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别尔嘉耶夫自由观的独特性在于把自由问题与上帝问题紧密相联。在他那里,上帝是自由存在的保证,自由则是上帝存在的理由。别尔嘉耶夫把基督教信仰主义和近代理性主义在自由问题上的困境归结于未能正确处理神性与人性的关系,他通过对"基督"象征意义的重新解读,试图证明人的自由首要的是精神自由。由于力图在宗教维度下开启自由的深层内涵,因而,别尔嘉耶夫的思想对自由理论的发展及当代人类如何走出生存的困境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犹太教是一种伦理一神教,这决定了它必然放弃对上帝的知识论态度,转而使用实践理性去确证上帝的存在。不是神性的生活,而是人的生活,人对上帝的虔诚回答成为犹太教的真正内容。所以,人在最内在的意义上发现自己与上帝的永恒联系并从中找到生活意义的神圣源泉。借助这种对人们的精神本质与上帝之间关系的道德确证,犹太人响应了上帝对他们的召唤:认识唯一种,相信它,印证它,在它那里寻找到一切的意义,在它那里得到庇护,这就是犹太伦理一神教所公示于世的真理。拜克的观点凸现了犹太教的实践理性品格,有利于实现犹太教的现代化转化生成,使之真正成为一种普世主义的宗教。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唯灵论的托马斯主义的特征,乃是一种根本的上帝中心论,即认为一切来自上帝,一切依存于上帝,以及一切皈依于上帝。这就是《神学大全》的方案中最突出的一点:“圣托马斯依据……柏拉图的出发与复归的命题:既然神学是关于上帝的学问,那末人们对一切事物就要根据它们与上帝的关系去研究,即或者研究它们的产生,或者研究它们的终局——发生与归结”。道德的意义只在于有理性的创造物如何皈依于上帝的那种运动;问题在于人如何依靠这种运动,通过他的自由的种种个人行动而在自己身上实现他本性上已经就是的那个上帝的形象。一旦关心具体问题的哲学家发现历史上只  相似文献   

4.
作者说:“人不是单独作为灵魂和单独作为肉体而行动,而是作为肉体与灵魂的统一体而行动”。“灵魂只有在跟肉体协同动作时,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思考、欲求和感觉的能力。灵魂的活动依赖于肉体的健康和它的一切器官的活动”。但是“灵魂是肉体生活的生命原则,肉体是活动的器官”。“因此,作为造型的原则的灵魂居临于肉体之上;灵魂是肉体的形式,是个体化、即个体的形成的原则。灵魂把人的物质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存在阶段,而物质本身是没有能力达到这个阶段的”。接着,作者根据这个论点进一步说:“在经验世界的各个存在阶层中,人居于首耍地位。唯有人是人格”。“人格是某种固有的东西,自我封闭的东西;人格的存在不依赖于分有某种别的东西,不依赖于成为别的东西的一部分。人格是自身完善的,是一个封闭的整体。人格独自存在,而跟别的东西没有必然联系。人格是人的实体、核心”。但是“一个人格与别的人格处于共同体中”,而“共同体必须尊重人格的尊严与自由”。因为人的“行动的最终根据便是自由的人格”。作者说:“唯物主义不承认人格自由”。“自由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拘泥于摆脱外在自然界强制的自由。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决波有内心决断的自由”。“唯物主义的社会弊病”是:“1.无神的。它用物质这个偶象代替上帝”;“2.唯物主义使人失去自己的尊严,因而剥夺了人的自由与权利”;“3.唯物主义不仅把真理与符合经验性等同起来,而且把真理与对党派目的的有用性等同起来,并且这种党性冒充客观性、冒充纯粹的求实精神”。最后他说:“唯物主义是启蒙时代自由主义的一个真正产儿。这两种世界观都取消了上帝的独立王国。自由主义用个人的独立王国代替上帝的独立王国,唯物主义则用群众的独立王国代替上帝的独立王国”。“克服共产主义,作为自由世界的伟大目标,单独依靠哲学和尤其单独依靠军事,都是不可能的”。“哲学的批判是重要的,自由世界的强大和团结是不可或缺的”,“消除社会弊病,其重要性也不是较小的”,但是,与此同时,必须“掌握群众”,这样才“能达到”“社会复兴”。  相似文献   

