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和尚在先后两天里,分别安排甲乙两个小和尚去另一座寺院取一本经书。他对两个小和尚都是这么讲的;“那座寺院,在我们的正南方,你在去的路上千万别走叉了道,要一直往前走。”  相似文献   

2.
一老一小两个和尚结伴回寺院。 通往寺院的山路本来坑坑洼洼,再加上白天下过雨,路面未干,晚上走起来当然艰难。 为了照顾小和尚,老和尚把灯笼让给了他。 师徒俩人回到禅房,脱鞋准备睡觉的时候,小和尚发现自己的鞋又脏又湿,而师傅的鞋则一尘不染。小和尚十分惊讶,好奇地问老和尚说:“师傅,我打着灯笼都把鞋走脏了。你没打灯笼,鞋子为什么一尘不染呢?难道你真练有轻功吗?” 老和尚听罢,微微一笑,双手合十道:“鞋子脏不脏与灯笼关系不大,主要看你的心在不在。” 小和尚没有听懂,但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 老和尚接着解释:“你拎着灯笼  相似文献   

3.
心地须常扫     
曾经读过一个扫地和尚的故事。说的是县城的一座寺院里,有一位老和尚,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开始扫地,从寺院扫到寺外,从大街扫到城外,一直扫出离城十几里,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老和尚很老很老了,就像一株古老的松树,不见它再抽枝发芽,但也不见它衰老。据说军阀孙传芳部队的一位将军在小城扎营时,突然起了皈依之意,丢下兵丁,拿起扫把,跟在老和尚的身后扫地,恳求老和尚收他为佛门弟子。老和尚心中了然,向他唱了一首偈子:  相似文献   

4.
奴役与自由     
正寺院里新来了一高一矮两个小沙弥。他们本是山下的孤儿,因无人管教便走上了邪路,整日游手好闲、偷鸡摸狗。在村民们准备把他们扭送到官府之时,路过的住持出面拦下,把他们带回寺院,并向众人表示要开度感化二人,使之走上正路。来到寺院后,住持在他们手腕处各戴上一串佛珠,指着佛珠告诫道:你们在此要虔心向佛,每日按时诵经、打坐,并负责挑水、劈柴、扫地、浇园  相似文献   

5.
禅意     
有一个老和尚,在垂暮之年想把自己的袈裟传给一个弟子,可他的众多弟子中有三个悟禅极深第和尚一时难以决定选择谁为传人。  相似文献   

6.
一座新的寺院终于在半山腰落成了。老和尚告诉小和尚,他们要自己动手塑佛像。小和尚说:"咱得照其他寺院里的佛像比着塑吗?"老和尚说:"不,咱照着自己的模样塑就行。"小和尚说:"师傅还行,我这副尊容就免了吧。"老和尚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  相似文献   

7.
墨岩 《佛教文化》2011,(1):66-69
吉祥寺大雄宝殿上梁法会这天,七十一岁的智慧法师起得比谁都早.虽然隔夜里已经把今天法会的事项安排交代了好几遍,但是老和尚还是不放心,天还没亮就走出临时安置的小屋,沿着曲折的山路又走了一圈,检查弟子们的准备是否妥当.  相似文献   

8.
人生写意     
有个白发苍苍的哲学家,有一天,他给他的三个弟子出了一个题目,让大家探讨一下人生的哲理。他是这么说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三个和尚——一个老和尚,两个小和尚,两个小和尚性格各异,爱好各异,至于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请你们讲讲……”于是,三人想了想,又想了想,然后讲了三个不同的故事。第一个讲的故事有一天,老和尚对两个小和尚说:“今天准许你们下山,看看动物园,不  相似文献   

9.
中秋节刚过,次日的晚上,一场大风,把满寺盛开的桂花吹了个七零八落。之后的几天里,原本要来寺院里赏花品茶的市民和游客,也因这场风而少得可怜。 每个人一生的因缘际遇,就像这逢季节盛开的桂树一样,也讲个“运”和“巧”。如若开得其时,落得其地,潇潇洒洒的,谁会在乎它有多长久呢?谁又会计较它的宠辱去留呢?每到桂花开的时候,我就常常一个人,在寺中选个僻静的地方,挨着一株桂  相似文献   

10.
妙善老和尚,江苏如臬人,24岁从寂宽法师于丹阳地藏寺出家为僧,1944年至普陀山诸寺院讲经说法,1944及1948年,老和尚两度于普陀山洪筏禅院茅蓬及妙峰庵闭关,发心真切,悟入亦深,因此他以后利生之心非常笃实。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刻不停在为弘教尽力。  相似文献   

11.
风和树叶     
古刹里有两个堪称是莫逆之交的和尚因琐事发生纠纷,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而掀起一场舌战。一个小和尚战败后因不服输而耿耿于怀,于是前去找老和尚评理。老和尚听其述毕已是成竹在胸,他带着小和尚来到树林里诵念佛经。  相似文献   

12.
一次,两个人争夺一把雨伞,状子告到了按察司。依惯例,周新令两人分别说出雨伞的特征,结果两人所说,都很吻合,据此判断不出雨伞是谁的.对此,周新来了人“胡涂断案”,将雨伞劈成了两半。让他俩一人拿走一半。这样,这把雨伞就没有一点使用价值了。路上,一个人说;“我让你分一半雨伞钱给我,我将雨伞给你,你不听,现在咱俩谁也没有得到半点好处。”另一个人却气愤地回故道:“这把雨伞本来就是我的,凭什么分一半伞钱给你?”他俩的对话,都被周新派去跟踪的人听到了.于是,又将他们带到了公堂,重新审理此案,使雨伞的主人得到了…  相似文献   

