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政治伦理是人们在全球化时代的一般性政治价值规范和约束规则,它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以资本增殖为核心的经济增长逻辑在全球扩张的影响而面临多重困境。"一带一路"是中国改革开放在当代的深化发展,其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蕴含着平等、公正等政治伦理内涵,顺应了当代全球政治伦理变革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对中外政治伦理的反思、扬弃与发展,是中国为全球政治伦理变革贡献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与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的袭击等诸多事件表明,当今美国政府前所未有地在更大范围内宣示并推行其全球霸权,实现其称霸世界的企图,构建新的世界秩序。这是当今时代的全球化现象,也是新的时代精神,它导致世界范围内对自由民主的贬低。而罗尔斯晚年的《万民法》为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现象和世界霸权所进行的辩护,正契合了这种新的时代精神。罗尔斯晚年对全球化现象的思考是相当反动且幼稚的,它与"9·11"事件后美国的政策相适应。这些政策导致了与自由民主相反的悖论。因此,正如统治者告别了政治自由主义的实践,我们也要告别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寻找新的、批判性的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3.
张曙光 《现代哲学》2011,(6):93-102
中国传统王道是以"仁义"为核心思想,包含道德、经济和军事要求在内的、旨在治国安邦的政治理念和方略,它以人心为准绳,以天下为取向,无分内外。君主专制时代,它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全球化所推动的人类社会的形成及其所导致的普遍紧张,恰恰需要一种类似中国传统王道的新的世界政治理念和政治设计。经过创造性转换,中国传统王道理念能够为"天下为公"的现代政治伦理和政治秩序的建立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深入发展的全球化,已经将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频繁和深入。为了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新要求,我们不仅需要调整政治观念、经济观念、伦理观念,还需要调整文化观念。从近年来兴起的跨文化研究中可以看到,探寻和建设一种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新文化,成为许  相似文献   

5.
当今无疑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尤其是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从人类历史上看,最早、最成功的全球化应该是宗教的全球化,而不是经济的全球化.然而,过去却很少提及宗教的全球化问题.目前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无一不经历了全球化的历程,跨越了地区、种族与文化的界限,最终形成了具有普世性的世界宗教.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各宗教全球化的历程也必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基督教为例,基督教早期的全球化是伴随着罗马帝国的军事与政治扩张,近代以来更是依靠殖民全球的霸权势力,才使基督教从欧美传播到更广泛的亚非拉地区.那么,在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基督教在全球的发展又有哪些最深刻的变化呢?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历史与宗教学教授菲利普·詹金斯(Philip Jenkins)在2002年出版的新著<下一个基督王国:基督宗教全球化的到来>(The Next Christendom:The Coming of Global Christianity)为我们提供了富有启示的解说.  相似文献   

6.
文化全球化:价值断裂与融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当代西方政治学家、现代化理论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 ,世界政治在冷战局势结束后即进入了“后冷战”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 ,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冲突已不如过去重要 ,取而代之的主要冲突形式是不同文明的冲突。这一断言无疑有以偏概全之嫌 ,然而 ,从文明和文化冲突的特定角度去研究和审视全球化 ,却可以得出关于全球化总体性质的一些普遍性结论。科学地界定文化全球化在全球文化演进过程中的阶段属性和基本内涵 ,是正确理解文化全球化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文化发展战略的根本前提。关于文化全球化 ,学术界一般认为 ,文化的全球化过程始…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与治理的变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有人把全球化视为陷井 ,有人则把它看作福音 ;有人把全球化看作是纯粹的经济过程 ,有人则认为全球化既是一种经济现象 ,也是一种政治现象和文化现象。这些不同的观点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各自的佐证 ,因而 ,这样的争论可以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但毋庸置疑的是 ,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和必然趋势 ,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全球化正在成为我们这一时代最重要的特征。经济全球化不仅对人类的经济生活 ,而且对包括政治生活在内的所有社会生活都在发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不仅在改变人类的经济发展进程 ,也在改…  相似文献   

