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关于义利问题多有论述且影响深远。孔子说 :“礼以行义 ,义以生利 ,利以平民 ,政之大节也。” (《左传·成公二年》)因此 ,孔子主张见到利的时候 ,首先要想一想是否合乎义 ,要做到“见利思义” ,如果符合义 ,那就可以获取 ,“义然后取” (《论语·宪问》)。如果不合义 ,即使能使人富贵的大利 ,也不应要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当然 ,人不能不要利 ,但手段要合于义。他说 :“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  相似文献   

2.
<正> 汉晋间王充、向秀、郭象都主“自生”说,而三者有同有异。王充反对“天地故生人”,主张“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论衡·自然篇》),“万物自生,皆禀元气”(《论衡·言毒篇》)。王充的“自生”说要点有二:一是万物“皆禀元气”而生,万物的本原是元气;二是万物的产生是一种自然过程,“自生”即自然而然产生,不是自己生出自己,更不是“天地故生物”。“天动不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则自然也。”(《论衡·自然》)  相似文献   

3.
自从孔子说“郑声淫”(《论语·卫灵公》),《三百篇》中《邶》、《鄘》、《卫》三风的《诗序》中也跟着说“卫之淫风流行”、“淫风大行”(《诗·国风》邶、鄘、卫三风诸传),于是郑、卫之风淫的话就一直流传下来。其实,这件事是值得辨析的。所谓“风”,实际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一)社会风气;(二)民间歌谣的内容;(三)这些民歌的音乐节奏。古人用辞简约,有时单指三义中之一义,有时三义混融而言。如子夏说“卫音趋数”(并见《札记·乐记》与《史记·乐书》),《正义》说趋数,促速也,这显  相似文献   

4.
历史中的“人文”与“科学” “人文”意义,一直是人文学者所关注的。首先“文”这个辞,殷商甲骨文已出现,《说文》:“错画也,象交文。”西周时,“文”已结合“德”作为重要的哲学观念,《周书·谧法》曾经对“文”作一定义式的说明:“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厚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至春秋战国时,更是哲学探究的主要论题之一,就道家哲学的发展而言,我们可以从郭店《老子》、竹简《文子》与《黄  相似文献   

5.
布衣 我国古代,平民只能穿布衣。所以“布衣”就成了乎民(庶人)的代称。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就说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褐(hè)粗毛编织的衣服,或粗布衣服,是古时劳动者所穿的。如《孟子·股文公》;“许子衣褐。” 龙表(gǔn)古代君王的礼服,即俗说的十袍。 蟒衣 从明代孝宗时起,大臣也可穿蟒  相似文献   

6.
孙、老、韩合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言十年前毛泽东同志说过,《老子》是一部兵书。前人也有此论议。唐代王真说,“五千之言……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叙表》)。王夫之说,“言兵者师之”,“持机械变诈以徼幸之祖也”(《宋论·神宗》)。章太炎说它“约《金版》《六韬》之旨”  相似文献   

7.
<正> 【例一】《学而》篇:“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一部《论语》,“仁”是孔子之道的核心。包盛(皇侃本)注:“先能事父兄,然后仁道可成也。”“仁道”、即是“人道”。《孟子·尽心》篇:“仁也者,人也,合而育之,道也。”这是孟子为孔子的“仁”所下的简括的界说。意思是说:“仁”这个有关伦理学说的基本概念,它是对“人”而言的;把“仁”这个伦理概念同“人”这个物类概念合拢起来或统一起来,就符合于“道”。我们就叫它“仁道”或“人道”。子夏以孝弟(弟属于孝)为仁道(人道)之本,与《孝经》所谓“夫孝,德之本也。……人之行莫大于孝”的教义是完全一致的。【例二】“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安国注:“监,视也。言周文章备于  相似文献   

8.
按是篇大旨务在裒多益寡,均剂盈虚,所谓“夺余满,补不足,以通政事,以赡民常”是也。《说文》“侈”与“奢”互训(人部378页);《尔雅·释言》:“侈、多也”。“靡”,有“靡散”之义。《易·中孚》:“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注:“靡、散也,分散而共之。”《礼记·少仪》:“国家靡敝。”《正义》亦有“靡散”一训。《荀子·富国》篇:“有倚契伺诈权谋倾覆颠倒以靡散之。”侈靡者,有饶多之财必使散于众之谓。《管子·霸言》  相似文献   

9.
文题按栏目分类编排,作者后面括号中的阿拉伯数字 为文章发表的期数、页码。热烈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一本刊编辑部(3 .2)经书典摘《古兰经》的伦理道德思想(续) ·“‘”.””.”一“.“·”一,“~怒马译(1.9)阿布都拉·优素福.阿里英译 《古兰经》导言:.“一“一…欧麦尔译(1.13)《古兰经》的雄辩玄机”·“·”一马恩信译(2.8)圣训概述一“”.”…”·~”··”…阎九步译(3.18)《天方诗经》漫话“·“·”·”·“··”…纳国昌(4 .12) 教义、教法研究礼拜常识简介补述“·”.·””·“·”一陈广元从伊斯兰教义观点看计划生育问题 “…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始终认为,人“无德不贵”,换言之,人之所以可贵则在于“德”。有德,不仅能使“天下亲之”,而且又可以“化育万物”.他说:圣人之为人所仰慕就因为他“有天德、有地德、有人德”(《礼记·四代》),能够“以德服人”.所以他提出,政治家要“为政以德”(《论语·为政》.以下引语,凡出此书者只注篇名),教育家要“道(导)之以德”,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树德”(《韩非子·外储》).这又是因为人对人所称道的不是“力”而是“德”,所谓“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宪问》).所以说,道德教育不论在学校或在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末,如何才能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呢?在这方面,孔子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撮其要者有二:(一)道德意志的训练。对于这种品质的培  相似文献   

