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 ,道教名山宫观历史上就遍布全国各地 ,如三山五岳 ,三十六洞天 ,七十二福地等均为道教徒修炼之所 ,这些道教宫观历史悠久 ,如陕西周至县的楼观台 ,相传始建于周康王时代 ,北京白云观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等。这些历史悠久的道观 ,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尤其是现存保留的大量古代碑文石刻 ,这些石刻碑文特殊的载体形式 ,对研究我国金石学和探究古代文化 ,历史和民俗学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证据。现将古代道教碑文 (主要以北京白云观为例 )署时方法略述如下 :一、年份的标署方法 :道教碑文年份的标署方法比较简单 ,一般采用 (1 )“朝代…  相似文献   

2.
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也是人们向往的著名道教胜地。2004年国庆期间,受河南省道协会长兼嵩山中岳庙主持黄至杰道长邀请,我们道教学院研究生班几位道友有缘前往向往已久的道教胜地中岳嵩山参访,同时,我们特邀请道教学专家、研究生导师、世界宗教研究所吴受琚教授一同前往。通过参访,对嵩山道教历史沿革、现状、历史地位、社会影响等都有了一定了解,在当地道友的帮助下,我们重点对嵩山道教道观的旧址、遗迹、碑文等进行探寻,收寻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道教碑文和历史资料,这些宝贵资料对进一步整理和研究嵩山道教有重要价值和积极作用。经过…  相似文献   

3.
安岳玄妙观的道教造像精美绝伦,是盛唐道教的实物佐证,也是巴蜀道教历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玄妙观的道教造像自发现以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然而由于史书文献的失载,导致我们对这些造像的认识人言人殊。《启大唐御立集圣山玄妙观胜境碑》是记载玄妙观道教造像的唯一文字资料,解读该碑文是揭开玄妙观造像神秘面纱的关键钥匙。文章从校勘碑文入手,对碑文作出考证与释读,指出玄妙观的道教造像是依据道教黄箓斋法而造,这是认识这些道教造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司广瑞 《中国道教》2001,(3):49-50,54
著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等书 ,系统论述了道教的经典要籍、道门科范、神仙道统、洞天福地、斋醮忏仪等等 ,赐号广成先生、传真天师。这一记载表明 ,杜氏祖先早在唐末五代时期就对道教有着较深的研究和造诣。从碑文记载可知 ,当杜志玄得天师秘录 ,在会真观传道后 ,“泽州次官赵公唐以杜氏之地屋并司氏所施地亩俱给赡庵约百余亩”。通过这一事实 ,我们大体上可以了解道教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以及统治阶级对它的态度 ,正因为如此 ,才使得当地“起人人向道之心”。据史书记载 ,在金元时期 ,我国北方道教大体分成…  相似文献   

5.
<甘水仙源录>(以下简称<仙源录>,若无说明,本文所引皆出自此书)十卷,元代著名道教学者李道谦撰,前八卷录自王重阳以下全真教派约五十人之传记、碑文、祭文等.后二卷录全真道宫观碑记及七真传序赞.各篇大抵出自当时名流,如元好问、姚遂、王磐、王鹗、金源(王寿)、陈时可、秦志安等,故历来被史家所重,是研究全真道历史的重要典籍.本文拟从其对全真教发展史的记述、对全真教与士人关系的反映、对道观经济的记述等方面,进一步揭示其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今史书多未记北京延庆地区的元代史实,幸成书于明代嘉靖年间的《隆庆志》完整收录了元代《天成观碑》碑文,碑文中记述了真大道教史迹及多处古地名,这对于研究真大道教发展演变及北京元代历史地理有重要意义。本文只对碑文中与真大道教有关的部分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7.
真大道教史料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垣先生之《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与金元北方道教之研究有筚路蓝缕之功。陈智超先生于80年代有两文论真大道教史实,光绍乃祖,创获甚多。笔者最近在阅读方志时又偶拾若干零碎材料,奈何于金元史料绝少涉猎,不能望二位先生之项背,借《中国道教》公诸同人,望有益于道门内外之研究。真大道五祖郦希诚为宗门中兴人物。其事迹可见《道家金石略》收录的1278年《洛京缑山改建先天宫记》和1291年房山《重修隆阳宫碑》。袁国藩先生由清末《畿辅通志》发现延庆州《重修天居观碑》,仅有少许文字。我从天一阁藏嘉靖《隆庆州志》中发现碑文,题为《天成观碑…  相似文献   

8.
易州龙兴观,是封建时代中国北方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考察其历史变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道教发展史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龙兴观遗址现存的《大元易州龙兴观宗支恒产记》碑补正《道家金石略》所录碑阴《龙兴观正一宗支图》之误、补足失录的“恒产”部分文字,并新传录明代《易州重修龙兴观碑铭》、《重建龙兴观功行之碑》的碑文。 王雪枝,女,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师范大学2008级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9.
云翠山南天观在宫观建设、道派传承、碑文碑刻、道士墓群、天仙派道教音乐等方面具有特色,特别是"全真宗派之图"与陈垣《道家金石略》《增修集仙宫记碑阴》(宗派图)有较大的不同,其内容不但记录了天仙派的传承和演变历史,而且丰富了《增修集仙宫记碑阴》中相关内容。南天观许多碑刻墓志属国内首次发现,具有较高的文物和考古价值,对于研究道教天仙派在云翠山地区的活动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碑文是一种文化,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碑文记载了某个朝代,某个时期社会兴衰变迁的痕迹,随着多少个岁岁月月,它为后来的人们研究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提供了确切的证据和事实。崆峒道教碑文也是如此。崆峒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区正西十一公里处,笔者通过大量碑...  相似文献   

