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默 《思维与智慧》2009,(10):52-52
小时候家中栽有一棵香椿树,一到春天,香椿树都会冒出一丛丛绿中带紫的香椿叶,远远的就可以闻到一股怪怪的味道。我有些不解地问母亲:香椿叶气味这么难闻,为什么还叫“香”椿啊?母亲笑着回答我:你闻着味道怪,可是别人闻着可能很香。我不满地嚷道:香椿叶都快把我熏死了,你快把它移到别处去吧!母亲用食指戳了我脑门一下:闻着臭,吃起来香,回头在饭桌上就怕你见了它谁也顾不上!母亲边说边摘香椿叶,摘完后还是把香椿树移到了院外的菜园子里。  相似文献   

2.
趣话元旦谜     
在辞旧迎新之夜,一家人围坐火炉旁,捧着热茶、嗑着瓜籽,多么温馨。若此时再猜上几个“元旦”题材的灯谜,则更加惬意。先看一条谜:“清明前一日”打一节日。本来“清明”专指清明节,这里却另辟蹊径,别解为“清朝、明朝”。在这两个朝代之前自然是“元”朝。“一日”合之为“旦”。谜底:“元旦”。再看一条:“一一看分明”,打一节日。先“看分明”,分开的“明”念“月日”,与前面“一一”可组成“一月一日”。日历上会告诉你这天是“元旦”。还有一条:“查完一半,对调位置”,打一节日。“查完”二字只要一半,把上面一半扔了,…  相似文献   

3.
巧妙的约会     
一次是小刘让我捎条给小李。我说不怕我看条子吗?他说尽管看。我一看那条子上写的是:“黄昏后,一点前去,洒水尽于奇木之上。”看过条子,我就想,“黄昏后”“一点前去”这不矛盾吗?“洒水尽于奇木之上”,这又是哪呢?可当我把条子给了小李,她一看,先对我说声“谢谢!”然后就会心的笑了。并说,这条子上写的是小刘与她约会的时间、方位和地点。还有一次是小李托我给小刘捎字条。那条子更绝,上边仅写一个“燕”字,我看后真如坠云里雾中,一片茫然。可谁知一入小刘眼里,人家就明白了。他也高兴地向我道谢,并说这是小李约他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持续半个多月了,我看谁都不顺眼。这个客人太刁,那个客人太没素养,就连店里的小妹都好像跟我较劲似的,整天耷拉着脸,一点笑容也不给。回家后,老婆和孩子马上噤声,迅速转入“睡眠状态”。  相似文献   

5.
向太阳鞠躬     
妻子过生日时,她们单位给她送了一盆茉莉。搬回家后,茉莉正含苞待放。接下来的日子,茉莉一朵朵开放了,室内萦绕着淡淡的茉莉花的清香。在江苏住了三年,江苏有一首著名的民歌《好一朵茉莉花》,旋律清新优美,里面就有一句:“茉莉花开香也香不过它。”茉莉花的味道真的很好闻,带点甜味,但没有桂花那么腻人,是一种清甜的味道,淡淡的,飘逸的,秀雅的,一点点在室内飘飞,雪花一样轻轻飘飞,那感觉很好。  相似文献   

6.
古代作战讲究招数、枪法,口头、书面的语言应变也是一样,需要认清对象,洞察情势,讲究技法,相机措词,方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且看:演绎与淘汰妙理覃思。有位在王老爷家当家庭教师的高先生,常讲起“子罕不纳宝”的故事:有人送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给子罕,子罕说:“你把宝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我们还是各人保存自己的宝吧!”送礼者只好作罢。老爷心想高先生老讲这个故事,好像很清高,难道他就不爱财宝?于是对高先生说“桌子上一边是财宝,一边是道德,你挑哪一样?”高先生毫不迟疑地挑选了财宝。老爷揶揄道:“你看,一动…  相似文献   

7.
小偷阿光进屋后,兴奋得不得了。因为他发现这房子很大,装修很考究,一看就知道房主是有钱人。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茶几上的一张纸条上,拿起一看,上面写着“来客必读”。尊贵的客人:  相似文献   

8.
改善伙食     
早上,我把做好的早餐端到儿子的跟前,儿子看了一眼后,嘟囔着嘴说:“怎么天天吃这个,不是鸡蛋糕,就是馒头,你就不会做点其他的?”  相似文献   

9.
清代某地,银袋与钱袋是两个概念.前者是装着银子的袋子,后者是装着铜钱的袋子。同样体积的袋子,银展的价值是钱袋的好多倍。一次,一个住宿的客人拿出一个袋子要店老板寄存。他大声说:“这是钱袋,明天取。”到了深夜,店老板偷偷打开袋子,一看,里面全是白花花的根子.原来,这是客人耍的小跑闻:他见店里人多眼杂,生怕既存后有人贪财,便故意把根系仅u以自袋.店老太dhk巴记研上写的是钱袋”,而给客人的收据上也是“钱袋”,便起了黑心,同老板娘一起用打出自以限子忐勇U任出。第二天,客人见银子变成了铜钱,傻了。官司打到县行…  相似文献   

10.
书法家给一个人题词,两个字:知止。 结果呢,“知”字写得硕大,“止”字略显卑琐,总之,凑在一起,有些不和谐。那个人一脸的不高兴,说,还书法家呢,写得这是个啥!  相似文献   

11.
幽默中的隐含判断技巧最能体现“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这个特点。有一对夫妇吵得很凶,吵到后来丈夫觉得后悔,就把妻子带到窗前,去看一幅不常见的景象——两匹马正拖着一车干草往山上爬。丈夫说:“为什么我们不能像两匹马那样一起拉,拉上人生的山顶?”“我们不可能像两匹马一起拉,”太太回答说,“因为我们两个之中有一个驴子。”尽管这句话表面上看有些伤人的成份,但它的趣味性还是异常突出的,因为其中隐含着一个判断:我是那匹马,可你却是一只倔强的毛驴子。这位妻子的话之所以妙,原因就是她通过预留的隐含判断幽默地表达了自己…  相似文献   

