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捷克首都布拉格的犹太人博物馆收藏和展出着一批被誉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的儿童绘画作品,它们是"二战"时期特莱津集中营中一群孩子遗存的画作,透过《像自由一样美丽——犹太人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一书对这批作品背后的故事的介绍,可以了解到特莱津集中营中的艺术教育者在恶劣的环境下对孩子们开展的美术教育,其中透露出的儿童美术教育观至今仍然值得我们重视,也会让所有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从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2.
一看到“卍”字符,许多人或许立即会把它同希特勒的纳粹党联系起来,因为它是纳粹党党徽的一个显著标志。当然,犹太人或许想的更多:第三帝国;二战前夕德国的反犹浪潮;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种族灭绝式屠杀的600万犹太同胞;反闪族主义活动等等!毫无疑问,在犹太人眼里“卍”字符已经成为憎恨的一种标志。但是“卍”字符只有这一种内涵吗?如果你站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大街上放眼望去,你会发现在任何一座高楼大厦或者平房的大门上都被漆上一个大大的“卍”字符。如果你是犹太人,或许你一定非常激动。但是你完全没有必要那样大惊小怪的!为何?因为在…  相似文献   

3.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我们的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536724人,这父子二人却活了下来。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的把柄看一看。”二十年后,那位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把一磅铜…  相似文献   

4.
李世峥 《天风》2012,(12):16-17
在使徒时代,教会尚属“新生事物”,并没有被那个时代所理解、所接纳。在这种情况下,教会的每一个举动,都有可能成为获取社会和民众认可的机会。据《使徒行传》3章记载,彼得、约翰曾借着对一位瘸子的医治,向在场的犹太人展示了教会的见证,使他们“满心希奇惊讶”。在这个过程中,彼得说了一句重要的话——“你看我们”,这是引起瘸子注意并引来众人关注的直接源头。“你看我们”,这是教会为见证基督的荣耀而向社会和民众发出的邀请。  相似文献   

5.
林辉辉 《天风》2006,(16):32-35
“朋友”,何等亲切的一个名词!可如今,人们提到这个词时,往往在亲切中又掺杂着许多复杂的成份。法国谚语说,人生没有朋友,犹如生活没有了太阳。而在犹太人观念中,他们则认为“没有朋友,就像失去左右手臂一样”。这都形象地指出朋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换季有感     
走在喧闹的大街上,各种“跳楼大甩卖”的大红条幅举目皆是,各种“换季大处理”的叫卖声不绝于耳。看着这么多的商品因款式、质料等多种原因沦为了处理品,突然间,一种被时代淘汰出局的气息伴随着换季的节奏直直地逼压过来。我的心猛地一惊:人的一生,不也是一样吗?人生中也有很多次“换季”,  相似文献   

7.
意义疗法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存在主义取向的疗法。我们先讲两个人的故事,这两个人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疗法的要义。意义疗法的创始人是维克多·弗兰克,他原藉德国,是犹太人。二次大战时他被纳粹关进了威斯康卒集中营,亲眼目睹了人间最大的惨剧。他看到有的人经不住这种挫折和打击,还没等到纳粹执行死刑,就很快死去;然而也有些人却能坚强地活了下来。他发现两种难友之间有一种重要差别,这就是后一种难友心存希望,相信总有很多事没做,还有很多事  相似文献   

8.
犹太民族是个善做生意的民族,这是人所皆知的。美国佬就曾发出他们的知识装在华人的脑袋、金钱装在犹太人的口袋的感慨。然而,我们对犹太人精明的头脑有多少了解呢?下面给出两则犹太人的笑话来看看他们的商业头脑。 50万担保来贷款1美元 一位身穿豪华西服,脚蹬高级皮鞋,腕戴名牌手表,手提昂贵皮包的犹太人走进纽约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大模大样地坐了下来。 “请问先生需要什么帮助?”贷款部经理笑咪咪地问,他预感,将有一笔生意成交。  相似文献   

9.
正在江南,无论什么季节,我们都要不厌其烦地出演“和雨不期而遇”这个片段。有时候,一件雨事还未晾干,另一件事就又要被雨淋了。以至于,生活舞台的背景上,永远弥漫着这挥之不去的烟雨。想说的,是那个时期里,一件被雨打扰的往事。初恋吗?应该不是,因为花的心,一直藏在蕊里,自始至终都未曾抛头露面过。彼时的我们,只是非常内敛的,做着一种貌合神离的朋友。那天,我和他相约着,去操场散步。至于谁先提议的,我记不清了。总之,那是我第一次无所事事地和一个男生走在一起,感觉很怪异,也有点儿美妙。两  相似文献   

10.
寻找钻石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每一种困境中都蕴藏着机会。"这样的机会一旦被发现,就像埋藏在沙子里的钻石一样珍贵。数年前,我在一次演讲中讲到我们如何被大量"钻石"包围着,只要我们能够识别它们,那些  相似文献   

11.
宽恕     
因原罪的遗害,人对得罪自己的人,都不容易或不愿意宽恕;甚至为显示自己的威力才智高人一等,而设法趁机报复,以展示自己并非可欺之辈。在古犹太人的法律中,也有“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之说。主耶稣曾教导我们,应爱自己的仇人,为迫害己者祈祷,因万民皆是耶稣以宝血...  相似文献   

