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密宗前行修法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是一本非常著名的藏传佛教典籍,是宁玛派修行佛法所依据的重要经典,是开始修行所必须的基础课程和重要的修行教法,也是一切密法修行的基础,其内容包括藏传佛教各个教派修行的重要理论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土观.洛桑却吉尼玛在其著作《一切宗派源流与教义善说晶镜史》①一书中对藏传佛教各宗派的法系脉流、树宗立论、见地思想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其材料取舍得当,其概括钩玄,其旨趣精确恰当,其见地广泛深刻,成为研究藏传佛教的案头之作。本文在土观大师关于宁玛派传承见地的评介基础上,对藏传佛教宁玛派传承见地做了进一步的探究,从而认为土观大师对宁玛派教法的论述,虽有门户之分,却未持门户之见,对前期宁玛派见地的论述是站在客观立场上的,评价也比较公允。  相似文献   

3.
1984年第一期《西藏研究》刊登了中国佛教协会理事、著名藏族学者才旦夏茸教授撰写的《藏传佛教各宗派名称辨析》一文。文章就汉语中有关藏传佛教宗派名称的习惯叫法作了辨析。关于不能同意称藏蒙传佛教为“喇嘛教”之见作者指出:“正如汉族地区自古盛行的佛教即称佛教才合乎本意而无争端一样,藏传佛教,汉语也应称佛教;或冠以地名,称西藏佛教;蒙传佛教则称蒙古佛教。我认为这样命名根本无错。”作者还指出:由于喇嘛教这一错误的名词,使现在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藏族喇嘛们对佛法进行了许多改革和掺混,把藏蒙传佛教看成不同于佛教的“喇嘛教”,“是佛教的异类”。作者说:“这是绝不能同意的。”关于不同意称佛教宁玛派为“红教”之见文章说,藏传佛教宁玛派的称呼是西藏佛教后弘期开始的。那时班智达牟迪及大译师仁钦桑  相似文献   

4.
<正>一众所周知,藏传佛教总体上可分为显密二乘,前者所依据之教法体系统称为"经部"(mdo sde,亦称"契经"),而后者所据则统称为"续部"(rgyud sde)。面对这体系庞杂的两部教法,如何将其分类整理、判定次第,是西藏人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我们所见,藏人在宗义学(grub mtha')体系的框架下将经部明确地判出了中观(dbu ma)、唯识(sems tsam)等部居~((①)),针对续部,他们也同样做出了次序井然的判别。对于当今学界而言,要想系统而全面地把握藏传佛教中密教体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内容架构,就必须对其  相似文献   

5.
一、寺庙的形成和绝耷音乐源流雄色寺位于拉萨市曲水县拉萨河对岸山谷里的索其山半山腰上,是西藏藏传佛教著名的尼众道场,有180位左右的尼众在此长年闭关修行,故此在藏传佛教尼众道场中颇有影响,受到广大女性信众的崇敬和欢迎。该寺由帕木竹巴的弟子格尔贡崔成僧格修建于1181年[1],当初为竹巴噶举派的一个支系,但是比较注重希解派的修习。格尔贡崔成僧格1205年圆寂后,该寺逐渐成为修习宁玛派教法的尼众寺院。  相似文献   

6.
我等大师贤劫第四无等导师释迦胜主为所化界随顺根器意乐差别,宣说无边因果二乘诸法要门,其差别体摄为三乘,其差别法摄为九乘,如《集经》云:“胜义了义乘,定显为三种,集导、难行明,自在方便乘。”《无垢释续》云:“显相三藏有三乘,外能仁续事行三,内方便续三瑜伽,九乘次第本誓等。”外集导乘又名显相(lak2aza,mt鄄shan-`id)三部,内难行(tapas,dka4-thub)明论(veda,rig-byed)乘又名真言三续部(tantra,rgyud-sde),密自在(va1itq,dbax-bsgyur)方便乘又名真言三内续部;各各又分三部,此即旧译宁玛派九乘次第之建立。今当略释其义。初释何为乘义。…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宗派源流分析──评《宗教流派镜史》索代《宗教镜史》以时间为顺序,较准确地划分了西藏佛教各派,即为宁玛派、噶举派、迦当派、系解派、觉宇派、萨迦派、觉朗派、格鲁派。对分支较多的噶举派分为香巴噶举、达波噶举;达波噶举又分为加玛噶举、帕主噶举、向葵巴...  相似文献   

8.
邱晓风 《法音》2022,(10):60-62
<正>圆瑛法师不仅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爱国佛教领袖,也是一位慈善事业的倡导者与践行者。他把佛陀教法与慈善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他不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佛教义理,还身体力行的推动佛陀教法与慈善事业的发展,其慈善言行值得我们深挖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印度佛教金刚乘成就师坎诃巴的生平传说,并通过其《双行诗库》和修行诗,分析他的宗教哲学思想和教派归属,最后评价了他的佛教史地位,并讨论了佛教金刚乘与印度教湿婆派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艾布·哈尼法及其教法学派贾保平艾布·哈尼法(700—767)是逊尼派著名教法学家,哈乃斐教法学派的奠基者,位于四大正统教法学派创始者之首,被尊称为大伊玛目。其教法学说在伊斯兰教法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其教法律例以灵活、宽容、适度著称。故迄今为止,全世界有...  相似文献   

