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陈星桥 《法音》2015,(6):18-23
佛教是中国与东亚、南亚、东南亚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文化桥梁,也是与世界各国佛教徒友好交流的精神纽带。因此,中国佛教走出去,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软实力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4月12日至13日,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与深圳弘法寺联合主办的"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特别安排了"‘中国佛教走出去’战略"这一议题,与会专家学者就此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当月19日至21日在京召开的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学诚法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要求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开展对外友好交流,并首次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国佛教走出去”:国家宗教事务局王作安局长则在会上指出:“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要鼓励有条件的佛教团体和名山大寺,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开展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佛教交流,增进不同信仰的沟通与互鉴,丰富和拓展文化交流内涵”。这表明,“中国佛教走出去”已成为政界、教界、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走出去",这是一种具有时代要求、中国特色、亚洲特征、国际影响的"全球文化意识"。它作为一种文化对话与合作的路径,能够为中国社会的和平发展奠定文化精神资源,塑造一个和谐共享的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佛教以人间佛教的社会姿态,积极主动地走出去,与海外相关地区的佛教信仰体系展开不同形式的对话与合作,从而在倡导国际文化新秩序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6,(1):118-124
"一带一路"战略是以资本"走出去"为基础,驱动中国的设备、服务、技术、标准、货币和文化联合"走出去",是中国传统的产品"走出去"和资本低层次"走出去"的升级版。论文首先从对外经贸格局、全球经济治理、国际分工地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角度,阐述了"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其次,从贸易、投资和工程承包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状况与特征;最后,从"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基础设施投融资、人才培养、利益保障和风险防范等视角入手,提出了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5,(12)
<正>编者按:中国三大语系佛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优秀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4月召开的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代表会议,首次将文化建设列为加强佛教自身建设的六项内容之一,号召佛弟子要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努力传承佛教文化,积极弘扬中华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发挥应有作用。8月25日至28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在京举办了"全国佛教道教文化建设研讨班",学诚会长在开班式上作重要讲话,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发挥中国佛教协会的引领作用,推动全国佛教界加强文化建设;二要整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浙江省鼓励并积极支持佛教道教界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积极开展佛教道教对外文化交流,宣传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浙江佛教道教良好形象。巩固黄金纽带,推动中日韩文化交流浙江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佛教对外交流地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6,(6)
正本刊讯6月1日,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新加坡佛学院院长广声法师一行到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学诚法师的热情接待。学诚会长对广声法师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对广声法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在新加坡弘传佛法,培养佛教青年弘法僧才,推动中新两国佛教界友好往来表示赞叹。学诚会长希望,双方继续加强在佛教文化、佛教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汉传佛教"走出去"。广声法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2,(7):63-64
中新网北京6月8日电(记者刘舒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7日晚应邀在中国政法大学校园做题为"中国佛教与文化自信"的讲座。学诚法师围绕中国佛教与文化自信,从五个方面来阐释:中国佛教的兴衰与展望;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意义;中国文化的内容和自信;中国佛教在近现代的意义和自信;中国佛教推进现代中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佛教民间外交是中国佛教的传统之一,也是官方外交的拾遗补缺。本文系统地考察了佛教民间外交的发展,指出唐代以后,中国的民间外交开始发生变化,佛教向外传播成为后来的主流。在盛世大国佛教的背景下,宗教信仰市场决定了佛教民间外交必须走出去,文化输出作为佛教民间外交的一个最重要的表达方式。现在我们重新进入了盛世,大国中国的佛教民间外交再次有了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次机遇,充分利用佛教民间外交的传统,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在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画"走出去"的现实作用的基础上,认为当前推动中国画"走出去"的时代价值有:传递"和平崛起"的外交理念,消弭"中国威胁论";传播"包容多元"的国家形象,助力民心相通;展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推动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下半年,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联合13个国家有关部委,各大金融机构筹办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研修班,帮助越来越多的有"走出去"战略发展目标的中国企业家实现全球资产更合理化的配置。研修班除课堂、专题讲座与分享、论坛研讨等授课方式外,还将以"海外游学"的方式组  相似文献   

