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音》2015,(10)
<正>(2015年9月15日)引言在浩瀚的佛教经典中,众生平等、自他不二的和平理念,不仅是佛陀创教的根本与教化世间的重要思想,更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现实中,佛陀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佛陀住世时,摩羯陀国琉璃王子曾数次想要进攻佛陀的故乡迦毗罗卫国,佛陀都以无言的威德感召,令战火熄灭,实现和平。正因为如此,践行佛陀的和平思想,便成为佛  相似文献   

2.
印顺 《法音》2003,(4):40-46
一、和平的意义和平本为人类一致的愿望,在饱经战争苦难,或时局恶化而濒临战争边缘的时候,人类的和平愿望,也就更为迫切起来。然从古来今,人类一直在仰望和平、祈求和平,而和平始终不容易获得。一部廿四史,充满了血腥气;大部分的日子,都在战争中渡过。所以要求和平,必须探求和平的意义、不容易和平的症结,而探索那达到和平的坦道。我们佛教徒,对于和平的愿望,无疑比一般人恳切得多。我们应接受佛陀开示的圣训,去把握和平的真义;应仰承佛陀的慈悲愿力,而尽着为实现和平的努力!人类有要求安定、要求福乐、要求生存的共同意欲,所以人人有共同的…  相似文献   

3.
刀述仁 《法音》2006,(5):55-55
众生平等,人类和谐,世界和平,这是佛陀创教之初就确立的主张。佛陀看到蝼蚁受到伤害都悲悯不已,更何况面对人类的悲剧。因此,体会佛陀的大悲精神、大慈心愿,是我们每一个佛教徒的根本立场。从佛陀创教至今2500余年,社会不断发生变化,物质条件已经日新月异,但是人生的根本问题——生、老、病、死,仍然在困扰着人类。因此,佛陀的思想就永远不会过时。我们的历史重任,只是把佛陀的思想与当今的时代相结合,针对新时代的新问题,站在佛陀的立场上予以解答。佛教对于东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中国、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  相似文献   

4.
圣辉 《法音》2002,(11):3-4
两千五百年前,我们的佛陀就向世界庄严地宣告,佛教是一个主张和平、奉行慈悲、实践平等友善的伟大宗教。两千五百多年来,我们每一个佛陀的弟子严格地遵循、实践了这种慈悲的精神与和平的思想,使得佛教成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不曾用武力传播教义的宗教。在佛教的历史上没有一页是被战争者的火焰燃烧过,或被异教徒屠城的浓烟熏染过,或被充满宗教仇恨的无辜受害者的鲜血染红过的。佛教挥举的武器只是一把智慧之剑;佛教承认只有一个敌人,那便是我们人类内心的无明烦恼“贪、、痴”。因而在我们人类的文明史上,佛教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成是和…  相似文献   

5.
学诚 《法音》2012,(1):4-5
(2012年1月1日)尊敬的惟觉长老、王金平居士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朋友:大家新年好!今天是2012年元旦,恰逢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腊八节,真是一个吉祥的日子、殊胜的因缘。我们秉持佛陀大慈大悲、大智大行的精神,万众一心在中台禅寺隆重举行"海峡两岸和平祈福法会",共庆世尊成道,感念佛陀深恩,祈愿两岸和平,畅叙美好未  相似文献   

6.
佛教与和平     
观藏 《法音》2003,(9):32-34
和平,无时不为世人所渴盼,它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宁静祥和、没有战争的理想社会状态。而佛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从根本上来说,佛教与和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佛教是和平的永远向导,和平是佛教的外在体现!早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佛陀降诞人间,那时的古印度由多个小国家组成,并且纷争频繁。佛陀洞察了人世间的烦恼与痛苦,透视一切所知的境界,圆证缘起《法音》2 0 0 3年第9期性空的真实,悟得无上菩提。之后,佛陀与诸多弟子四处弘扬佛法,劝人远离争斗,广行善道,亲近善法,息灭一切战争,使得当时不安定的社会环境得以平和,不协调的社会关系得以…  相似文献   

