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以19世纪形而上学的衰落为"坐标",此前的伦理学以形而上学为基础,此后的伦理学则面临相对主义的难题.在古典哲学中,虽然形而上学为伦理学奠基,但形而上学的自由与伦理学的自由之间存在着矛盾.海德格尔试图把存在问题从形而上学中拯救出来,但就其对"人道主义"的批判而言,海德格尔哲学中有存在论而没有伦理学.虽然伦理学面临着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两难抉择,但我们这个时代对伦理学的需要却是前所未有的.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或许我们首要应该考虑的是人与人之间、国家之间乃至文化之间能够和平共存而作为"底线"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技术伦理学在技术哲学的后现象学兴起的背景下出现了"物转向",即"技术人工物"在"人—技术"交互情境中有着全新的伦理意蕴。机器(人)伦理学研究的兴起可以看作是哲学中"物"转向在科技伦理中的回应,"物"转向后的机器(人)伦理学是对经典伦理学的拓展和对人本主义的超越。聚焦"机器(人)"伦理视角对技术人工物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与反思,对于准确把握"物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西方哲学家中,弗洛姆是人本主义伦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自称他的伦理观为“规范人本主义”。他要建立旨在以人为中心的符合人性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以求人及其潜能的自我实现的人本主义伦理学。这种伦理学是一门以“人的科学”为基础的、关于“人生艺术”的应用科学。  相似文献   

4.
孙伟 《道德与文明》2021,(4):150-160
理性与情感的关系是东西方伦理学关注的一个核心议题.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伦理德性是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对一个人情感和欲望塑造的结果,它使得人们具有了相应的道德情感和欲望,也成为理性思考的起点.实践智慧则是在此基础上,通过人的理性思考,针对具体情境而进行的道德理性判断.一个正确的伦理行为必然结合了伦理德性和实践智慧、情感和理性.与之类似,荀子认为礼义制度通过日久天长的熏陶而逐渐矫正、教化、引导人的情感和欲望,使之趋向道德的结果."义"是一种人类独有的理性能力,它为道德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内在的根据和框架.正如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德性与实践智慧融合互生发展一样,荀子的"情"与"义"也是相互融合发展,共同促进了人的完善德性的实现.荀子关于"从义不从父"的主张集中反映了理性与情感相融合这一美德伦理学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姚燕 《哲学动态》2004,(9):46-47
伦理学服务于有善良意愿的人,承担抵制任意性的任务,它不仅具有功能性,而且要实现合理性.人是伦理学的出发点.现代经济伦理学以人类学视角的论证,沟通经济理性和伦理理性,反对任何主观臆想的假借概念.  相似文献   

6.
《周易》《老子》《庄子》号称"三玄",三者共同创立了中国古代"伦理学之后"的形而上学.《易传》展示了形而上学超越于儒家伦理之上的实践哲学本质;《老子》的"道论"将实践哲学纳入类似于康德的实践"模型"的隐喻之中,建立起天之道、圣人之道和处世之道三者上下贯通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模型;《庄子》的"至人"理想则通过诗意和寓言的方式在高悬的天道与日常生活之间建立起某种可以凭想象来把握的纽带,为道家的"伦理学之后"开辟了 一个看起来充满"至乐"和"天乐"而值得追求的审美维度,但也终究没有摆脱自欺和自我麻醉的幻觉.  相似文献   

7.
陈泽环 《学海》2008,(1):179-184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尽管具有全球性的一般涵义,但它在不同国家的经济伦理学之中,仍然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美国的经济伦理学之中,"企业社会责任"处于中心地位,而德国经济伦理学则在制度伦理的框架内讨论"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这种不同地位的形成,固然与不同的学术传统相关,但更重要的是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制度差别在学科上的反映.因此,中国经济伦理学对待"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更应该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形成自己的重点和特点:鉴于当代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的出现,固然与企业制度不完善、企业家个人素质低下有关,但更与整个经济生活的不完善和不成熟的体制背景相关.因此,为合理地理解和处理当今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界应该采取制度伦理学为主、企业伦理学为辅的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责任伦理是现代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在传统儒家话语中也有相应的表达,这是一切规范性社会共有的特征。本文以儒家文本为依据,对"责""任""责任""己责""己任"等一系列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考辩。指出,儒家的"责"包含现代意义上的"责任"的基本要义,它既指职责、尽责、位责、任务、使命等分内应做的事,也指因自己的失误而对不利后果应承担的处罚。从人我、己他的人伦关系视角阐释个体的责任,这与当代责任伦理学把责任看成由社会关系所决定的理论,有相同的旨趣,体现了责任的利他性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西方伦理学理论的发展进程中,元伦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是与现代人本主义伦理学和宗教伦理学平行展示着的三大理论走向之一。鉴于它自身特有的学院式理论色彩和高度的逻辑技术性,往往为我国伦理学界视为缺乏实际意义的学究(或经院)派理论,至今尚未予以足够的重视。然而,它以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对伦理学理论本身的建构、特别是对伦理学本身科学性地位的求证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不仅已经开始触动欧洲大陆以人本主义思维见长的许多哲学伦理学学派,而且也因其在英美学术界所享有特殊地位而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对于这样一种被誉之为“20世纪(西方)伦理学革命”的伦理学理论,我们的疏忽和轻视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相似文献   

