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教育研究表明:0-6岁是幼儿语言习得的迅速时期,特别是3—6岁被称为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这个阶段恰恰是在幼儿园期,在幼儿园如何营造适合幼儿语言运用语言发展的环境一直是我们幼儿工作者积极探索的问题。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不能单纯以幼儿的词汇量多少、语句的记忆量多少来衡量,主要是看能否清楚地运用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必要掌握的句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想方设法采用各种方法来促进幼儿这方面的发展,让幼儿的语言发展走向自由和谐的阳光地带。  相似文献   

2.
苏怡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3):391-399
学龄前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儿童对语言的习得程度是决定ASD儿童早期科学干预效果和最终预后水平的关键。以往ASD儿童语言研究多局限于英语ASD儿童, 较少有研究探讨不同语种ASD儿童语言习得的普遍机制。本研究拟结合汉语独特的语法属性, 通过多通道优先注视范式眼动实验考察2~5岁ASD儿童汉语核心语法的理解程度, 通过共同注意游戏评估ASD儿童的社会交流能力, 同时分析ASD儿童语言环境中相关语法结构的输入频率。研究旨在通过探讨学龄前ASD儿童的语法习得, 进一步探索人类语言习得的深层机制, 包括探索人类特有的语言机能对包括ASD儿童语言习得在内的人类语言习得的作用, 同时考察社会交流障碍与语言环境对人类语言习得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第二语言如何学习?笫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如何?是否与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相同?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及学习中有何作用和影响?这一连串的问题都等待着语言学界、心理学界以及心理语言学界作出比较圆满的解答。自从五十年代以来,众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第二语言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和证据,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及其与第一语言的关系进行了尽可能详尽的描述。由于语言本身的复杂特点以及人类对自己大脑认识的局限,至今还未能建立一套解释第二语言习得的完整理论。尽管如此,大量的研究成果已相继付诸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人们对于第二语言习得及其与第一语言的关系也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说普通话儿童的语音习得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以说普通话的129名一岁半至四岁半儿童的口语资料为基础,首次确定了正常发展的普通话儿童在语音习得过程中各年龄段的音位集合、音位习得的先后顺序、及习得过程中典型的语音简化类型。研究结果可以应用到普通话儿童语音发展水平标准化测试,及对患有语音障碍的儿童的诊断。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普通话儿童的语音习得中同时体现了各语言共有的“普遍趋势”和普通话独有的语音特征,从而为跨语言语音习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进一步发展了儿童语音习得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语言耗损研究述评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蔡寒松  周榕 《心理科学》2004,27(4):924-926
本文概述语言耗损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包括语言耗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以及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和难点。作者强调指出,语言耗损乃语言习得的伴生产物,关系极其密切.研究习得决不能忽视研究耗损。此外,由于环境因素对语言耗损有重要影响以及非同源语言对语言习得具有负面作用,研究汉语语言环境下外语耗损对中国的外语教学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评述基于认知加工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德 《心理科学》2004,27(3):654-656
认知加工研究范式是第二语言习得内在因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代表第二语言习得向计量研究发展的方向。这一范式注重研究习得动态过程,不仅关注学习者习得什么和为什么能习得,更关注学习者是怎样掌握目标语规则的过程。除了计量研究特点外,该范式还从语言本体研究范式合理吸收了有关理论和方法,这些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浮现理论及其对第二语言获得年龄效应的新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晶晶  陈宝国 《心理科学》2007,30(2):500-503
近年来,来自认知行为实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对第二语言获的关键期假设提出了质疑。浮现理论对第二语言获得的年龄效应提出了新的解释,该理论认为在第二语言获得中并不存在先天决定的关键期,第二语言的获得年龄效应是由双语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的,即第一语言的防守和第二语言同第一语言间的竞争两种机制决定着第二语言的获得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探讨了语言范畴对注意前颜色知觉的影响依赖于语言范畴与颜色长期联结还是其即时分类颜色,同时检验了习得的语言范畴是否能因果性地改变早期颜色知觉机能。采用G1、G2、B1、B2(前两者为绿色,后两者为蓝色)4种连续变化的颜色为材料。学习组和分类组被试分别接受6次和1次色词与颜色重组训练,学习4种颜色不同的新名称,并在之后均接受视觉Oddball脑电测试。训练结果显示:学习组稳定地习得了4种颜色的新名称,分类组能以新名称将颜色分为4类。测试结果显示:学习组的颜色知觉中出现了与习得语言范畴对应的偏侧化注意前颜色范畴知觉,分类组的颜色知觉中未出现与颜色分类对应的偏侧化注意前颜色范畴知觉。研究结果表明:语言范畴对注意前颜色知觉的影响依赖于语言范畴与颜色长期联结而非其即时分类颜色;习得的语言范畴能引起偏侧化注意前颜色范畴知觉,提示习得的语言范畴能因果性地改变早期颜色知觉机能。  相似文献   

9.
1 引言在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 ,人们发现虽然所有正常发展的儿童最终都能习得目标语 ,但是习得的速度有快有慢。性别、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包括父亲和母亲的文化程度、职业等 )、兄弟姐妹中的排行、智力、性格、思维方式等社会和个人因素都会对语言习得的速度产生一定的作用。Ritterman&Richtner( 1 979)和Mowrer&Burger( 1 991 )分别比较了男孩和女孩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发音的音位数目和出现音位错误的数量 ,两项实验均没有发现男孩和女孩在习得语音过程中有显著差异。另有两项早期研究发现语音习得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王永德 《心理科学》2004,27(5):1150-1153
采用语言实验方法,探索外国留学生的母语和汉语输入在习得中作用问题。选择了母语为英语、日语和韩语,汉语水平为初等的留学生为被试。研究发现,母语在习得汉语的前期有重要作用。母语相关语言规则与汉语补语差别最大的留学生,他们对汉语补语不同水平间差别反应的敏感性最高;差别最小的,敏感性最低;介于其间,则敏感性为中等。此外,汉语输入对习得也有作用,其难易影响习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