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为和平事业奋斗终生先师圆公大师的一生,是为和平事业奋斗的一生。当1931年9.18事变,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我东北三省领土,屠杀中国人民的时候,大师即以中国佛教会主席的名义,致书日本佛教界,希望日本佛教徒,本着释迦牟尼的慈悲救世主义,“各出广长舌相,共奋无畏之精神,唤醒全国民众,条陈贵国政府,制止在华军阀之暴行,遵守国联之议  相似文献   

2.
王寒  花吉 《思维与智慧》2001,(11):35-35
废除二十一条冯玉祥任陆军检阅使驻北平南苑时,宴请各国公使于陆军检阅使署。检阅使署门上悬挂各国国旗,却唯独没有日本国旗。日本公使不高兴了,当堂质问:“不挂日本国旗,是何原因?”冯玉祥不慌不忙地答道:“自贵国提出21条以后,敝国人民一直抵制日货。贵国国旗实在无处可买,真对不住。鄙意如果贵国取消21条,即可买到贵国国旗,隆重悬挂了。”日本公使语塞。 绸 缎 鞋冯玉祥提倡廉洁劳动。他在开封,不准大家穿绸缎衣服,一见有穿绸缎的,他便要千方百计使之难堪。有一次,他看见有个士兵着一双绸缎鞋,便连忙上前去深深一揖,…  相似文献   

3.
《法音》1992,(8)
尊敬的大谷武会长、小野塚几澄理事长先生, 尊敬的各位长老、各位先生、各位朋友: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也是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成立二十五周年,正是这个时候,我们一行承蒙邀请,有机会前来有缘的贵国访问,感到格外高兴。我们踏上贵国的国土,就受到贵国佛教界的盛情接待,今天又和朋友们欢聚一堂畅叙友情,一起参加纪念活动,我们从内心有宾至如归的感受。请允许我代表我们一行向好客的主人表示衷心感谢。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我们两国人民和佛教界的友谊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里,尽管中国和日本的国情有过许多变化,但两国佛教界的古德们辛勤栽培的友谊之花,却在历史的风雨中不断开花结果,谱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赵朴初先生: 谨对国务院、中国红十字会、中日友好协会的各位先生表示谢意。此次,承蒙将我派运行寺(枣寺)前住持菅原惠庆的部分骨灰迎请到贵国玄中寺,特别是建立了由赵朴初先生亲笔挥毫题铭的墓塔,这件事不仅使已故的菅原惠庆的家属深为感激,也使我派感到无尚光荣。回顾以往,在日本战败后的极度混乱之中,大谷莹润、菅原惠庆二师作为日本净土真宗的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庭野日敬先生,尊敬的立正佼成会的诸位先生们:我们中国宗教访日代表团一行十二人,承蒙贵财团的盛情邀请,昨天下午来到东京,对贵国进行友好访问。当我们一踏上贵国的国土后,就受到贵财团和佛教界朋友们的热情迎接和友好款  相似文献   

6.
正《华夏赞》为道教科仪中所唱歌词的一种,是源自《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经》的一首赞颂,在唐代以后被单独命名。《华夏赞》并非寇谦之《云中音诵》,亦非道教音乐的起源。关于道乐源流,陈国符先生在《道乐考略稿》中认为:"至唐代,据见存张万福、杜光庭斋醮仪,道乐曲调之确实可考者,亦仅《华夏赞》及《步虚词》两种。"1并指出寇谦之的《云中音诵》就是《华夏赞》。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7.
台湾的寺庙可说是居全世界之冠。1930年日本人统计台湾道教的庙宇,有四百座之多,到了1996年根据台湾“内政部”的统计资料显示,登记在案的道  相似文献   

8.
友好往来     
<正>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杨世华道长赴瑞士参加国际宗教会议10月29日至11月1日,中国道协副秘书长、中国道协海外交流委员会副主任杨世华道长,代表中国道教协会赴瑞士楚格参加"宗教与可持续发展投入大会"。来自全世界28个宗教和宗教基金组织的12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9.
孝道是中国文化的基础性范畴之一。古汉语中,孝字的上半部从老省,象老者之形,下半部为子,象幼者之形,上下合体,象老幼相互扶持之形,血亲之爱、伦常之和等文化大义就积淀在这一特殊字形结构中。远在上古时代,植根于乡土—村社结构的孝道即有着多方面的义理延伸。例如《史记·夏本纪》载:“(禹)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即夏禹王自奉俭薄,其所节余的财物,一则致祭于祖先之灵、山川之神,二则致力于区划九州、治理洪涝。又如《尚书·君陈》说:“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孔颖达注:“言善(事)父母者,必友(爱)于兄弟,能施有政令。”…  相似文献   

10.
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中曾根康弘,委派代表原健三郎为惠果空海纪念堂落成庆祝大会致祝辞,祝辞全文如下: 今年是日本真言宗开山祖师弘法大师空海入穴一千一百五十周年。经过日本真言宗十八家总本山、大本山组成的真言宗各山会的热诚努力,得以在“真言宗第七祖惠果和尚、第八祖空海和尚”两位大师相承真言密教之圣地、中国西安青龙寺旧址兴建的“惠果·空海纪念堂”终于落成了。今天举行落成典礼,我以十分喜悦的心情和大家共同庆祝这个盛典。并在此,  相似文献   