11.
吴立民 《法音》2001,(10):6-6
佛法之根本在般若。代表般若法门者,显教为文殊师利,密乘则金刚萨埵。显密圆融,文殊师利、金刚萨埵同体,盖表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谓空不空,即般若也。大乘佛教经典最早最全表述般若法门者,厥惟《维摩诘经》。维摩诘为传承金刚萨埵人间持明之密乘菩萨,其与文殊师利对扬的不可思议境界及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二法门,均以如来藏思想为核心,阐述离边大中观见即大圆满见与禅修的顿悟法门及反修的大圆满法门,实乃汉传显教禅宗与藏传密乘宁玛派共同之源。盖禅宗即大密宗也。经中所谓“如来种”,实即如来藏,乃佛与众生共有的法尔…  相似文献   

12.
藏密"大中观(dBu ma chen po)"诸派,是指在根本见上与"普通中观见"不同,持"本元心(gnyug-mavi-sems)即如来藏胜义有"思想的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觉朗派等派别。虽然它们的根本见相同,但由于所依密乘最高法门不同,形成了名异实同的"最高见":宁玛派以"大圆满见"为最高见,萨迦派以"道果见"为最高见,噶举派以"大手印"为最高见,觉朗派以"六支瑜伽"为最高见。但它们都认为,作为生命本体的"本元心"在结构上体性相用合一,在体证上见修行证合一、因果道合一;认同心风不二、佛我不二、轮涅无别的本体生命观。从而建构了以"即身成佛"为最高追求的藏密生命本体哲学。  相似文献   

13.
问:为什么一部分佛教徒要出家?答:要说明这个问题,先要谈一谈佛教的五乘教法。乘就是车子,能运载行人到远近不同的目的地,借以比喻教法。五戒的教法(戒杀、盗、淫、妄、酒的五条戒),能令修持者得生人间,叫做人乘。十善的教法(不犯十恶:1杀、2盗、3淫、4妄语、5两舌,即挑拨离间、6恶口,即粗恶伤人的言语、7绮语,即邪淫言语、8贪、9嗔、10邪见,即否认因果的见解,即是十善),能令修持者得生天界,叫做天乘。四谛的教法,能令人断除见惑(我见、  相似文献   

14.
正多少年来清真寺的先辈们谈起教法话题会时常提起世界著名的教法学者艾布·哈尼法,认为他是我们穆斯林处理日常宗教生活事务的导师、活字典。《艾布·哈尼法传》是由埃及艾因·舍姆斯大学文学系主任、埃及宗教基金部伊斯兰事务委员会主任编辑,北京大学阿拉伯语教授马金鹏先生翻译成中文的。马先生翻译这本《艾布·哈尼法传》,是如今我们能够获得介绍伊玛目艾布·哈尼法最完整、最具权威的传记。  相似文献   

15.
才吉是藏传佛教宁玛派每月初十日举行的最重要的宗教仪式活动,在民间影响深远。基于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大师的预言,以及历代宁玛派高僧撰写的《莲花生大师传》和各种祈愿文等文本,“创造”了初十日法会。法会以特定的时间、空间和仪式活动,不断演绎莲花生大师的历史功绩,强化普通民众的社会记忆,建构莲花生大师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16.
"垛"(gto)仪式隶属于苯教"恰幸乘"和"黑水斯巴苯"的内容,是苯教九乘之四因乘(rgyu bon bzhi)和四门五库之黑水斯巴苯(chab nag srid pa rgyud kyi bon)方面的重要理论分类之一。本文以苯教文献中对"垛"仪式的记载为切入点,探讨苯教"垛"仪式的历史渊源、涵义、分类及其社会功能,并运用宗教学、人类学理论,解读苯教"垛"仪式文化符号之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乘”这一词,本义是运输工具,指车乘,在佛教经典中,用它来比喻能够运送众生到解脱果地的佛陀教法。以“乘”判教的源头在印度,佛典传译到中国之后,这个词又衍化出更为复杂的涵义。《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是法藏的判教论著,也是法藏的佛学概论,其在讲说“同教”时,把佛陀一代说法,进行了分乘。我们把这些关于“乘”的名相,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古兰经》能否翻译成其他文字一直是历代学者关注的焦点。爱资哈尔大学的权威学者谢赫·穆罕默德·迈拉基于1932年在《爱资哈尔》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陈述了主张不能译为其他文字者和能译为其他文字者的观点,并进行了综合分析。谢赫·穆罕默德·迈拉基倚重哈乃菲教法学派的观点,对其他三大教法学派的论据作了比较,结合当时世界的实际情况,最终得出结论:《古兰经》可以翻译成其他语言,翻译绝非篡改,《古兰经》经文翻译为其他语言后对其原有精神和意义毫无损毁;再者,《古兰经》虽以阿拉伯语降示给先知穆罕默德,其最终目的是将其传达给世人,译介则是最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周拉  班班多杰 《法音》2009,(2):39-44
在2007年第2、5、10期及2008年第10期的《法音》上,我们以宁玛派学者华智仁波切的名著《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萨迦派学者阿罗仁波切的著作《萨迦加行教言解脱道之明灯论》、噶举派学者塔玻拉杰·索南仁青的著作《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著作《菩提道次第广论》等论典的内容,梳理和阐释了藏传佛教各宗  相似文献   

20.
孙娟 《法音》2012,(9):21-26
藏传佛教噶举派二祖米拉日巴的生平传记是藏族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传记中他的皈依与修行也一直被作为藏传佛教的典范,为后世各宗派信徒们景仰和模仿。但其皈依噶举派初祖玛尔巴之前的宗教身份,无论是在教内的各种传记中,还是在后世学者的各类研究中,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这一早期宗教身份的模糊恰恰反映了当时藏地的社会背景和佛教境况,反映了"宁玛派"一词的历史演进和佛苯两教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吸收的历史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