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术界畅行不衰的"二重证据法"是由王国维先生率先提出的。该"二重证据法"在古史研究领域迄今仍然颇具影响力。实际上"二重证据法"既包括狭义的历史学者用考古资料来补正历史文献,亦包括考古学者通过运用历史典籍来解读和印证考古发掘资料。例如:久负盛名的临淄齐国故城五号东周墓的殉马坑是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的,年代是春秋晚期,关于该墓墓主的认定便是借助了传世历史文献。伴随着各学科的不断发展和相互渗透,以"二重证据法"为基础,出现了"多重证据法"。"多重证据法"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多学科合成作战,联合攻关,形成多重证据,是在新时代对"二重证据法"的新发展。通过对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中殉马数量的研究及骨骼等的鉴定,不仅能识别这些殉马的马龄并发现体质的变化,甚至能够揭示出其品种来源和饲养方式及养马业的发展规模等多方面的情况,而这就得通过兽医学、生物学乃至统计学等多学科的介入以获得多重证据、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运用由"二重证据法"发展而来的"多重证据法",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就能够深入地揭示东周时期的齐文化,对东周齐文化的深入探讨应该是由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的多学科来共同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张荣明 《管子学刊》2005,(1):74-76,105
《尚书》和《诗经》中有“哲”观念,旧释或为“智慧”,或为“智慧之人”。仔细考察则会发现,“哲”在上述文献的不同篇章中分别表示神圣意志、帝王的聪明才智、社会人群的聪明才智。其内涵的扩大,可能意味着上述不同篇章文献完成于不同时代;其内涵的变迁,则反映了“哲”观念在西周早期、中晚期、春秋时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纪晓岚爱好猜谜,也喜欢出谜。传说有一年元宵节,纪晓岚在一对大灯笼上写了副字谜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狸狼狗半边仿佛,即非家禽,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一片模糊,虽是短品,亦是妙文。”黑白红黄都不是,那就是“青”,半边狐狸狼狗即为“犭”,合起来就是“猜”字,诗词论语上都有就为“言”字,四方模糊即是“迷”,合为“谜”。所以其谜底就是“猜谜”二字。此则谜联用语诙谐,对仗工整,隽永清新,且耐人咀嚼寻味。曾有个不求至道的僧人向纪晓岚索联,纪晓岚就为其撰联曰:“日落香残…  相似文献   

4.
庄子“吾丧我”的解释历来受到注家关注,在“吾”“丧”“我”三字均有意义之不确定的情况下,以往学者较多关注“吾”“我”的解读,甚至形成了“求吾”和“解我”两条诠释路径。然而,从“吾”“我”入手解释“吾丧我”,是将“丧”的意义一般化,由此带来实践中不能实现的缺陷。本文认为“丧”字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吾”“我”的理解方式。无论是其在短语中的动词词性,以及其在文段中表现出的实践真切性,还是作为南郭子綦对颜成子游的工夫指点,“丧”字的隐喻较之“吾”“我”更具基础性。可见,“丧”的意义值得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5.
常见有人说甲骨文中已有了“仁”字①,依据是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2卷19页的第1片卜辞中收有一个很像“仁”的字。然而,许多研究古文字的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指出,这片卜辞上下文字皆有残缺,其中这个很像“仁”的字也有残缺,而且构成这个字的左右两半边隔得比较开。有专家指出,这个字右边的“二”,实际上是一个“兆序”数字,并不是该字构形的一部分,因而这个字不可能是“仁”字。而且,“这条卜辞虽有一些字残缺,但大意还是明确的……此卜辞应是某方国向商王朝进贡二十匹马的记录”,若将此残存的“”形与兆序“二”当…  相似文献   

6.
翻开字典或词典,“老”字有其丰富的含义:年岁大,时间长;经历多,有经验;过时的,陈旧的……用“老”字可以组成许多美好的词语,如老实、老成、老练、老马识途、老当益壮、老骥伏枥等等。  相似文献   

