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晏婴是我国春秋时的政治家,齐国三朝卿相。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辨,勇义笃礼。他内辅国政,屡谏齐王,竭心尽力拯救内忧外患的齐国。有一次,晏婴和景公及群臣到故纪国的纪地游览,手下人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精美的金壶,送给景公。以求获得景公的赏识。  相似文献   

2.
晏婴散论     
晏婴字平仲,莱之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史记·齐太公世家》云其卒于齐景公四十八年(前500年),生年不详。他历事灵、庄、景三朝,为一代名相。晏婴智慧超人,品德高尚,治国有方。孔子对弟子赞晏婴道:“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晏...  相似文献   

3.
正战化军教授继《管仲评传》之后,多年研究晏子的力作——《晏婴评传》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10月出版。《晏婴评传》作为作者精心打造的学术著作,由以下诸点即可洞察其创新之处与主要特点。一、《晏婴评传》是目前研究晏婴的最为完备的著作。共有七章,第一章"晏婴家世"论述了晏氏的起源以及晏氏族人在齐国的情况;第二章"姜氏季世",论述了晏婴所处的时代背景;第三章"晏婴仕齐",考述了晏婴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的  相似文献   

4.
在春秋中期以后,兴起了一个无神论的思潮,晏婴则是一个突出的代表者。春秋时期,在管仲的治理下,齐桓公实现了霸业,成为第一霸主。到了晏婴执政之时,齐国虽然仍居于强盛地位,但由于景公既昏庸无能、荒淫贪权,又骂信神灵、乞求长生,齐国国势日下。晏婴为了治理齐国,除了采取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措施之外,还针对齐景公的神学迷信思想,阐发了许多无神论的观点。这些观点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有说服力。晏婴的无神论思想的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5.
《晏子春秋》主要记叙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突出表现了晏婴富国强民、减役免赋、节俭省刑的治国思想。他长期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君王,可谓德高望重。孔子赞扬他:“善于人交,久而敬之。”(《论语·公冶长》)晏婴所处的时代正当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社会处于急剧变革之中。他身为三公之重臣,尤其相齐景公时,敢言直谏,深得民心。《史记·管晏列传》赞扬他:“其在朝,  相似文献   

6.
晏婴是春秋的齐国的大夫,他思维敏捷,能言善辩,曾多次向齐国国君进谏,要求改良政治,他的劝谏,多为善讽,很少直说,所以被称为“滑稽”的开山鼻祖。有一次,齐景公的一匹马被马官杀掉了,景公大怒,操起戈就要承马官。这时,晏婴上前来对景公说:“你这样做,使他连自己的罪过都不明白就死了,我请求为你历数他的罪过。”景公说:“好吧.”于是圣晏举目戈走近马宫,对他说:“你为我的国君养马,却把马杀掉,此罪当死;你使我的国君因为马被杀而杀掉养马人,此罪又当死;你使我的国君因为马被杀而杀掉养马人的事,传遍四邻诸侯,此罪…  相似文献   

7.
晏婴(?—元前500年)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卓越政治家、思想家,一生力佐齐国三公(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能言善辩著称于世。他的道德人品为历代人所称颂。司马迁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史记·管晏列传》)何等敬佩之至!然而,人们对晏婴进步的政治主张和深刻丰富的思想观点的研究似乎很不够。《管子学  相似文献   

8.
晏婴—公元前500年),字平仲,春秋末年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的卿。其言论最早记于《左传》,《晏子春秋》为后人所作,但反映了晏婴的思想。一晏婴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渡阶段,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经济秩序非常紊乱。奴隶主阶级实行暴政,人民象逃避“寇仇”一样逃避公室的征令。作为一个累任重职的政治家,晏婴对此深感忧虑,他的经济思想较突出地反映在对统治者剥削掠夺行为的不满和抨击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助现有文献,以历史唯物的方法分析推证:自太公封齐,晏婴之祖族就生活于齐之大地,为一般官吏之族,至其父才在齐初露锋芒。齐景公时代,晏婴创其家族之辉煌时代,自晏婴卒后而衰。《晏子春秋》作为一部反映晏婴思想的古代典籍,并非后世有些学者所说的抄自其他古代典籍的伪书。《晏子春秋》初成于春秋末期,由齐史与晏婴之宾客的记载而形成。后经稷下先生的整编,《晏子春秋》不仅流传于世,且被广泛引用。至汉,《晏子春秋》的流传范围甚广,银雀山出土的竹简可证。今本之《晏子春秋》的编者应为刘向。  相似文献   

