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总 《法音》2013,(1):40-42,73,76
2012年11月2日,由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所和云南省佛教协会主办,云南省博物馆协办的"中国首届当代佛教造像艺术暨佛教雕塑艺术展"在云南省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建国以来首次举办的当代中国佛教艺术展览,展期虽然只有7天,但却是盛况  相似文献   

2.
正佛教医学在古代丝绸之路交流传播的历史,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的生动写照。研究、挖掘古代丝绸之路与佛教医学交流传播的关系,不但有益于中华传统医学史的研究,对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文化交流沟通,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晚夏时节,法国巴黎市博物馆协会主席奥朗夫人、巴黎塞尔努西博物馆文化事务部主任贝甘光生来北京考察中国的博物馆。希望我能陪同。其中.贝甘光先生向研究中国佛教艺术,特别表示.此行的目的在于考察中国的古老寺庙以及有关佛教的艺术展览、这下可把我难住了,北京的寺庙倒不少。可有关佛教艺术的展览却难免。正在焦虑之际,负责接待的法国公使先生却为我解开了难题。他向贝甘先生推荐了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那里有一个《明清佛教艺术展》很不错!”我听后发是如获至宝。想想偌大的一个北京城.人文荟萃,寺宇众多倘若连一个佛教艺…  相似文献   

4.
速读     
《中国宗教》2013,(1):78-79
【文化艺术】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台北世界宗教博物馆宗教艺术文化展"开幕式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行。展览用宗教文物、绘画及多媒体等多种手段,集中展现了台湾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精华和特质。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0,(10)
<正>本刊讯9月19日,"2010北京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这是继"2008北京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以来,由北京市佛教协会举办的第二届北京汉传佛教讲经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是新航路开辟之前人类文明交流最重要的通道,是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是欧亚大陆不同地区商品贸易和生产技术交流之路,是欧亚大陆不同地区人类精神世界的交流之路,是欧亚大陆不同文明的相互借鉴之路。从丝绸之路的历史来看,它具有三个主要特点:贸易利润容易造成丝路沿线国家的冲突;强大国家的和平相处是丝路畅通的重要保障;宗教文化传播方式对丝绸之路影响巨大。要重新焕发"丝绸之路"的活力,需要维护沿线国家政局的稳定和核心国家良好的政治关系,准确界定丝路沿线国家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宗教与文化对话。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5,(1)
<正>历史上丝绸之路沿线各种宗教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了解。约公元一世纪起,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外来的佛学与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文化,历经近六百年的交融,到了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中国佛教文化。为了进一步深入探究佛教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探讨佛教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当中的地位与作用,探寻丝路宗教对话的经验与世界文明前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从各个侧面展示佛教文化的大型艺术展览︽佛教文化艺术展︾2月23日至3月5日在上海朱屺瞻纪念馆举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展览题写了展名这是上海首次举办的大型佛教艺术展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历代佛教绘画书法碑拓作品当代名家手书的佛教嘉言书法作品有关祖国各地著名寺塔石窟的雕塑绘画摄影作品等共一百五十五件其中由当代名家临摹的宋元明清宫廷所藏的罗汉像观音像佛像及堪称稀世珍宝的北方名刹毗卢寺大幅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次展览是由中国…  相似文献   

9.
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佛教为艺术提供了无尽的创作源泉,举凡书画史中,皆少不了古寺梵刹、阿兰若处、诸佛菩萨、金刚罗汉、抄写经书等佛教题材。本期艺苑的书画作品,选自上海觉群书画院"天竺文化艺术之旅写生艺术展"。此次展览展出了由上海觉群书画院在印度、尼泊尔等佛教圣地采风创作的160多幅艺术作品。觉群书画院的画家们把这些游历场景付诸笔端,汇成一幅幅速写佳作,现圣地庄严,显信仰高远。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重要通道,见证了各类宗教文化的传播,并沉淀为具有一定地理格局的文化传统。被视为丝绸之路黄金通道的河西走廊,在千余年的历史中既支撑了佛教的东传,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西佛教文化带。这种地域性极强的佛教文化得益于丝路孔道的交通区位优势,奠基于多民族和多政权的彼此激荡,塑成于印度佛教、西域佛教、中原佛教、吐蕃佛教、西夏佛教、回鹘佛教、漠北佛教等各区域佛教的彼此融会,传承于东来西往的高僧和当地信众的世代相守,并以寺院和石窟寺的星罗棋布为主要空间表现形式,成为丝绸之路沿线佛教地理的一种典型样态。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5,(6)
<正>本刊讯5月31日上午,"相法心源——夏吾角藏传佛教艺术精品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万寿寺)隆重开展。此次展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青海省文化厅、北京艺术博物馆、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宣传部联合主办,共展出夏吾角先生多年来创作的部分艺术精品,包括泥塑、唐卡、堆绣、木雕、铜雕等藏传佛教艺术作品120余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  相似文献   

