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钧 《周易研究》2008,1(1):59-62
有人认为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实行了彻底的决裂,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无情的批判,甚至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裂",但实际上,鲁迅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本文以鲁迅的"中间物"思想为例,来说明鲁迅思想中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思辨实在论(speculative realism)”或许是21世纪初最为重要也最具争议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鲜明特征体现于如下这个宣言或者檄文式的口号之中:重返“思辨(speculation)”的基本方法与“实在论”的根本立场。无论艾耶尔在《二十世纪哲学》中所说的“叛离黑格尔”这个断语是否言过其实,但至少就20世纪哲...  相似文献   

3.
康德不承认人类具有智的直觉,而将智的直觉归于上帝。牟宗三从“心外无物”出发,将物自身看作无限心之表象,揭示出智的直觉之存在,但造成了主体的膨胀以及物自身的虚无化。而在朱子那里,性理与形气作为知觉的不同来源,皆具有物自身的意义,但性理具有更加根本的地位。性理以其绝对创生性,自行进入知觉而内在于知觉,所以道心即是智的直觉;也内在于形气,所以人心也以性理为本源。由此,道心以性理为其积极内容,达成了对人心的肯定与成就。这不仅可以弥合主体性的内在张力,证成物自身的真实意义,而且可以开出一条新的契接西方知识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物我内外贯通是北宋理学的核心命题.在该命题中如何打破物、我,内、外之间阻碍从而实现它们的"一"乃是关键,而"贯通"只是结果和表现.这个"如何"的问题关涉到周敦颐、张载对天人关系的处理.分析发现,感通者自身的观念和情感结构共同参与了物我之间的感通交互,因此,如若不呈现感通者的这双重结构则无法推进对物我感通交互活动之内涵的...  相似文献   

5.
理性和欲望的关系是古代西方哲学的焦点问题之一。亚里士多德继承与推进了柏拉图的思想,提出希求概念,它标志着理性和欲望(欲求)的统一。本文首先结合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对希求概念的演变进行简要梳理;继而考察希求背后的欲求与努斯、真的善与显得善之间的关系,表明希求是对于"真的善"的欲求,揭示了灵魂统一的可能性;最后,通过这种灵魂-伦理学的澄清,触及政治学的重要问题,即如何培养好人,表明希求概念同样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政治主体的建构是后马克思主义讨论的重要问题。拉克劳等人将后结构主义等理论方法引入社会批判领域,借助主体立场和“缺失的主体”解构传统主体,把错位视为重构认同的理论前提,通过“话语链接”和“空洞能指”建构认同,保留身份认同的开放性、差异性和否定性,以此链接多元的社会主体作为反抗力量。后马克思主义对于多元斗争主体的理论探索为我们把握普遍性问题提供了独特视角,但是多元主体和认同政治建立在唯心史观的基础上,以主体化取代主体,弱化了革命性,削弱了实践批判力度。对此,我们必须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考察当代革命主体,深化政治斗争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牛磊 《道德与文明》2018,(1):160-160
正不管是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抑或是理论自信,归根到底还是文化自信。其中,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传统文化在经历扬弃之后转换成为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原则,才是获得这种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李建华等著的《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研  相似文献   

8.
成人与成己、成物密切相关,学者或持成己包含成人成物说,或持成物包含成己成人说.但基于荀子成人概念的辨析,应当是成人包含成己成物说.成人,是指成为一个全人.全人既要成己也要成物.成己指向的是“内自定”,突出的是自我身心的德性成就.成物指向的是“外应物”,突出的是类意义上的整全发展.成人不是与成己相对的概念,成己与成物才是...  相似文献   

