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治地区从秦时上党郡到明潞安州府的建置演进历程中,现今遗存有大量宗教类金石碑记。以观音堂明代金石碑记与佛教艺术的田野个案考察,尝试管窥明代制度性宗教与民间大众信仰之间的彼此摄化,以及神圣性与世俗性二维上的宗教社会变革意蕴。  相似文献   

2.
观音信仰传入中国以后,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到唐宋以后完全中国化和世俗化了。观音信仰和观音造像在民间广泛流传,尤其是河南民间观音信仰盛行,出现了众多观音村落,观音寺、观音庙、观音堂普遍存在。为把河南建设成文化强省,应该充分发掘河南的寺院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颜斌  释隆修 《法音》2022,(6):32-38
<正>新津观音禅寺,是川西著名禅林,始建于南宋中期,几经毁损更修,现存明代毗卢殿、观音殿及清代山门、接引殿等建筑,且有明代壁画、雕塑和大量明清碑刻、题记传世(计有壁画16幅115m2、彩塑519尊、碑碣22座、题记36处),弥足珍贵,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深受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4.
明代是肖像画最为兴盛的时期,同时也是观音造像的兴盛期。观音形象在这一时期已完全形成本土化特点,在整理前人创作经验和经典图式的同时,明代画家更多地根据民间观音信仰及观音灵验故事选题创作,形成了多种造像范式。文人画家的参与使得这时期的观音造像大异于前,而文人肖像画的流行无疑对明代的观音像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九莲菩萨作为李太后佛教尊神身份的象征,在有明一代乃至于清前期,均有很大的影响。而九莲观音画像的创作,最为典型的体现了文人肖像画影响下的观音题材创作。  相似文献   

5.
明代是肖像画最为兴盛的时期,同时也是观音造像的兴盛期。观音形象在这一时期已完全形成本土化特点,在整理前人创作经验和经典图式的同时,明代画家更多地根据民间观音信仰及观音灵验故事选题创作,形成了多种造像范式。文人画家的参与使得这时期的观音造像大异于前,而文人肖像画的流行无疑对明代的观音像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九莲菩萨作为李太后佛教尊神身份的象征,在有明一代乃至于清前期,均有很大的影响。而九莲观音画像的创作,最为典型的体现了文人肖像画影响下的观音题材创作。  相似文献   

6.
观音堂     
<正>在大同市城西8公里的佛字湾附近、武周川北岸的一座山岗上,随着地形高低建有一座佛教古寺,这就是玲珑秀丽、独具一格的观音堂。观音堂的始建和由来,寺内现存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碑中记述了当时在民间传说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峨眉山佛教是继五台山的文殊道场形成以后,于北宋初年钦定的普贤菩萨道场。而五台山文殊道场、峨眉山普贤道场、普陀山观音道场和九华山地藏道场,是明代万历以前形成的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文殊、普贤、观音和地藏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  相似文献   

8.
就佛教史而言,五台山既是文殊道场又是佛教圣山,文殊信仰之外的其他菩萨信仰也是圣山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观音信仰在五台山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唐代五台山观音信仰产生国际影响,宋代形成了以观音化身为信仰主体的大寺,元代五台山开始建设以观音法门命名的寺院,明代五台山出现了被当作观音化身的驻山高僧,清代五台山及其周边民间观音信仰促成了五台山观音信仰文化的繁荣。五台山观音信仰既具有国际化、跨地域特征,也具有仪式化、生活化、民间化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遂宁观音传说由来已久,历史传说、古迹道场、信仰群体俱全。考察遂宁的观音文化,理清其线索,认识其价值,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主旨有三:第一,从善念的观念史角度厘清遂宁观音传说的起源与构成,通过前辈学者的讨论认识遂宁观音传说在倡导善念上的重要作用;第二,从善生的社会组织演变中发掘遂宁观音香会传统的历史价值与社会影响;第三,从善行天下的文明交流史层面提炼遂宁观音文化在文明互鉴中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四年二月《日中文化交流》第359期刊登日本名古屋森下圭二先生撰写的《明代佛像回归故里》一文,记述他把一九六六年在我国购得的三尊明代木雕像送还的经过。文章介绍说,这三尊雕像为乘着象、狮子和麒麟的普贤、文殊、观音三菩萨的座像。神兽为木雕,身长七十五厘米;菩萨高约四十五厘米,整座雕像高度九十厘米左右,非常庄严。据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佐佐木隆美先生鉴定,这三尊雕像是明初的作品,原为彩漆,颜色极为鲜艳;现呈黑旧状,油漆脱落。是珍贵的佛教文物。当时,东京的古董店出一亿日元  相似文献   

