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放生”一词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也流传于日本、韩国、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佛教徒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提倡救济众生的生命危难及痛苦。 放生的根据,最为佛教徒所熟悉的,有两部佛经。一是《梵网菩萨戒经》,其中提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是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见世人杀畜牲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7月30日)一、经典与理论依据佛教的放生活动,首先源于佛教经典的记载。例如《梵网经》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可见,放生蕴含着佛教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情怀与自他不二、因缘果报的智慧。因此,历史上中国佛教大力倡导戒杀、素食,积极组织护生、放生,并形成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放生文化。例如,南  相似文献   

3.
《法音》2005,(4)
“生为一切物命之所爱,死为一切物命之所悲”,爱惜生命、救苦救难是佛教的优良传统。放生,就是看到异类众生被擒、被抓、被关、被卖、被杀,发慈悲心予以赎买、解救、释放的行为。放生为的是救生。如果没有科学知识和环境生态知识,盲目放生就是一种形式主义,显然与我们放生的目标相背离,不仅不能救生,反而是害生了。放生一事看似简单,其道理非常深奥,非真正具足智慧的人无法明白,非真正具足正知正见、有修有证的人无法提倡。印光大师在《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中说:“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  相似文献   

4.
<正> "放生可以长寿、健康、少病",在普陀山工作的我,陪客人时常可听到这样一些"善举"者之说。放生何以得长寿呢?"因吃荤的人有杀孽,戒杀最好的方法是吃素,断绝一切肉食。但若未能做到完全吃素,平时就要多些放生,以积功德;而天地万物众生,皆有灵性,皆知趋吉避凶,今朝放生,物类皆知感恩图报"!"慈悲"者如此说。原来,善举者的长寿、健康是寄希望于众生的知恩回报上。信否?见仁见智。但也有一些人的放生"善举"是因为宠物失宠,他们把猫狗载到遥远的地方弃之不理;将鸟雀放生野外,将金鱼、巴西龟等撒落到景区的小溪或城市中的景观鱼池内。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5,(4)
<正>佛教教义以缘起论为根本,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平等不二,依正不二,悟入诸法实相者必然生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故《观无量寿经》曰:"佛心者,大慈悲是!"好生恶死为一切众生之所同,放生护生则为佛教必有之义。佛教修行以戒定慧三学为中心,主张由戒生定,因定发慧,以至解脱。佛陀制定戒律的本意即是为了修行者减损恶业、杜绝非缘及僧团的和谐,而在戒律中以戒杀为首。随着佛教的发展深入民间,由慈悲、戒杀而衍生出素食、放生、护生等一系列行为、仪轨和习俗,成为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5,(4)
<正>藏族历史上放生、护生习俗的产生与生态环保理念的形成都与佛教在雪域高原的传播、弘扬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换言之,藏传佛教"戒杀护生"、"众生平等"思想的广泛普及和弘扬对青藏高原动物、植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起到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藏传佛教史上戒杀护生习俗的产生,以及藏族人在遵守和践行佛教生命伦理观的前提下,是如何处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一切有情"众生之间的关系的。一、从苯教的杀牲血祭到佛教戒杀护生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正一、前言"放生"在中国的经典依据,最早可溯源至春秋战国时代的《列子·说符篇》,其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足见,放生行之于中国,已逾二千余年之久。佛教立基于"众生皆有佛性",因此主张"众生平等"。作为大乘佛教的重镇,中国历代祖师大德无不主张放生,例如:智者大师、六祖惠能、永明延寿大师、寒  相似文献   

8.
随顺     
"恒顺众生"是"欲成就如来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之一."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随顺即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  相似文献   

