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冯玉珍:理性、非理性与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人类精神是理性非理性的矛盾统一体。理性表现为人类超越自我有限生命,追求必然性、普遍性及永恒无限的能力,是生命的灵性之光辉。非理性体现着生命的自然欲望和冲动,表现为追求感性、具体、有限性的特性。理性和非理性是互...  相似文献   

2.
关于非理性主义研究阎献晨(山西省委党校)非理性主义思潮是现代外国哲学流派的一大思潮,是近十多年来我国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现就这个问题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1非理性主义是在同理性主义相对应的意义上使用的,因此研究非理性的起源和发生、发展进程中必然要...  相似文献   

3.
理性和非理性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对立的实质是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对立、分歧和斗争的焦点在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及其对人的意义。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及其对人的意义,不仅是现代西方哲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而且也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甚至可以说,它是整个哲学始终都在不断探讨和研究的根本课题之一。不言而喻,理性与非理性也就成为一对不可忽视的重要哲学范畴。但是,究竟什么是理性?什么是非理性?这在不同时期不同哲学家那里往往具有不同的理解和界说。这是研究和解决理性与非理性相关问题的一大障碍。认真研究和全面考察作为哲学基本范畴的理性与非理性概念,不仅对于研究和解决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及其对人的意义具有重要价值,而且也是哲学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科学哲学中正统理性主义的形成和非理性主义倾向的主要表现,并对这种倾向产生的认识根源和社会背景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认为扩大理性主义原则是科学哲学中一种新的趋势。科学的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并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不可能预设一种绝对的、超验的理性主义原则。科学合理性的评价标准可以是多元的,科学家只有根据自己的科学实践来作出最佳的选择,科学的合理性蕴含在科学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重人远神的思想理念足以开出一种真实而坚定的理性主义思维方式,而这种理性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则是一贯而绝对的无神论精神之根源与本质。孔子的思想虽然与有神论观点并不构成直接而公开的对立,但由他所阐述和发扬的思想传统,本质上属于一种无神论的思维方式。遵循这种传统,根本容不下一个外在于人的、人格化的至上神存在,因而儒学按其本质来说必然要与宗教有神论分道扬镳。今天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必须首先要对传统文化这一主流品质有正确的认知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伦理相对主义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倾向,它的方法论基础既包括理性主义,也包含非理性主义和反理性主义.伦理相对主义的根本局限在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7.
西方后现代哲学在非理性主义的发展上表现出一些新特征:(1)以功能的非理性取代实体的非理性,即不再寻求那种形而上学的不变基础或架构,而只诉诸于永恒的消解,不仅消解柏拉图式的“理念”和康德式的先验“形式”,而且也消解在“理念”和“形式”位置上更换“意志”、“权力”、“生命”、“结构”等概念的企图;(2)以解构的非理性取代建构的非理性,即在摧毁了理性概念之后不再建立一  相似文献   

8.
弗洛伊德是被人们研究最多的一位心理学家,也是一位对西方化有着极为广泛影响的哲学家。在他的精神分析的思想体系中,渗透着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观。弗洛伊德对于人类本性及化本质的非理性主义的分析,是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自身的阴暗面,将其置于理性的控制之下。  相似文献   

9.
洪晓楠 《学海》2008,(2):93-98
科学哲学家对科学合理性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从形式的合理性过渡到非形式的合理性;从严格的预设主义跳到了极端的相对主义;从理性主义跳到了非理性主义;从对科学内部合理性的寻求跳到将科学内部合理性与科学外部非理性因素有效地结合起来;从对科学合理性的哲学分析走向对科学合理性的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哲学的分析.由此,科学就溢出了"纯粹的科学"的范围走向了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作为一种实践的科学、作为一种能够进行社会学分析、政治学分析和文化哲学分析的科学.  相似文献   

10.
非理性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伦理学,是对许多世纪以来的伦理学传统持剧烈反对立场的二十世纪资产阶级文化的特殊产物。除了非理性主义和形式主义这两种极端,在现代资产阶级伦理学中还存在着这样一个流派,它不大喜欢奇谈怪论和标新立异,而且也没有断绝其跟理论传统与道德经验的联系。这里所指的就是现象学的价值伦理学。  相似文献   

11.
现代西方社会思潮,是指产生于西方社会、发生于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思潮。它派系庞杂、学说众多,但这些思潮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因而又有如下共同的特性。(一)非理性主义倾向。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最早源头,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哲学上的非理性主义流派——意志主义。叔本华、尼采的意志主义引发出以无意识、泛性论等非理性的“欲”为主要特征的弗洛依德主义,以及以个人的情绪体验为核心的存在主义,影响到以社会批判为核心,鼓吹“爱欲解放”论的法兰克福学派。这一影…  相似文献   

