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阁岭牌楼     
在五台山中台与南台之间,横卧着一条大蟒般的峻岭,称为金阁岭,海拔1900米。该岭因唐大历五年(770)创建金阁寺,内建三层九间金阁故名。这条岭,是五台山西南面的重要入口处,是从太原、忻州方面的客人进入五台山旅游区的必经之路。金阁岭,环境幽雅,雄姿壮观...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是1961年被国家批准的第一批风景名胜区之一。其中,台怀镇地处由五台山五大高峰———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形成的怀抱之中,故名“台怀”。在五台山,人们把五座台顶之内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它地区则称为“台外”。台怀镇是台内最繁华的集镇,其镇北有一小峰,海拔在1800米左右,人称灵鹫峰,亦名菩萨顶。之所以称之为灵鹫峰,是因为它的地形颇似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部释迦牟尼说法的灵鹫峰。另据佛教史籍记载,台怀镇大白塔的地底下,藏有释迦牟尼的舍利,因而受到佛教徒的敬仰。以文殊菩萨居于普贤、观音…  相似文献   

3.
南台风光     
南台名锦绣峰,也叫仙花山,居台山正南方。“独秀而稍远,仰若覆盂”(《五台山记》)。距台怀镇约四十里,海拔2485米,支山南延六十里。山岭五台山东、西、北、中四台皆连襟而立,唯有南台独据一方。史书载:南台“孤绝,距诸台差远,最为幽寂”。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随想     
前几天重温自己为五台山之行所做的笔记,觉得有关五台山的见闻有助于大家认清迷信。故不揣冒昧,整理出来寄投《科学与无神论》。 去年暑假,我去了一趟五台山。 五台山有五座高耸的山峰。因峰顶平坦如台,分别被人称作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其中北台海拔最高。 为了“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话,我登临了北台。到了才知道,北台高虽高,但算不上险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与天台山佛教文化交流周祝英五台山,原名紫府,为紫气仙人所居,是道教的一个道场。其在山西省东北部,为太行山之北端。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座台顶。其中,东、南、西、北四台,拱立四方。而中台巍巍,独立中间,大有群臣咸服之势。五台中心区左襟右带,犹若...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在山西省东北部的五台、繁峙、代县和河北省阜平县的交界处,由东、南、西、北、中五座“顶无林木,如垒似台”的山峰组成,故名五台山。五台山巍峨敦厚,气势磅礴,基环所至五百余里。其东台亦名望海峰,形似象王顶髻,是观赏日出的理想之地;南台亦名锦绣峰,形似...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     
五台山,在山西省东北部,为中国佛教圣地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为文殊菩萨应化的道场。山有五峰,故名“五台山”;气候多寒,故又名“清凉山”。山区大部分属山西省五台县,一部分跨山西省繁峙县和河北省阜平县。五台山脉分东西两大支。东一支直走东南,山多峭壁,清水河流经其间,形成长达二百余里的大谿谷。西一支又分为东、西峨岭,为滹沱河与清水河的分水岭,沿途向南伸出许多小支,蟠绕交错。整个山系周围五百余里,层峦叠嶂,争奇竞秀,构成了雄浑幽深的清凉胜境。五台的东、北、中、西四台是由东向西起伏相连的一列山峰,南台另为一峰。山区的中心台怀镇,是著名的显通寺和大舍利塔的所在地,距五台县城东北一百二十里。中台,亦名  相似文献   

8.
6、云集寺在古南台顶。云集是比喻际会隆盛,犹如祥云聚集。以“云集”名寺,是讲该寺佛德昌盛,向往者踊跃;同时也包含了古南台的自然景观与佛教传说。五台山峰峦林立,雾浓云密,在金乌玉兔的辉映下,呈现着无穷无尽的景观变化。五台山佛教将这些云变雾幻的自然景观纳入了宗教的范畴,认为天空出现祥云,必然是佛、菩萨来临或路经。由于古南台顶周围经常是云雾缭绕,便产生了祥云汇集,菩萨盛会的传说。《清凉山志·张无尽传》记载:“南台之侧,有白云绵密。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一名源于何时众说不一,有人据《五台新志》载:“五台之名.北齐(550—577)始见干史,北齐以前则称清凉山。”但《水经注》述说五台山时曰:“其山五峦巍然,迥出群山之上,故曰五台。”《清凉山志》也说《水经注》云:“峨谷之水,出于中台。”可见当时已有五台之说。《水经注》为北魏郦道元(466—527)撰写,因此五台之名最晚也应出自北魂年间。  相似文献   

10.
(一) 由于五台山对外开放,朝拜圆仁慈觉大师灵迹五台山竹林寺的日本佛教界人士日益增多。竹林寺在五台山历史上曾有过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于是有五台山竹林寺的修复。竹林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西南、大车沟的最里面,距台怀八华里,历来是从西路、南路进入五台山和朝拜中台、西台、北台的必经  相似文献   

