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宗教与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而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有些民族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些民族在同一时期有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宗教信仰。一种宗教常常被许多不同的民族所信仰,一个民族也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2.
“民族、宗教无小事”。正确认识并高度重视、妥善处理民族与宗教的互动关系,对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从历史角度认识民族与宗教的互动关系恩格斯曾经指出:“古代一切宗教都是自发的部落宗教和后来的民族宗教,它们从各民族的社会和政治条件中产生,并和它们一起生长。”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明确的告诉我们:民族与宗教,自古就紧密相联,相互交织,共同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1、氏族社会产生了氏族宗教,民族国家产生了民族宗教。氏族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部落式的氏族…  相似文献   

3.
宗教在当代社会的蜕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世界宗教发生的变化表现为:宗教日益重视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日益发挥其文化的社会功能,宗教国家化的趋势的发展以及宗教与社会冲突和民族冲突的关系日趋紧密。这一切与宗教的蜕变有密切的关系而又有所不同。由于它的蜕变,使宗教极端主义成为当代宗教的一个新的动向;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宗教的政治化。但是宗教极端主义并不仅仅在伊斯兰教中存在,在其它宗教中也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存在。分析这个情况,旨在说明宗教与政治、宗教问题与政治问题、宗教与宗教极端主义是不同的概念,也是不同领域的问题,我们不能等同看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4.
按照不同标准可把民族冲突划分为不同类型。本文将宗教成因作为划分标准,把世界民族冲突划分为基穆冲突、巴以冲突、印巴冲突、僧泰冲突、北爱尔兰问题和巴斯克人问题、美国的拉美裔问题、非洲部族冲突等。这些冲突似乎是民族冲突,其实也都是宗教冲突,确切说是民族冲突与宗教冲突的合成,因此彰显了民族冲突的宗教成因。研究世界民族冲突类型的宗教成因,对挖掘民族宗教冲突的文化根源,寻找世界民族冲突的类型成因,识别各类世界民族冲突的危险等级和危害程度,分析世界民族冲突的未来趋势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解开民族冲突与宗教冲突的因果关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仁”属于一个伦理学范畴,也是一个政治学范畴,还是一个修身学的范畴,“仁”具有“爱一切人”的含义,这与孔子的出身和所处的社会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缅甸不同宗教群体之间的暴力冲突频频发生,研究缅甸宗教群体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全面把握缅甸整体的宗教格局。本文采用2015年缅甸综合社会调查(Myanmar General Social Survey)的数据,运用博格达斯社会距离的概念和方法对缅甸不同宗教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进行测量。研究发现,在缅甸的小众宗教群体中,基督教信众所受到的心理歧视最小,之后是印度教信众,伊斯兰信众排在最后;在宗教群体之间社会距离的影响因素中,性别、民族、居住地(城乡)和受教育程度均对宗教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具有显著影响。此外,缅甸宗教群体之间的心理隔阂问题与民族问题有着紧密联系,同时城市化和普及教育是促进宗教多元国家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宗教幻想是一种心理真实,社会冲突是一种社会事实。宗教幻想形成了以神圣教义为核心的社会行为规则体系,而这种观念体系常常影响甚至在某种条件下支配着人的社会行为。宗教幻想和社会冲突分属于精神范畴和物质范畴,不仅可以相互转化,甚至可以因这种互动形成新的社会事实及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谢劲松 《天风》2005,(4):24-25
社会是人的共同体。共同体是一个整体,整体可分为不同的部分。每一个部分自身又可作为一个整体。因此,每个人同处于社会共同体之中,但不同的人群又形成了自己的共同体。如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政治组织、不同的信仰群体都形成了自己的整体。国家、政党、学校、宗教、公司、企业、家庭自身都是一个整体,但这些整体又属于社会这个整体中,  相似文献   

9.
有关宗教礼仪的几种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宗教信仰者的宗教生活中,一切行为和活动都是按照一定的礼仪进行的,如果不符合宗教规定的仪式,会被说成是一种亵渎神明的行为,应该受到神的惩罚。所以,宗教仪式是神圣的事情,是不可违犯的。宗教学者一般都承认,所谓宗教生活也就是仪式生活。法国的宗教社会学家杜尔凯姆把宗教礼仪看成是宗教体系中的基本范畴之一。在他看来,宗教现象可归纳为两大基本范畴,一是宗教的信念,一是宗教的礼仪。前者是宗教的观念形态,后者则是表  相似文献   

