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件"是马里翁饱溢现象学所说的五种饱溢现象中的第一种。事件是自身给出者。作为饱溢现象,事件并不是现象的一个特例。毋宁说正相反:一切现象本质上原本都具有事件性特征,只是后来这种事件性特征逐渐模糊、减弱、消失,以至于现象只向我们显现为对象。与现象原本是自身给出的事件相应,自我在马里翁饱溢现象学中也不再是构造现象的作者,而是被还原为接受现象的舞台和受予者。  相似文献   

2.
在两参数模型(2PM)下模拟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AT)初始阶段的三种作答情境,由模拟结果发现只有当被试作答情境为睡眠现象时会导致能力低估现象,猜测现象时会导致能力高估现象,并探讨了"CAT初始阶段作答影响最终成绩"考试现象发生的具体情境范围。由模拟结果分析可得,CAT考试现象是被试作答异常现象(猜测、睡眠现象)和CAT数学模型(2PM)共同影响的结果。在四参数模型(4PM)、2PM-Biweight下进行CAT模拟,被试能力高估现象和低估现象都得到了较好的纠正。  相似文献   

3.
我们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提法是不科学的,它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基本原理。哲学上所讲的世界包括自然、社会、思维三大领域,或者说包括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说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实际上就是说世界上两大现象的本原是物质的。讲精神现象的本原是物质的,这不难理解。因为精神现象是物质派生的。但如果说物质现象的本原是物质的,就说不过去了。因为物质现象本身就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种种表现。如果说  相似文献   

4.
设计一个理想测验和被试作答情况,在单、双参数模型下进行能力估计,存在第一、二未契合现象;增加c参数后进行能力估计,则能有效纠正第一未契合现象,仍然存在第二未契合现象,同时存在第三未契合现象;增加γ参数后进行能力估计,则能有效纠正第二未契合现象,仍然存在第一未契合现象,同时存在第四未契合现象;同时增加c、γ参数后进行能力估计,则能有效纠正第一、二、三、四未契合现象。最后概述了c、γ参数的测量含义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现象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一种重要的联系就是现象间的因果联系。所谓因果联系,就是一种现象出现,必然引起另一现象的出现,因此前一现象叫原因,后一现象叫结果。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顺序:原因在前,结果在后。有句成语,叫“前因后果”,正是对客观事物因果联系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心理与教育测验中存在着被试作答异常现象(能力测验中的猜测现象和睡眠现象, 人格测验中的非0下渐近线现象和非1上渐近线现象), 会导致被试能力或人格特征的测量偏差。在能力测验中, 研究者已提出了多种方法来纠正猜测现象和睡眠现象, 这些方法往往需要调整或删除被试作答信息, 而四参数模型不需要改变被试作答信息而能有效纠正被试能力高估或低估现象。在人格测验中存在着非0下渐近线和非1上渐近线现象, 四参数模型能增强测验项目拟合性能, 提高人格测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设计项目参数、被试得分已知的测验情境,在两、三、四参数Logistic加权模型下进行能力估计,发现被试得分等级之间的能力步长存在着均匀的步长间距,被试得分能较好的反映多级记分的分数加权作用。两参数Logistic加权模型下会出现被试参数估计扰动现象,猜测现象会导致能力高估现象,失误现象会导致能力低估现象;三参数Logistic加权模型c型下能力高估现象未出现或不明显;三参数Logistic加权模型γ型下能力低估现象未出现或不明显;四参数Logistic加权模型下被试能力高估现象和低估现象都未出现或不明显,四参数Logistic加权模型是被试能力稳健性估计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辉 《哲学动态》2022,(11):81-91
事件问题是马里翁现象学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在马里翁的讨论中,从广义来说,事件不再只是某类充溢现象,而是界定了一种优先于对象模式的现象显现模式,即现象的自身自主显现。就其显现机制和现象特征来说,与处于因果律规定之下的可预见的对象不同,事件超越因果律而不可预见地自身自主发生。马里翁指出,事件确证了现象的自身被给予性的绝对优先性,它需要依据无限解释学而被理解。马里翁的事件现象学一方面确保了现象显现的权利,开放了现象和现象学的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其神学化的解释倾向,它也造成了现象之可能性的压抑。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认为,现象并不是纯粹非真理的意见,其中也包含了部分的真理。采取亚里士多德的"拯救现象法",可以让我们辩驳"在西方之外的哲学传统并非严肃哲学"的偏见。如果把非西方传统中所说的东西考虑成现象的话,我们的方法是把这些现象放在与西方现象平等的地位上。同时,拯救现象的方法不同于零碎的哲学研究方法,它要求我们不要全盘接受西方学者通行的中西比较研究之中的标准性阐释。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络现象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经络现象,主要指循经感传现象,它是阐明经络实质与经络现象本质时所必须深入研究的唯一对象,也是使有关研究取得成功的向导。我国的经络现象研究分为三派两流。三派即经络生物物理学派、经络生理学派与临床经络现象学派。两流,即正常生命现象论流派与临床疾病现象论流派。当前研究的症结是:现象发现了,却说无法解释;路线检测了,难说不是伪迹。认为,允许百家争鸣,提倡改革创新、再创新,这才是一条通向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心灵哲学中,意识现象通常被区分为现象意识和取用意识,前者往往被解释为纯粹主观特征,而后者则被看作具有客观意义。法国哲学家克里格尔在其新著《意识种种》(2015)中试图对各种意识现象给出一种系统分析,提出了一种现象领域的结构性说明,该说明主要基于对各种现象经验的考察。本文将要阐明,这样的结构性说明并不能解决"意识难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现象意识与取用意识分处于不同的意识领域,它们有着不同的表征标准。这两种意识的区分根据在于我们对意识性质的不同理解,而不在于我们对意识现象的观察结果。而且,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当前心灵哲学对意识现象的处理都主要采取了还原论的策略,这是需要我们批判和反思的。  相似文献   