7.
吉拉迪 《法音》2012,(5):14
我从佛陀的家乡尼泊尔蓝毗尼来,是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23年出生的地方。他是人类伟大的和平使者、亚洲之光的创始者。很荣幸参与今天的盛会,我谨代表尼泊尔政府和联合尼泊尔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当我得知庭野和平财团将授予我1985年庭野和平奖的消息后,一种严肃的责任感,使得我的心情一直惴惴不安。因为作为一个佛陀的弟子,在发扬佛陀教义和维护人类和平的事业中,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一点工作,而且做得还很不够,接受这样崇高的荣誉,我深感受之有愧。但是,想到多年来,我能够为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维护世界和平做些工作,完全是我国全体宗教界人士共同努力和日本各界友人亲密合作的结果。因此,我把今天在这里接受庭野和平奖看作是我国宗教界的集体荣誉,同时也看作是中  相似文献   

9.
<正>今天,值佛门泰斗本焕长老诞辰111周年之际,我们共同举办第二届"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暨万众祈福大典,共祝世界和平、人民安乐。佛经《巴利藏·相应部》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佛陀告诉我们,世界不同地区的人类命运息息相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06,(5):5-5
佛陀充满人性与伦理的理想孕育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精神传统。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它仍使数以百万计的人民过着高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学诚 《法音》2015,(6):6-7
(2015年5月13日)去年,习近平主席在印度访问期间,印度莫迪总理将中印两国比作"两个身体,一种精神"。习近平主席对此表示赞同,并盛情邀请莫迪总理访问中国时看看当年玄奘藏经译经的地方。今年,莫迪总理在即将来访中国之际,又通过新浪微博说到:"今天我们谨记佛陀的理想和使命,他传播了和谐及手足之情的理念并展望了一个和平世界。佛教是连接亚洲国家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5,(6)
<正>(2015年5月13日)去年,习近平主席在印度访问期间,印度莫迪总理将中印两国比作"两个身体,一种精神"。习近平主席对此表示赞同,并盛情邀请莫迪总理访问中国时看看当年玄奘藏经译经的地方。今年,莫迪总理在即将来访中国之际,又通过新浪微博说到:"今天我们谨记佛陀的理想和使命,他传播了和谐及手足之情的理念并展望了一个和平世界。佛教是连接亚洲国家的结合力。它可  相似文献   

13.
学城 《法音》2003,(3):5-8
一、从释迦世尊正觉缘起谈世界和平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发展到消亡,都是因缘条件组合、安住与分离的过程。从时间上看,是因果序列、前后相续的必然性;从空间上看,即表现为彼此相即不离、对立统一的因待性;从存在于时空的运动来看,即是刹那不住、无常变异的空寂性。这是佛陀观察宇宙人生所得出的结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说明了世间相待而存在的法则。若遵循佛陀揭示的因果法则来理解人类的相依共存,就可以发现世界和平与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个体、家庭、民族、社会、国家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尊重生命的平等性、神圣…  相似文献   

14.
慈悲伟大的佛陀!我们海峡两岸的信徒,云集在您的真身舍利座前,向您礼拜,向您赞颂。您融合了我们两岸信徒的心,在您的慈威庇佑之下,我们感受到您的光明,照耀着我们;我们体验到您的慈悲,护持着我们。慈悲伟大的佛陀!我们要诚恳的告诉您:人际间的浩劫,祈盼您来拯救;世界上的和平,祈盼您来维护。我们人间的苦难:刀兵凶杀、天灾人祸;人类心灵的险恶:贪愚痴、欺瞒诈骗。祈求您给我们力量———让我们能够净化世道人心,让我们能够改善社会风气。慈悲伟大的佛陀!摩揭陀国和越癨国的纠纷,不就是靠您化干戈为玉帛吗?您的祖国迦毗…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4,(10)
正尊敬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尊敬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秘书长攀洛·泰阿利先生,各位贵宾、各位代表:首先我谨代表越南佛教僧伽会与越南佛教信众,并以个人的名义,热烈祝贺第27届"世佛联"大会在中国陕西宝鸡成功召开,向出席本次大会的各国佛教代表、嘉宾表示诚挚的问候,祈愿在佛陀慈光加被护佑下,各国佛教高僧大德、代表嘉宾及热爱世界和平的人士,团结一致,共同为建设世界永久和平与人类幸福而努力精进。对于世界佛教信众而言,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是  相似文献   