11.
唐代有多条交通线路通往五台山,学者称之为“五台山进香道”。其中,代州往东沿滹沱河谷上行,可以从繁峙县西南的峨口进入东峨谷,抵达五台山之西台、中台;或从繁峙县东南的木瓜谷登上北台。自幽州方向经蔚州、灵狐县,从山北入台也需从繁峙县东西两处谷口进入。这条自代州出发从五台山北麓进山的道路,也是唐代代州经五台山路直通镇州交通线的西北段。  相似文献   

12.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其中的名胜灵迹甚多,而中台顶上的大泉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倍受关注。此泉原名太华泉,泉水不流,以泉为池,故又名太华池。中唐以后,又改名玉华泉,敦煌宝藏中有关五台山的史料多称“玉华”。至五代末、宋初,此泉又复名太华。而其间名字演革的历史多为史家所忽略,或谓别有一泉名为玉华。今略加考释,以显原貌。 据《古清凉传》卷上:“中台,高四十里……稍近西北,有太华泉,亦名口池也,周回三十八步,水深一尺四寸,前后感者,或深或浅不同。其水清澈凝映,未尝灭竭,皆以为圣人盥漱之处,故往还者,多以香花财贿投之供养。”  相似文献   

13.
唐高宗李治乾封二年(667),沙门慧祥陪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高僧释迦密多罗礼五台山文殊师利菩萨。其后撰写了《古清凉传》一书,这是一本有关五台山佛教的最早专著。书中指定了五台山就是《华严经》中所说的“清凉山”;叙述了五台山早期佛教的发展沿革;记录了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环基五百余里,景点星罗棋布。宏观整体雄伟壮丽,详察细部玲珑精巧。东台日出,南台锦绣,西台挂月,北台高险,中台雄旷,气韵不同;重峦迭嶂,深林幽谷,奇洞怪石,仙池灵水,情趣有别;寺塔塑绘均具特色,贤踪圣迹各有千秋。在这样一个地面广阔、内容丰富多彩的风景名胜区,该怎样游览,才能饱览其胜景而不至枉此一行?清人郑(?)的《游台指迷歌》,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游览路线图.  相似文献   

15.
五台山是由五座巍峨壮观、顶无林木,如垒似台的山峰组成的。但是,它的地理范围古今说法有异,需要予以考定。古今五台宋代清凉山大华严寺妙济大师的《广清凉传》卷上曰:“至巨唐伊禅师,神异僧也。尝登西、南台之上,望见五顶。  相似文献   

16.
中台风光     
山峦没有到过五台山的人总会以为五台山是高峻而险要的。其实,五台山并没有多少奇峰怪峦,乍看众山,皆如垒土之台,平缓而开阔,俗称“馒头山”。中台就是一座很有代表性的山峦,它虽然山体旷阔、气势雄豪,却没有奇石磷峋,没有怪岩参差,它以自己独特的态势表现出了山的另一种魅力。  相似文献   

17.
公元一六六二年(清·康熙元年)五、六月间,五十六岁的傅山登北岳恒山,路过五台山时游览了佛教圣地,并写下了《五台八首》诗。从他给平定白居实的信“六月仓皇一登北岳”,和他咏的诗“中台五六月,积雪在经厨”句,证实他游五台的时间确实是五、六月间。傅山在五台山游览了中台,登上了最高的北台,题咏了“斗柄那  相似文献   

18.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组成,其中“东、西、南、北、中”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有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因五台山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米,被称为“华北屋脊”。山上六月飞雪,夏无炎暑,所以又名清凉山。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我来过三次,第一次印象在U忆中,满目光秃秃的,那是临近深秋的j。市山;第二次是仲夏来五台山,这才加UU:了,清凉得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临近他秋了。早上要有件毛衣什么的,一能主帅。台看日出,中午要有一件背心在外mJ-。j以到中台看云海,下午则要带着雨伞到内六看山花了。因为那雨是从晴空中一下来的,…雨云还在很远的阳光下飘着,真到IM头顶,它反而丝丝缕缕的如棉絮一样浮过.我对友人说,到南台看花,不如到南六淋问,他们不以为然,后来他们去了,承认和尚没女妄语。至于到两台看月,北台看积雪,你一定要穿着棉袍…  相似文献   

20.
简讯一束     
《法音》2006,(1):54-55
2005年8月20日上午.尼泊尔王国向中国五台山中台演教寺赠送文殊菩萨圣像交接仪式在五台山台怀镇电力宾馆隆重举行。山西省人民政府宋北杉副省长、省外事办公室李月娥主任、省宗教事务局武锦福局长、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根通法师、忻州市耿怀英市长、市宗教事务局杜春林局长、五台山风景区管理局罗荣华局长及五台山僧众40多人。与尼泊尔王国外交大臣拉麦什·纳特·潘迪、尼泊尔驻中国大使拉南德拉·拉吉·潘迪、尼泊尔阿尼哥协会主席拉瓦·库玛尔·塔帕、副主席哈利仕和尼泊尔文殊菩萨舞蹈表演人员27人出席了交接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