12.
王健 《宗教学研究》2004,52(1):66-71
本文运用正史和佛乘资料,以汉代东部地域的彭城为中心,深入考辨了佛教在华早期传播的史事及相关问题.文中指出,"仁祠"乃指刘英在彭城所建牟尼寺;严浮调作为历史上第一位汉族沙门,其行迹和著述在中国佛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笮融奉佛的记载展现了佛教在徐地传播的盛况;彭城佛教的传播源问题,应循"丝路西来说"的思路给予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6,(10)
正本刊讯9月24日至25日,"2016崇圣论坛"在云南大理隆重举行。来自南亚、东南亚、东北亚的23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近百位高僧大德、驻华使节,以及专家学者共襄盛会。本次论坛由云南省佛教协会、云南东南亚文化交流中心、大理崇圣寺共同主办,论坛紧扣"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以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就全球化时代的佛教发展、丝路佛教、佛教经典、历史与文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演觉、诏等傣、副秘书长全柏音,云南省佛教协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7,(1)
<正>2016年12月18日,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主办、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协办、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承办的"2016佛教思想建设研讨会"在北京什刹海书院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安徽、浙江、河南、广东、上海、香港,以及美国等地近百位大德高僧、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此次研讨会是继2014年"当代汉传佛教修学体系建  相似文献   

15.
桑吉扎西 《法音》2013,(1):66-67
本刊讯2012年12月28日下午,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宗教艺术文化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是对去年《智慧华严——北京首都博物馆佛教文物珍藏展》的回访展出。国家宗教事务局蒋坚永副局长,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副局长曲萌,北京文物局副局长郝东晨,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创办人、台湾灵鹫山开山主持心道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宗教》2018,(11):88-88
佛教艺术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世界佛教界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于2018年10月28日至30日在福建莆田举办,“佛教与艺术精品展”为此次论坛特别设置的活动之一。展览分为佛国天香、巧夺天工、艺无止境、匠心莆田四大板块,展示了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中国佛教艺术盛况。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7,(1)
<正>本刊讯2016年12月18日,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主办、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协办的"2016佛教思想建设研讨会"在北京什刹海书院举行。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佛教处处长王蕾、调研员颜玉科,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宗性法师、胡雪峰喇嘛,秘书长刘威,副秘书长卢浔、光泉法师,  相似文献   

18.
王丽心 《法音》2012,(4):63-64
本刊讯3月31日,由中国佛教协会教育委员会主办,中国佛学院、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承办,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协办的"首届全国佛教院校学生论文联合发表会"在中国佛学院隆重举行。来自中国佛学院、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北京佛教  相似文献   

19.
本期《论山西佛教彩塑》一文,是金维诺先生为展览和随后所出画册而作。文章对山西境内、唐宋迄清各期彩塑,从题材、样式和内容等方面分别作了考察,对大家认识山西佛教彩塑这一艺术宝藏,了解整个佛教艺术的特色,提供了指南。  相似文献   

20.
缅甸是典型的佛教艺术荟萃的东南亚国家。在缅甸,佛教文化至今仍是其主流文化,佛教造像艺术价值很高。缅甸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骠国、蒲甘、战国以及殖民地时期四个阶段,其造像风格随着佛教文化在社会地位的变化显现出不同的风格与特征。其中,骠国早期的佛教艺术作品是稚拙的代表,骠国后期的佛教艺术作品不断走向"精致";蒲甘王朝时,印度教艺术来到缅甸并融入了缅甸佛教艺术造像中,佛教造像体量由小变大,叙事性题材的大量兴起并得到广泛传播,这是继缅甸后期佛教艺术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