16.
学诚 《法音》2002,(11)
公元2002年10月29日,中国佛教代表团全体同仁与韩国、日本三国佛弟子欢聚汉城,祈祷国泰民安、世界和平。自已故赵朴初居士提出了“黄金纽带”伟大构想之后,三国佛子应声而起,积极回应。在中国、韩国、日本多次聚会,倡导和发扬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精神,祈祷三国及世界灾难不生、福寿绵延。今天,中、韩、日三国佛教界的领袖和广大佛子,同临盛会,发无上心,祈祷世界和平、人民幸福。我相信佛陀的慈光会普照大地,利益群生,三国佛子爱好和平和慈济众生的悲愿会在佛陀的慈力呵护下,如愿所成,我们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7.
我们今天来体味佛陀的教说,只要抱着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能够得到 有益的启发和领悟。例如,对于佛教所说的众生一体,对于佛教所倡导的非暴力 主义,对于佛教敬畏生命、爱惜生命的说法,我们当然可以读解出人道主义,读解 出两千多年前就存在着的“绿色和平运动”的精神实质。我们可以试问自己,难道 我们不应该关心人类生存的环境,不需要关心人与地球的和谐吗?环境污染和生 态破坏是现代工业社会面临的威胁,但在两千年前,佛就谈到人与一切众生,与 这世界的相互依存关系。再说具体一些,佛教关于不杀生的诫命恐怕并不仅仅是 宗教教条,从道德的终极意义上,我们是否问过自己:敬畏生命是否应是人类的 第一诫命呢?我们是否想过,人并没有剥夺其他活物的生命权利呢?人类比别的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的和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与和平贯穿于人类的历史。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灾难和痛苦;而和平给人类带来的是安宁和幸福。人类酷爱和平,反对战争。各种宗教也都谴责战争,提倡和平,伊斯兰教也不例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和平观。一、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伊斯兰教是一个崇尚和平、反对暴力的宗教。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首先,从伊斯兰教的名称来看,没有以其先知的名字来命名,也没有以其发祥地的地名来命名,伊斯兰教超越了所有这些个人的、民族的、地域的界限,而被命名为“伊斯兰”。“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音译,其含义…  相似文献   

19.
释演觉 《法音》2022,(5):6-7
<正>今天,在佛陀慈光的照耀下,我们通过互联网再次相聚,举行2022年澜湄流域佛教交流会,充分体现了澜湄流域各国佛教界历久弥新的传统法谊,体现了澜湄流域各国人民源远流长的深厚情谊,体现了佛教促进心灵相通、助力睦邻友好、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安宁的时代价值。明天是汉传佛教的佛诞节。8天后,我们将迎来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卫塞节。再过1个多月,  相似文献   

20.
圣辉 《法音》2004,(6):5-6
尊敬的刘延东副主席:尊敬的董建华特首:尊敬的叶小文局长:尊敬的觉光长老:尊敬的诸山长老、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嘉宾:今天,对我们佛教徒来说,是一个充满着无限法喜和吉祥的日子,是伟大佛陀的圣诞日,也是佛指舍利赴香港供奉瞻礼的日子,又是香港回归祖国后第六个庆祝佛诞的公共假期,实在是千载一时,一时千载的殊胜因缘,盛时、盛世、盛事,人天同庆,法喜充满。借此殊胜因缘,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向香港全体佛教徒表示热烈的祝贺,并祝愿佛指舍利供奉瞻礼祈福大会功德圆满。佛陀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创立了以智慧、觉悟与和平为宗旨的佛教,使众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