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一种观点想到另一种观点,由一种景象想到另一种景象,由原因想到结果,由结果想到原因,这种思维活动叫做联想。联想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 世界上许多事物的发现与创造,都是与联想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应重视联想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坦克的突然出现一下子打破了交战双方的攻守平衡,这群钢铁怪兽在德军的阵地上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令德军士兵不知所措,胆颤心惊。失败的阴影像瘟疫一样在德军中蔓延。为挽回颓势,德军情报部责令手下,不惜一切代价、动用一切手段窃取英式坦克的技术参数。经过巧妙安排,当时巴黎红极一时、有着无与伦比美貌的玛塔·哈丽,在社交场上悄然出现在法军最高统帅高级机要官莫尔根将军的身边,凭着沉鱼落雁的美貌很快使这位鳏夫老头飘飘欲仙地坠入“情网”,而且住进了莫尔根家里。尽管机智的哈丽想尽办法,但都无法得知金库的密码…  相似文献   

3.
人类不能没有联想,人类在创造中认识联想,在联想中创造发明。什么是联想呢?联想就是由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想到别的事物。  相似文献   

4.
比喻是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用甲事物来描写、说明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是根于联想的。什么是联想?“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件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起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①联想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沟通事物形象联系的桥梁。联想可以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关系联想四种。  相似文献   

5.
三、走进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联想的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形式,如空间上的联系、时间上的联系。性质上的联系、因果联系、从属联系等。联想思维在创造过程中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联想思维越强越能把自己的有限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起来加以利用,越能把成千上万事物与某某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扩大创新思路,创造出新颖的、新奇的事物。例如,早期自行车是无胎轮,骑起来颠簸很厉害。有一次,英国邓禄普医生看到他的儿子在鹅卵石上骑自行车颠簸很厉害,他就想能用什么办法来减震。后来有一天,他在花园里浇水,用的是…  相似文献   

6.
人们有时会从感知事物中引起浮想联翩:或由当前的事物联想起另一事物;或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这事物的过去或有关这事物的其它情况,这种思维过程就是联想。联想是通过事物之间的关联、比较,使人脑的思维活动得到扩展、向未知领域延伸从而获得更多创造设想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人们发现某一事物的某一特征颇不寻常或同自己的某种需要相吻合时,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想。这种相似式联想,在发现、发明创造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在两个实验中以眼动控制方法探讨了影响汉语四字词组歧义出现的因素。实验一的结果表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句子理解过程中偏正词组专科学生中间的两个字符出现了歧义效应,正确的结论是在正常的汉语句子阅读中这种歧义效应不会出现;实验二检验了这种词组出现歧义效应的必要条件即这两个字符作为先行词必须出现在句首,这是一种新近性效应,结果表明这个先行词是汉语四字词组歧义出现的必要条件,这符合单一方向的句法分析假设与先行词联想效应,先行词实际上所发挥的作用就是一种背景效应或者称作先行词联想效应。  相似文献   

9.
联想在心理学领域已研究很深,在伦理学领域却研究很少。如何从伦理的意义上揭示联想及其与道德行为的关系,对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对人们文明心理境界的培养,以及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事物的联系性决定了人们的反映不是杂乱无章的。人们感知了当前的事物,由此而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事物又想起另一事物,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的事物,一环连着一环,环环有着内在的联系。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要从一事物发散开去,通过联想从此到彼,从一种思想引伸到另一种思想。这样,一颗思想的种子,有时会结出好多颗思想的果实。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就是一个善于进行联想的人。他的好多发现和发明,都是因为善于构造思想的链条而获得的。 有一次,富兰克林正在喝酒,一只苍蝇不当心掉在酒杯里,渐渐不动了,富兰克林把苍蝇撩了出来,放在阳光下。没有想到,过一会,苍蝇活了起来,扇扇翅膀,伸伸脚,飞走了。这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人们不会感到有什么启示。但是富兰克林却想,苍蝇在酒里没有真正死去,它只是暂时停止了生命的活动。这是一种生命的保存。苍蝇能保存生命,将来有一天,人的生命也能保存下来。这是个很有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研究者一直认为联想能力与创造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相关的实证研究并不能很好地支持这一论断,这可能是由于联想能力的界定不清所造成的。本研究梳理了以往研究中联想能力与创造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辨析了联想能力测验所反映的实质,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创造性问题解决中联想能力的作用模型:(1)联想能力主要作用于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重构阶段;(2)存在三种相对独立的联想能力,它们对空间类顿悟问题和言语类顿悟问题的影响不同;(3)联想内容中经验关系的联想能力与领域一般创造力关联最密切。  相似文献   

