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准则(建议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 0 1年 1 0月 1 6日通过2 0 0 2年 8月 2 0日修改人类胚胎干细胞 (ES)研究是 2 1世纪生物医学科学领域的一大前沿课题。由于这项研究涉及人体胚胎的使用 ,因而引发了激烈的伦理之争。反对者认为 ,胚胎是人类生命的雏形 ,理应受到尊重而不该加以破坏。但大多数科学家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 ,认为胚胎干细胞研究可为治愈那些至今仍属不治之症的疾病提供美好前景从而造福人类。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研究部的伦理委员会 ,认真讨论了胚胎干细胞所引发的伦理之争。我们认为 ,为了“医乃仁术”这个崇高的事业 ,应该支持…  相似文献   

2.
人类遗传数据国际宣言纲要(修正稿)是国际生命伦理学委员会(IBC)在第九次会议( 2 0 0 2年11月2 6—2 8日,加拿大蒙特利尔)初步审议后提出,并在国际生命伦理学委员会起草小组第四次会议( 2 0 0 2年11月2 9日,加拿大蒙特利尔)缜密考虑基础上产生的。全体大会回顾1948年12月10日《世界人权宣言》,1966年12月16日联合国两个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与公民和政治权利公约,由联合国和联合国体制中专门机构通过的其它国际人权文件,尤其回顾了1997年11月11日通过,并于1998年12月9日联合国大会上批准的《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以及1999…  相似文献   

3.
由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台湾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两岸伦理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1 2月 1 0日至 1 1日在台北市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会议厅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经济全球化对中华传统伦理的冲击与影响”。应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巴信诚理事长邀请 ,中国伦理学会组织了 1 0位代表赴台参会。海峡两岸各 1 0位学者在会议上发表了2 0篇论文 ,与会参加讨论的台湾学者和各界人士近百人。在开幕式上 ,台湾师范大学校长简茂发教授作了题为“中华伦理文化之创新与展望”的专题演讲。在两天的会议中 ,两岸学者围绕会议主题 ,发表了富有建设性…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10月 30日至 31日 ,我国大陆、台湾和来自日本、英国、美国、匈牙利、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俄罗斯的 60余名学者聚集北京 ,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 2 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这样一次旨在共同研究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 2 0世纪的基本经验 ,展望它在 2 1世纪发展前景的国际性学术盛会 ,在我国尚属首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教授亲自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发展哲学事业 ,迎接伟大时代”的重要讲话。李铁映在讲话中首先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人类哲…  相似文献   

5.
由德国汉堡亚洲事务研究所和Dr.HelmutStorz基金会主办的德—中、中—德医学会第 15届年会于 2 0 0 0年 9月 1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其中 ,中德“中国医学伦理学”国际研讨会亦同期召开。参加本次专题研讨会的代表有《医学与哲学》杂志常务主编杜治政教授、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李瑞全所长、中国科学院国家人类基因组北京研究中心杨焕明教授、Georg -August -UniversityDr.NikolaBiller、中国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陈仁彪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瞿晓梅教授、湖南医科大学李伦博士…  相似文献   

6.
由国际莱布尼茨学会、柏林理工大学哲学系和柏林 -勃兰登堡科学院主持召开的第七届莱布尼茨国际学术会议 2 0 0 1年 9月 10日至 15日在德国柏林理工大学召开。来自 3 0多个国家的 45 0多位研究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学者六人首次组团参加会议 ,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会议主题为“没  相似文献   

7.
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和山东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儒学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8月 1 1日至 1 3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来自韩国、美国和台湾、香港、大陆各省、市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并向大会提交了近百篇论文。会议期间 ,与会学者围绕着“儒学与全球化”这一中心议题 ,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交流了彼此的观点 ,会议开得圆满成功。一、“全球化”的含义及特点近年来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 ,“全球化”不仅日益成为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 ,并且它已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但是 ,对于什么是“全球化”…  相似文献   

8.
正方辩题 :胚胎干细胞技术对人类社会利大于弊反方辩题 :胚胎干细胞技术对人类社会弊大于利正方一辩 :主席、评委、各位辩友 ,大家好 :有位学者曾经说过 :“2 0世纪是药物时代 ,2 1世纪是细胞时代。”1998年 ,美国科学家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和分化的成功 ,引发了全球干细胞研究的热潮 ,同时也激起人们对这一新兴技术发展的争议。经过对这项技术中所蕴涵的科学价值的判断和应用前景的展望 ,以及所带来的生命学、伦理学等诸多问题的理性反思 ,我方一致认为 :胚胎干细胞技术对人类社会利大于弊。所谓胚胎干细胞 ,其实是人胚胎发育早期—…  相似文献   

9.
陈代湘 《哲学动态》2003,(12):36-37
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中国研究系、梅兰达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和国际中国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于 2 0 0 3年 8月 1 6~ 1 9日在瑞典的维斯特拉斯市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来自美、加、英、澳、日、韩、瑞典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 70余人。大会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哲学与人类意识资源” ,现任国际中国哲学会会长、斯德哥尔摩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罗多弼教授主持了这次大会。中国哲学与生态问题 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认为 ,尽管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需要多方面、多学科配合 ,但一种如何看待“人和…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 3月 2 6日~ 31日 ,第九届国际康德大会在德国首都柏林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近千名代表会聚柏林 ,共同探讨康德哲学的历史贡献以及今后人类精神运动的方向。国际康德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 ,这次大会是由柏林洪堡大学哲学学院和国际康德学会共同主办的。国际康德学会  相似文献   

