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邑人 《天风》2002,(4):56
学堂里的女孩子进来之后,穿着整齐了,头发梳好了,她们编织的手工还拿到杭城礼拜堂里去卖钱呢!苏珊拿写信回去告诉父母:"这群小姑娘都是我一个个教出来的,听着她们用稚嫩的声音唱出"耶稣爱我"这样的赞美诗时,我心里充满了赞美主的歌,孩子们多数不知道父母为谁,有几个看我就像她们的妈妈,我觉得好像找到了一个家.  相似文献   

2.
孟艳玲 《天风》2006,(12):32-34
以法莲山地的拉玛琐非有一个以法莲人,名叫以利加拿,是苏弗的元孙、托户的曾孙、以利户的孙子、耶罗罕的儿子。他有两个妻,一名哈拿,一名毗尼拿。毗尼拿有儿女,哈拿没有儿女。这人每年从本城上到示罗,敬拜祭祀万军之耶和华。在那里有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当耶和华的祭司。以利加拿每逢献祭的日子,将祭肉分给他的妻毗尼拿和毗尼拿所生的儿女。给哈拿的却是双份,因为他爱哈拿,无奈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毗尼拿见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就作她的对头,大大激动她,要使她生气。每年上到耶和华殿的时候,以利加拿都以双份给哈拿。毗尼拿仍是激动她,以致她哭泣不吃饭。她丈夫以利加拿对她说:“哈拿啊,你为何哭泣,不吃饭, 心里愁闷昵?有我不比十个儿子还好吗?”他们在示罗吃喝完了,哈拿就站起来。祭司以利在耶和华殿的门框旁边,坐在自己的位上。哈拿心里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祷耶和华,许愿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哈拿在耶和华面前不住地祈祷,以利定睛看她的嘴。原来哈拿心中默祷,只动嘴唇,不出声音,因此以利以为她喝醉了。以利对她说:“你要醉到几时呢?你不应该喝酒。”哈拿回答说:“主啊,不是这样,我是心里愁苦的妇人,清酒浓酒都没有喝,但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不要将婢女看作不正经的女子。我因被人激动,愁苦太多, 所以祈求到如今。”以利说:“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愿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他所求的!”哈拿说:“愿婢女在你眼前蒙恩。”于是妇人走去吃饭,面上再不带愁容了(撤上1:1-18)。  相似文献   

3.
武金贞 《天风》2003,(10):27-27
路加福音2章第36节经文告诉我们,亚拿是一位女先知,她是亚设支派法内利的女儿。在常人的眼中亚拿不过是一个生活在孤独寂寞中的寡妇,圣经告诉我们亚拿结婚后七年就开始守寡,如今她已经84岁,  相似文献   

4.
吴邑人 《天风》2002,(4):56-56
学堂里的女孩子进来之后,穿着整齐了,头发梳好了,她们编织的手工还拿到杭城礼拜堂里去卖钱呢!苏珊拿写信回去告诉父母:“这群小姑娘都是我一个个教出来的,听着她们用稚嫩的声音唱出“耶稣爱我”这样的赞美诗时,我心里充满了赞美主的歌,孩子们多数不知道父母为谁,有几个看我就像她们的妈妈,我觉得好像找到了一个家。主已经带领我走出了阴影的笼罩。这些小姑娘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中国人天性勤劳,  相似文献   

5.
吴佩灵 《天风》2008,(7):42-44
第1暮 旁白:当士师秉政的时候,犹大国中遭遇饥荒.在伯利恒有个女人名叫拿俄米,她与丈夫带着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不久丈夫就去世了.拿俄米为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  相似文献   

6.
吴邑人 《天风》2002,(1):64
第一章素素出嫁自从哈教士对她说:“你已经18岁了,到了嫁人的年纪,应当办这件人生大事了。我们一直在为你寻找一个合适的年轻男人,我就为你特别到杭城去了几次。不是我哈教士不要你,你是我几年来最看为好的学生,但是我不能再留你在这里了,你已经长大成人,有天父给你预备好的新的生活。”……这些话之后,她真是心烦意乱,几个月过去了,将要临到自己身上的究竟是什么呢?她也祷  相似文献   

7.
吴邑人 《天风》2002,(6):56
第一章素素出嫁那是个上半天,说是从海城来了两个衣着规矩的男人,找到哈教士要带走刘小姐。哈教士敷衍—会应付不了,喊刘小姐到客厅去。刘起初不肯出去,后来只得去。素素她们听得很清楚,原来刘小姐家在海城,因为不听父母之命,叫她嫁人,她不肯嫁给那个男人。她在杭城读过洋学堂,在杭城信了耶稣教。在礼拜日去礼拜堂做礼拜,不  相似文献   

8.
1元和10元     
苏珊的丈夫嗜酒如命,苏珊容忍了许多年,最终作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带着年幼的孩子离开他。事实上,即便是和丈夫离婚之后,苏珊和他之间的麻烦依然持续着。苏珊意识到,除了离开这个城市,自己别无选择。但一次又一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4,(4):43-43
苏珊大妈现在很忙。2009年她参加“英国达人秀”,以歌剧《悲惨世界》中的一曲《我曾有梦》一鸣惊人,并最终夺得亚军,一夜爆红。此后她不停录制专辑,接受访谈,去各地巡回演出,拥有一大群铁杆粉丝。她用美妙的歌声触摸人们的心灵,成为众人眼中的草根明星。然而她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0.
宁夏銀川磷肥厂的馬桂兰同志,是个十九岁的回族钳工。她自到厂以来,一向就是听从組織分配,服从领导,是党的听話的好孩子。党把她分配到哪里,她就毫不犹预、滿怀信心地去接受组织交給她的工作,而且踏实肯干地、积极地完成党和领导派給她的任务。她在劳动中不知道有自己,只知道为国家生产更多的財富。劳动变成了她的习慣;她自觉地加班加点,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加班費”。她好象是生来就不怕困难似的。拿她們的鉗工車间来說,屋子很狭,終年在亮場子里工作,夏季晒太阳,冬季和凛冽的寒风作斗爭,她并没有一次被困难所吓倒过。她在工作中没有半点的虚伪和偷懶;师傅派給她的工作,干完后就主动地再問师傅有啥活可干。她的师傅張兆元同志说:“她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是一般有力的青年小伙子也不如她能干。有一次,我  相似文献   