10.
宗教伦理问题在世界各大宗教中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就是有关神与人关系的问题,因为宗教把人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拟人化为神与人的关系,使人与人的关系从属于对神的义务。不同的宗教对神与人的关系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善恶观就集中体现了这种解释,从而显示出不同宗教之间各自的特色。神是人创造的,不同的神与人关系是不同民族特定社会关系的反映,不同的宗教特色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11.
佚名 《天风》2010,(4):30-31
<正>温总理在3月14日的记者会上说:"社会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一个正确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离的。"这两句话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因为公平正义属于高尚伦理学的范畴;而高尚伦理学又与宗教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各宗教的学者,包括基督教的学者,阐释各自宗教的高尚伦理学  相似文献   

12.
社会是人的共同体。共 同体是一个整体,整 体可分为不同的部 分。每一个部分自身又可作为一个 整体。因此,每个人同处于社会共 同体之中,但不同的人群又形成了 自己的共同体。如不同的利益集 团、不同的政治组织、不同的信仰 群体都形成了自己的整体。国家、 政党、学校、宗教、公司、企业、家 庭自身都是一个整体,但这些整体 又属于社会这个整体中,相对于社 会它们是部分,就自身而言则是整 体。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又是由不  相似文献   

13.
哲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这三个社会上层建筑从古到今影响着人类历史的演变。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民族、国家,哲学、宗教和艺术都有其不同的特质、内容和表现。就拿宗教来讲,从古到今,没有哪一个民族和国家没有宗教。美国社会科学家A·莱德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化是各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化,它包括物质化和精神化。物质化是该民族改造客观世界的物界生产活动及其所创造的物质财富,饮食、服饰、住宅、建筑、生产工具、民间手工艺等属于物质化的内容;精神化表明该民族在物质生产领域中认识、掌握、改造世界的创造力量的表现和发展程度,它包括精神生产活动及其所创造的财富,它是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物质化的直接产物,民族语言、字、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等,都属于精神化的内容。优秀的民族传统化在历史进程中的每一个特定时期都发挥了它特有的魅力,是构建一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宗教政策法律知识答问选编徐玉成30.问:为什么说宗教有社会功能?答: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宗教,宗教形成后又反作用于社会,成为社会诸多控制系统中的一种。几千年来的历史证明,宗教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切社会形态,一切国家和民族中得以长期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宗教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都是社会意识形式,但是具有异质性,存在意识形态的较量。从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来说,当前宗教热的出现,有以下及几个方面的影响: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争夺群众;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构成挑战;危害到执政党的党员基础;成为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工具。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于无神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这个大原则,保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及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且宗教信仰的形态复杂多样,从原始宗教到我国本土的道教直至体系完备的世界性宗教,都有相当数量的信仰者。长期以来,各种形态的宗教同时并存于不同民族之中,与各民族社会思想文化、风俗习惯、道德伦理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影响面广、情况复杂,因此,妥善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领域的问题,关系到众多信仰者的精神生活,关系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到广大民族地区的安定。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是一个历…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世界上哪个地区,哪个民族没有宗教。宗教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社会历史现象。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宗教,只是他们信奉的宗教的种类不同。由于宗教普遍存在,有的西方资产阶级学者说,信仰宗教出自人类的天性,和人的本能一样,只要有人类,就有宗教。这种看法没有事实根据,  相似文献   

19.
正一、宗教社会观是宗教本土化、社会化的核心要素天主教和其他世界性宗教一样,都是存在于社会中的宗教,是以社会为自己的存在基础和服务对象的。宗教离不开社会。民族与社会的发展历史不因某种宗教的存亡来决定,而对于宗教来说,它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决定着它的生存与发展历程。某种宗教要适应社会,必然要与当地的文化相适应,必然要与本民族的民情风俗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正>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这五大关系是当前我国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其中,构建积极和谐的宗教关系,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要求,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在我国,宗教关系包括党和政府与宗教、社会与宗教、国内不同宗教、我国宗教与外国宗教、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关系。促进宗教关系和谐,这些关系都要处理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