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教戒律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协调功能。探讨道教戒律的这种社会道德意义,可以促进对道教本身和对传统社会的认识。一、道教戒律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吸收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是儒家伦理思想。儒家伦理道德重宗法等级,讲究血缘亲情关系,也重地缘伦理关系,它适合于中国传统社会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文明形态,因而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始终都居于社会伦理的核心地位。它不仅影响社会伦理,亦且影响传统政治和法律,使得传统政治与法律呈现出伦理化的特征,形成中国传统社会以伦理为本位、家国一体、君父同格的特征,而三纲五常则成为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儒家、伊斯兰教伦理道德浅谈●姚维马岳勇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为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道德和伦理生活。同时作为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也以她博大的胸怀接纳、吸收、融合了许多外来文化中的优秀的东西。在众多外来文化中,中国伊斯兰文化...  相似文献   

3.
胡发贵 《学海》2003,(4):45-48
中国古代以道德立国 ,文化以伦理为本位 ,而这一切与原始儒家的学术努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讨论原始儒家伦理的人文精神、实践精神、能动精神、境界精神、仁爱精神与唯物精神  相似文献   

4.
儒家伦理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主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它曾经为创造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中国工业文明的崛起,儒家伦理遇到了严峻的历史挑战,面临着是被社会历史的发展所淘汰,还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所扬弃的历史命运;而真正确定儒家伦理历史命运的关键,则恰恰是儒家伦理自身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儒家伦理对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极其复杂的影响,任何简单的“是”与“否”的判断都远离于客观事实本身。至少来说,它有两重影响,即儒家伦…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诚信”文化的差异及其现代整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诚信是建立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 ,属于一种由人格信任、亲缘 (熟人 )信任所构成的道德范畴 ,强调的是伦理性 ;而西方法律文化中的诚信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契约关系之上 ,它强调的是规范和监督 ,体现了平等、自由与正当权利的法治精神。当代中国社会相对传统社会而言在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诚信危机现象 ,既有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失灵问题 ,又有法律诚信的缺失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 ,实现传统伦理诚信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6.
浅谈“儒商人格”李健(陕西师范大学710062)何谓“儒商”?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它有着不同的界说。其中一种认为它是指中国古代具有一定伦理素养和品格的商人的简称。从这个称呼中可以看到,儒家的思想,尤其是儒家的伦理思想对中国古代商人存在巨大的影响,主导着...  相似文献   

7.
经济伦理是社会伦理发展的睛雨表,更是直接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精神力量。儒家经济伦理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伦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传统伦理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价值与时代局限性并存。为了充分挖掘儒家经济伦理的资源,使之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不仅要从伦理精神和伦理规范层面实现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转型,还需要在制度层面实现改革,创造一个包容古今文明精华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精神哲学意义上,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遭遇三大问题:道德僭越伦理,理性僭越精神,道德理性僭越伦理精神;相应存在三大病症:无伦理,没精神,道德理性泛滥;必须进行三大回归:伦理回归,精神回归,伦理精神回归。三大回归必须探讨三个前沿性课题:在人的精神发展和精神世界中,到底伦理优先还是道德优先?伦理道德到底期待理性还是期待精神?中国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到底是"道德理性"形态还是"伦理精神"形态?伦理是人类的家园和"安宅",精神是回归家园的达道。伦理与精神既是中国基因和中国传统,也是中国话语,"走向伦理精神"是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之路,它期待两个哲学觉悟或哲学革命:由"应当如何生活"的道德问题意识向"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问题意识的革命;由只是作为社会存在反映的"意识论"向主体建构的"精神论"的革命;简言之,"伦理"革命,"精神"革命。现代中国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是"伦理精神形态"。"伦理精神形态"是植根中国传统、针对现代问题、追求伦理理想和伦理信念的中国话语与中国形态,是伦理道德发展的现代中国精神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9.
周斌 《哲学研究》2012,(9):59-63
伦理正义问题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上的核心议题。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理念设计中,伦理正义作为政治伦理化的基本内涵而存在,并以古代法律为载体显示出价值导向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领域,儒家正义是中国传统正义理论的基本形态。将伦理正义作为分析中国传统法律精神的基本概念,必须确切表述伦理正义在儒家文化语境中的基本特质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佛学的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学的精神是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是外来佛教与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碰撞、冲突、交流、融合的产物,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文化在中国佛学精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佛学的圆融精神、伦理精神、人文精神是中国佛学精神的主要方面。圆融精神是佛教调和其内部思想学说及其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关系的产物,对不同思想学说的调和、包容和融合态度以及圆融性的理论是其基本内涵;伦理精神融合吸收了与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相适应的儒家世俗伦理,具有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相结合的特征;人文精神融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社会人生的精神特质,从而使出世的宗教融入了更多的关注现实人心、人生、人间的思想内容。中国佛学的精神对于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当代社会的道德伦理建设、佛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等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儒家伦理精神及其现代遭遇潘自勉儒家的伦理精神,来源于周易,在发展过程中又融汇了佛道禅的精神。形成了一种在上能使人孜孜于天理,在下可使人亲亲于五伦;居前可诱人于朝廷仕途,处后又令人安于尽心知性的自我省察之中。总之,它是一种二元化的处世精神。它的孕育成长,主要受社会关系的演化以及封建政治条件下道德理性的超前发展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封闭性与精神思维的直觉作用所致。这种带有历史烙印的价值体系在现代处于一种什么境地呢?如何才能使其具有一种现实的指导意义呢?这就要求我们从价值认识论的角度,并在关注形式合理性的基础上,去认识儒家伦理在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首先,从民族道德发展的社会背景来看,儒家伦理道德本体范畴和终极价值关怀在近代以来的衰落,已经证明儒学现代阐释的价值方向失去了社会行动力量。与人类早期的共同精神要求相适应的仁学遗产,必遭工业化进程中所滋长起来的现代境遇伦理意识的冲击,从而导致社会善恶标准存在的主观化和多元化。这正是儒家伦理在近现代面临的最大危机。其次,从中酉文化互补的角度上来看,近代以来,民族的历史已经转化为世界历史,各个民族都深受工业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而处于日益紧密的相互  相似文献   

