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情绪的生态理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理性强调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强调人在适应环境过程中获得的功能作用.该文在全面解读生态理性内涵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寻找证据论证情绪具有生态理性:(1)情绪是环境自然塑造的结果,携带着丰富的环境信息;(2)情绪的功能反映环境结构,自动调节人类行为。在上述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尝试提出情绪影响个体行为的工作机制,并在一定范围内分析了不良情绪与生态理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环境伦理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纠缠于是否承认非人自然物具有内在价值,但"内在价值"概念深深地依赖于个体主义的思想框架,源于笛卡尔和康德的哲学。个体主义预设个人具有独立于他人的自主性,因而具有内在价值。其实,个人的自主性依赖于理性,但个人理性总是在特定的生活共同体或文化共同体中生成的,脱离了生活共同体个人就无从形成其理性。个人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个人价值取决于个人对他人和共同体的作用(既包括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关于非人动植物也有内在价值的论证是难以自圆其说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要害在于相信人类理性或科学的进步将日益穷尽自然的一切奥秘,相信技术的进步将保证人类能随心所欲地制造物品、改造环境。纠正这一致命错误才是摆脱现代文明之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大学是人类传承和创新知识的主要场所,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以科学理性为至高原则。在我国大学教育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科学理性的缺失,不断加强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没有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开展的大学科学理性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理性信念,掌握科学理性知识,培养科学理性思维,激发科学理性追求。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证明世界是人类理性可理解的。一般来讲,这个以理性理解为目的的企图都具有一个与科学史还有技术和哲学史紧密相关的历史。但即便有一种要把这个历史与西方历史混淆起来的倾向,如果不考虑以下两点也是有失全面的:首先,要考虑其他文化区域的贡献;其次,除了概念体系的特殊性之外,还要考虑文化尤其是科学知识的基本“传播”。  相似文献   

5.
高清海 《学海》2001,(2):25-29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过了"信仰理性"、"认知理性"的支配阶段后,将进入一个"人性自主一反思理性"的时代.在已往的历史中,理性并没有真正握有自主权,它更多地充当了一种工具化的角色.信仰理性是"本性在外"的理解方式,理智理性是"本性对外"的理解方式,二者均未达到人性的自主.反思理性作为理性的自我反省,是向生成自身的那个人性根基的回归.理性的"天然合法性"的根据即在理性自身.反思理性使"理性自洁"的功能得以发挥,它一定能够解决理性自身造成的问题."反思理性"将成为新世纪人类文明的主导理性.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人类理性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是:社会越向前发展、文明越向前推进,伦理理性便越是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尊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伦理理性可以无边界地肆意驰骋,相反,伦理理性的张力是有限度的。这既体现于人类理性内在机制中工具理性对它的约束和牵制,也体现于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实践的内在逻辑建构。研究和探讨伦理理性的张力及其限度,不仅有助于矫正工具理性的偏执以弥补单纯经济增长主义的缺憾,尤其有助于防止价值理性的过度张扬以避免唯价值论和纯道德批判的悬空设置。  相似文献   

7.
经济活动中的道德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活动不仅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也是人们“理性化”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它既体现了人类主体对技术、工具手段的认知理性,又体现了人类主体“合理性”、“合目的性”的价值理性。而道德价值理性是一切合理有序的经济活动的价值标矢和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8.
卢彪 《学海》2002,1(3):18-2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类将进入全球化的时代。现代科技并非“科学人”纯粹“理性”自恋的产物 ,也并非是为了达到实用目的的工具 ,经验科学抹杀了人与非人事物的区别 ,现代科技导致了人性的客观化 ,出现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与人性”的对立。因此 ,“科学人”应从“为科学而科学”、“为实力而科学”的价值观中走出来 ,确立“为人类而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刘永芳 《心理学报》2022,54(11):1293-1309
有限理性不是受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 更不能等同于非理性。从本质上说, 它是对迄今为止人类理性进化和发展水平的客观描述, 意味着无论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 还是在认识和改造现实的能力上, 人都是理性的, 但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有限理性观质疑当代社会科学中流行的强势理性观及其推演出来的方法论和知识体系的可靠性, 但并不质疑人的理性本身, 摆脱了历史上形形色色的理性论或非理性论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思维模式, 为我们提供了从资源观、量化观及动态发展观角度理解和把握人类理性本质的新视角。在价值理性意义上, 有限理性是有缺陷的, 但在工具理性意义上, 有限理性具有合理性, 需要在二者之间寻找适当的均衡点。心理学的有限理性研究及其产生的广泛影响酿成了继文艺复兴的概率革命之后又一次人类理性观的革命, 是这门学科为人类知识和思想宝库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而且具有跨学科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提倡“理性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理性医疗”是对疾病进行科学、客观地综合分析,由此筛选出一个理性的处置方案的医疗过程。“理性医疗”不但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医患双方,更符合自然科学的规律,同时,对传统的伦理学观念也是一种补充与完善。“理性医疗”的实现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协作。  相似文献   