7.
“愿天主给我们赐福,愿万民都敬畏天主。”(咏66:8)迎春接福,张贴“福”字,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每逢新春佳节来到,家家户户都要在房门上、箱柜上、门相上、墙壁上等处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有些人家购买或请人精描细作有图案的“福”字;不少人家把大红纸裁成方块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为四个方面探讨了儒学世俗化的现代意义:首先,指出儒学在现代所遭遇的最严重的困境,当是现代民众在“情感上拒斥儒学”;其次,分析了儒学被冷落的原因,认为就儒学自身找原因的话,这只能归咎于儒学后来的精神发展在价值取向上坚持“贵族化”倾向,越来越背离原始儒学重“世俗”的精神蕲向;再次,以方东美与牟宗三为例,说明现代新儒家不但没有改变以往儒学的精神方向,反而更以现代理性的方式,把原始儒学原本十分明白易懂的说教变成了只有少数知识分子才能体悟的“绝学”;最后,就如何改变现代新儒家发展儒学的路数,以求实现儒学世俗化谈三点具体意见:1.须改变立场,由重“士”转向重“民”;2.须改变观念,由不能容忍世俗价值转向重视民众的世俗要求;3.须改变导向,由专注正面指导人生转向积极关注人生的负面。  相似文献   

9.
汉字识别中形旁亚词汇加工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语义相关判断 ,探讨儿童和成年人在汉字加工中是否存在形旁的语义激活。目标字是语义透明的合体字 (如“姐”) ;启动字选用两种与目标字语义无关的字 ,一种是共用形旁但语义不透明的合体字 (如“始”) ,一种是在频率、笔画等方面和共用形旁字匹配的无关控制字 (如“收”)。结果发现与无关控制字相比 ,儿童和成年人在共用形旁字上的“NO”反应得到了延迟 ,说明形旁可能被分解加工 ,其语义被激活。而且不同年级儿童和成年人的效应量不同 ,表明形旁的自动分解和语义激活可能存在着一个从非自动化到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与前人的诸多研究相结合 ,说明儿童和成年人对汉字的加工一样 ,是亚词汇与词汇加工并行进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欧阳竟无在《唯识抉择谈·抉择体用谈用义》中给出三重四种体用观。第一重“粗言”体用,第二重“细别”体用,第三重“以相明体用”;其中第二重又区别“体中”与“用中”,提出两种体用观:这样就有四种体用观。其中,第一种照应了中国传统体用理论框架;第二种将“体用”与“唯识”联系起来;第三种“种子为体,现行为用”是欧阳的创见;但最能代表欧阳思想精神的是第三重也即第四种体用观,因为在这里欧阳其实已经扬弃了体用概念于“相”的思想中。正是出于对“相”的重视,欧阳不但越出,而且批判传统体用观,拒绝一往而谈“体用”。  相似文献   

11.
有关儒家“仁爱”思想的研究,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是“仁”这个字的起源,即它最初的构形以及与此相联的本义。战国玺印文“”的发现和释读,①使人们看到了“仁”字的新的构形,也使重新理解“仁”的意义有了可靠依据。郭店竹简中所有的“仁”字(七十多个)都写作“”,不仅进一步确证了古“”字的存在,而且提供了有关儒家“仁爱”观念的新文献,为研究“仁”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活力。大家围绕“身心之仁”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此字的构形与《说文》“从千从心”之“仁”和“从人从二”之“仁”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但还不能令人信服。本文在…  相似文献   

12.
禅宗历史的研究是当代“禅学热”中学术研究的重点之一。十几年来,已经公开出版的专门论述禅宗史或禅宗思想史的学术著作的数量已经相当可观。 这些著作中除了少部分是以往著作的重编新印和海外著作的翻译翻印之外,大部分是十几年来国内学者的新作。就它们的内容来说,有的论述禅宗的整个历史,如潘桂明的《中国禅宗思想历程》和杜继文的《中国禅宗通史》等;有的考察某一历史阶段的禅宗,如葛兆光的《中国禅思想史》、魏道儒的《宋代禅宗文化》、杨曾文的《唐五代禅宗史》等;有的探讨禅宗的某个人物、流派等个案,如刘泽亮的《黄檗禅哲…  相似文献   

13.
在福建省晋江市有一座紫帽山,山上绿意盎然,紫云环绕。自明清以来,山上留下了很多文人雅士的墨迹。山上石刻众多,尤为有趣的是山上众多的“心”字有几分深意。有一个“心”字,中间没有点,寓意:虚心、空心,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应保有一颗谦虚的心,少一点索取;有一个“心”字,中间一点故意点的很高,寓意“提心”,提着心办事总要受牵挂,  相似文献   

