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价值论切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揭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之维,书写"做中国伦理学"的价值方案,是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思路。这一思路立足人类文明步入"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社会语境,重点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内在逻辑,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当下中国的价值语境、价值意蕴、价值使命、价值实现等多重维度入手,讨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需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科本色,致力于实现"美好生活"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正>罗国杰教授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伦理学工作者。作为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他与老一辈伦理学理论工作者们一道,为开拓和建设中国特色的伦理学理论体系、推动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推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在学术刊物《伦理学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伦理学会和韩国国民伦理学会的有关协议,为了进一步增进中韩两国学者之间的传统友谊,推进伦理学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中国伦理学会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联合举办“中韩第十一次伦理学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关于美德伦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近些年有关美德伦理学的研究已经逐渐为国内伦理学界所关注,但从总体来看,国内美德伦理学的当代研究仍处在复苏初期。考虑到美德伦理学曾经长期是以儒家伦理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形态和学理进路,在现、当代中国伦理学语境中重释、乃至重构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德伦理学理论,似乎更有理由要求更多更高的理论关注和学术探究。因此,本文主要对美德伦理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究,主要涉及关于美德伦理学的身份再确认;关于美德伦理学的基本方法论问题;关于美德伦理学与"现代性"问题;关于美德伦理学所面临的几种指控。  相似文献   

5.
做中国伦理学,只有扎根于中国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与当代社会生活,打通观念世界与生活 世界,才是促成中国伦理思想创发的“源头活水”;只有运用新的理念和问题框架对传统伦 理话语进行理解和呈现,并在当代伦理学的理论光谱中加以辨析,才能书写出有生命力的当 代中国伦理学。由此观之,当代中国伦理学的研究和书写范式亟待突破。既要告别单纯哲学 史的心态,又要警惕过度理论化的陷阱;应该重返中国伦理学的精神“原乡”,立足中国伦 理思想原典,探究元问题和元概念,重建中国人自己的伦理精神家园。以“情”的概念史寻 绎为例,可以管窥中国伦理学书写中“厚概念”的生成创化及其对伦理学范式创新的典范意 义,从而回归一种“温暖”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6.
动态资料     
中国伦理学会第五次理论 讨论会将在长春召开 为了发展和繁荣伦理学研究,进一步发挥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中国伦理学会决定于今年7月15日——20日在长春市召开中国伦理学会第五次理论讨论会,并进行第三届理事会的改选工作。会议由全国伦理学会与吉林省社联共同发起主办。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在发展中形成的独创性有别于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学机构的创建和讲义、大纲、教材的编写独树一帜;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术导向、学术范式、学术线索的把握自成一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话语立场、话语权力、话语力量的确证自成一格。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独创实践演绎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化的学术篇章。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从"富起来"时代迈向了"强起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实践需要新的政治伦理学,需要中国政治伦理学的发展。对"强起来"时代中国政治伦理学的发展进行考察,基于三个思维前提设定。其一,"强起来"时代中国政治伦理学的发展,并非只遵循纯粹的理论逻辑,而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二,"强起来"时代中国政治伦理学的发展最终都会体现在其内容的发展上;其三,中国"强起来"需要建构什么样的政治伦理学,或者,"强起来"时  相似文献   

9.
唐凯麟教授 5 4万字的大作《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审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细细读来 ,生出许多感受。客观而言 ,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 ,但如何形成有中国特点的现代伦理学却还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唐凯麟教授在这方面进入了深入的探索。伦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其根基在于生活 ,也只有源于生活的伦理学 ,才是有生命力的伦理学 ,中国现代伦理学的源泉也只能是中国现代的社会生活。唐教授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较早研究伦理学的学者之一 ,《伦理大思路》可说是他对自己近二十年来伦…  相似文献   