10.
论亚里士多德"自然"德性伦理学对德性伦理学复兴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氏德性伦理学是以"自然"为基础的,"自然"是本体用意与现象用意的内在统一,统一于"人生"之中.在亚氏德性伦理学语境中,人的生命历程与呈明"自然"的德性之美是内在统一的过程.当代德性伦理学复兴缺乏本体论承诺,致使德性伦理学复兴缺乏统一的解释力度.这需要从亚氏"自然"德性伦理学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11.
儒家伦理是一个多元一体的伦理系统,它兼具德性伦理和德行伦理、意图伦理与责任伦理。儒家伦理学无疑是一种德性伦理学,但是它也是一种以行为为中心的德行伦理学。而儒家所阐发的行为伦理构成了儒家德行伦理学的核心,它所揭示的"行""为"和"行为"范畴的义理,鲜明地体现了儒家责任伦理所包含的做事、不做事、应做事等本质规定性,充分体现了高度的实践理性智慧。儒家行为责任伦理体现为三大层面:一是行为责任伦理的基本规定,二是行为责任的内容指向,三是行为的责任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弗洛姆规范人本主义伦理学的主要内容与价值旨趣 ,揭示了他的社会批判哲学和规范人本主义伦理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认为他的规范人本主义伦理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从社会心理学的层面重建理性主义的人道主义伦理价值规范 ;从个体心理学的层面要求人们应当听从自身内在良心的呼唤而不是屈从于外在的权威的利益 ,实现自身的真实利益。本文最后分析了其理论的基本特点与理论得失。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12月5-6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及江南大学共同主办,中国伦理学会秘书处、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的"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江苏无锡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近四百名伦理学人、道德文化工作者出席了本次大会。大会围绕"伦理学与国家治理"这一主题,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曹刚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王小锡教授、复旦大学邓安庆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国家治理与社会团结""新时代中国之治的伦理意蕴""为日益分裂而不知所措的世界守护伦理精神"的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12月7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19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800多名伦理学学者、道德文化工作者参会。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伦理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邀请了江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樊浩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赵汀阳研究员、华民慈善基金会卢德之理事长分别作了"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伦理道德发展的‘中国问题’及其理论前沿""《三体》的零道德世界和安全声明""文明互鉴,走向共享"主题报告。大会举办了12个平行论坛及对话会活动,涉及"政治伦理""法律职业伦理""马克思主义与道德""伦理学基础理论""健康伦理""中外伦理思想""应用伦理学""共享伦理思想""生态伦理""立德树人"等多个专题,此次分论坛得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井冈山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海南医学院、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大会还隆重发布了"中国伦理学2017-2018年度十本好书"。  相似文献   

15.
在关于应用伦理学学科性质的讨论中,那种"集‘基本价值观’和‘程序共识论’于一体"的应用伦理学观应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成果,并且是我们进一步讨论的基础。它其实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平台"与"两个端点",但它并没有真正掌握具体领域具体问题这一"端点"的本质特征,因而没能真正理解应用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广义伦理学应该是应用伦理学协商对话的共同基础。由此出发,应用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就学科而言,它不仅涉及伦理学,也要涉及其他领域的专门学科;就其任务而言,它既要确保具体行为符合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又要顾及其他具体领域的正当利益诉求;就其方法而言,它采取的是"程序共识"的方法;就其结果而言,它具有"伦理妥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的生态伦理学在反对西方传统的人本主义形而上学时,陷入了自然主义形而上学,因而不能摆脱形而上学困境。本文提出"环境价值"概念,把环境价值作为生态伦理学的伦理根据,从而超越了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两极对立,超越了在生态伦理学研究中存在的"形而上学困境"。这种生态伦理学实质上就是环境伦理学。  相似文献   

17.
以唯物史观全面理解"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问题是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来之后,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成为哲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出现了不少分歧和争论.有的学者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做比较,有的学者同中国古代的民本观做对照,有的学者结合现代管理学中的以人为本观念进行阐释,更多的人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今条件下提出以人为本,尽管也是吸取以往的思想资源和合理因素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说,它是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崭新表述,所以只能是以人民为本而不是以作为个体的人为本.也有学者提出,应该把作为"政治理论"的以人为本与作为"学术"的以人为本进行区分,前者就是以人民为本,后者则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和而不同"、"推己及人"与团结友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团结为贵、友善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礼之用,和为贵",而实现人和的关键是团体中的每一个人做到"中",即所谓"致中和"的原则;以仁爱精神做到与人为善、关爱他人,则应该"推己及人"、"兼以易别".古人这些思想包含了十分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继承,经过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批判,升华为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钱广荣 《道德与文明》2008,23(1):109-112
"道德资本"概念的提出及研究是我国伦理学理论发展中的一个创新,它顺应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对道德进步提出的客观要求,对帮助人们破解道德与经济"二元对立"的时代难题、丰富和发展伦理学的道德价值学说,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这一问题的研究,需要在科学界说"道德资本"的内涵,对其进行学科定位的基础上予以拓展.  相似文献   

20.
首先是伦理学理论。对于伦理学理论的应用有两种主要的方式 :体系的和部分的。前者如蒂洛把人本主义伦理学应用于各个应用领域 ,罗尔斯把一种契约主义伦理学应用于社会的基本制度和人的目的——价值体系。更多地被采用的方式是部分地运用伦理学的理论 ,而不是把一种体系用于所有应用场合。例如 ,在不同人群的权利问题上应用罗尔斯的差别原则理论 ,在生命伦理学问题上应用人本主义或宗教伦理学的生命价值理论 ,等等。部分应用理论的模式总体上有更大的灵活性 ,可以根据不同应用主体的性质援引不同体系中的有关理论作为持某种立场或政策主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