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汉早期山东南部便有佛教流传,东汉后期山东西北部也开始了佛教传播。魏晋时期山东处于佛教的初始阶段,发展缓慢。东晋十六国时期,由于后赵崇佛和佛图澄弘佛,山东北部开始大规模传播,泰山成为佛教传播中心之一。南部的琅邪佛教兴盛,大批高僧南渡传法,为江南佛教发展做出贡献。随着南燕定都广固城,青州遂成为北方的佛教重镇。  相似文献   

2.
(一) 中国現有的宗教及其基本特点中国人民民主統一战线的組成,是包括了宗教界在內的。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在極偏僻的地区,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信奉原始宗教。从社会政治方面来考察,我国的宗教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1) 有悠久的历史:佛教早在汉代即传入我国,迄今巳近二千年;道教是我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創始于东汉,距今亦有1,800多年;伊斯兰教在唐朝(公元617—907年)就巳传入中国;天主教亦早在唐初即巳传入,至清中叶,信奉者始日益增多。两者至今均有一千余年。只有基督教传入中国較迟,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总的說来,我国宗教的存在是有其悠久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3.
<正>长期以来,整体性视野的佛教通史研究一直占据佛教研究的主体,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尽管区域性视野的佛教通史随后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客观来讲,仍然还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巴蜀地区作为佛教最早传入的地区之一,已经被文献记载和后来不断出土的考古文物所证实。早在东汉中后期,佛教即已传入,并对丧葬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魏晋以降,巴蜀地区佛教义学飞速发展,至隋唐更是成为全国著名的佛教义学中心之一。而至今仍存的众多千年古寺与壁画造像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巴蜀佛教的悠久与厚重。质言之,巴蜀佛教文化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学术界关于巴蜀佛教文化的研究至今仍停留在单篇或专题性的研究上,系统而全面的巴蜀佛教文化研究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4.
唐代文人因诵读佛典、与高僧交往、游览佛寺,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仕途上的挫折,加深了一部分唐代文人对佛教的认知与信奉,但不同的文人所信仰的佛教宗派并不相同;另一部分文人认为佛教威胁朝廷的统治,因而强烈反对佛教.在信奉佛教的唐代文人思想中,儒家思想仍然是其主导思想,佛教思想是和儒家、道家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唐代文人对佛教...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日本,有很多人信奉本土的神道教,或者是早在6世纪从中国经由古朝鲜传到日本的佛教,当然还有一部份人信奉基督教。根据日本文化厅的调查总结,到1996年12月末,各宗教派别信徒人数分别为:神道1.2亿人,佛教9158万人,基督教317万,各宗教派别的信徒总数是日本人口总数的约2倍以上。这表明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并不虔诚,可以说也反映了“有用即信,无用不信”的“实用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6.
温静 《法音》2009,(1):51-54
中国的辽金时期佛教兴盛,建造了大量佛教寺院,有很多遗构保留至今,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例,也为辽金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中地位的判定提供了依据。对于辽代统治者来说,信奉佛教是其吸收汉地文化,借以统治汉人的工具。因此,辽代皇帝研究佛教,支持佛教的发展。在辽圣宗、兴宗、道宗三朝(983-1100),佛教在辽统治  相似文献   

7.
<正>北魏的佛教艺术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褒衣博带”式的秀骨清像、“以线造型”的壁画艺术,以及中国传统风格的佛教建筑,是古印度、西域艺术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生动展现了这一时期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北魏(386-534)是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北魏诸帝很多都信奉佛教,采取“崇佛”政策,以之作为“敷导民俗”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贵州佛教史难治,故至今未有一部通史。其难,缘由颇多。无论从时间或空间考察,都难以找到源头。就时间而言,贵州佛教始于何时,难以断言。因为这个问题又同学界关注的蜀川牁古道问题紧密相连。这是一条古代西南通往印度的道路,据唐朝高僧义净(635-713)在印度的见闻,东汉时有二十多名僧人从这条崎岖透迤的小路到印度求法。照此推论,东汉时佛教应该已经传入贵州了。但是,这与佛  相似文献   

9.
理净 《法音》2012,(10):61-65
一、佛教"慈爱"与"孝道"佛教自东汉初传入中国之后,就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新的思想和内容,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佛教同样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很多方面更有甚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全面普查吐鲁番文献,对十六国时期至唐西州时期丝绸之路西域段粟特人的宗教信仰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文章通过粟特人的人名切入,深入考察了粟特人的祆教信仰、佛教信仰、道教信仰。粟特人来到以吐鲁番为代表的丝绸之路西域段后,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大量粟特人信奉佛教,这种佛教是汉传佛教,也就是儒家化的佛教,它是佛教中国化后又向丝绸之路回传的结果;粟特人还信奉道教,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总之,丝绸之路西域段的粟特人在信奉汉传佛教和道教的过程中,迅速融入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中,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研究丝绸之路西域段粟特人的宗教信仰史,就是研究粟特人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黄春和 《法音》2009,(6):54-57
辽代是由契丹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疆域相当于今河北、山西、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北方广大地区。契丹族原来信奉萨满教.立国后为巩固在汉族地区的统治.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其中也包括对佛教的信奉。辽代帝王从太宗开始都奉佛崇佛,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圣宗、兴宗和道宗。这三位帝王不仅扶持佛教.大兴佛教文化事业.而且还表现出对佛教思想的极大兴趣和较高修养。辽代《契丹藏》的刊刻、房山石经的续刻等佛教文化事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展和完成的。在辽帝王崇佛带动下.辽代社会奉佛之风也十分盛行.各地都出现了的奉佛组织——千人邑会.即以民间组成的集体力量来共同履行一项项佛教事业。正是在辽代整个社会崇佛风气的影响下.辽代佛教和佛教造像艺术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12.
黄海云 《法音》2021,(8):52-58
一、汉传佛教在泰国的传播发展在泰国,民众主要信奉的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佛教从古印度传入泰国后,即与当地的婆罗门教、印度教和祖先鬼神崇拜等原始宗教信仰交融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泰国特色的佛教体系。近两百多年来,随着当地华人移民的增多,汉传佛教也开始在泰国传播,对泰国华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所指的泰国境内的汉传佛教,特指从中国传到泰国的大乘佛教。  相似文献   