10.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第三批重点教材《伦理学》,是在总结以往伦理学教材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材优秀成果基础上开始起步的,是一本用当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而写成的伦理学教材,是一本致力于反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代表作,也是一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伦理学教学与研究,具有突出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新作,是一本荟萃时代伦理精神精华且兼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意义的伦理学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11.
伦理学的发展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当代中国特色伦理学的使命是建设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伦理秩序。为履行这一崇高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通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华优秀传统伦理学和国外伦理学积极成果三种资源,以构建当代中国特色伦理学的话语体系。在为此并为充分提高其影响力和话语权而努力的过程中,当代中国伦理学工作者本身必须要有自觉和强烈的"文化自信"和"道德自信"。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以来 ,在西学东渐 ,中西文化交流大潮中 ,蔡元培审时度势 ,一方面积极主动地译介、传播西方伦理学说 ,同时又注重中西伦理学说的比较、融合 ,力求建构具有新时代、新特点、新方法的中国伦理学 ,在伦理学方法、伦理学原理、伦理学史诸多方面为中国近代伦理学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刘师培是中国伦理学独立化学科化的代表性人物。他编著的《伦理教科书》以及撰写的若干文章,初步建构了一个中国伦理学的框架体系,使五千多年博大精深的中华伦理文化进化发展到具有独立品性和专门研究问题的伦理学学科发展阶段。刘师培所建构的伦理学框架体系具有融合古今中西伦理思想精义于一体的特点,不仅吸收西方伦理学知识和观念来改造和整合中国原有的伦理思想,而且结合中国近代道德革命和新式学堂教育要求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西方近现代伦理学进行创造性转化,从而促成了中国传统伦理向中国近代伦理的转型,促成了西方伦理学优秀成果的中国化转化。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的伦理学研究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该所的前身即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就有甘葆露、李春秋、江万秀等一批知名学者,并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伦理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2003年,研究所被批准为伦理学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教授、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现任所长为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廖申白教授。二十多年来,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及其前身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在伦理学基础理论、西方伦理学、中国伦理学、道德社会学、应用伦理学多个领域积…  相似文献   

15.
探索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当代形态,构建具有地方性特色的伦理学体系,是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201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张霄副教授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若干问题访谈了宋希仁教授。访谈中,宋希仁教授不仅交流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看法,还创造性地把黑格尔的法哲学与中国伦理文化中的人生哲学结合起来,提出了融合伦理、道德、礼仪三种法的形式的新型伦理学构想,为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形态提供了有益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0月11日,由中国伦理学会青年伦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伦理学前沿与青年学者的学术担当"高层论坛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教授,副会长李建华教授、王小锡教授,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及部分刊物代表参加论坛。与会学者围绕伦理学研究现状、伦理学研究方法以及青年学者的学术担当等问题展开讨论。一、伦理学学科发展和学术创新伦理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哲学社会科学,其学科发展现状如何?面临何种挑战?又存在哪些问  相似文献   

17.
为回顾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伦理学的发展历程与经验,结合时代发展深化政治伦理学研究,由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学分会、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华侨大学联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生命伦理学的“问题域”还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生命伦理学在问题域上呈现日益明晰的还原路径:由"历史还原"展现其文化路向;由"逻辑还原"凸显其原则进路;由"实践还原"揭示其难题取向。从该视角审查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范式不可避免地遇到从"一般性话语"到"具体项目"之间的断裂。由此两翼出发,中国生命伦理学亟须进行三种认知旨趣的问题域还原:"一般性话语"之旨趣,在于辨识中国生命伦理学的文化路向与原则进路;"具体项目"治理之旨趣,在于诉诸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实践智慧;"具体项目"与"一般性话语"之关联的旨趣,在于展现生命伦理学的"伦理分层"路线。这些认知旨趣唯有落实于中国生命伦理学的语境勘测与国情应对,才能进入中国生命伦理学之"问题域"。  相似文献   

19.
正为进一步在临床伦理学、科研伦理学、公共卫生伦理学、新生物技术伦理学、动物和环境伦理学以及生命伦理学的哲学和文化层面等领域检阅我国生命伦理学或医学伦理学研究成果,以推动我国生命伦理学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我国的伦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伦理学迅速以“第一哲学”的姿态,登上学术殿堂。其显著标志是1980年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伦理学讨论会,并成立了中国伦理学会。接着,1982年在北京密云召开了中国伦理思想研讨会;1984年开始有了自己的专门刊物——《伦理学与精神文明》(《道德与文明》的前身)。20年来,伦理学的各种研究十分活跃,各类论著、论文如雨后春笋。与此相适应,各种类型的伦理学辞典也相继问世。徐少锦教授、温克勤研究员主编的《中国伦理学百科辞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