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有机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性后现代的视域出发,对弥漫在经济界乃至社会各界、源自西方的GDP崇拜进行哲学反思。在对西式GDP的局限加以概括的基础上,揭示了GDP崇拜的哲学基础,提出GDP是工业文明、机械思维、人类中心主义和占有式个人主义的产物。对于当今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道德危机,GDP崇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建设生态文明,就要走出GDP崇拜,发展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衡量幸福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东西方文化社会发展差异对比 ,分析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 ,给资源和环境等方面造成负面效应 ,阐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始协调到危机冲突 ,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和社会的可承受性。提出用东方古老哲理思想整合西方文明所带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弊端 ,走“天人合一”、“东西合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新工业化:一种新文明和一种新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工业文明是比工业文明更高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目前,工业生产方式已经陷入严重危机,新工业革命正在兴起。中国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建立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在21世纪,中国必须实现适度工业化,同时也应该积极开拓、建设并实现新工业化。要坚持运用新工业化发展观去认识和处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实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什么是新工业文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类文明开始进入新的时代,国内外学者纷纷为未来新文明做出各种预测和命名,如“后工业社会”、“第三次浪潮”、“信…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的人类文化景观中,有两个在价值取向上相互冲突、又相互关联的进程:一是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选择了工业化和市场经济模式,试图完成由传统农业文明的自在自发的经验式文化模式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自由自觉的理性化文化模式的深刻转型,另一方面则是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理性化文化模式在人的异化和生态破坏的背景中陷入了危机。这种相互冲突的文化价值取向,增大了发展中国家文化转型的难度,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建构中尽力避免工业文明可能出现的弊端,建构更合理的文化模式提供了机遇。因此,我们在市场经济建构开始走…  相似文献   

5.
曹瑜  何利君 《学海》2023,(6):15-21
启蒙以降,工业文明与环境危机的“辩证法”引发了人们对于人、自然、社会、科技等关系的生态伦理思考。西方生态伦理学率先以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规律为依据,建构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社会生态学等思潮基于环境危机的社会历史根源,论证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同构性;马克思以感性的实践活动作为人的生存论基础,揭示了贯穿于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中的精神生态向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两个结合”为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基于“五位一体”的生态伦理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现代生态伦理思想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进路及其新时代形态,既是人类现代化进程及其文明新形态的再现与预示,也是人、自然、社会、科技之间矛盾真正解决的时代智慧。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消费观批判——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刘福森(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130012)胡金凤(辽宁工学院社科部121000)面对当今世界存在的各种困境和危机,人们对传统发展观和发展道路所存在的弊病有了越来越清醒的认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  相似文献   

7.
《法音》1991,(2)
当我们从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着眼,瞻望未来人类文明的灿烂前景时,不能不被横亘在不远处的文明危机的厚重阴霾遮障视线而深深忧患。现代文明隐伏的危机,早已被罗素、汤因比、贝恰、池田大作等东西方智慧精英所敏锐洞察,呼吁拯救,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感触到了这场危机的严重性、迫切性。正如池田大作所说,这场危机是文化危机,是人的文化活动所制造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严重破坏,遭受自然界报复的危险;二是人自身精神田园的荒芜,心理失调、道德沦丧等及由此而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世界大战的危险。这两方而的危机,皆由西方文明片面发达物质、征服自然以满足人类欲望的方向所导致。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及其理论与现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及其理论与现实基础申曙光人类社会文明已经经历了狩猎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发展到今天,从总体上讲,正从兴盛走向衰亡。生态危机正是工业文明走向衰亡的基本标志。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将逐渐取代工业文明,成为未来社会的...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6,(9)
正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体现了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  相似文献   

10.
西方科教文明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进步.但西方近现代以实证科学为根本内容的科教文明,知识上存在着两大缺陷:第一大缺陷是科学知识主要是在封闭条件下获得的,属于封闭性知识系统.第二大坎陷是不富于人生意义.实证科教文明之坎陷,说到底就是两大危机:一种是自然危机,一种是精神危机.克服这两种危机,不仅要认识到西方科教文明之坎陷处,更要懂得中国文化广大悉备的知识体系.只有将西方科教文明的封闭知识系统融入中国文化广大悉备的知识体系,才有可能扶正吊诡,克服危机.  相似文献   