11.
陈翰彬先生应新加坡道教文化中心邀请,于2004年冬,用楷书写成《老子道德经》一部,用时40余日写就。新加坡道教文化中心在中国福建特选上等石材,经名匠雕刻。竣工后,运往新加坡,经过组建安装,已于2005年秋落成于新加坡三清宫道观门前。碑长16余米、高3.6余米、碑首为“老子道德经”五个嵌金大字,碑尾为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雕像,碑文全部为嵌金楷书,碑体、碑文光亮夺目、交相辉映。碑座高0.8余米,上雕人物花卉图形,线条明快。碑檐、碑脊、碑顶用整体石材雕成,碑檐卧瓦滴水,通碑整体色调和谐,庄严肃穆,极为壮观。其规模之巨、品位之高、制作之精…  相似文献   

12.
道教文献向来难读,历代注释歧义百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道教思想是建立在隐喻概念之上。这些隐喻概念潜在地制约着道教理论推论的起点和方向。考察道教隐喻的构成理据,对道教隐喻概念的相互关系、定名、内部层次、语义系统进行研究,建设道教隐喻语料库,不仅在道教语言研究、道教词典编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开拓道教学新的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价值。论文对国内外的道教隐喻研究、道教隐喻的识别、道教隐喻语料库建设的基本原则及语料库结构、道教隐喻语料库研究的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道教易学是以<周易>卦爻象、卦数及历代易学中围绕着<周易>经、传及其阐释而出现的概念、命题等来对道教的信仰、教义思想进行解说的一种学术形式.道教易学主要为解决不同时期之道教教义、信仰中的人天关系问题而提出,并形成了具有不同时代特色的道教易学形式,如宋元明清时期的易学内丹学、道教易图学和道教易老学等.开展道教易学的研究,对于现代学术界探讨价值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理想人格塑造、现代文化精神塑造等问题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其对儒家经典的翻译和诠释,理雅各的道教研究则较少为人所重视.他在早期对于道教持强烈的贬斥态度,对于道家思想家如老子、庄子等也很少涉猎.在牛津大学任教期间,理雅各应马克斯·缪勒的邀请负责编撰翻译《东方圣书》之中国部份,从而开始对道教的系统研究.从理雅各在不同时期的言论和作品来看,随着资料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理雅各对道教的看法在很多方面都有所转变.而本文最后所讨论的手稿本,则展现了理雅各在看待道教思想时的模糊和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15.
1991年7月河南偃师汉墓出土的肥致碑,因涉及东汉早期道流活动,故颇为道教研究重视。今从碑例、碑文、本事三方面,并结合此碑的出土情况,对其真伪详作考辨,认为此碑系民国年间伪造。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宗教史研究的开拓者,陈垣是最早阅读《道藏》、对道教和道教研究持科学态度的学者之一.他在道教史料学、金元道教史、道教与历史上其他宗教的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中国的道教学术研究影响深远.陈垣的道教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早期道教研究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道教概况道教何时传入新加坡,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有学者根据碑文史料推论在1819年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前后,就已经有了华人庙宇。①然而当时的庙宇,创立者和管理者都不是道士,但从所供奉的神明上来看,这些华人庙宇无疑属于道教信仰或者成  相似文献   

18.
储华谷<周易参同契>注运用<周易>的卦爻象和"河洛之说"来解释道教内丹修炼的原理,提出了"药之与物,二八河图.五贼运火,皇极洛书.法象羲<易>,按爻摘符"的道教易学思想;认为<易>的"河洛之说"及"卦爻之象"揭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这对于道教内丹修炼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注用<周易>"河图"、"洛书"等理论,对道教内丹学中最重要的药物、鼎炉、火候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强调内丹术要循天地自然之道而行,法天地人三才之道才可以论还丹,并以<易>理来统摄天、地、人三才之道,从而增强了道教内丹术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为将道教内丹术转为道教内丹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领域已经越来越多地关注道教的理念与实践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道教经典中蕴含了对人类心性的解读,以及试图恢复身心健康的方法。荣格等心理学家从中提取可发掘的心理学要素,并对之做出了相应的诠释。人本主义心理学、超个人主义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等流派与方法都已经或正在为认识道教与心理健康关系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现阶段相关研究尚未充分,若深入理解道教生命中心主义的特殊追求与信仰认同模式,并以此视角更精确地分析心理测量与实验生成的各项指标,则生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宗教心理学范式可期。  相似文献   

20.
大足南山石刻,在人足县城南三华里左右的公路边,一九五六年八月十六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宣布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山石刻造像共有五百多身,属道教造像,开凿于唐、宋间,明清两代稍有增补。为何在唐、宋时期要在大足南山出现这么多道教石刻呢?笔者带着疑问考查了石刻碑碣。南山石刻区玉皇观三清洞之右外壁有以下碑文内容:“昌邻于合、旧号东州道院。文物彬彬;久稔闻见。人品有杨贤良、王文正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