14.
《周易》卦辞“朋”、“孚”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朋”、“孚”是《周易》中决定吉、凶、悔、吝等的两个因素。“朋”是“凤”的重文,“凤”通“风”,伏羲以龙纪、龙身、龙名而“风”姓,“龙”是《周易·乾》中阳气的象征,“乾”的本义指太阳及其运动;“朋”字所在的卦爻皆为阳爻,其占断语都是吉的、有利的,反映了《周易》的“尚阳”观念;“得主”即“得朋”也即“得阳”,故“朋”指“阳”。“孚”的本义为鸟卵生子,反映的是殷商时期的鸟图腾崇拜和卵生信仰;“生”是天地之大德,人类要趋吉避凶,就要参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合其德,故“孚”是人与天地相统一、和谐之德;释“孚”为“俘”与其造字本义和《周易》经义不合,释“孚”为“信”也难以涵盖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有则智力竞赛:饭店门前有一幅广告“本店明天吃饭不要钱”,请设想一下,因为这则广告,将会发生哪两种不同的情况? 正确的答案是:(1)有人将会因此上当:“笑眯眯地”以为这以后的第二天即可来此“尽情地吃而无须花钱”,结果吃了后照样交钱——为什么?因为广告依旧:“明天”才不要钱!(2)但也有人能一眼看出此乃骗局,即:“明天”——那个所谓“明天吃饭不要钱”的美梦其实永远也不会到来! 还有则智力竞赛:有个字千百年来一直读错,这是什么字? 千百年来居然“一直读错”,这究竟是个什么字呢?就在人们苦思久久无言以对时,主持人突然…  相似文献   

16.
赵赟 《管子学刊》2009,(1):22-25
《管子》倡导“城郭不必中规矩”,体现出因地制宜、“和而不同”的务实精神,广为我国古代城址规划建设所“兼容”。“不规矩”与“规矩”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通常表现为“中体西用”,“体”即“规矩”;“用”则“不规矩”。研究表明,城址规划被环境所限定,环境则透过城址规划的“不规矩”而被解释,并表现出阶段性差异。一般而言,在地形完整的新建城市中,受礼制思想影响,采用“规矩”方整的布局方式;而在有山川河流或改建城市中,则根据地形随宜变通,凸现“不规矩”形态。  相似文献   

17.
学界在以往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中,一度忽视了工艺学的视角。通过对马克思工艺学概念、研究对象和思想历程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思想中有一条隐性的工艺学线索,且对工艺学与政治经济学作出了明确的界分,正是这一界分清晰地呈现了工艺学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意义。一方面,工艺学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也是理解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概念、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辩证关系的基础;另一方面,工艺学通过具体劳动过程的独特工艺呈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特殊性”,以区别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对历史唯物主义“具体总体”的呈现。就此而言,工艺学构成了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微观基础”和“隐性视角”,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构成了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显性视角”。工艺学在当今还呈现出重要的现实价值,尤其在智能革命时代,工艺学是切入当下时代并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生命力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8.
用力过度     
“阴”字,就是在月光下“咬耳朵”;“影”字,就是景色在光下晃动。阴影,就成了光下的怪物。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哲学的研究中,相对于“道”来说,“德”是一个被忽视了的重要范畴。被忽视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人们往往视“德”为一个伦理范畴,对于“德”所具有的哲学义蕴则关注不够;二是认为“德”是一个在抽象层次上低于“道”、在产生时间上晚于“道”的概念。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德”字的出现要早于“道”字。迄今为止,在甲骨文中还没有发现“道”字,但“德”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写法。《甲骨文字集释》收录了“德”的15种写法,《甲骨文编》收录了20种写法。而我们现在见到的最早的“道”字,是在西周早期的…  相似文献   

20.
计文 《天风》2013,(12):1-1
这个问题答案可能不止一个,有人立即联想到答案是“主教”,可惜,自丁光训主教安息之后,中国内地教会目前还没有主教;有人则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作答,主张牧者应加强自我修养;当然,也会有人反问:我们不是有一位灵魂的大牧人、好牧人耶稣基督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