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佛教伦理思想的基本观念佛教伦理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笔者认为,可主要概括为三条,即平等观念、克己观念和慈悲利他观念。(一)平等观念在佛教产生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的思想界一直为婆罗门教所主宰。佛教(特别是早期佛教)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观念,认为人的高低贵贱并  相似文献   

2.
唐忠毛 《法音》2006,(4):19-21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召开前夕,论坛组委会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以佛教的团结合作、佛教的社会责任及佛教的和平使命为选题,举行了有奖征文活动。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投稿踊跃,论坛组委会共收到应征文章397篇,从中评选出“莲花奖”6篇、“精进奖”20篇、“法缘奖”20篇。由于篇幅有限,本期只能从获奖征文中选登一小部分,尚有许多优秀文章未能刊出,读者可自行到相关网站查看。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演至本世纪初,变化动荡乃是亘古未有。而经宋、元、明数朝而来的中国佛教,已是衰微不振,远远落后于不断前进的社会与时代。在此背景之下,中国佛教如果在救世济人方面重显其大机大用,更求在当时世界文化学术上重建其优越地位,这就不得不随缘顺变,转换传统,重建秩序。因此,将近两千年来中国佛教的古老传统,在变动急剧的中国近现代社会中,基本完成了自身富有时代特征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当今之世,社会的物质财富和人类的物质欲望都在同步迅速增长,和平发展与地区冲突并存,不同利益追求往往导致了人们心灵的隔阂和族群之间的纷争,社会动荡、战乱频仍以及精神空虚、道德失范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帮助现代人摆脱各种精神困扰以安顿自我,正确对待物欲以提升自我?如何促进社会的和平进步与人类的永续发展?佛教的人心关怀可以...  相似文献   

5.
6.
1900年,中国社会走进了20世纪,整个国家正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多事之秋的时代。1895年甲午战争发生,北洋水师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重。以保守顽固的慈禧太后的后党与主张改良新政的光绪皇帝新党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光绪皇帝受维新思潮推动,深知非变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佛教运用判教的方式圆融了佛教经典的各种教理,形成了天台、华严两大教理思想体系。中国佛教认为各种修行方法都不过是安心、明心、开悟的方便,从而实现了修行方法上的圆融。中国佛教用“格义”、“比附”、“会通”的办法,与儒道两家相互圆融,在中华文化结构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从“不敬王者”到“礼拜君亲”,从“乞食分卫”到“农禅并重”,佛教终于融入了中土世俗社会生活之中,取得了僧俗之间的圆融和谐。当代人间佛教发展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要以圆融的智慧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与其他宗教和平相处,积极契合当代众生的根性。  相似文献   

8.
<正> 佛教典籍中有非常丰富的慈悲思想,如佛教的"缘起理论,,思想就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佛教"依正不二"的思想告诉我们有情正报的身心不能离开依报世界。 "慈悲"教义告诫人们要保护动物和植物,当然更要怜悯与自己同类的人。我们从慈善观念的历史渊源出发,来探讨佛教的慈悲理论及及其,是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5,(1)
<正>佛教从西汉末年传入内地,进入东汉逐渐向各地传播。至东汉后期,来自古印度和西域的高僧在接近佛教或已经信奉佛教的汉族知识分子的协助下,在以洛阳为中心的一些城镇译出很多佛经。信奉佛教的除社会上层人士之外,已有很多普通民众,标志佛教已经在中国立足扎根。从史书现存资料来看,东汉后期徐州及下邳地  相似文献   

10.
孔凡一 《法音》2020,(10):65-68
<正>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有大量传世之作[1],曾在全国多地担任地方官员,也曾在朝廷中任职多年,其中熙宁十年(1077)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三月,在徐州任知州。苏轼虽然自幼习儒,但是与佛教关系密切,尤其是宦海沉浮之中,更为关注佛教,思想受佛教影响很深。苏轼在徐州两年,与僧人多有交游,且不乏描写徐州地区佛寺的诗词,并在诗词文章中流露出佛教思想,表明了在北宋时期儒释道思想融合的时代大背景下,北宋士人有意识地关注佛教,常站在儒学的立场吸纳佛教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12.
一、前言印顺导师指出:“宗教的施设教化,在于给人类以绝望的安慰。若肯定地说,这种人(五逆十恶之人)决无办法了,这在大悲普利的意义上,不是圆满的。任何人,无论到了什么地步,只要能真实的回心,忏悔向善,这还是有光明前途的。”[1]他又说:“‘有罪当忏悔,忏悔则安乐’,在僧伽中,只是忏悔现在所违犯的,以免障碍圣道的修行。忏悔是心生悔意,承认错误,接受僧伽的处分(一般称为‘作法忏’)。……‘修善以灭除’,就是善业力大了,善业成熟感果而恶业不受报了。所以忏悔无始以来的业障(后来演变为忏悔无始以来的‘三障’—…  相似文献   

13.
14.
佛教传入中国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它对中国宗教和文化的发展曾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朝鲜、日本等国也产生过重要影响。中国佛教把中国传统思想与印度佛教理论、仪礼融合后,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佛教思想和体系。同时它又囊括了世界佛教流行的几大派别,有属于北传佛教的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属于南传佛教的云南上座部佛教,三者又为一体,构成了完整的中国佛教体系。它们在传播过程中平行发展(有时亦有交叉融、合或冲突的现象),地位平等,缺一不可。按现今中国史学界的观点,1840年以前为中国古代时期,之后至1919年为中国近代时期,1919年至今是中国现代时期。在中国佛教史中,学术界一般把两汉称为佛教传入期。  相似文献   

15.
何为佛教的现代智慧我这里所谓佛教的现代智慧,意思是在佛家的哲理中,对现代人所面对的问题能有启发、对治意义的智慧。佛教的智慧,依我看来是有其普遍性的,故应恒常地起作用。我们今天即试图将其功能提发出来,以助解化现代人所面对的问题。但是现代人所面对的问题很多: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结构、艺术潮流,各方面都发生问题。佛教的智慧,是不是都能给予启发呢?当然,佛教的直接贡献,不会是在科学技术或  相似文献   

16.
从2001年9月底,到2002年1月中,我应台湾佛光大学校长龚鹏程和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林谷芳之邀,在台湾做了一个学期的客座教授。除了为该所的研究生们开了三门课之外,也应邀到台湾其他一些大学和单位作了一些讲座。在此之前,我虽曾三次赴台讲学、演出、宣读论文,但都是来去匆匆,马上看花。而这次,时间稍长,可以算是立马  相似文献   

17.
世上万物都是相对的,一个忍字,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善者忍之则为慈悲,恶者忍之则为残暴。世俗的忍辱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之意,就是心中怀有怨恨。 那么佛教的忍辱意义又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18.
汉画像所表现的传统审美观念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汉民族不仅有一部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且还有一个图像表现的世界.<易>日:"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可见"图"和"书"在古代是并重的,而且由来久远.可惜后来图谱日亡而书独存.汉代画像的出土,为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古代审美观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1,(8)
我国傣族地区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邓殿臣先生的《现代傣族地区佛教》,对傣族地区佛教的僧团结构、寺庙、制度、节日以及经典作了系统翔实的介绍,有助于我们对我国三大语系佛教作一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