13.
杨勇  马平 《法音》2010,(5):33-34
<正>在吉林省通榆县的向海湖畔,有一个经历了300多年风雨兴衰的寺院——香海寺。香海寺里有一个老和尚,法号正林,是这个寺院的方丈。我们之所以选择了"大爱无疆"作为本文  相似文献   

14.
专注的力量     
唐朝时,有个叫吴道子的少年,因父母双亡,只好背井离乡。一天,吴道子路经河北赵州城“柏林寺”,看见油灯下一位年迈的老和尚正在殿墙上聚精会神地画画。吴道子很好奇,轻轻地走了进去,站在老和尚身后看画画。过了许久,老和尚一回头,发现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这么出神地看他画壁画,打心里欢喜,便问吴道子:“孩子,你喜欢这幅画吗?”吴道子点了点头并且告诉老和尚想学画画。得知吴道子身世可怜,老和尚收留了他。  相似文献   

15.
不少形式逻辑教科书和形式逻辑习题集都选有这样一道练习题:甲、乙、丙三兄弟各有一把锁来锁一只三人合用的橱子,而各人只有开自己这把锁的钥匙。有一天,爸爸对他们三人说:“如果你们答应我一个条件,我明天就去买一只小足球给你们。这个条件是:如果你们要踢足球的话,只有当三个人都在的时候才能把足球拿去踢。”过了一年,三兄弟在课余时间每人各养了一盒蚕,平时他们把养蚕的盒子放在橱子里锁好,并约定谁先回家就用自己的钥匙开锁,打开橱门给蚕喂桑叶。请问:在前一种情况下,应该如何锁橱?在后一种情况下,又应该怎样锁橱?这两种锁法实际上是运用了哪两种判断形式? 对这道逻辑练习题,笔者见到的答案都是这样解释的:在前一种情况下,兄弟三人各自将锁独立锁在橱子上即可,而后一种情况下,三人中两个人的锁头先分别锁在橱子的两个扣环上,然后另一个人的锁头将分别锁在扣环上的两只锁头连起来锁上就可以了。前一种锁法实际上是运用了联言判断形式。后一种锁法实际上是运用了相容选言判断形式。答案中提出的锁法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只有按  相似文献   

16.
<正> "醒世将军"唤醒世人1956年,张采薇考取了"国防部"一个情报侦收单位,担任无线电情报的侦收工作。离开凤山,住在新店,隔着台湾海峡,进行通讯人员的侦控,却以为对方不知道他们的存在。"新店的营房环境好,饮食也好,对我的亲近佛教,那是更好。"碧潭的附近有几座规模不大的寺院,其中竹林精舍的证莲老和尚,他早在大陆就已慕名,有  相似文献   

17.
禁口     
有4个人去找一位老和尚,希望他能收他们做徒弟。但老和尚说有一个条件:必须通过“禁口”的考验,测试方式就是从山洞的入口走到出口,如果一个字都没说,就算通过。于是那4个人手持蜡烛从山洞入口开始走,当他们快到出口的时候,吹来了一阵风,把走在第一位的烛火吹熄了。“啊。熄了。”第一位叹道。“师父不是叫我们不能说话吗?”第二位连忙提醒他。“叫你别说你又说。”第三位赶紧纠正。“还好。我没说。”第四位松口气道。禁口@江承骐  相似文献   

18.
方丈杀生     
寺院建在名山上,名山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夏日的一个午后,老方丈再次手托健身球带着两个弟子去寺外散步,忽见一青年女子从不远的草地上飞奔而来。嘴里还喊着“救命啊救命啊!”正在师徒三人感到意外之际,拼命奔跑的女子已经来到师徒三人的跟前。这时,两个弟子都惊得目瞪口呆——女子的身后居然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草上飞的毒蛇正紧追不舍。  相似文献   

19.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方丈,在巡逻寺院时,偶然发现后院的墙角下放着一把方椅。于是,老方丈明白了最近寺院为什么有人懈怠的原因。老方丈把方椅摆回客堂。当夜幕降临时,一位小沙弥从院外爬上围墙,然后纵身跳下。忽然发觉今天的椅子特别软,有弹性,好似加了个软座垫。“啊,你回来啦!”老方丈缓缓启口。小沙弥一惊,原来正站在老方丈背上。小沙弥惴惴不安,等待“寺规”的责罚。老方丈怡然地走开。过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小沙弥原以为的“跪香”受罚始终没有降临。小沙弥忏悔了,从此凭着刻苦与精进,终成一位有道僧人。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清真寺,坐落在鲁沙尔镇西南角,与我国西北著名的喇嘛教黄教寺院塔尔寺遥遥相望,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该寺现有高目八百多户,五千余人;分属几个教派。清真寺自1979年开放以来,寺管会坚持团结的原则,经常向穆斯林群众宣讲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道理。尽管不同宗教的两个寺院一地并存,而藏、回群众从未出现过不合。伊斯兰教内部,不自立门户,广大穆斯林群众都到寺聚礼;平时的婚丧仪式由鲁沙尔清真寺统一安排,做到团结和睦。为了走以寺养寺的道路,1985年,清真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