12.
1991年秋季,赵朴老正住院。一天,我去看他,病房里没有客人,夫人也走开了,四周一片寂静。他靠在椅子上,面对着望不见窗外景色的纱窗。   他耳背,我站在门边他一点也没有警觉。我走到他身边,轻轻地碰了碰他,他转过脸来,望着我高兴地说:“我刚刚作好一首诗。”说着便从桌上拿过一张印有“无尽意”字样的便笺,用圆珠笔写下了那首诗,边写边给我作解释。   “八十四年过,而今知免夫。遵医多饮水,阅世但观书。尚有平生志,还思老骥图。智灯千万亿,一一耀明珠。”   写到“而今知免夫”时,他说:“曾子临终时对弟子说:‘…  相似文献   

13.
有位先生光顾我的博客,留下评点,自称“我乃一江湖之人”,这让我有些恍惚,有些惭愧,因为作为一个名词:江湖,我连一知半解都谈不上,实在有点贻笑于大方之家。记得以前见过一篇以“江湖”为题的随笔,现在想找来恶补,却怎么也找不到了,那就自己悟一悟,看能不能理出点头绪来。  相似文献   

14.
盲人买剪刀     
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天赋极 高。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老朋友修理工对阿西莫夫,朋友说:“嗨,阿西莫夫 !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智力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阿西莫夫点头同意。“ 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 柜台上,右手握拳做出了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柄锤子,聋哑人摇了摇头 。 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 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该怎么做?’”阿西莫夫说:“他…  相似文献   

15.
某教授应邀给某商学院的学生作报告,报告前,教授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在桌上,随后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把它们一块块放进瓶子里,直到石块高于瓶口再也放不下了,教授才开始问学生:“瓶子装满了吗?”学生们齐声回答:“满了!”“真的满了?”教授反问。说着他从桌下取出一袋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敲玻璃壁使砾石填满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道。“很好!”教授伸手从桌下又拿出一袋沙子,把它慢慢地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的所有间隙。这时教授又一次地问学生:“现在瓶子满…  相似文献   

16.
错误巧中巧     
错误,有时会孕育着某种创新,有时能催发出某项发明。其中的巧妙之处,在于从另外一种角度进行思维。   “阴差阳错”出“正果”   这是公元前 2600年的一天晚上,一名埃及奴隶正在忙着做饼。他先用水把面粉和好,然后放在炉子上去烤。由于劳累了一整天,这名奴隶疲备不堪,饼还没有烤好就睡着了,炉子上的火也灭了。等到他醒来时,看见生面饼竟然比昨天做好的大一倍,于是赶紧把面饼塞回了炉子里。烤好的饼送到奴隶主的餐桌上,他们吃得很开心,因为这种东西比扁薄煎饼的味道好多了。   这名奴隶压根儿没想到,正因为他睡着而炉子的…  相似文献   

17.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现状,企业无不把创新作为安身立命的法宝。无论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还是企业文化创新,都离不开思维的创新。下面两个游戏也许会给您带来某些启示。   你还有潜力可挖 !  从 15秒到 0. 5秒   游戏一:十几个学员平均分为两队,要把放在地上的两串钥匙捡起来,从队首传到队尾。规则是必须按照顺序,并使钥匙接触到每个人的手。   比赛开始并记时。两队的第一反应都是按老师做过的示范:捡起一串,传递完毕,再传另一串;结果都用了 15秒左右。老师说:“动脑筋,时间还可以再减半。”一个队先“悟”了,把两串…  相似文献   

18.
苏东坡是我国宋朝着名文学家、书画家。他好奇善思,机警慧敏,常常出语惊人,谐趣自然,堪称我国古代罕见的幽默奇才。下面我们对其机智辛辣的嘲讽艺术略作探讨。一、先标后抑。所谓先扬后抑,指在言谈中先故意对对方作一褒扬,待其上当后,再谈锋一转,将后面带有贬损性质的话说出来。有一次,有个叫郭功甫的人路过杭州,特意把自己写的一卷诗去给苏东坡看,并且还抑扬顿挫地给苏东坡朗诵了一遍,声音特别响亮,把满座的人都震动了。苏东坡对此人诗作得不怎么样却洋洋得意的神情颇为反感,便想嘲弄他一下。朗诵完毕,此人问苏东坡:“你看…  相似文献   

19.
在一处农贸市场上,一位卖无核蜜桔的个体户正在大声叫卖:“快来买无核蜜桔!我卖的蜜桔全都是甜的!不甜不卖!”这时,有几个人走了过来,其中有一位年青人拿起蜜桔看了看,并且问道:“真的都甜吗?”“要不信,您就先尝尝,先尝后买。”这位个体户边说边拿起一只蜜桔,快速剥开皮后递给了年青人。年青人取了两辦尝了一下,然后点着头说:“这蜜桔还真甜!我买三斤!”个体户手上给年青人称着蜜桔,嘴里同时还在说着:“这位同志亲口尝了,证明我卖的蜜桔全都是甜的!要买的快来!”  相似文献   

20.
唐朝有个叫齐己的人,很喜欢写诗,也很虚心求人指教。有一次,他把自己写的《早梅》诗送到当时很有名气的诗人郑谷那里去请教。郑谷仔细看了齐己的诗作,然后十分认真地指着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说:“别的都好,就是这个‘数’字,还得好好推敲。既然是‘数枝开’,怎么能把早梅的意思表达出来呢?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