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冠男 《法音》2020,(9):33-35
<正>摩利支,是印度宗教信仰中的主神之一,出自于印度古代婆罗门教,梵文Marici,又音译为摩里支、摩梨支、末利支等,意译"威光""阳焰"等。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摩利支天被视为创造神大梵天的七子之一,具有护国佑民、消除障难等能力,是隐身和消灾的保护神,深受古印度民间崇拜。佛教出现以后,兼容并蓄吸纳了婆罗门教等宗教的神祇,  相似文献   

2.
前言本文的题目用"交涉"一词,乃源自于近期拜读李养正教授所著之《佛道交涉史论要》,①书中李教授提出"共融"精神,笔者便是承接此一精神而研讨这一问题的。②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儒、释、道三教文化既各具特征,更是相互融摄(或有学者称之为"互补"),当中以佛、道两教文化尤甚。如本文所要探讨的摩利支天菩萨,在道教便有称之为"斗姥"③的,亦有全称  相似文献   

3.
熊十力早期研究佛教心理学,他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佛家唯识学进行诠释,首次提出“阿赖耶识”及所含藏种子相当于精神分析学所说的“潜意识”。不过他认为佛家的“阿赖耶识”有宗教“神我”观念,而儒家的“本心”更能够洞彻心源。在对佛家唯识论的心理学思想扬弃和抛却后,熊十力回归到儒家心学体系中构建其“哲学心理学”。熊氏心理学思想虽然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没有什么地位,不过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来看,也会绽放出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思维火花。  相似文献   

4.
释演相 《佛教文化》2013,(4):120-121
众所周知,《金刚经》是佛教最核心的经典之一,而“有”和“无”则是佛法中最关键的问题,因此,只言片语难以尽述。不过,古印度有句名言,“尝一滴水可知大海的成味”。因此我想,我们可以从一个细小的话题谈起,或许能够见微知著,窥一斑而得全豹!那么,这个话题是什么呢?就是“佛陀到底有没有说过佛法?”  相似文献   

5.
斯大林所作的"列宁主义"定义,影响了学界对列宁国家观的研究。斯大林将"列宁主义"归结为"无产阶级专政",虽然抓住了列宁主义的基本问题,但却将这一定义狭隘化,忽略了列宁国家观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这种理论上的缺憾,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造成深远影响。重新分析斯大林的"列宁主义"定义,正确理解列宁主义国家观,对于新时代的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又称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简称"世佛联")成立已有65年,第27届"世佛联"2014年来到中国陕西省宝鸡市举行,真是可喜可贺!追溯"世佛联"成立的因缘,不能不提到"世佛联"的首倡者太虚大师及其高足法舫法师。本文试就"世佛联"成立以及法舫法师对创建"世佛联"的贡献展开论述。一、太虚大师首倡建立"世佛联"并派遣法舫法师出国参与创建(一)太虚大师与法舫法师对创建世界性佛教组织的理念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思想的整合出发来研究《资本论》,这是当前《资本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从认知型上来理解这些不同学科的内在联系,展现《资本论》哲学的构架。《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与《资本论》具有不同的认知型,前者以劳动本体论为主导,后者以资本逻辑为主导;对这两种认知型进行区分,方能看清当代某些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者在理论上的错位。今天研究《资本论》,更要研究《资本论》出版之后的社会历史变迁,以及以这一变迁为基础的理论逻辑变迁,从而在新的语境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自汉平帝永平年间佛教东传中土以来,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之间便开始了数千年的相互激荡与相互融摄,儒佛交涉从此开始.历经了汉唐的磨砺鼓荡,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也日益精密.  相似文献   

9.
重义轻利是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国人的义利观经历了一个从长期的“羞于言利”到逐渐面对市场逐利,再到一部分人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历史转化过程;今天,应改变传统义利观中义与利相互对立的状态,倡导一种义利并重、道义与功利协调发展的新型义利观。诚实信用既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又是市场经济、法制经济的必然要求,从而具有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二重性;法律原则要以其本身所包含的道德合理性为价值基础,而良法的实施又离不开相应的社会道德环境的配合。在市场化和法制化背景下,应该既依托传统,又立足现实,实现传统义利观和诚信观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0.
《周易》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对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的发展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周易》是我们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继承这一份珍贵遗产,不仅因为它在历史上发生过重大的影响,而且它对我们现实生活继续发生作用.“穷则思变”,“彰往察来”,“自强不息”,“多识前言往行以  相似文献   