11.
研究自然为中心的科技认识理性和研究社会伦理为中心的德性价值理性,在东西方构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从而科技理性和人文价值理性在东西方各自施展了自己的魅力。西方最终发展起了人类文明重要的一方面,发达的科学技术和高度发展的工业经济,而中国在科技理性不似西方那样凸显的情况下,发展出了独特的德性文明。两种理性在本质上是合一的,在社会发展实践中也应当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关于辅助生殖技术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生物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使人类的自然生殖繁衍变成了一种可由技术干预和控制的过程.理性地审视辅助生殖技术,必须重视它的双面效应,切实履行知情同意原则,正确对待"人造"多胞胎,防止利用辅助生殖技术犯罪.  相似文献   

13.
理性认知能力与社会偏好存在紧密的关联。文章简要回顾了经济决策理论从理性模型到有限理性模型和社会偏好模型的发展进程,论述了人们理性的局限性及其根源,并进一步探讨理性认知能力与社会偏好的关系。对人类以及灵长目动物的研究显示,有限理性可能是由根源于演化的适应性机制所导致。人类不公平厌恶的起源、个体公平能力的发展规律和表征公平的大脑结构上的证据表明,理性认知能力能让人更好地抑制自私性,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  相似文献   

14.
论医学的理性精神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面对守望生命的神圣事业 ,人们开始发出“返回故园”的深切呼喊[1] 。自然 ,精神家园是我们的终极关怀所在 ,是我们最深切最真挚的向往。然而 ,当医学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感和西方所谓“后现代化”思潮交织而来的时候 ,我们是踏上返乡之路 ,还是走向不归之途 ?这需要我们理智地沉思 ,沉思当前医学应具有的理性精神。1 对医学理性的阐释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理性同人类历史一样古老。同时 ,理性又不是一种超历史的先天能力 ,人们的理性只能表现在他们的实际活动和思考之中。所以 ,理性又必然带有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个体特点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对于现代性的矛盾,西方许多思想家都把其根源归结为理性的自我分裂。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把握现代性的理性分裂,重要的一点,是透过马克思所发现的资本逻辑来审视理性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生成与蜕变。启蒙理性从自我解放、自我实现走向自我逆转、自我毁灭的辩证法根植于资本的矛盾逻辑。资本逻辑在推动理性化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埋下了理性自我分裂的种子,诱发了理性化进程的全面逆转。在资本逻辑的要求下,理性发生自我分裂,片面发展为"工具理性",蜕化为"经济理性",并进一步逆转为"反理性",最终蜕变为对人类自身进行支配的"权力"。由此,理性的自我分裂便构成了现代性矛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理性的区分     
什么是哲学或形而上学?海德格尔的回答直指在者之在。这种回答与他追问“思想的第一开端”有关。而博德尔的见解与之不同,他认为,哲学是对智慧的爱,而这种爱体现为一种概念的表达,一种智慧的给予,它涉及到概念理性,哲学是在这种理性中实现出来的,它不能还原为本体论、神学。理性区分为三种类型:自然理性、世界理性和纯粹理性(即概念理性)。前两者是理性之内的区分,而纯粹理性是理性自己与自己的区分,后者产生了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7.
决策与决策执行的关系——一种行动理性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分析决策与执行的关系为出发点,对人类理性的本质进行了讨论。指出决策研究中存在的“理性分析范式”偏面地把认知分析当作人类理性的本质,忽视了行动的作用,提出了人类理性是“行动理性”的思想。行动既是一种分析方法,是人们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理解决策问题的独特手段,也是人们创造外界环境、实现决策目标的有效途径。由此提出,决策研究,尤其是组织决策研究,应该重视“行动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18.
司法理性论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秋明 《学海》2002,(5):27-32
司法理性不仅体现了法官职业的智识性要求 ,也是法律理性化的一种方式。本文从司法的过程分析出发 ,阐释了司法理性概念的内涵及其存在和成长的制度条件 ,论述了司法理性作为实践理性所具有的特征和内在要求 ,并对司法理性在社会治理过程和法治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程志敏 《现代哲学》2002,(4):123-128
理性实为人类思想之根本。近代理性哲学,主要是在认识论的层面探讨精神何以可能的问题。理性是一种行动指南,更是一种批判的能力。理性的定位既是人类的自我重新定位,又是思想复兴的表征和开端。  相似文献   

20.
骆霞 《天风》2004,(12):44-45
人的确有其理性一面,例如:人藉着理智的能力,发现宇宙中的许多数理化的定律;人也藉着观察和实验,能了解动植物的许多生命现象;而人类最大的理智行为,莫过于近代科技方面的成就像登陆月球那样的壮举。因此人类理性在物质世界的成就,有它的辉煌历史和未可限量的将来,这是不可抹杀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