11.
卓新平 《中国宗教》2014,(10):32-33
今天,中国国运昌隆,我们的文化已经到了走出去的最好时机。而境外世界率先接受、最容易吸纳的则是我们的宗教文化。为什么中国宗教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实施中可以为先行者呢?我们至少可以论及如下三大理由:中国宗教的文化底蕴最能代表中华文化深厚、久远之本体的是中国宗教。中国宗教有着深刻的文化蕴涵,反映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核心之所在。我们谈论中华文化,如果离开了其宗教传统,则会显得单薄、贫乏、空虚。谈论中国宗教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李嶷 《中国宗教》2014,(10):73-75
继2012年在德国、奥地利,2013年在美国之后,2014年10月7日至14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欧洲)少林文化节,已经是第三届。这项旨在向西方世界推广少林文化的系列活动,在欧洲、美国轮流举办,尽管起步不久,却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从少林寺的传承人应邀"走出去",迄今已经有20多个年头。在此期间,少林寺的关注点始终没有局限在国内。方丈永信法师选派的僧众,弘法足迹已经遍及世界各大洲。举办少林文化节,实际上是少林寺"走出去"成果的"整合"。少林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生活方式、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如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7,(5)
<正>为纪念佛陀诞辰,传承佛教优良传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国佛教界交流团结,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营造良好的氛围,中国佛教协会于5月3日(农历四月初八),在佛牙舍利供奉地——北京灵光寺举办盛大的佛诞节庆祝活动。来自全国三大语系佛教界人士,柬埔寨、老挝、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等五国驻华大使,泰国、越南驻华使馆代表,以及佛教信众千余人,欢聚一堂,  相似文献   

14.
<正>佛教,过去是、将来还会是中国文化的润滑剂,它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和而不同"的文化理想,并且给出了理论的说明。为什么佛教是一种文化?佛教的文化价值或文化功能,究竟如何表现?本文旨在立足当代中国,讨论佛教的文化价值。一、"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难题什么是"文化"?实际上存在不同语境的问题。在中国传统典籍与现代西方文献里,该词有不同的内涵。然而,这两层不同的内涵同时蕴含在我们现在所谓的"文化"概念里。  相似文献   

15.
王雷泉 《法音》2001,(10):7-15
佛教教育事关佛教生存与发展,是佛教的百年大计,各国各地区佛教界无不倾力关注。在新世纪之初,中越两国佛教界、学术界的法师、学者聚会文化古城苏州,于9月17日至18日召开了首次“中越佛教教育研讨会”,围绕传统佛教教育的理念、二十一世纪佛教教育的展望等课题进行探讨。本期选登三篇会议论文,以供关心中国佛教教育的各界人士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6,(2)
正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强中国与亚欧大陆各国文化领域的合作交流不可或缺,作为中华母体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佛教文化在对外政治经济文化沟通中愈来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诚法师《文明的对话——中国佛教在"一带一路"中的文化纽带作用》(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版,下文简称《文明的对话》)契机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对佛教文化历史经验启示、价值内涵、和平实践、宗教和谐对话等内容进行了有  相似文献   

17.
正佛教与社会的关联是中国古代政教关系的焦点。从佛教传入东土开始,就面临着中国固有文化对它的审视与规约,如致拜君亲的论争、夷夏之辩的讨论,有东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的圆融,有唐代韩愈"道统说"的回应。可以发现行进中的中国佛教一直走着一条与社会民众相适应、与主流文化相融合的协调之路。其实在早期佛教中就有不违国制、不谤国主,不漏国税、不作国贼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7,(5)
<正>本刊讯4月27日至5月1日,应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邀请,以副会长正慈法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4人赴韩国首尔出席"2017年韩国莲灯节"庆祝活动。28日上午,包括中国佛教代表团在内的来自世界11个国家的佛教代表参观临津阁,一同敲响和平之钟,共祈世界和平、正法久住。当日下午,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事务总长月道法师宴请各国佛教代表。正慈法师在宴会上致辞,他回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讨论蒙古地区佛教的特点、历史与现状,探讨蒙古地区佛教在"一带一路"经济与文化战略中的重要性,以此为切入点,展望蒙古佛教如何发挥本地区的优势,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党和政府支持中国宗教走出去,讲好中国宗教故事,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基础上开展国际友好交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少林寺多年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走出去"活动,弘扬少林文化,成效显著,本刊自本期开始陆续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