13.
一、俄国时期俄国佛教主要指自公元17世纪初传入的喇嘛教(俄国和苏联对藏传佛教的称呼)。公元17世纪30年代,第一批佛教僧侣从蒙古草原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一带后,游牧于此地的卡尔梅克人开始信奉佛教。当时,热心于传播佛教的主要是王公贵族,其中最负盛名的佛教传播者是扎雅·潘底塔(1599—1662),他也是俄国西部蒙古文字的创造者。到公元19世纪初,佛教已在卡尔梅克人中深深地扎下根。公元18世纪,佛教自蒙古、西藏传入俄国叶尼塞河上游的图瓦(乌良海地区),当地的图瓦人(唐努乌良海人)开始信仰佛教。到20世…  相似文献   

14.
在北齐时代,佛教达到了十六国北朝时期的顶点,这与北齐佛教的政治化是密切相关的。在北齐皇权的直接支持下,佛教取得了近乎国教的地位。这种政治化既表现在皇室和大臣对佛教的尊崇信奉上,也表现在佛教与北齐政治事件的紧密联系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北齐的佛教直接继承了十六国北朝佛教热衷参与政治的传统,二是因为北齐的佛教势力对北齐的统治持支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正>南北朝前期,受玄学思想和“魏晋风度”审美观的影响,佛教造像形成了“秀骨清像”的样式。南北朝后期,社会文化强调儒家思想和礼乐教化,佛教造像艺术相应地呈现为“面短而艳”的样式,为隋唐时期佛教造像艺术中国化的完成奠定了基础。一据范晔《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永平八年(65),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佛教最初被视为神仙黄老方术,佛像自然也被视作神仙,其形制特点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广西的佛教与少数民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佛教从海路传入我国最早的地区之一。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期广西的环北部湾沿岸与东南亚和印度等地已有了海上航线。结合文献记载及东汉至南北朝早期佛教文化遗物的考古发现,可以推测大约在西汉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到了广西地区。到了唐代,广西佛教空前繁荣,其中桂林是我国南方佛教的中心之一,是中原地区高僧大德向往的佛教胜地。宋元明清时期,广西佛教缓慢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桂平等地的佛教进一步发展,成为广西两个重要的佛教文化传播地。佛教传入广西后,对壮、瑶、仫佬、侗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与少数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信仰等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地方和民族特点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7.
佛教民间化是佛教中国化的特殊表现和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佛教的民间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东汉时期,印度佛教在权力阶层的允许下,以神通和民俗为基本路径,在民间的演化形成了三个不同的阶段.这不仅扩大了佛教的群众基础,而且长远影响了佛教的本土化,并为东汉以后印度佛教的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佛教民间化是佛教中国化的特殊表现和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佛教的民间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东汉时期,印度佛教在权力阶层的允许下,以神通和民俗为基本路径,在民间的演化形成了三个不同的阶段。这不仅扩大了佛教的群众基础,而且长远影响了佛教的本土化。并为东汉以后印度佛教的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法国的佛教     
法兰西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北临英吉利海峡,西濒大西洋,南面地中海。人口总数五千五百余万人(1985年统计),其中约90%信奉天主教,是个以天主教为主要信仰的国家。佛教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在法国流传的。在此之前,法国人多从志怪神奇小说中得知有“佛教”,但分不清“神”与“佛”的区别,许多人甚至不知“佛陀”是谁。绝大多数法国人都把佛教看作是一种文学而不是宗教;并认为佛教是“遁入空门”,是消极的,不应提倡。1929年中国高僧太虚大师到法国弘法,在他的敦促下,其法国女弟子康斯坦·龙兹贝丽小姐和当时法国的藏传佛教权威尼尔小姐(Miss Alexandra David Nell)于当年1月在巴黎建立了“佛教友谊会”,以后改名为“巴黎佛教会”。此会成立以后,一直与锡兰(斯里兰卡)和法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支那各国的佛教徒  相似文献   

20.
早在明代,澳门就成为西方天主教在远东的传教中心。19世纪后期葡萄牙强占澳门以后,天主教和其他西方宗教势力进一步增强,然而,澳门的炎黄子孙并没有纷纷皈依西方宗教,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仍然信奉以佛教为主的中国传统宗教。据1970年的统计,澳门信仰佛教的人数占总人口的76%以上①,这说明佛教在澳门宗教信仰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过,佛教在澳门取得如此显要的地位,是从近代,尤其是民国以后开始的。澳门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的澳门半岛和一匹仔、路环两岛。这种地理环境,使澳门对内地文化有很强的依赖性。早在四五百年以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