5.
《天风》1999,(4)
在基督教艺术——至少是在圣经艺术中,美是一个绝对的标准,它从上帝的荣耀光环中发出。我们无论在那时的绘画雕塑或教堂建筑里,都能以这种由上帝之手启示出来的美质。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提香、委罗内塞、格列柯、苏巴朗、牟里罗、伦勃朗,他们所描绘的基督形象,都充满一种绝对的神性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在自己所生活的社会里,其个人自由所受到的限度是什么?这种限度,可不可以被认为是人们自由的桎梏?个人有无权利破坏或超越这种限度?自由,确是被公认为是人们应该享有的一种极重要的权利。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权。但是,人人都为所欲为地滥用自由权,那末,人们的一切自由  相似文献   

7.
约翰·诺克斯(John Knox)认为一个人最本质的身份就是要在圣约中持守"上帝子民"的身份。他认为依照圣约,不论是执政者还是黎民百姓都受上帝律法的约束,他的依据是对于《旧约》圣经经文正确的理解。在圣约的观念下,个人与上帝建立了一种从当下到永恒的生命关系。他坚决抵制偶像崇拜,每一个基督徒公民都有责任运用上帝赋予的权柄以及在圣约里的地位,去反抗和指责一个崇拜偶像的统治者和暴君。这种关于圣约的思想构成了1630-1640年间英国清教徒革命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在革命的初期。到了"光荣革命"的时期,它的理论的基础已经转变为公民的政治权利。在圣约的引导下,诺克斯将加尔文的上帝主权与人民反抗的思想发展达到了极致,并使其在国家的层面上得到实践。  相似文献   

8.
朱锡升 《天风》2001,(9):48
爱是上帝最根本、最本质的属性。上帝的爱超乎世上一切的爱,上帝的爱最无私、最高尚,最圣洁、最伟大!上帝的爱是舍己的爱,世上没有一种爱能比得上上帝的爱。约翰说:“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上帝的爱奇妙难测,保罗说:“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  相似文献   

9.
伊壁鸠鲁借由偏斜原则打破了一切命运必然性的束缚,确立了人的自我意识的最高神性,并建立了人的自由的、被神化了的个体性。马克思在两个方面继承了伊壁鸠鲁的哲学原则:一是把人的解放视为逐步消除包括人和物的依赖关系在内的一切前提性定在的历史性过程;二是把个人的"自由个体性"——即可以凭借自由意志来自我决定和自由抉择他们的生存状态的那种抽象可能性本身——视为人的解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李汶道 《天风》2004,(11):32-33
基督徒对财富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认为:一切赚钱的行为都是邪恶的。在实际的生活中,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拥有较多的钱,基督徒也不例外,因为你可以拿去解决人的需要和自己生活的需要。 基督徒不是越穷越好、越穷越属灵,圣经里没有这样的道理,基督徒应该各样都是富有的人,这才是圣经的真理,因为上帝是让无变为有的上帝,是叫贫穷走向丰富的上帝!  相似文献   

11.
创造七日     
<正>上帝六日创造,每一日创造完毕,都说:"有晚上,有早晨。"第七日为安息日,却没有说"有晚上,有早晨"。莫非上帝的安息日尚未结束,还在进行?《创世记》第1章记载中,上帝每日创造,除了第二日,都说:"上帝看着是好的。"尤其在第六日,人被造成,"上帝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参创1:31)。在这一章里,"上帝看着"一共出现了六次。很显然,创造的七日,是上帝所看的日子,并非人每天的日子。人类的每一  相似文献   

12.
自从人类脱离野蛮、蒙昧,走向文明以来,就开始对时间、空间的思考。什么叫时间?它的过去、现在、将来是怎样划分的?它是有始有终还是无穷无尽?奥古斯丁提出:既然上帝创造了一切,也包括时间。那么,在上帝没有创造出时间之前,有没有时间?如果有时间,这个时间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没有时间,上帝又是  相似文献   