11.
<正>1923年,梁启超在《为创办文化书院事求助于国中同志》中指出:"启超确信我国儒家之人生哲学,为陶养人格至善之鹄,全世界无论何国、无论何派之学说,未见其比,在今日有发挥光大之必  相似文献   

12.
史载黄龙慧南“开法同安”,今人将“同安”注解为“福建省同安县崇胜寺”,如《中国佛教》“黄龙派”(作者黄忏华)、《禅宗:历史与文化》“禅宗大意”(作者正果法师)都是如此。我认为,这种注说有误,“同安”应为今江西省永修县同安寺。慧南为临济宗黄龙派祖师,而且,其法嗣祖心之六传为日本僧人明庵荣西,归国后创立日本禅宗(临济宗),故黄龙派无论在中国佛教史还是日本佛教史上都占有十分显要的地  相似文献   

13.
李湖江 《法音》2022,(10):68-71
<正>2014年日本京都黄檗山万福寺文华殿整理影印出版了《高泉全集》,该集中收录了《山堂清话》及著者高泉性潡(1633-1695)法像。高泉性潡是黄檗宗的开山祖师隐元禅师的法孙,系明清之交福建省福州府福清县人,俗姓林,别号昙华道人。他东渡日本之后曾担任京都黄檗山万福寺第五代住持,撰写了《扶桑禅林僧宝传》《东渡诸祖传》《东国高僧传》等著作,在日本文化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93,(12)
北京广济寺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各位大善知识: 正值中国佛教协会4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泰国佛教界全体僧侣向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致以崇高的敬意。祝愿贵国佛教界诸位大善知识遵照佛陀教导,团结一致、尽心  相似文献   

15.
太虚高度评价阳明心学,其原因在于:阳明心学在工夫论和整体风格上都近于禅宗;有事功之能,能有益于当时社会;为儒家之正宗,可作为文化统合枢纽构建新的中国哲学。太虚针对“致良知”与“是非之心”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认为“良知”作为本体无法被加以“致”之工夫;“是非之心”既作为“良知”本体又作为心理功能具有逻辑困难,其必然正确性不具有充分保证,其素朴定义——“好恶”也不具备普遍性。太虚又尝试以唯识学会通、诠释“良知”与“四句教法”,以慧心所、信心所解释“是非之心”“良知”,以八识分别解说“四句教法”,其中不乏闪光之处。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成功之初,美国在华传教士因这场革命的领袖孙中山之基督徒身份而对其大加推崇,甚至将其视为君士坦丁大帝,期冀借其影响力使异教的中国人皈依耶稣基督.更有传教士预测,中国不仅会成为一个共和国家,还有可能成为一个基督宗教国家.然而,1913年3月之后,随着几起重大政治事件的相继发生,尤其是孙中山决意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之后,美国在华传教士发现,孙中山及其追随者太过激进,充满民族主义色彩;其不顾大局发动之讨袁内战,不仅因动乱再起而危及基督福音之在华传播,而且有悖基督宗教之核心精神.故此,孙中山被传教士们视为中国和平的潜在破坏者、“不名誉”的人,其所作所为更被认为对中国的传教事业构成严重威胁,最终,美国传教士与孙中山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7.
立诚说是王阳明继知行合一后提出的又一重要心学理论。王阳明倡导立诚说,旨在对治虚伪的世风,并用诚意统率格物以克服程朱格物致知说所造成的流弊。其立诚说包括诚和立诚二方面内容:诚是天理,涵物理和伦理,它是心之本然状;立诚除了立定良知之善恶判定,从善去恶外,还有诚意、慎独、戒惧义。发明致良知后,王阳明的立诚说有新发展,一是申明诚是万物的存在依据,二是立诚说由之前的偏重内圣工夫转向关注道德践履,主张知行合一。王阳明终究没让立诚说而是奉致良知说为学术宗旨,立诚说终被致良知说所含纳,这是因为:立诚说须以良知及其发用作为其终极根据;致良知说是对立诚说的传承和发展,且比立诚说博大和精致。  相似文献   

18.
日本学者洼德忠先生所著《道教史》一书、经肖坤华同志译成中文在我刊第一、三、四期连载以后,拟由出版社出版发行。洼德忠先生应译者之请,特为《道教史》中文版写了序言,现全文登载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京藏敦煌摩尼教写经之音译词语,在西方语言学研究的相关成果上,着重从历史学和文献学角度加以申论,认为唐代来华摩尼僧,为实现教主在全世界传播福音之宏愿,不遗余力,因应华情,把本教的义理,甚至每个术语,都尽可能用华人所能接受的汉文宣介,即便是音译词语,选用的汉字亦力依华俗,慎选音义,至于纯属音译者,盖万不得已。了解唐代摩尼僧的译经传统,或有助于对福建霞浦新发现的某些科仪抄本,进行相关的历史文献学考察。  相似文献   

20.
自唐贞观年间至元代,基督教之聂斯脱利派在华开展有一定规模的传教活动。聂斯脱利派在唐代汉文文献中,被称为景教,元代称其教徒为"也里可温"。元代末期,在佛、儒、道、伊斯兰文化的重重包围中,景教在华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