8.
如何理解"宗教"与"宗教信仰自由"?前提是需要重新分析和审视时代背景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和道德伦理赋予"宗教"、"宗教信仰自由"的问题西方历史与语境下的含义,并成为这一含义的理论基础。而在全球化时代,自由主义对"宗教信仰自由"的解释不再无懈可击。本文意在区分我们所身处的时代与此前时代,自不同的维度理解既有概念,视"宗教信仰自由"为一个探寻的概念,丰富与发展"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以增强其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确实是一个客观存在,但是这种客观性与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战略是分不开的。我们在经验意义上描述全球化的同时,更需要规范性地作出倡议和行动。全球化和全球化理论应受到理性的辩护,但是全球化需要变革,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理论需要批判。而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并不意味着需要回到国家主义,全球化的新分析框架应该建立在一种超越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二元对立的立场上。这种新分析框架强调对世界秩序的重建,强调对政治作出新的理解和开始一个新的政治时代。“承认的政治”应该是全球化的政治含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从"富起来"时代迈向了"强起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实践需要新的政治伦理学,需要中国政治伦理学的发展。对"强起来"时代中国政治伦理学的发展进行考察,基于三个思维前提设定。其一,"强起来"时代中国政治伦理学的发展,并非只遵循纯粹的理论逻辑,而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二,"强起来"时代中国政治伦理学的发展最终都会体现在其内容的发展上;其三,中国"强起来"需要建构什么样的政治伦理学,或者,"强起来"时  相似文献   

11.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就是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髓。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世界历史理论以及揭示出的世界历史趋势,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奠定了理论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历史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唯物史观时代化的典范,它对当代全球化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它是对当代全球化的准确定位,是当代全球化的总体性逻辑;它克服了当代全球化初期的消解性逻辑,是当代全球化的建设性逻辑;它以世界各民族的共同价值代替了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重构了全球化的普遍理念;它克服了现代化和全球化历程中的单维物质主义,是生存价值与发展价值的统一;它为中国道路的特殊性维度升华为普遍性维度提供了可能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6,(1):90-96
南海地缘政治体系的塑造与演变走过朝贡时代、殖民时代,走到了主权时代,经历了由"治"到"乱",再走向"治"的历史轮回。两千年来,南海地缘政治体系总体上趋于开放,体系结构呈多元化、多层化趋势,而中国的兴衰进退始终是南海地缘政治走向的决定性因素。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应以史为鉴,树立塑造南海地缘政治体系的战略自信与自觉;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南海地缘政治秩序的重构;综合施策,加强对南海地区的战略深耕,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利益。  相似文献   

13.
姚颖 《学海》2006,(5):193-195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语境中,考察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视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资本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中出场,深刻阐述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嬗变,具有"世界历史"意蕴的前瞻视野.在全球化时代,整个世界逐渐凝铸以知识资本为主导的多元的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7,(11)
<正>本刊讯10月30日至11月3日,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觉醒法师、湛如法师为名誉团长,副会长纯一法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9人赴日本东京参加"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纪念,并在日中友好会馆举办"纯一法师禅海游逸艺术展"等活动。10月31日上午,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在大使官邸亲切会见了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程大使与纯一副会长共同回顾了中日两国佛教交流史,对鉴真大师、空海大师、大谷莹润长老、菅原钧长老、赵朴初先生等中日两国佛教界的历代高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国家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与安全是当今学术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安全始终是有序的人类存在的前提条件,而全球化则被经常用来说明当今世界上正在加速推进的一些趋势。全球化这一概念涉及许多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变化,已经有很多专家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作了这样那样的概括。作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全球化发端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主要表现为人类社会中各个独立的实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日益深化和相互作用日益加强的过程。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但迄今…  相似文献   

16.
正全球化时代不仅将人类的经济活动全球化,而且也将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风险由区域性、局部性的风险扩展为可能发生的"全球风险"。如何应对"全球风险"中的宗教风险是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现实挑战,而在全球风险时代的宗教治理则成为我国应对各种风险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系统工程事关我国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事关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必须按照"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坚持"共产党员不准信教"原则,治理涉教乱象,为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提供坚实可靠的政治前提、顶层设计和体制保证;要注意向宗教界广泛宣传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有机统一,强调自觉自愿的对于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对于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要最大限度淡化狭隘排他的民族认同、宗教认同,杜绝涉族涉教类"特殊公民"及相关"按闹分配"现象,为凝聚成大一统的中华民族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8.
若追溯"参与的佛教"的思想渊源,她既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形势相关,也可以上溯到上一世纪反殖民主义的政治斗争历史,更可以联系到后殖民时代的宗教思想家们对印度和锡兰(斯里兰卡)这样  相似文献   

19.
正一、微美学的新时代"网络架构了我们社会的新型社会形态学,网络逻辑的传播根本上改变了生产过程、体验、权利和文化的运作与结果。"[1]——曼纽尔·凯斯泰尔斯全球化时代是以信息、资本、市场为基本前提,高速的全球化巨变不断完成着变异和繁殖,形成全新的生产系统。于是,我们进入了一个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微时代改变了文化生产与传播的基本形态,改变了人们的审美体验,并引发了"微时代的美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5,(9)
<正>这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更是一个网络化、"全民网瘾"的时代。我们知道,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它也是人们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通道。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四通八达,为人类带来工作、生活、学习的便利,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