12.
费城告示报的编辑佛烈德·富德·须德,在一次大学毕业班的演讲中曾问道:“有多少人锯过木头,请举手。”大部分学生都举起了手。“那么又有多少人锯过木屑呢?”结果没有人举手。“这非常合乎逻辑,你们不可能去锯木屑的。”须德先生说。“因为那些木屑都是已经锯下来的东西了。”生活中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事情也是一样的。当你在为已经做完的事忧虑的时候,你不过也是在锯一些木屑了。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时代的雅典广场上,苏格拉底像平时一样在广场的一角开始了自己的演讲。这个时候,一群学生来到他的身边,他们正为很多问题难以解决而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老师,我们每天都被这些问题困扰着难以自拔,我们的快乐到底在哪里?我们怎么才能寻找到人生的快乐呢?”  相似文献   

14.
牌子与玻璃     
门口新修了一条马路直通大街。路已修好两三天了,路面上盖着密密的稻草,两头各竖立着一块牌子“水泥未干,禁止通行”。行人、车辆因此而绕着路在旁边的坑洼不平的菜地、垃圾堆上走。天下了雨,土路泥泞难行,行人、车辆都沾满泥浆,苦不堪言。一队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新马路的一头。几个调皮的学生想往水泥路面上走,老师叫学生止步。这时候,有个身穿印有“XX路面硬化工程”字样的人走了过来,很奇怪地问:“怎么你们都不走新马路?”老师指指牌子。那个人“哎呀”了一声说:“路面早干了,我们工程队都撤离五天了。一定是维持秩序…  相似文献   

15.
在耶稣基督复活的清晨,天神向寻找耶稣的妇女们说:“祂已经复活了,不在这里了。”(谷:十六,6)“耶稣死而复活”是圣教会当信的道理,是我们信仰的中心,也是我们信仰“肉身之复活与我信常生”的基础。四部福音和历史事实都明确地告诉我们:耶稣基督曾为救赎我们被钉十字架  相似文献   

16.
著名的德国文豪歌德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我劝你,亲爱的朋友, 首先把逻辑来研究。你的精神受着良好的训练, 如在西班牙的长靴里一样紧衬。它将小心谨慎地前进, 循着思想轨道,多么方便; 即使邪途歧路满眼前, 它也不会东奔西窜。这首诗告诉我们:要写好文章,最好“首先把逻辑来研究”。因为只有这样,面对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生活素材,才不致被满眼的“邪途歧路”所迷惑,才能  相似文献   

17.
十字架曾是救赎人类的工具,与死亡、苦难、血等都成了很重要的名词,使我们忆起救赎大恩。十字架不是一种耻辱,为基督徒而言,十字架却是一种要求,一种荣誉的名衔。耶稣基督的十字架1.十字架是绊脚石“我们所宣讲的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这为犹太人是绊脚石,为外邦人是愚妄”(格前1:23)。这些话是圣保禄用来描写每个人面对救赎十字架时,人们的自然反应。加尔瓦略山上的观众嘲笑耶稣,要他从十字架上下来(玛27:39).至于宗徒弟子,我们自然也可以设想他们是如何的惊恐无措。伯多禄虽然刚刚承认耶稣为默西亚,却不能承受耶稣所宣布的苦难与死亡(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天主教》2001,(2):1-1
耶稣自己背着十字架出来,到了一个名叫“髑髅”的地方,希伯来话叫“哥耳哥达”,他们就在那里把他钉在十字架上,同他一起另有两个人: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耶稣在中间。比拉多写了个牌子,放在十字架上端,写的是:“纳匝肋人耶稣,犹太人的君王。”这牌子有许多犹太人念了,因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地方离城很近,字是用希伯来、罗马和希腊文写的。于是,犹太的司祭长就对比拉多说“不要写犹太人的君王,该写他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君王。”比拉多答复说:“我写了,就写了。”兵士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后,拿了他的衣服,分成四份,…  相似文献   

19.
引子 弗洛伊德热的时候,我也读了几本“弗洛伊德”,只觉得这犹太佬满篇胡说八道。可是,当审查完F的案卷,我恍然觉得那个老犹太人还是有些门道的。弗洛伊德曾分析过一种叫做“白日梦”的心理现象,他是这样说的:“幸福的人从不幻想,只有感到不满  相似文献   

20.
一、“特兰德伦堡漏洞”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感性论中 ,一直存在着被后人称之为“特兰德伦堡漏洞”的问题 ,它在目前又成为西方康德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个问题说的是康德关于空间的阐明与结论之间的非必然性。康德在关于空间证明的结论中说 :“空间不表象任何一个物自体的属性 ,也不表象在一个相互关系中的物自体 ,或者说 ,空间不表象属于对象的某个确定 ,这个确定在人们把所有直观的主观条件抽象掉以后还有所剩余。……空间仅仅是外部感官的一切现象的形式 ,即感性的主观条件 ,仅仅由于它我们的外部直观才得以可能。”(K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