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生涯发展理论与自我效能感理论探讨了职业使命感与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关系,以及求职清晰度与求职效能感的中介效应。采用职业使命感量表、求职清晰度量表、求职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可就业能力量表对802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职业使命感对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影响受到了求职清晰度的中介作用;(2)求职清晰度对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影响受到了求职效能感的中介作用;(3)职业使命感对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影响受到了求职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因此,求职清晰度与求职效能感在职业使命感与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职业使命感不仅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可就业能力,还会通过求职清晰度与求职效能感间接影响大学生可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果大学生们不准备考研充电、不打算自主创业,而是知难而上毅然选择投身职场去求职,那么就要有屡败屡战的心理准备,并要了解摸索掌握一些必要的求职技巧,这样成功率就会高些。“三差一介”时间差、地域差、专业差;亲朋介绍)求职法,就是被学长们实践证明了实用有效的求职方法,大学生们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3.
曹科岩  戴健林 《心理学探新》2016,(4):349-353,364
基于求职自我效能感和就业情境压力感知视角,考察主动性人格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在珠三角地区6所高校选取1000名大四学生进行为期6个月的追踪测查,对前、后侧均参加调查的658名被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主动性人格对求职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求职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与求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就业情境压力正向调节主动性人格与求职行为之间的关系,即感知的就业情境压力越大,主动性人格与求职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检验心理资本对大学生求职绩效的影响及积极求职行为在两者关系的中介效应.采用配对调查方法,通过152对样本数据(心理资本由两位室友他评,积极求职行为和求职绩效由被试自评)的二元logistic回归和层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资本对大学生求职绩效(求职表现满意度、找到工作与否、就业单位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积极求职行为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心理资本中的事务型心理资本(自信勇敢、乐观希望、奋发进取与坚韧顽强)和积极求职行为中的招聘信息搜寻是影响求职绩效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生求职遭遇寒流,工作难觅,待遇不太理想。一些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路虽坎坷,但曙光初现。  相似文献   

6.
求职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家将有效的求职行为看作成功就业的前提。求职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求职行为的测量可分为三个维度:频率-强度,内容-性质,短期-长期。求职行为的预测因素研究很多,研究结果也多种多样。关于求职结果的测量指标最近有了新的进展,即不再简单地将就业状态二分为就业和未就业,而是考虑到了各种不充分就业状态。文章最后讨论了求职行为研究的现代特点及可能远景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创新创业已经逐渐入脑入心。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培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和输出人才的摇篮,应该为国家的创新人才建设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以创新创业为核心,以就业为主要导向,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培养,并强化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对艺术类创业教育导师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以培养更多的艺术类人才,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艺术类大学生也应该利用好自己的专业特长,投身到更多的创业项目中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淑华  郑久华  时勘 《心理学报》2008,40(5):604-610
对失业人员求职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开展失业人员求职培训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对272名失业人员的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1)环境变量对求职行为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经济压力和知觉到的就业机会对求职意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求职自我效能感和就业承诺对求职行为起到了显著的预测作用。求职自我效能感和就业承诺越高,求职行为的频率越高。(3)求职意向对求职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4)求职意向在求职自我效能感、就业承诺对求职行为的作用过程中中介作用显著;在知觉到的就业机会、经济压力和社会支持对求职行为的作用过程中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职业探索社会认知理论等理论考察了职业探索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作用机制。采用职业探索量表、求职自我效能感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和求职行为量表对802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职业探索会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求职行为和求职自我效能感均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求职行为;(2)求职自我效能感中介了职业探索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影响;(3)情绪调节这一变量调节了求职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影响。因此,职业探索会通过求职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求职行为产生影响,且这一影响受到情绪调节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性心理与性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大学生性心理和性教育的现状,对重庆医科大学157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是大学生性心理状况令人担忧,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容易发生性心理偏差.建议在高校开展性教育.  相似文献   

11.
艺术实践是艺术类专业学科实现专业学科教育的重要方式,是艺术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艺术专业大学生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水平,在实践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加强职业道德素养,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访谈(19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开放式问卷调查(310名大学生)、企业座谈(18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及专家咨询(12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等方式,调查了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因素,提炼出13个大类别,80个小类。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大学生就业能力问卷,对北京市各层次共10所高校1177名(样本一588份,样本二589份)毕业生及非毕业生进行施测。探索性因素分析及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就业能力可分为9个因素:团队合作、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内省性、专业技能、实践经验、职业动机、就业信息获取、求职方法及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由于个人成长经历的不同和艺术类专业的学习特点,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既具有普通大学生的共性,又有明显的群体特点。高职艺术类专业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借助音乐教育,通过各种音乐教育平台,使学生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探索出了一条促进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微信已成为艺术类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艺术类大学生的价值观,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分析微信传播的特点,解析其对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对如何有效利用微信引导艺术类大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谢义忠  何俊萍 《心理科学》2015,(6):1432-1437
旨在探究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对求职过程中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以及求职认知评价和就业不安全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对343个样本的三轮追踪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就业能力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挑战认知评价和就业不安全感依次中介就业能力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来积极促进其对求职的正确认知评价,从而纾解就业不安全感,保持和改善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高校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就业成了日益突出的问题。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相对来说更为严峻,艺术类毕业生的生理和心理出现了许多需要梳理和应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经济网】临近毕业季,整形整容在大学生群体中悄然流行,越来越多求职大学生走进医院,想通过改变自己的形象来为面试加分,增加自己的求职资本,以至于大学毕业季却成"整形季"。近日,天津市一家医院的医学整形外科为应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整形美容热潮,甚至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整形专场",引起了不小的争议。【随感】大学毕业生风华正茂,青春洋溢,正处在人生中最美丽的时刻,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群体之中,整形整容却成为普遍现象,不禁令人深思。整形成  相似文献   

18.
对562名大学生的求职态度、主体规范、行为控制感、求职意向和求职行为进行测量,然后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检验计划行为理论预测大学生求职行为的有效性。结果发现:求职态度、主体规范和行为控制感对求职意向有显著预测作用,主体规范的预测力最强(β=0.32),求职态度的预测力最弱(β=0.14);求职意向是求职态度与求职行为的完全中介变量,是主体规范、行为控制感与求职行为之间的部分中介变量;所有预测变量中,求职意向对求职行为的预测效应最强(β=0.57);所有预测变量对求职行为的方差解释率达到54%。结果表明:计划行为理论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的求职行为;集体主义文化背景可能是造成主体规范的预测力强于求职态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性心理作为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对于个体人格健康、健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教育和现代化卫生保健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实现的一个必要因素。为此,为了解我校男性大学生性心理状况、依据调查的结果,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就业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前就业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大学生出现了自卑、不平衡、自负等一系列的就业心理问题。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产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