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精神的发展与民族凝聚力的重构阮纪正民族精神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升华,是贯穿于整个民族文化之中的“主心骨”,而民族文化则是民族精神的对象化。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功能和结果。它体现了该民族成员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相互之间结合上的协调性和整合性。同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一样,民族凝聚力也是一个历史范畴。特定的民族凝聚力,总是同该民族某个时期特定的经济、社会和精神诸方面的性质联系在一起的。传统凝聚力的因素,到了现代社会有可能变成离散力的根源。例如人们常说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是“群体本位”的,这种群体取向“有利于”民族凝聚力。在我看来,这一说法虽不无道理,但须结合具体背景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成立。同样,对那种认为现代商品社会里所谓“个体本位”的精神会妨碍社会群体凝聚力的观点也应作具体的分析。我们社会现阶段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现代化必然引起社会目标的变换、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社会关系的重组。而我们真正的民族精神、也就集中表现在这全面性的改革变换和重组重构之中。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具有“个体自觉”传统的。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并不在于人是否具有伦理道德的自觉,而是传统自然经济和宗法社会把人的“个体自觉”纳  相似文献   

2.
中国价值观是以天人合一观念为基础,以整体主义为本质特征的,其价值标准是以群体——家族、社稷的利益为参照系的;西方价值观是以自然理性为基础的,在近代突出表现为以个人主义为主要特征,它的价值标准更倾向于以个体为本位。在价值观所包含的利、真、善、美等各个侧面,两种价值观依据其内在的本质规定,形成了相异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3.
个体性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哲学问题,先秦儒家多有论述,他们主张把群体价值摆放在首位,把个体置于群体视域下加以审视。孔子站在群体价值至上立场上,通过对礼、仁的诠释,展示了其对个体的看法;孟子突出了自我个体人格的独立意识,但更多强调的是个体对群体应担当的责任;荀子隆礼重法思想,是约束个体合乎群体利益与价值的重要手段,同时显示了荀子思想中群体性与个体性所处地位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医院精神的涵义与实践特征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214002)毛建勇医院精神是医院在医疗经营活动中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长期形成的,并为职工所接受认同的一种先进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引导力和约束力,能增强职工对医院的信任...  相似文献   

5.
自发的类与自觉的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几年,关于人类社会由群体本位走向个体本位再走向类本位的思想在哲学界产生过广泛影响.对于这一思想,我基本赞同.但我觉得,在人类社会的起点上似乎应向前再推一步,即人类社会是由类本位走向群本位走向个体本位再向类本位"复归"……这里,前后有两个"类",前一个是自发的类,后一个则是自觉的类,后者比前者发展层次更高.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道德价值观,也就是以人的属性、人的思维和人的境界为理论出发点的道德价值观。人的属性有主体性、社会性、自然性、精神性之分。人的思维具有个体本位、社群本位、自然本位、信仰本位四个维层。人的境界有伟人、英雄、模范、先进、普通之区别。  相似文献   

7.
对不公正历史事件的情绪反应—— 群体内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要个体把自己归于施害群体, 并且承认所属群体对不道德的行为负有责任, 而无需自己参与其中, 就会体验到群体内疚, 它是一种自我聚焦的情绪。内群体责任、伤害行为的正当化、知觉到的补偿困难等认知因素都会影响群体内疚程度, 而个体的优先价值观和国家认同等会造成成员间群体内疚体验的个体差异。群体内疚的体验会促进施害群体对受害群体的道歉和补偿支持。将来伤害行为的群体内疚, 以及与其他情绪的综合考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时期的民族凝聚力:危机与新生彭泗清1、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作具体分析和动态考察。①民族凝聚力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既有显著的历史继续性,又有鲜明的时代性。②民族凝聚力包括个体对本民族的向心力,把它看作一个已完成的作品,一个特立独行、超越于民族成员之上的抽象实体是错误的。2、传统中国人对中华民族的向心力有以下几种主要成分。①故土情怀;②亲缘情感;③文化认同;④共生意识;⑤和合观念;③重国伦理;③报国赤诚。3、上述思想观念的历史烙印和面临的时代挑战。①工业文明兴起。地缘、亲缘关系为业缘关系所替代,故土情怀,亲缘情感丧失其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②文化开放与文化反思导致文化多元局面,原有文化认同动摇;③国际交往加强、民族隔离减少、个体生存空间扩大,原有的巢覆卵亡的共生意识削弱;④伦理规范重建、思想观念更新使旧式的和合观念、重国伦理、报国赤诚受到冲击。4、唤醒忧患意识,探索民族凝聚力的新生之途。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将其全体人民吸引在一起,团结成为一个整体的内在力量。它是在本民族的全体人由于长期在相同的地理疆域和文化背景下共同生活、由于相同或相似的民族特质(语言、文字、肤色等)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中国古代心性学说,具有四个基本特点:一、人本主义。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哲学,十分强调人的内在价值和地位,特别是儒家以伦理为本位的心性之学,经过理学本体论的论证,把人提升为本体存在,成为宇宙的中心。二、理性主义。表现为道德理性或超越意识,它强调形而上的道德原则对于人的感性存在的支配、控制和压抑,而不重视认知理性的发展。三、主体思想。主要通过情感经验的提升和心的本体化,把社会伦理内在化为自觉的主体意识,重视自我完成和自我实现,强调群体意识而忽视了个体意识。四、整体思想。以解决人和自然、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为其根本任务,把人和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整体,主张通过直觉和体验,实现人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这四个特点同时又具有不可避免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论人的三重属性的变化发展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三重属性的发展,表现出了一个从类本位到群体本位、到个体本位再到以人的三重属性和谐发展为中心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规律。同时,不同发展程度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各自具体的情况下,其对人的三重属性中某一个或某两个属性的强调和发展是有不同侧重的;不同的个体,其三重属性的变化发展会因其各具体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期、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属性表现。  相似文献   