11.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出生存环境危机已成为关系人类前途的重大课题.这一课题不仅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工业文明时代.全球生态环境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空前恶化和引人注目,但是他们在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从理论上探讨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创立了生态平衡发展的完整观念,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这一思想为当今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奠定了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宋颖  曾衍桃 《法音》2020,(2):52-55
自18世纪工业文明以来,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面对物理、人文与精神危机,基督教文化较早地作出学理化回应,Lynn White提出,现代西方的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是西方宗教思想中人对自然的宰制。[1]传统的有关自然的"西方——基督教范式"正在受到新生态学模式的反思。[2]叔本华、赫胥黎、池田大作等思想家亦强调了东方生态智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试论可持续消费的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消费作为一种消费观念,是在西方国家工业化经济迅速增长,出现世界性的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等一系列危机之后,人们进行探索和反思而产生的。人类通过对古代节俭消费观念的重新审视,对传统工业文明消费观的全面批判,于20世纪90年代初步形成了一种新型消费观———可持续消费观。可持续消费观的确立不仅仅是一场消费方式的变革,在更深层次上是人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发展观念的根本革命。  相似文献   

14.
继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通过《21世纪议程》后,1994年3月我国政府发表《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宣布中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对世界的承诺。如今,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已取得了共识。然而,这并不表明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有真正一致的认识。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环境危机的实质,然后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我国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一、环境危机的实质是工业文明的危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然而人一脱离自然界,就以自然界的异己的力量与自然对立。为了满足生活需要的物质资…  相似文献   

15.
正一当前的世界,每个文明都在试图寻找出路,并向当今处于变革与危机时代的人类文明提供可借鉴性的经验;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文明对话",已成为整个人类面临的新问题。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文明的回应被普遍接纳为可遵循的原则和有价值的借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生逢其时。连接丝绸之路的中国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西方文明等诸多传统及主流的文明中,中国文明是源头。"(古代的)丝绸之路仅仅依靠中国,而完全不依靠西方。这不仅仅是由于中国发现和完成了这条通向西方的道路,而且这  相似文献   

16.
经济伦理观是人们关于经济活动伦理的根本观点,包括生产伦理观、分配伦理观、交换伦理观和消费伦理观。从生产伦理观和消费伦理观来看,工业文明时代的生产主义和消费主义伦理观具有反生态的性质,最终导致生态危机频发,人类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威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基础,是人类社会更先进、更高级的文明形态,其经济伦理观是生态主义的经济伦理观,它在生产领域体现为具有循环、可持续特点的生态生产伦理观,在消费领域是以适度为原则、以节约和俭朴为规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绿色消费伦理观。  相似文献   

17.
<正>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强大与否的,不是器物制造,而是精神上的崇高,信仰上的纯正,文明进步的程度。力量的强大,蕴含在国家民族文化中,蕴含在精神世界中,中国只有恢复几千年刚中而应、大亨以正的文化精神,成为刚健文明、至诚不息的精神大国,成为具有极高道德精神风貌的文明民族,才能真正赢得世人的尊敬。现在的危机,从根本上说,乃是人心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从2014年开始,国家宗教局倡导以文明敬香、合理放生为"双驱动"推进生态寺观建设。以佛教的"缘起说"而论,推动生态寺观建设,是众缘和合的体现。文明敬香:观照一方清净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随之而来的生态危机也引发了人类的生存危机。在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人类也试图在宗教中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界普遍将生态文明视为继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实际上这种观点未能全面把握生态文明的本质及其在整个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历史定位。对文明的理论和现实分析表明,文明本身蕴含着生态本性,潜在地是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则是文明之本质的真实显现,是文明本身所追求终极目的的彻底达成。因此,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历程中生态文明并不仅仅是一种新文明,还是一种真文明;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由于不完全合乎文明的本质规定性,因而并不是一种真文明,而是一种前文明。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在实质上是人类存在方式的危机,它以人口膨胀、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为主要表现。走向生态文明,不但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是扼制乃至消除生态危机的总对策。生态文明建设不但有赖于人的文化自觉,需要一个文化启蒙或思想解放的历史过程,而且必须整体谋划,作为系统工程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