10.
晏婴作为齐国的一位重要人物,其对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以《晏子春秋》为据,就晏婴佐政期间提出并践行的外交思想和外交实践进行了论述,认为晏婴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外交家。晏婴根据齐国国情及国际形势提出了“外归其义”,“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的和平外交思想并践行之,使齐国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在外交实践中,晏婴还创下了折冲樽俎,面对强手而不辱君命的光辉外交业绩。  相似文献   

11.
邹忌其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姓齐国,从太公开基,建立姜齐,到秦并六国,田齐灭亡,前后延祚不下八百年。其间得失迭见,盛衰相继,而中兴者三主。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为一兴齐国。晏婴相景公,节俭力行,名显诸侯,是为二兴齐国。及田氏嬗齐,佐助威王先“战胜于朝廷”,后称“强于天下”的三兴齐国的人物,就不能不首推邹忌了。  相似文献   

12.
王红  李薇 《管子学刊》2005,(3):25-28
晏婴以极忠尽谏闻名,而其劝谏的主要内容便是要齐君效法古之贤君爱民、重民,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本文以《晏子春秋》为据,描述晏婴的谏诤形象和高超的进谏艺术与技巧.  相似文献   

13.
齐国晏氏考     
"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出自齐国东部的一个古老的部族,后来"晏"地被莱所兼并,晏氏部族归附齐国,并成为齐国大族。晏氏在齐有晏子1、晏弱、晏婴等,他们为著名的齐国大夫,特别是晏婴,在齐景公时为齐相,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春秋后期的社会变迁为背景对晏婴的礼治思想进行初步考察。澄清了晏婴世系来源不明和家世低微的问题,提出晏婴礼治思想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将礼看成与天地秩序同时生成的事物;二是把礼的社会功能同治国之本联系起来;三是对政治伦理和社会伦理的论述充满理性精神和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15.
晏婴辞赏     
正春秋时期,晏婴做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位君主的宰相。他之所以能"三世为相",自然与其善于安身处世有关,更缘于他清廉从政而得到的口碑。有一天,晏婴准备用餐,恰好齐景公的使者来了。晏婴遂把饭菜一分为二,结果两人谁也没有吃饱。使者将此事禀报齐景公,齐景公不解地问道:"堂堂一个相国怎么贫穷到这般境地呢?"于是,齐景公也到晏  相似文献   

16.
晏婴作为一个深受太史公司马迁赞誉的先秦齐国贤相,其事迹大多记载在《晏子春秋》之中。本文以《晏子春秋》为基本依据,以《左传》记载为印证,就晏婴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晏婴的哲学思想突出表现在其倡导并实践的对事物的朴素辩证思维以及轻鬼神重人事的无神观上。同时,本文还对晏婴哲学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和对中国现当代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7.
晏婴音乐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蔚 《管子学刊》2009,(4):33-35,111
晏婴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从所流传下来的史料中可以看出他在音乐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他继承了前人的音乐观点并有新的发展,这与他的从政生涯密切相关,他的音乐主张对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晏婴音乐思想的分析,阐述了晏婴音乐思想的主要观点与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赵玉环 《管子学刊》2009,(2):33-35,99
《晏子春秋》记载了齐国贤相晏婴的大多数事迹。本文以《晏子春秋》为依据,对晏婴的法律思想进行探讨,认为晏婴具有重德、尚礼、省刑三个方面的法律思想,对后期齐国法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法制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其法律思想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在春秋时代的齐国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叱咤风云、青史留芳的人物。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被孔夫子称许为“救民之姓(生)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的晏婴,则是其中的姣姣者。对于管、晏二人,史学家们评论甚多,褒奖者多,贬之者少,褒贬参夥者亦不乏人。宋代散文家苏辙在他的《晏子传论》中把晏婴和管仲作了对比性的论述,文章说:“管子以桓  相似文献   

20.
炫耀     
正《史记》中记载了齐国宰相晏婴的车夫,每回驾车出门都是极尽风光,颇为高调。可是晏婴车夫的老婆看到后,却死活要和他离婚,理由是她看不惯自己老公在人前的那种嘚瑟劲儿,说人家晏婴当宰相都懂得谦虚谨慎,你一个车夫有啥可炫耀的,如此下去,恐怕离倒霉不远了,我还是躲你远点儿吧!想当初,陈寅恪与鲁迅是很早就认识的朋友,二人同去日本,同在一所学校补习日语,且住同一宿舍,床抵着床,感情十分深厚。可是,当鲁迅声名鹊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