11.
基尼的开化     
只有极少个案记录了不与其它人有任何实际接触的人类的成长。1970年在加利福尼亚发现了一个野孩: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她被隔离在一个小房间里,自她婴儿时期起她父母就未曾与她讲过话。拿她进行实验的心  相似文献   

12.
心理咨询电话里,一位女生诉起了她的苦衷:“……上学期我考了第一,这学期却不知咋个降到第七,只能得二等奖学金了……”“只能得二等奖学金”!她怎么也摆脱不了这个“不幸”。是啊,太痛苦了,第一名的好学生怎么可以降到第七名,怎么就只能拿个“二等”?!  相似文献   

13.
我给大家讲一个女孩儿真实的故事:她出生在偏远的林区,从小就被父母认定是克星,6岁和11岁两次被送人,在饱受磨难后想方设法逃回了家。家里不可能供她上中学,她自学了初中的全部课程,在林区高中借考中却是第一名。林区高中破格录取了她,可她由于两次送人两次逃回,已经没有产口了,她顶替堂姐的身份读的高中,当然,她现在的名字也是堂姐的。3年高中她是边打工边上学的,没有人给她拿那费用。1995年,她考上了大学,她是那个林区有史以来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可仅在大学校园里生活一周就退学了,因为父亲病重等着钱治病。1996年,她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吉林工业大学。当然,她的全部费用都得靠自己解决,每个月还得给多病的父亲寄回150元。她同  相似文献   

14.
艺术幻象理论是苏珊·朗格艺术符号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认为艺术创作的结果就是产生艺术幻象,幻象是各门类艺术的基本构成,幻象进而可分为基本幻象与二级幻象。基本幻象是区分各类艺术的依据,而一种艺术中所呈现的其他艺术的基本幻象则称为二级幻象。  相似文献   

15.
正她站在十米跳台上,娃娃脸,大眼睛,乖巧可爱,她以完美的跳水动作,获得了439.25分,为中国代表团拿下了里约奥运会第20枚金牌。网友称她是"跳水赛场上的博尔特",BBC评论称她的表现简直逆天,跳水权威教练周继红则豪言:"世界上女子十米台还有谁能跟她比?"她就是被誉为下一个"跳水皇后"的中国跳水"梦之队"运动员任茜。第一次出战奥运便拿了金牌,还是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个00后冠军。  相似文献   

16.
期盼     
A戴紫地的纱巾好还是戴黄地的好?她站在镜前模棱两可地摆弄着。抬头看看墙上的钟,还有半个小时他坐的车就到站了。他虽然说不用去接他,但她心里知道他其实是希望她去的。她终于选了紫地的系好,拿了两把伞出去。  相似文献   

17.
林志华 《天风》2007,(13):20-21
《路得记》共4章,85节,记载了一个动人心弦的和谐婆媳的故事。在士师时代,犹大的伯利恒闹饥荒,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带着全家逃荒到摩押地去。在短短的十年间,他不但自己失去生命,还牺牲了两个儿子的性命,只剩下孤苦零丁的三个寡妇。拿俄米是一位很有信心的姐妹,她虽顺服丈夫到了摩押地,但她的心仍敬畏耶和华神。得到神的启  相似文献   

18.
正她出生在西柏坡一个封闭的小山村,从小就对画画感兴趣,家乡的山水都是她画画的对象。她经常拿树枝当笔,贫瘠的土地当纸,蹲在地上有模有样地画很长时间。14岁那年,她初中毕业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选择去石家庄打工。她先后做过鸡场饲养员、纺织厂工人、餐厅服务员。但是无论做什么,她心中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我要学画画!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人的儿时,最不能忘怀的,大约是雨后挂在天边的彩虹,因为一道道彩虹最能让童心飞扬。从前,一位国王有一个漂亮的独生女,女儿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麻烦事:什么物品只要经她手一摸就溶化,连木头、石头、金属也概莫能外。焦急的国王张榜求医,一位巫师对他说:只要能找到一样东西,公主拿在手里不溶化,她的病就能痊愈。国王又一次张榜:谁能找到公主拿在手里不会溶化的东西,公主就嫁给谁,并继承  相似文献   

20.
国内学界大多认为中国境内发现的景教十字莲花图案是景教受佛教影响所致。然而,事实上,但凡源自西亚的宗教,皆视莲花为宗教圣花。西亚地区莲花崇拜最早可以追溯至埃及、近东、两河流域地区的宗教文化。《希伯来圣经》中的苏珊花和《七十子希腊文本圣经》中的克里侬花皆指莲花。后由于某种原因,百合花一词在基督教《圣经》中取代了苏珊花和克里侬花;随着基督教的发展,苏珊花和克里侬花反倒被认作了百合花。十字莲花造型碑也并非中国境内独有,古代曾隶属波斯统治的亚美尼亚境内也有比较丰富、造型各异的十字莲花碑。因此,莲花乃西亚圣花,并非佛教专属。中国境内发现的景教遗物上的十字莲花图案,是西亚地区自身的宗教文化传统使然,并非是受佛教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