11.
子贡与孔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孔子的诸多弟子中,子贡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之所以特殊,首先因为他是一个生意人,一个生意做得很大,以至于《史记·货殖列传》富翁排行榜上赫然名列第二(头一名是财神爷陶朱公范蠡)的跨国企业大老板,我们知道,孔夫子对做生意这种事是极不欣赏的。他曾在会见鲁哀公时指出:“好肆不守折而长者不为市窃。”(《孔子家语·卷二》)“市”竟然可以和“窃”相提并论,可见他还无法设想后代集义利于一身的“儒商”形象。这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理论在这方面的运用。他又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  相似文献   

12.
临淄齐都故城南郊的鼎足山和牛山上,分别有两个一组和四个一组的高大坟墓,被称为“山上之山”。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冢”和“四王冢”。《说文》:“冢,高坟也。”高坟虽然也可以称为“陵”,但那是汉代以来对天子坟墓的专有名称。《水经·渭水注》:“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文选·西征赋》注引《三秦记》曰:“秦名天子冢曰长山,汉  相似文献   

13.
<正> 对于《周易》的“易”字,各家解说不一:《易纬·乾凿度》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系辞传》说:“易者象也”;“生生之谓易”,韩注:“阴阳转易,以成化生”;《礼记·祭义》以为“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疏》谓“立此阴阳以作易”;《说文》引“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所以,《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这些解说,都说出了“易”含阴阳转变化生的哲理。至于分歧之处,一是说“易”是“不易也”,即变易之道和贞正的原则是始终不变的。另一是秘书说:“日月为易”。  相似文献   

14.
先秦道家在推论万物的根源与万物、实在与现象、形而上的本体与形而下的器物、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以及万物之为万物的终极原因时,提出了“道”与“物”这对范畴。老庄提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道无终始,物有死生”(《庄子·秋水》)、“物物而不物于物”(《庄子·山木》)、“物物者之非物也”(《庄子·在宥》)、“物物者与物无际(《庄子·知北游》)等,都在向人们展示“道”与“物”这对范畴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一“道”的原始意义是道路、坦途。春秋后期的老子将“道”延伸为形而上的、非物质的宇宙…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人们都懂得,写诗著文必须怀有强烈的感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正如袁枚《答蕺园论诗书》所说:“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但是,“文生于情,世所恒晓,情生于文,则未易论。”(王世贞:《艺苑巵言》)文章虽是作者有感而发,但好的作品本身却又充满着浓郁的情感。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杂说》篇中说过:“譬之为调笑者,同述一言而闻者索然,或同述一事而闻者笑不能止,得其情也;譬之诉悲苦者,同述一事  相似文献   

16.
<正> 1.《语丛》一云:“凡物由妄生。”整理者注释云:“裘按:此语又见一。四号简,妄作望,字在此疑读为亡(无)。”今按:字不应读为“亡”,当从一○四号简,读为“望”。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云:“凡见者之谓物。”望、见义通,《广雅·释诂》一:“望,视也。”《说文》云:“见,视也。”“见”有“感知”之义,《淮南子·修务》云:“而明弗能见者何。”高注云:“见,犹知也。”《淮南子·览冥》云:“昔者雍门子以哭见于孟尝君。”高注云:“见,犹感也。”故简文云:“凡物由望生”者,言存在生于人之感知。  相似文献   

17.
<正> 卫灵公问陈(同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刘宝楠《正义》引《新序》五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言俎豆,贱兵而重礼也。”按以孔子“贱兵”,不答卫灵公军旅之问,非也。考军旅之事,儒家所重,《尚书·洪范》:“八政,八曰师。”盖戎为国之大事,有国者必重之。《春秋》谷梁襄二十五年传:“古者,虽有文事,必有武备。”为人臣者,必文、武兼擅,诗人所以褒讚尹吉甫“有文有武”(《诗经·小雅·六月》)者,惟孔子以“文”为首而己。他于军旅,一是子  相似文献   

18.
<正>《乡党》:“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气”,常释有二。其一,阮元《十三经校勘记》:“《说文》引气作既。”并引《礼记·中庸》“既廪称事”郑玄  相似文献   

19.
关于《论语》中的两条注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色斯举……”  《论语·乡党》:“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关于这一段话,历来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于是有人说这段话的语序可能有颠倒,有人说可能有缺文。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本条的注释二中总结说:“这段文字很费解,自古以来就没有满意的解释,很多人疑它有脱误,我只能取前人的解释之较为平易者翻译出来。”此后又出版了几种关于《论语》译注的版本,所持的看法基本都是如此。其实,关于这段话的大意,古人早已作出了正确的理解。《韩诗外传》卷二有这样一段记载:楚狂…  相似文献   

20.
慈善,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北史·崔光传》:“光宽和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沈浮,自得而已。”而在此之前,《韩非子·内储》:“王日,慈惠,行善也。”即以慈爱优惠来做善事。直接释义大约是“以慈行善”。既然是“以慈行善”,其重点则在于对“慈”的理解。“慈”,《说文》只注二字:“爱也。”《左传》:“宣慈惠和”,做疏注的人发挥道:“慈者爱,出於心,恩被于物也。”这就把中国古代对慈及爱的理解讲得比较清楚了:慈,是一种发自内心世界的爱,她的恩惠要遍施于万物,当然首先是人。汉代贾谊讲:“侧隐怜人,谓之慈。”对人,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