11.
前几年,报刊上出现了所谓“个人本位”(或“个体本位”)的提法,有些文章是把它作为同“传统”的“社会本位”观念相对立的新观念加以颂扬的。所谓“本位”究竟是什么含义?这些文章并没有讲清楚。但可以看出,大多不是在进行关于个人和社会的一般关系的理论探讨,也不是在论述作为建构社会历史理论体系的“第一原则”这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民族文化出现复兴曙光之际,我们在当代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努力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对世界的独特贡献就在于它崇尚道德的精神,这是中华文化的真正"国粹"。当前文化建设的核心是重新反思我们近百年来受到的西方价值观的影响,着力弘扬中华文化的群体和他人价值导向、义以为上的道义追求、义务为本的责任意识、等差礼让的人际伦理、人心自律的主体精神,只有重新弘扬中华文化的这些核心价值观,才会为民族唤回灵魂,才会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凝聚力,才会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粘合剂和调和液,真正重塑起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精神。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军队比其他任何一个团体都需要有强大的凝聚力。一支团体凝聚力强的部队能激发出高昂的士气与斗志,激励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团结互助,不畏困难,坚定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以来,公民道德建设被赋予新的战略定位,公民道德建设战略布局日趋完善。党坚持把公民道德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中,以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旨归,以增强诚信意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紧紧抓住重点人群和重点行业,统筹城乡公民道德建设、统筹公民道德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正行风,着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构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基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分别代表了世界神话的伦理化和非伦理化的两端。具体体现在:一是对神和英雄的塑造上的尚“德”与尚“力”;二是神和英雄形象的世俗与严肃;三是神和英雄是崇尚个体意识还是群体精神;四是对神祉和英雄评价上是坚持善恶二元对立的价值观,还是审美化的多元价值观。二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伦理性和非伦理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明清时期伦理思潮的早期启蒙性质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清之际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一批持改革立场的地主阶级思想家 ,开始对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发起冲击 ,形成了一股新的社会伦理思潮。其特点是 :1从群体价值取向到个体和群体双向价值取向的蜕变 ;2从家族本位到社会本位的演化 ;3从超验的理性原则到现实的感情生活的转换 ;4从民本主义到民主主义的突破性尝试。  相似文献   

17.
自我监控是与人际互动密切相关的人格特质。在群体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自我监控不仅影响个体的人际交往质量,同时也作用于群体内部的互动;并且,自我监控的作用可能随着群体的发展而发生动态变化。为探究上述设想,本研究针对32个大学新生寝室进行了一学期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在个体层面,个体自我监控水平促进群体成员对该个体的积极情感,并进而间接促进其在群体中的地位获取(个体地位和友谊网络中心度);在群体层面,群体自我监控水平促进群体成员间的凝聚力,并进而间接促进群体在合作中的绩效表现。此外,个体自我监控水平对他人积极情感的影响存在时间效应,具体而言,其正向效应随着群体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本研究揭示了自我监控对于个体和群体发生影响的机理,对于自我监控理论以及地位等相关领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人生价值观是穆斯林群体的根本价值观,穆斯林群体把伊斯兰人生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按照它去立身处世。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探讨伊斯兰人生价值观问题,探讨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任何时代的社会实践都体现并追求着某种价值,不同民族正是在自己独特的实践中形成并凝炼本民族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升中华文化凝聚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确保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冲突与整合中占据优势地位具有引领性作用。公民认同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国家、社会、公民个体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企业管理者沟通能力对组织群体凝聚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管理者沟通能力是影响企业管理绩效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运用自编“管理者沟通能力问卷”、“员工群体凝聚力问卷”,对北京、上海、沈阳、宁夏和广州等城市的429名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进行测量,采用SPSS11.0社会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沟通能力与群体凝聚力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沟通能力对于群体凝聚力具有较高预测性,其中人际沟通能力对群体凝聚力的解释能力较强,从而证实群体凝聚力是可以作为检验沟通能力的重要效标的;言语表达能力在对群体凝聚力的回归方程中占据最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