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梭,18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无论在社会思想、文学内容、风格和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的浪漫主义时代,被誉为浪漫主义之父。然而,在这样一个伟人身上,却存在着一些反常的性行为。卢梭在其传世珍品《忏悔录》这一本自传中,坦率地承认了他的这些反常的性行为。本文拟探讨他的变态性心理发展的轨迹。一、婴儿期现代性心理学认为,人的性欲在出生后就开始有了,并不是在青春期才出现的。孩子们出生后最先  相似文献   

2.
性心理变态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的行为在变态心理的支配下违反了社会道德规范,但并不侵犯他人。事发后,公安机关往往把他们作为流氓犯罪论处,进行劳教。采用这种方式有用吗?应如何对待请看: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心理世界结构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心理世界结构假说河南省职工医学院(450003)王国富,李菊英,付丽一、论点与机制我的假说的基本论点是:人有三个心理世界并存,即社会性心理、动物性心理、内脏性心理(自动性心理)。在正常情况下,这三维心理处于正常的构型状态,进...  相似文献   

4.
金童是莫言小说《丰乳肥臀》中的主人翁,这部小说引起文坛的激烈争论。这里姑且不去讨论那扎眼的书名,不去讨论这部小说的政治色彩,仅就人论人说金童。可以说,作者塑造了一个严重的性心理变态者的形象。 首先,金童的性心理变态是伴随其一生的。金童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母系”大家庭里,祖母——母亲——8个姐姐,作为“独根苗”受到周围女性的高度呵护溺爱,也许正是这种过份的变异的爱是他性心理变态的基础。用金童的话说,他患的是“恋乳厌食症”,但是随  相似文献   

5.
从性生理上说,一位少女出现了月经初潮,一位少男第一次出现遗精,意味着他们的生殖功能已经开始趋向成熟。那么,性心理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呢?青春期性心理发展遵循着一定规律,人的性心理从幼稚到成熟,应当具备性意识健康、性情感稳定和性适应良好这三个标志。 性意识健康 性意识是人对性的认识和态  相似文献   

6.
健康人格是被誉为现代心理学第三思潮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①,与不健康人格或者"病态人格"具有某种理论上的相对应.西方心理学对健康人格的理解大多是来自对不健康人格的分析和认识,而对于像变态人格、病态人格、精神病等一些概念的认识,几乎就是西方心理学对健康人格研究的最初路线,较为典型的有我们非常熟悉的精神分析学派,就是主要通过对变态人格的研究来揭示健康人格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编制专用问卷,筛查反社会变态人格高危险人群,为我国征兵心理检测提供有效工具。结果,《反社会变态人格倾向问卷》由168个条目组成,为3维9因子结构,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应征人群的行为特点,预测研究证实是评价反社会变态人格倾向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性发展的差异及其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青少年性发育现状及其对性心理与人格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中学生性现状调查问卷》及16PF人格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江西4所中学的1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青少年手淫行为发生率、与异性交往愿望及性冲动等方面均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2)性成熟的青少年的多种人格特征与未成熟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青少年性生理发育正常,但在性心理方面很不成熟,对手淫、性冲动和异性交往等方面问题较多,性发展影响青少年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格障碍即变态人格。是一种人格的畸形发展。主要是由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所形成,但对具体人而言,可能是其中的某项因素起了主导性作用。国内外众多有关研究均表明:在导致不少人犯罪的诸多主客观因素中,由人格障碍所致的犯罪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据美国调查资料:在狱的刑事犯  相似文献   

10.
按照生物学发展规律,人一到青春期,随着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增多,开始出现性欲和对性问题的关心是十分自然的。相反由于先天或后天内分泌的紊乱等原因,可致性器官发育异常,或由于社会、家庭的教养不当,也可致性心理发展失调或变态,青春期的性敏感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1.
社会规范的跨文化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日、美三国的社会规范进行了比较研究。被试为北京1434人,大阪608人,洛杉矶1409人。在3方共同研讨基础上编制了统一的调查问卷,共67个项目。采用SPSS 10.0软件对结果进行了多元统计、解析。结果表明:(1)三国国民的社会规范的基本维度是一致的,包括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法律规章和社会习俗4个维度。其中,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组成内控规范,法律规章和社会习俗组成外控规范。(2)中日两国的社会规范都是以内控规范为主,外控规范为辅。中国人在内控规范中,以伦理道德为主,价值取向为次;在外控规范中,法律规章为主,社会习俗为辅。而日本人的内控规范中却以价值取向为主,伦理道德为辅。(3)美国人的社会规范以外控为主,内控为辅。在外控的两大维度中,法律规章为主,社会习俗为次;在内控规范中,以价值取向为主,伦理道德为辅。尽管三国之间有着相同的规范维度,但组成各规范维度的具体规范,既有超越特定文化的共同规范,又存在着依存于特定文化的特殊规范。社会规范的文化差异是导致管理冲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性心理作为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对于个体人格健康、健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教育和现代化卫生保健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实现的一个必要因素。为此,为了解我校男性大学生性心理状况、依据调查的结果,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在特定的处境下,往往会产生一些特定的心理,在这些心理的作用下,人会有一些反常的感觉或做出一些反常的行为。所谓反常,是与平常相对而  相似文献   