9.
佛言祖语     
《法音》1988,(3)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大觉怀琏禅师日:(晓)舜老夫(禅师)赋性简直,不识权衡贷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4,(7)
正佛教一向提倡众生平等、慈悲为怀、利济万物,并以杀生为第一大戒。在佛陀本生故事中,记载着许多诸如"舍身饲虎"、"割肉贸鸽"等慈悲护生的感人事迹,《梵网》、《涅槃》、《楞伽》、《楞严》等大乘经典更是要求佛弟子禁断食肉。因此,素食、放生和护生千百年来已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优良传统。但在民间,"放生"也出现了种种异化,许多不明佛法真义的人,不是藉由放生增长自己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05,(4):39-40
放生,是《梵网经》,《金光明经》等所说到的。佛法“不杀生”,还要“护生”,从救护人类而扩大到救护(人以外的)众生、当前动物的生命,而有放生的善行,正是慈悲心的表现。经论中怎样的放生呢?有见到鱼池干涸,运水来救活鱼类,有见水中浮有蚁群,快要被淹死了,设法引蚁类到达干燥的地方;也有见市上卖鳖,用钱买来放入池中的。动物在死亡边缘,设法救护它,使它免于死亡,这是放生的本意。我国自梁武帝禁断肉食,放生就开始流行起来,智者大师就是放生的一位。在天台山临海,辟一放生池,得到国王支持,严禁采捕放生池的鱼、鳖。唐、宋以来,国王与民间,有…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6,(9)
正所谓放生,是把将被宰杀或面临死亡痛苦的动物救出,然后放到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佛陀制此戒的根本精神是"慈悲护生",放生本身是正确的,使之得到解脱。经典中也谈到佛陀在因地修行"刮肉喂鹰"的事迹。如此舍身放生,感天动地。一、古代放生与现代放生之乱象放生活动古已有之。狭义单指人命,广义指一切生命。西周以前,祭神是要杀一批人来祭祀,西周时开始以陶俑代替,这就是对人的放生。西周时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4,(8)
正放生,顾名思义,就是把可能被宰杀、面临生死痛苦的动物解救出来,放归到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汉地就有在特殊日子放生的说法。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特别是在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倡导下,放生活动蔚然成风。佛教徒在放生之时,要按照佛教仪轨祈求三宝加持,帮助被放生的动物早日解脱轮回之苦。放生蕴含着佛教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慈悲情怀,自他相关、因果回馈的辩证智慧,善待生命、普  相似文献   

14.
曹立铭 《法音》2005,(4):35-36
放生护生是佛教的传统习俗,有悠久的历史,是佛教慈悲教义与精神的体现。但在实际的放生活动中却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引起了一些社会人士的质疑与诟病。为了正确认识和引导佛教的放生护生活动,本期编发了下面一组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介绍与探索,希望引起广大佛教徒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4,(8)
正7月30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在京组织召开以"慈悲护生、合理放生"为主题的座谈会,总结佛教、道教关于慈悲护生、合理放生的理念与实践,听取政府有关部门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阐释解读,征询教界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学诚副会长在会上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发言,强调佛教的放生护生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至今仍是广大佛教信众非常重要的信仰实践形式。同时,学诚法师剖析了当前放生活动中存在着发心不正,组织不当,与时代发展、环境变化不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6,(9)
正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几千年时代巨变,21世纪的当今中国,"放生"这一爱护众生、尊重生命的行为需要怎样的延续和保持呢?一、21世纪放生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放生多被人们诟病为破坏生态和谐发展,负面信息屡屡见报,其根本问题还是在于放生者,因为放生者的知识不足、无知、任性、功利心等导致的。(一)放生非本地物种,严重影响本地物种的生  相似文献   

17.
林清玄 《法音》2005,(4):37-38
放生有时并不能真正积功德,反倒鼓励不肖商人捕捉野生动物,甚至破坏山林的生态。我们何不从放生到护生,一起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呢?北投佛教文化馆与农禅寺,把信众捐来作为放生的钱共一百三十万元,转请台北市立动物园兴建了七座鸟园,专门收容为人弃养或遭人伤害的稀有鸟类,这些鸟园叫做“护生鸟园”。我读到这个报道,忍不住喝彩,佛教界千余年来讲“放生”,已经成为积习难改的行为,由于放生积功德的观念,鼓励了那些不肖的商人捕捉野生动物来卖给佛教徒,动物在捉放之间吃尽苦头,甚至横死山林。也由于放生,放鸟则破坏山林的生态,放鱼则破坏河…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放生的基础上,佛教以一套绵密的放生观点,补充完善了中国传统放生的理念,并在历代高僧信士的推动下演变成普遍的宗教民俗。佛诞放生民俗的形成是佛教中国化、地方化的又一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孙劲松 《法音》2021,(8):22-27
一、南海观音闻声救苦《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八十《华严》将观世音翻译成"观自在",据该经记载,观自在菩萨说:"我修行此大悲行门,愿常救护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离险道怖,离热恼怖……复作是愿: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  相似文献   

20.
<正>最恰当的做法是随缘放生,遇到动物临当被杀或者身处险境时,救其性命。当前有很多居士盲目购买一些养殖的动物幼崽放生到大自然中,它们不会觅食,没有生存能力,大多数都会死亡,这种放生相当于谋杀,犯下了更大的罪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