11.
观音信仰在四川遂宁地区经过了一个本土化和女性化的过程。在遂宁历史久远的广德寺和灵泉寺是观音信仰的文化空间。广德寺的观音信仰与克幽禅师紧密联系,遂宁及其周边盛传的观音三姐妹的系列传说和民间歌谣是观音本土化和女性化的鲜明标志。在今天,从民众方面来说,传统的观音信仰在继承中发展和变异,从政府方面来说,观音信仰文化不仅得到政府的认可,被政府保护,而且成为一种文化资源,成为当地文化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12.
张华 《佛教文化》2011,(2):56-61
一、缘由 花未遇我时,花自在,却未灿烂;我未遇花时,我自在 ,却未感受灿烂;花我相遇,心花怒放,瞬间灿烂.观音与华夏芸芸众生相会,已近两千年.而当下人们对观音的念想,却多了一份因缘--舞蹈<千手观音>.因为著名舞蹈家张继钢与观音的一期一会,我们有了另一种感悟观音之灿烂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我的家乡南山上,有一座俗称南庙的观音堂。在那业已烟消云散的半个世纪之前,她曾象高高挂在天空中的一颗星,成了方圆百里苦难者心上的一盏明灯。 一、二月十九日是观音菩萨的生日。这一天是南庙观音堂一年之中最红火的日子。为了在这天赴南庙送“枷”还愿,从十六集日开始,全家人,特别是母亲就开始忙碌了,吩咐父亲  相似文献   

14.
新近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藏密观音造像》(李翎著,13万字,120幅插图),显示了一种图像学方法在佛教艺术研究方面的成功运用。本书在大量图像材料的基础上,选取了在藏传佛教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两大类观音身形进行了图像学研究,即:第一章六字观音像的研究;第二章持莲花观音像的研究。其中六字观音像研究,是围绕着造像名称和造像样式进行讨论的。而持莲花观音像研究则是就现存大量的持莲花类观音像进行了佛教图像学的辨识,从而将持莲花观音分为救“六道”类观音,包括香王观音、空行观音、水菩萨、如意轮观音等,救“人道”类的世间尊观音和代表…  相似文献   

15.
正妈祖文化与佛教的相互影响和包容是一定历史时期宗教信仰自我调整的结果。在新的历史时期,吸纳佛教中积极因子弘扬妈祖文化,仍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妈祖文化与佛教长期共存、相互包容、关系甚密。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佛教对妈祖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1)妈祖因"佛助"而诞。佛教关于妈祖降诞的传说多与观音相助有关。由于观音在中国民间几乎家喻户晓,观音帮助妈祖降诞的传说的普及面也  相似文献   

16.
观音与湿婆分别是佛教与印度教诸本尊的核心神祇,他们的名号、经典、教法、宗派、道场、流布与影响等方面都存在诸多相似甚或相通之处。求诸两种教法体系的源渊与发展演进历史,可以看出,南亚次大陆的观音(观自在)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湿婆信仰(大自在天)的影响,这一点在6—7世纪以后兴起的观自在密法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本文主要探讨观音信仰对湿婆信仰行法的吸收与融摄。  相似文献   

17.
2005年4月24日(佛历二五四九年三月十六日),是观音六化身之一的准提菩萨诞辰日。中国佛教协会和三亚南山寺共同举办了108米高的南山海上观音圣像开光大典,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的108位高僧为开光大典主法,海内外二万多名信众参与了这一盛大佛事。一、观音信仰与南山海上观音造像佛教传入中国二千多年来,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社会各个层面,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民间影响最深、号召力最广的佛教人物形象莫过于观世音菩萨,她不断出现在文学、戏曲、诗赋、雕塑、绘画、建筑之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在宗教学、社…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宗教》2023,(10):32-33
<正>十年来,普陀山佛教协会以观音文化为主题,积极拓展和推动对外交流,让普陀山观音文化走出浙江、走出中国,向世界传递慈悲济世的观音道场声音,讲述独具中国特色的观音文化故事,全面提升普陀山佛教的对外形象,为佛教中国化实践探索了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7,(11)
<正>本刊讯应香港"此岸-彼岸"弘法会邀请,中国佛教协会作为内地支持单位,派出以副会长觉醒法师为团长、副秘书长全柏音为副团长兼秘书长的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一行6人,于2017年11月6日至9日赴港出席2017观音文化节——世界和平祈福法会暨观音文化论坛活动。11月7日为观世音菩萨出家日。当天上午,2017观音文化节——世界和平祈福法会暨观音文化论坛开幕式在香港观音讲堂举行。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证了浙江普陀山与宁波补陀寺(即现在的七塔寺)的关系,认为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使普陀山与补陀寺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特例,即明代的禁海政策,促使普陀山的佛教外迁,宁波的补陀寺因此有了发达的时机。同时也给普陀山附近因地理位置而突显的招宝山以及该山的宝陀寺带来了转机,使之和补陀寺一起成为普陀山观音道场的象征。这种现象说明佛教在社会中始终是变化的,它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文中还对七塔寺的历史做了简明的探讨,指出人气的聚散对一个寺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七塔寺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