12.
彭华茂  毛晓飞 《心理学报》2018,50(10):1142-1150
抑制不足理论认为老年人抑制能力不足, 易受干扰信息的影响, 阻碍对目标词的检索, 故比年轻人有更多舌尖现象。实验1操纵抑制通达子功能探讨其在老年人舌尖现象中的作用, 采用2(干扰条件:有、无)×2(年龄组:老年、年轻)的混合设计, 相比于无干扰条件, 干扰条件下舌尖现象年龄差异变得更大, 表明老年人舌尖现象和通达功能有关。实验2操纵抑制删除子功能, 采用2(是否激活干扰:是、否)×2(年龄组:老年、年轻)的混合设计, 不激活干扰条件下舌尖现象年龄差异不显著, 而激活干扰条件下舌尖现象年龄差异显著, 舌尖现象随龄增多与删除功能不足有关。通达和删除功能不足是老年人舌尖现象增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决策就是立足于现实而指向未来目标的认识活动。任何一项决策目标都是依据一定的决策问题而确定的。这里所讲的决策问题是指客观事物应有现象与实际现象之间的差距。所谓应有现象,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有了高一层的价值认识,期望客观事物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出现能够满足人的一定需要的现象。实际现象就是客观事物现有的状态。按  相似文献   

14.
布伦塔诺在《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中所持的形而上学态度通常被认为是形而上学实在论。本文提出另一种解释,依据这种观点,布伦塔诺始终是一位成熟的现象论者。然而,他的现象论与标准的现象论有着显著的不同,后者并不否认物理学家关于客观世界判断的真实性。在本文中,我将论证,意向性理论的目标,是允许在现象论者理论框架内对外在-现象的关涉(aboutness)的。  相似文献   

15.
康德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现象即表象”。这一思想一般都看作是唯心主义的命题而加以否定,但笔者认为不能如此简单地看待。“现象即表象”和康德整个哲学的特点一样,除了包含着唯心主义的杂质以外,还包含着许多合理而深刻的因素,必须作具体分析。一康德的“现象即表象”并不意味着现象是纯粹主观自生的东西,因为康德在论述现象时特别强调了他承认“提供了现象的物”的存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第51页,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6.
胡塞尔赋予"现象"概念以独特的含义——意识体验。如果不将它的"显像"经验局限于胡塞尔,那么在西方哲学史背景下作为"现象"的现象经验就极其丰富。鉴于"现象"的多元经验关联到"视觉"感知和类比,在跨文化语境下借助汉字"象"所呈现出的古老经验——"相似""征候"和"视觉"之间的共属关联,就有可能将现象学的"现象经验"引向我们的切身处,进而对现象学的界限经验进行批判性考察,并期待一种崭新而又古老的"现象"经验。  相似文献   

17.
对癫痫治疗的思考:———源于避雷针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电现象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雷电和人脑生物电是自然界电现象的具体表现电现象是自然界普遍现象,因为物质世界都是由带电荷的粒子如质子、电子等基本粒子构成,所以从宏观的宇宙星体到微观的亚细胞粒子,从有机的生物体到无机的矿物质等无不存在带电现象。雷电,是自...  相似文献   

18.
现象概念是当前心灵哲学里物理主义和反物理主义争论的一个焦点,但尚未引起国内学界的重视。本文打算首先分析现象概念引起关注的主要原因。其次,参考最新的研究文献,考察现象概念的三个基本特性(孤立性、指称物在场、首尾相接),概述物理主义和反物理主义围绕现象概念而进行的主要争论。并在此基础之上,归结出一条约束现象概念与其指称之间关系的硬信念原则(hard belief principle,HBP)。最后,简略探讨了围绕现象概念的争论对于我们理解物理概念及其相关问题可能带来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19.
沈顺福 《现代哲学》2006,(4):102-107
先秦名家通过辨析概念与事物的关系,揭示了一、概念是主观的;二、概念作为实在存在的条件;三、概念的真实意义在于运用;四、事物作为现象存在,其空间性、时间性是主观的;五、作为现象的事物是不确定的;六、现象是主体先验感知模式与外在尘缘的作为;七、现象是静止的;八、理性思维只能关注经验现象,对事物的真正无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说的自然界中的神秘现象是指:那些不能或据说不能用已有的科学理论解释或很好解释的、令人困惑的自然界现象或者所声称的自然现象,它不包括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的神秘现象,因为本文所说的自然界是指狭义的自然界。所谓自然界的神秘现象是一个具有相对性的概念,某一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