12.
梁绪敏  贾继海 《管子学刊》2013,(4):69-71,90
曾子是传播孔子儒家学说的关键人物之一。如果没有曾子的努力,中国古代文化中儒家学说的传播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儒家文化的发展中,曾子的贡献是巨大的。曾子既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又有其发展和建树,为包括儒家精神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商业伦理文化对现代商业经营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商业伦理文化对现代商业经营的价值徐少锦东亚传统伦理,虽然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各有其特色,但其核心内容或价值观则是儒家伦理。德国社会学家韦伯(1864—1920)曾断言基督教“新教伦理”之“入世苦行”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中国的儒家伦...  相似文献   

14.
杨国荣、潘小慧、孙春晨三位教授提出的讨论,集中指向一个形上问题:伦理道德,为何"精神"?具体展开为三大关系的哲学追究:马克思、康德、黑格尔三大理论资源、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传统的关系;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历史哲学的关系;伦理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马克思的"社会意识"、康德的"实践理性"、黑格尔的"客观精神",是关于伦理道德"精神"本性的三大理论资源,必须基于中国传统对它们进行创造性整合与超越。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历史哲学的三位一体,是伦理道德的精神体系的形上基础,其中"体"是伦理道德的"精神"本性,"一"是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伦理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是伦理道德的"精神"本性及其精神哲学体系的现实性与历史性。民族—伦理—精神的概念同一性,伦理与道德的关系,"冲动形态伦理"的法哲学结构是其现实性和历史性展现的三个哲学维度。  相似文献   

15.
儒家"仁政""王道"思想中有伦理道德优先、以伦理超越法律治理的含义,这是儒家思想的理想主义层面。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儒家伦理的贯彻实施须以各种制度为凭依,以法律治理手段为保障。董仲舒承认了法律在构建国家制度以及维系社会秩序中的作用,将儒家的价值观熔铸在各种制度与法律体系之中,将政治、制度、法律儒家化、价值化。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实际上也是将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有机结合,这是中国古代德治与法治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伦理的民族特色与现代意义李春秋儒家伦理,是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土地上,在先秦时期形成、发展起来,以汉民族为主要载体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它既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伦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产生了伟大作用,对东方乃至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腾飞,儒家管理思想在文化、伦理道德层面上给予医院经营管理以深刻影响.在医院道德管理的建设中,中国传统儒家伦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仁"是医院经营发展的中心,"义"是医院经营立足的根本,"礼"是医院经营成功的保证,"智"是医院经营腾飞的关键,"信"是医院经营兴旺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1988年10月11至15日,由中国伦理学会、陕西伦理学会、宝鸡师范学院和宝鸡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发起召开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分析与评价”学术研讨会,热烈地讨论了中国传统道德与现代化关系问题。现将会议的基本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中国传统道德的界定问题有三种意见: 1、中国传统道德是与自然经济相联系、从古至今反映在中国思想史资料中和积淀在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的道德文化的总和。它的主体是儒家道德,同时包括道家、佛教的伦理道德,而且还应该包括孙中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腾飞,儒家管理思想在文化、伦理道德层面上给予医院经营管理以深刻影响。在医院道德管理的建设中,中国传统儒家伦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仁”是医院经营发展的中心,“义”是医院经营立足的根本,“礼”是医院经营成功的保证,“智”是医院经营腾飞的关键,“信”是医院经营兴旺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儒家诚信道德的现代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社会的信用伦理只能在现有的文化传统基础上建立。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缺乏诚信资源 ,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表明 ,以儒家为代表的诚信道德传统作为一种活着的有生命力的伦理传统依然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影响 ,而且必将成为建构现代信用伦理的根本和主要资源。但是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经济关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儒家的诚信伦理在内涵和外延上都需要转化和扩充 ,将之直接作为规范市场经济的伦理原则难免捉襟见肘 ,这也正是时下人们在“人无信不立”的古训面前呼唤诚信的原因所在。儒家的诚信伦理要在市场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