公民关系和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19.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提高民族道德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民族道德素质张善城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传统美德就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使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却自强不息,始终保持着作为伟大...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所创造的宝贵财富,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并为世界人民所接受.对当代社会生活和公民道德建设仍具有借鉴、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