11.
由中华美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的“美学与文化 :东方与西方”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1 0月 1 8— 2 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加拿大、印度、荷兰、芬兰、希腊、土耳其、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澳大利亚和中国 (包括台湾和香港 )的近百名美学家参加了这次中外美学交流的盛会。与会代表对许多重要论题展开了深入的对话与讨论 ,述要如下 :1 走向跨文化的美学  东京大学教授佐佐木健一通过希鲁斯的戏剧《坝上鼓手》阐明“放眼人类史诗”这一观念。他提出从长远角度…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东南大学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交流中心和东南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首次现象学哲学国际会议于1994年10月25日至30日在东南大学举行。会议研讨的主题是“从意识形象学到社会现象学”。来自德国、美国和瑞士的一些著名现象学家,以及来自大陆和港台地区的从事现象学哲学研究者约40多人与会。现将会议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书讯     
由李文潮和H .波塞尔教授主编的《莱布尼茨与中国———〈中国近事〉》发表 3 0 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于 2 0 0 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697年 ,莱布尼茨发表《〈中国近事〉》一书 ,1997年在德国柏林召开了有关该书的第一次国际会议。几乎所有研究莱布尼茨的国际学者都参加了该次研讨会。本书就是该会议的论文集 ,内容包括《〈中国近事〉》的背景 ,莱布尼茨与在华传教士的关系 ,莱布尼茨对中国社会和中西文化交流、《易经》和儒家思想的看法 ,以及《中国近事》的影响。该书适合哲学工作者、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者以及大学生阅读 …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 5月 3 0日至 3 1日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与台湾喜马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在长沙岳麓书院联合举办了“传统中国教育与二十一世纪的价值与挑战”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及美国的 2 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大会主要围绕以下议题展开 :(一 )传统教育的涵义、使命、内容、人才培养目标及传统的教师理论。黄俊杰教授 (台湾大学历史系 )指出 ,儒家传统中“教育”具有三项涵义 :(1 )教育是唤醒主体性的事业 ;(2 )教育是指典范的学习 ;(3 )教育是社会政治改革的事业。随着工业化而来的知识“商品化”的影响 ,现代教育出现了很多弊病 …  相似文献   

15.
"现象学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纪念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现象学家胡塞尔的《逻辑研究》发表 1 0 0周年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和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于 2 0 0 1年 1 0月 1 3日至 1 6日在北京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共同主办了“现象学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集中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现象学家、胡塞尔研究专家和学者 ,包括比利时卢汶大学胡塞尔档案馆馆长柏纳特 (RudolfBernet)、德国波鸿大学的威尔登费斯 (BernhardWaldenfeis)、意大利威尼斯大学的卢格尼尼(MarioRuggenini)、美国布法罗大学的K·曹 (KahKz…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的话 :由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发起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美国哲学学会国际合作委员会赞助主办的国际研讨会“哲学交锋 -交融 :戴维森哲学与中国哲学” (PhilosophicalEngagement:Davidson’sPhilosophyandChinesePhilosophy)于 2 0 0 4年 6月 8日— 6月 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这次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国际著名学者克劳兹 (MichaelKrausz)教授表示 ,在他所参加过的众多国际学术研讨会当中 ,这次会议的质量属一流水准。这是所有会议发言人和讨论主持人、会议东道主、学术组织方和共同赞助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伦理学委员会第七届会议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厄瓜多尔政府的盛情邀请下,国际生命伦理学委员会(IBC)第七届会议于2000年11月7~9日在基多举行。来自50个国家的170余名学者到会。IBC讨论了两个工作小组关于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学问题及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问题的报告。几位专家召开了一次主题为“生命伦理学教育”的圆桌会议。IBC还就人类基因组研究中经济方面的问题召开了一次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STS研究中心、清华大学 STS研究中心和《哲学动态》编辑部等六单位共同举办的“中日韩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0年 7月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举行。中日韩三国 2 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大家分别就三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的研究现状、STS理论研究、大学 STS课程教学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汝信指出 ,近年来 ,STS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兴趣和关注。当今科技革命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正在改变人们的生…  相似文献   

19.
由中华美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的“美学与文化 :东方与西方”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10月 18日至 2 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中外美学思想和文化研究交流史上的一次盛会 ,吸引了来自英、美、德、意、日、韩、加、印度、荷兰、芬兰、希腊、土耳其、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和中国的近百名美学家。以汝信会长为代表的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会主要成员、以佐佐木健一主席为代表的国际美学学会执行委员会的主要成员 ,均亲莅此会 ,参与讨论。意大利美学学会主席马齐雅诺教授认为 ,此次北京举办的美学会议 ,将是“…  相似文献   

20.
1998年3月23日,第二次“东方传统环境思想的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此次会议由杭州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认为,本世纪下半叶以来,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在某些方面已经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近代西方的思想文化,曾为创建人类的近现代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面前,却显得苍白无力。而东方传统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思想,在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中的作用,正越来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