13.
无神论可以分为积极的无神论和消极的无神论。广义上的积极无神论是指不信仰所有的神,狭义上指不信仰一个神性的上帝。消极无神论在广义上指没有对任何神或者诸神的信仰,在狭义上指没有对一个神性上帝的信仰。现实中,人们经常根据不同的神的概念持有不同的无神论观点。不可知论可以分为怀疑型不可知论和抵销型不可知论。如果将神界定为一个全知、全能、全善的宇宙创造者,将无神论者理解为某个不相信这样一个上帝存在的人,将不可知论者理解为某个既非相信也非不相信这个上帝存在的人。那么,如果你是个非信仰者,你不应将信仰悬置起来,相反,做个无神论者将是更合理的选择。鉴于无神论是真实的见解,它是否就应当被所有人接受?有人认为宗教信仰虽然不正确,但却有它的有益之处,而马丁深入地剖析了这种观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博爱与狭隘     
陈大治 《天风》2004,(1):50-50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里的“世人”原文有世界、世人、宇宙之含义。它告诉我们,神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神爱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神创造的一切。所有的人都包涵在神广博的爱中,这其中包括爱上帝的和从来没有想到上帝的人。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著作中的神深奥晦涩。透过对他的思想整体方向的把握,我们发现,在海德格尔这里,最后的神是救渡人出离"存在离弃状态"之困境的神,但他不是基督教的上帝,上帝反倒是走向无神的虚无主义的起源。海德格尔敏锐地看到,近代以来人作为主体并未因脱离上帝而变得自由,反而精神贫困,无能于思考,无能于真理,人无根地生存。与此相对,海德格尔的神召唤人出离困境从而踏上返乡之途。这种神有自己的"面目"和出场方式,但他不是不缺乏任何存在的最高的存在者,甚至也不是存在自身。神不是神化的人,但人却从神获取尺度,成为"半神",在"家乡"中人共神同在。这种神是人确立自己的本质的必经之途和最短而最陡峭的路径。这种非神学的神打开了思考神性和人性的另一条路。  相似文献   

16.
瑟南古《人的原始本质沉思录》是 19世纪转折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1] 。瑟南古在这本书里描绘了一幅符合他那个时代的科学思想的世界图画。那是一幅机械力学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的图画 ,善恶之分在其中不再时兴。上帝根本不存在 ,世界也不是上帝创造的。瑟南古没有表示任何遗憾 :大自然中一切浑然无别 ,因为一切皆是必然 :一切皆美 ,因为一切皆有定。个人若是孤立的 ,就微不足道 :他的原因 ,他的目的皆在其身外。一切绝对单一地、不可战胜地存在着 ,除其自身之外不存在其他原因、其他目的 ,除了其本性的规律之外不存在其他规律 ,除了他的永恒…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要讨论的题目是一个老的问题:决定论怎样和个人责任相协调? 这是哲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是由于它对人生有重要的意义而被最激烈地讨论过的问题之一。在我们的时代里,这个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现实的意义。长久以来,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决定论和意志自由的看法是他们的敌人的一个主要攻击点。他们不是被指责为否认意志自由,把人变为盲目的自然规律的没有独立性的玩具,就是被非难为思想方法不科学,即被非难为企图用宣传和布道活动来改变受铁的规律所支配的历史的进程。只要回忆一下克兰斯顿(Cranston)  相似文献   

18.
论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尊严”?“尊严”一词最初表达的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以及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自己在宇宙中高于其他一切有生命的存在物的地位,认识到自己是宇宙万物中有最高价值而产生的一种族类的优越感和自我意识。后来随着人类对自己的反思以及个人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尊严”不仅表达作为“类”的人在宇宙中高于其他存在物的崇高地位,而且用以表达在社会中个人的存在价值,同时也引伸出来表达阶级、民族的社会地位。在这个意义上,所谓尊严,作为个人意识,它是人对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个人主义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和道德价值观,主张一切价值均以人为中心,尤其强调个人尊严、个人权利、个人价值、个人平等和个人自由.个人主义不等于利己主义,更不等于极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和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有本质区别,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不能以个人主义为主导价值观,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正确评价个人主义价值观,抑制其消极作用,肯定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阿奎那的预定论一方面承认上帝决定着哪些人能够获得特殊的照顾,另一方面秉持人的行为更多的取决于人的自由意志的发挥.通过预定只提供人具体行为的引导机制和大的环境,阿奎那认为它只是提供了判断的基础;人的行为是在人理性意志的作用下发挥作用的,即使是个人不能选择的事项,仍留有个人自由意志选择的空间;预定是存在上帝那里的确实性理念,人对预定的原因无从知晓,为了获得恩典,必须发挥自由意志去争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