12.
“风险”性质的探讨──一项联想测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实验是为探讨“风险”的性质而进行的词联想测验。实验以“风险”一词作为刺激词,让被试连续进行三次自由式联想。其结果得到了三大类不同性质的联想词及其它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3.
李虹  舒华  彭虹  雷霖  邢爱玲 《心理科学》2006,29(3):546-549
本研究以93个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配对联想学习能力和语音意识在汉字阅读和词汇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其中,配对联想学习分为假词、非词、符号三种形式。结果发现,语音意识是解释汉字阅读的最重要变量,配对联想学习能力对词汇发展具有独特贡献;不会阅读者在假词和非词学习中比初学阅读者差,而在非语言的符号学习中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科学表征是用一个人工设计的事物(如模型)描述另一个相关的事物(如自然现象),其结果是形成科学知识或理论,它蕴含了构成、划界和规范问题,已经成为各种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焦点。早期的图像论认为表征就是心理图像,后来的相似论主张表征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同构论认为表征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具有相同的数学的或者物理的结构,指代论认为表征是一个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推理观认为表征是一种推理力和认知能力。这些观点表现为科学理论的句法观与语义观之争、建模与理想化之争,形成了表征的紧缩观和实质观,以及分析方法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上一期,我们提到一些学者认为语言只是大脑进化的副产品而已。进化为人类赋予了巨大的脑容量,一旦几十亿个脑细胞联合起来发挥作用,创造出语言这种疯狂的事物也不足为奇。不过,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我们的语言能力和其它适应能力一样,是为了专门的功能和目标而得以进化的。这一期,我们继续介绍支持后一种观点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关于颜色在运动中的作用,一直存在着争议.一种观点认为颜色对运动系统作用很小,颜色和运动是由两条独立的平行路径加工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颜色对运动系统有作用,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方面证实了这种作用.但在颜色的作用形式上又存在不同意见,由此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运动模型。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形式逻辑教科书一般都把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并把复合判断定义为:“由简单判断组成的判断”,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假言判断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这种判断的逻辑特征就在于有条件的断定某一事物的情况。如,“如果物体加热,那么它就膨胀”。我们从这个假言判断的完整的有机整体来分析,它只是在后件对事物的情况有所断定:即,“物体膨胀”。而这一断定是有条件的,即以前件“物体加热”为条件。在这个判断中根本没对前件和后件各自分别进行断定。  相似文献   

18.
1935年,桥梁专家茅以升承担了建造钱塘江大桥的任务,他的方案很快得到批准.但开始动工时,打桩却碰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江中泥沙层厚,用汽锤打桩,轻了打不进,重了木桩折断,忙碌一天只打进一根.第二天,正当茅以升苦苦思索对策时,忽然看到邻家的孩子在用铁罐浇花,细细水流居然把花坛泥土冲出一个深深的窟窿.他茅塞顿开,立刻想到了射水打桩的好办法,即把江水抽至高处,再向江底猛冲,把泥沙冲出个洞.射水打桩法终于解决了工程进展中的难题,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茅以升在这里用的是类比模仿的方法.这在心理学上称为相似联想,即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引起了对同它在性质状态上类似事物的感知和认识.这在逻辑上称为类比推理,即从一个事物具有某一个特点,推断另一在性质状态方面基本相同的另一事物也很可能具备这一特点的一种思维方法.类推方法有助于科  相似文献   

19.
如果一个复杂的实体的特性或行为可以用该实体的结构去加以解释,那末,这种综合性的解释就可以叫做一种结构的解释。这里所用的“结构”,指的是由各种组合成分所构成的各种实体的集合或诸实体之间的过程和关系的集合。所以,这种用结构观点去解释事物的立场,便是因果性的,因为用结构去解释事物,实在就是用原因去解释事物的特点。按照这种说法,我们就可以说,太阳发出辐射能量的原因,是因为太阳内部一直在发生氢聚变反应的缘故。在地球表面所记录到的地震,乃是地幔与相距地心3500公里的地核之间的一种固体-液体分界面的作用所致。金钢石之所以坚硬,是因为在金钢石结晶点阵的单个原子之间有着共价键  相似文献   

20.
反应时技术在品牌联想测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莉  樊春雷  王詠  马谋超 《心理学报》2004,36(5):608-613
反应时技术在以往品牌研究中主要被用来测查品牌名称与产品类别的联系强度。基于品牌名称语义网络的构成,在已有研究的启发下,将反应时测量技术应用于品牌联想结构的测查之中。研究采用了反应时方法和传统的自由联想方法对三个产品种类五个品牌的品牌联想结构进行了探索。两种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反应时方法的可行性,并且在测量的精确性与客观性上,反应时方法具有较大的优势。该测量技术提供的客观量化数据有助于揭示消费者内在的品牌联想结构,在市场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