9.
李珍 《哲学研究》2022,(4):118-127
不少学者将干预主义因果论应用于心灵哲学以解决心理因果性问题,但这种研究进路遇到了各种难以克服的困难。究其根源,并不是因为干预主义因果理论本身是错误的,而是因为干预主义者没有能够为这一理论提供一种清晰的形而上学说明。干预主义理论所支撑的并不是非还原物理主义,而是基于稳健性的多元主义:世界上存在许许多多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实体、属性和现象,稳健性为我们相信这些实体、属性和现象是真实的提供了理由。稳健多元主义不是对物理主义的替代,而是一种不同于还原论和非还原论的物理主义形式,它能够兼顾物理的首要性和世界的多元性。稳健多元主义不但能够从形而上学层面支撑干预主义因果论,并能帮助其解决排除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视觉心理的研究,从艺术本体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品的形式美,以及形成这种美感的深层心理原因,以期读者对传统艺术作品的欣赏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评价小说有很多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维度是小说中的"真","真"同时也是逻辑哲学的核心概念。有鉴于议题的相关性,从逻辑哲学的角度探讨小说中的"真"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卫·刘易斯从可能世界语义学的角度来解读小说中的真,他从语用的维度将小说理解为说故事的行为,将小说看作可能世界,将小说中的语句看作省略了"在如此这般的小说中"这一作用于可能世界上的内涵算子,并从反事实句的角度来探讨小说中的真语句及其推理,体现了逻辑分析的严谨性,为探讨小说中的真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彰显了刘易斯系统哲学的解释力和理论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13.
和谐世界理念有着深厚内蕴和巨大张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实现大同”等和谐思想。要构建和谐世界,必须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借鉴和吸收人类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4.
马天俊 《学海》2011,(6):140-145
马克思着力从事哲学或批判哲学时可能表明或预示一种哲学,而在从事政治经济学批判时则显示着某种哲学思想或形而上学预设,二者不必然是一回事。分析地揭示马克思所显示的哲学思想,梳理马克思关于物的思想,在形而上学意义上试加评论,构成了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批判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知性意识及其整体主义致思,不啻为一次新启蒙。然而,后现代主义在解构了旧形而上学之后却不自觉地陷入另一种形而上学,并且在其后果上引发了价值多元主义的自我悖谬。价值多元化何以可能?在一个"诸神纷争"的价值处境中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消解策略,其中确立一种"边界意识"具有理论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In traditional Chinese expressions, guannian 观念 (ideas) are results of guan 观 (viewing). However, viewing can be understood to have two different levels of meanings: one is “viewing things,” that is, viewing with something to view; another is “viewing nothing,” that is, viewing with nothing to view. What are viewed in “viewing things” are either physical beings—all existing things and phenomena—or the metaphysical being (for example, the “Dao as a thing”). In both cases, something is being viewed. What is viewed in “viewing nothing” is the being itself, or “nothing,” in which there is nothing to view. According to Confucianism, the existence of “nothing” manifests itself as life sentiments, especially the sentiment of love, which is the very root and source of benevolence; moreover “viewing nothing” is, in essence, a perception of life. Life sentiments or the perception of life is “the thing itself ” prior to any being or any thing. Translated by Liu Huawei from Sichuan Daxue Xuebao 四川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2006, (4): 67–74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葛洪思想中儒道会通如何可能的问题,指明了儒道思想在内外融贯、本末贯通、儒道会通三个层面上的进展过程与整体结构,先验的明见了其奠基之根本,表明了儒道会通的一般超越论形式,从而根据性的豁清了中国思想史上经常出现却始终处于暧昧中的儒道会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儒家以忠恕为仁体的道德基石,忠者尽己,恕者推己,程明道以"扩充得去"为恕,以"天地变化草木蕃"之生生不息表述仁体扩充得去意象。儒家精神,欲使人本其爱亲敬兄之良知良能,扩而充之,由一己小家推及万物,及至全人类,进而至于大同,正是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思想精髓。由博爱万物进至万物一体之大同,必以其爱亲敬兄之良知良能为始基,故曰"孝弟为仁之本"。明道思想之"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最能透悟全体,彻悟儒家万物一体的思想进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图案与传统纹饰是中国传统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早表现之一。它们不光是中华民族独特审美心理的形象展现,而且还继续引导、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与审美实践,其既有人类审美活动的共性特征,又有民族的个性差异,是参与了中国人的审美心态生成的。其中所含的的审美思想、吉祥寓意、造型方式与内心关照等为现代图案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活力因子与依据。  相似文献   

20.
郭于华 《学海》2015,(4):30-34
毕福剑在餐桌上以调侃方式评论前领袖人物而引发的事件,关涉到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关系和界线问题,也和历史真相如何呈现、普通人的历史权利如何实现等密切相关。对此进行社会学的思考,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社会的结构性特点及其社会转型过程,并推进社会的多元共存和表达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