11.
佛教的死亡观集中反映了死亡学视野中佛教的终极关怀,反映了人类面向世界寻求自我的过程。从死亡问题出发,运用古典文献资料,对佛教的死亡观进行梳理和研究,认为佛教死亡观是对传统死亡观的承接和拓展,是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主要推动因素,是知识体系和超越体系构成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智力研究的早期,研究者们运用测量观的视角和方法对社会智力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随着研究的进行,传统测量观的发展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如不能对社会智力和学业智力进行有效的区分等。人格的社会智力观强调社会行为的背景具体化和行为的主观意义,主张探询人的一般化的社会认知机制,为社会智力的研究展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14.
祁洞之同志经过多年的研究,写成了《周易的自然哲学基础》一书,请我作一篇序。我的专业是中国哲学史,偏重于人文方面,对自然科学仅有一点粗浅的常识,根本不具备作序的资格。但在读完全书以后,惊异地发现,原来祁洞之同志和我所关注的竟是同一个问题,只是探索的角度不同,表述  相似文献   

15.
儒佛关系是宋明理学中一种最重要的关系。不理解儒佛关系,就无法真正理解宋明理学的崛起。因而理学家的思想创造,不仅表现在其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诠释上,同时也表现在其对佛老的批评中。在这方面,张载与罗钦顺可以说是宋明理学中两种不同反佛侧重的典型代表。张载主要立足于人生价值观角度的反佛,因而他可以尽量吸取佛教的超越性智慧;罗钦顺则主要是从名相概念到理论方法层面的反佛,所以其反佛往往也就成为一种简单的外在排拒了。这两种不同的反佛侧重,不仅表现了理学发展中的宋明之别,而且也促成了清代汉学的形成与所谓汉宋之学的对立;直到今天,这两种不同的反佛侧重仍然决定着人们对宋明理学不同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6.
今天,发展问题、全球性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极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从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广阔视野出发,加紧进行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的研究。实际上,唯物史观创立伊始,马克思、恩格斯就是着眼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基本事实来考察社会发展的,并指出: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研究和解决发展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事关祖国的前途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本刊开设这个专栏,愿为广大研究者的探讨提供一个园地。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技术哲学家JosephC .Pitt于 2 0 0 0年出版专著《技术的反思 :论技术哲学的基础》之后 ,在美国哲学协会的地方性会议上展开过多次争论 ,并在今年初出版的《技术哲学社会期刊》第 5卷第 2期 (作为专集 )上刊登了两种不同观点的文章。争论的焦点是技术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技术认识论”、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技术哲学的学科地位和发展前景等问题。这些问题引起强烈的关注 ,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进入技术时代的要求 ,反映了哲学研究中的“技术转向”与技术研究中的“哲学转向”的要求 ,也与包括我国在内的技术哲学界目前普遍…  相似文献   

18.
在扎染教学中加进了民间艺术训练项目,丰富了扎染艺术的内涵。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的剪纸类课程中重视课堂管理的方法和对策。中美高校的教育体制各有自己的优势,以剪纸工艺在手工扎染与印染课程教学为例,分析其原因所在,并把这些融合过的教育方法带到中国高校教育中,让学生受益于此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资本论》翻译史上,“郭大力、王亚南译本”不仅是建立在之前各种试译、节译和第1卷全译基础上的集大成之作,而且由于较为准确地把握了从古典经济学到《资本论》的逻辑发展、统一了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并通过不断地修改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中文表达,彰显出重要的学术价值。在当代要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除了传承他们的学风,在他们奠定的“回到古典经济学”思路的基础上,还需要在“从完整、权威的文献出发”“全面认识资本的功能及其效应”“在全球视野中探究经济学的当代发展”等方面实现观念、视野和研究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小说中的虚实问题一直是众多小说评论家争论的焦点.进入当代社会,小说的话语模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对历史小说的虚实问题的探究一直都在进行.相对于古代小说评论,这一时期的学者对<三国演义>的虚实问题研究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特别是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品三国以后,对<三国演义>创作中虚实问题处理的利害得失的评论已成为学术界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