12.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这种意识形态和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客观现实在人们主观意识里的反映。不过,作为宗教这种意识形态有它自身的特点。宗教的根本特点,就在于按其本性来说,它不是正确地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而是客观现实的虚幻的、颠倒的反映。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正>一、人工智能的兴起及与书法的关联“人工智能兴起以后,绝大多数的专业将被智能化的编程程序所替代。”这种论调引起了人们对于未来人工智能发展走向的担忧。可以想见的是,书法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取决于它是否能够表现出书法“非理性”的一面。也就是说书法在艺术层面上表现出两种形态:理性主义形态和非理性主义形态。前者是比较容易通过模仿、计算复刻出来,后者却难以通过类似的算法表现出来,即便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话了解到个人的习性、爱好等特点,也不容易将“偶然”的内容呈现到观众的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14.
德国近代理性哲学和意志哲学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是近代西欧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发展的最高阶段,黑格尔的理性哲学则是这个发展阶段的最高峰;而与黑格尔哲学同时形成的叔本华的意志哲学则是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源头。这两种对立哲学的同时出现当然不是偶然的,但如何说明它,至今仍是~个问题。深入考察将会发现:从发生上看,它们两者实来自同一个母腹——康德哲学,并经过同一的发育阶段或中间环节——费希特哲学和谢林哲学,从而表明,以叔本华哲学为开端的整个现代非理性哲学思潮是在它的对立面——德国近代理性哲学思潮中孕育出来的。从内容上看…  相似文献   

15.
人的心理、意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但人是怎样反映客观现实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反映现实的。在马克思看来,不仅是感觉和知觉这些直接的感性的认识,而且人的思维也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恩格斯指出,就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来说,决不能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这是种自然主义的历史观,这种片面的历史观,恰恰忘记了人按其本质来说,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人,自然界作用人,人也反作用于,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  相似文献   

16.
理性与自由的理念表征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基本精神。从这一基本历史理念出发 ,黑格尔自觉地把弘扬理性与自由视为他的历史哲学的根本使命。但耐人寻味的是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也始终包含了深刻的非理性主义因素 ,理性与非理性构成了黑格尔历史理念的内在张力。因此我们也许只有从两个世界的内在张力与理性 -非理性的动力结构的哲学视角出发 ,才能够更深刻地揭示黑格尔历史理念的基本秘密。一、两个世界的理念与理性 -自由的主题两个世界的理念和理性 -自由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由巴门尼德创始、为柏拉图确立的以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国内认识论可以称之为“理性认识论”(这里的“理性”当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合理性,而是近代意义上的狭义理性,即工具理性或不含有非理性的理性),在这种认识论中,非理性的各种因素,诸如意志、情感、直觉等等,均是认识的障碍,是认识过程中必须予以克服或排除的东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反理性主义思潮和价值哲学的引  相似文献   

18.
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两千多年发展的主导方面,非理性主义是其附属方面,双方构成西方哲学史中的一对矛盾,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再加超越和提升的结果.这一矛盾来自古希腊理性的两大精神要素逻各斯和努斯的交替上升,体现为柏拉图的"迷狂说",但不是前理性的迷狂,而是理性基础上的迷狂,有别于中国传统的非理性.西方哲学的非理性是由理性中的努斯发展出来的,但常与宗教神秘主义合一,到黑格尔才明确将二者分开,但仍免不了堕入理性神学.  相似文献   

19.
正在崛起中的六种西方哲学思潮范燕宁80年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哲学自身发展状况的影响,西方哲学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一些原有流派继续发展,但呈现出一些新的思想特点。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哲学思潮、流派迅速崛起,其中,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六种。(一)合理主义合理主义又叫合理性哲学,最近十几年来在欧洲大陆和英美国家广泛流行,已成为西方哲学发展演化中的一个新热点。目前西方各国哲学出版物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方兴未艾,有进一步发展之趋势,尤其是在德国哲学家中讨论更为热烈。合理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试图扬弃传统理性的产物,也是传统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相互渗透、接近的产物。它起源于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尤其是康德、黑格尔哲学中的传统理性主义的抨击,以及对西方科学技术文明所造成的种种危机的哲学反思。本世纪前50年,“哲学在其形而上学和黑格尔以后的潮流中,正在朝向一种合理性理论的会聚点奔去,”并最初表现出非理性主义的特点。柏格森、胡塞尔、韦伯、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等哲学家以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的形式,确定了哲学合理性的界限。60—70年代以后,科学哲学中的新理性主义崛起,波普尔、库恩、拉卡  相似文献   

20.
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若干倾向之我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叶浩生 《心理学报》1998,31(2):204-210
西方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若干思想倾向:1.个体主义,指的是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仅从个全的角度出发分析人的思想与行为,忽视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人的影响;2.非理性主义,这种思维倾向把意志,情感,本能冲动、原始欲望等非理性因素看成是心理的本质,贬低理性思维的作用;3.客观主义这种思想倾向把客观性作业一种教条进行崇拜,对客观化研究的强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给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