14.
名人怪癖     
古今中外,有许多名人因为精神世界充满着积郁,思想和行为都程度不同地发生变态。表现出背俗反常,令常人不能理解。太康诗人中成就最大的左思,是一位出身寒素,相貌丑陋,说话口吃的诗人。他既博学多才,作诗填词,辞藻壮丽,又十分自尊,生就一副傲骨。由于左思相貌奇丑,没有姑娘喜欢他,这使他十分苦恼,  相似文献   

15.
荀子从人的根源性出发来探索人性的特点,由一般生物人的自然性延伸到人之为人的社会性探讨,其成人的思路不但注重德性内修,而且也注重外在社会规范的约束限制作用,既主张学习和遵从礼仪法度,也注重外在社会环境和社会习俗的习染熏陶。荀子主张顺人性、尊人性,主张合理地节制人的欲望,引导人性向善,"化性起伪",通过学礼与积伪,成就道德人与理智人相结合的丰满人格。但基于时代的囿限,荀子总体上还是偏重于人的德行修养,关于知性知识的掌握对于人安身立命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当一个人的心理上发生变态后,其行为会出现异常,而且用这种异常的行为来满足心理的需要。如何改变这种行为?该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运动性心理疲劳问题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运动性心理疲劳概念和检测评价方法等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局限性和不足进行的综述讨论,作者分析指出目前关于运动性心理疲劳问题的有关研究成果满足不了中国训练体系下训练实践的需要,提出有必要系统进行运动性心理疲劳问题的实证研究。就心理疲劳问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切入点,作者认为应综合开展运动性心理疲劳神经生理与心理机制的探索性研究。研究的主要切入点包括:(1)研究建立适合中国运动训练体制与环境的运动性心理疲劳概念,构建运动性心理疲劳概念模型;(2)基于此模型研究建立多维检测评价方法系统和运动性心理疲劳问卷。研究过程中要将神经生理方法与心理测量、行为观察等方法结合起来同步测量,在训练过程中开展纵向追踪与横向调查综合性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学龄期是个体性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关键期。本文在回顾学龄期儿童性心理研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国内外学龄期儿童的性心理概念与结构、性心理的发展、研究方法以及性心理健康等几方面概述了该领域现状。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学龄期儿童性心理测量工具的改进,影响学龄期儿童性心理健康因素的澄清以及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整合。开发出中国情景下的学龄期儿童性心理调查问卷,以期能科学评估他们性心理结构特点和发展应在未来研究中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试论人格袁贵仁我国学术界现在主要在三个不同领域和意义上理解和运用人格概念。(一)道德人格。在哲学伦理学范围内,人格被理解为道德人格,指人的道德品质,相当于“人的品格”。(二)心理人格。心理学、教育学的人格接近于“人的性格”。(三)法律人格。在法学中,人格是一种权利,类似于“人的资格”。在哲学看来,真正的人是在生理因素基础上由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构成的完整的人,是在历史中行动的人,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哲学意义上,人的规格,就是具备基本素质、能够从事现实的活动。人格,也就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资格。所谓道德人格、心理人格、法律人格,实际上不过是对活动主体资格的伦理学、心理学或法学的表征或评价。把人格理解为人的主体资格.是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联系在一起的。人的主体资格是人的主体性的集中表现、凝结和升华。人有了主体性,符合了主体规格,才具有主体资格和人格。在哲学中.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人格总是能动的,人格主体必然是能动的活动主体;人格的基本特征也包括自主性。“自主”离不开“独立”,所以人们常把自主的人格又称为独立人格。人格的基本特征还  相似文献   

20.
道德需要被认为是独立于自主、胜任和关系需要(ACR)的基本心理需要,通过对两个时间段的纵向数据分析(N = 1,187),使用交叉滞后模型,研究探讨了善良人格与道德需要满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善良人格与道德需要满足存在一定程度的跨时间稳定性;在控制了ACR和人口学信息后,善良人格与道德需要满足存在双向预测关系。研究在中国文化下为道德需要的存在提供了证据,扩展了基本心理需要相关理论,并为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