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A.F.科赫教授因其对康德与德国观念论(尤其是黑格尔)的深入研究而著名,此外他非常熟悉分析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当代成果。这使他能够以一种不同于其前辈诠释者的方式来理解德国哲学,并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布兰顿和麦克道威尔这两位当代著名的分析哲学家的方式对大西洋两岸的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进行让人瞩目的融合。从科赫教授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欧陆哲学传统中成长起来的哲学家如何吸收和消化分析哲学的成果并尝试建立起一种新的思想方式。  相似文献   

2.
一 当代对艺术进行理论化的努力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不仅存在着人们在各个学科中都可以看到的那种诸多理论相互角逐的情景,而且在理论究竟应该如何构建方面存在着两个极不相同的观念。宽泛地说,现代以来关于艺术的理论研究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理论努力寻求揭示艺术确定的本质。它们所关心的可以说就是艺术这个概念本身。尽管艺术哲学涉及得比这更多,我仍愿意将这类理论称作“哲学的”理论,因为它们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里,这两位古代哲学家都试图通过对事物的精确定义而理解它们。与这些哲学的理论正相反,相当晚近产生的第二类思潮可以被不太严格地称作是社会学的,因为它们主要是把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关心的。取哲学美学而代之的社会学研究可以在不同的标签下集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美学、结构主义、批判理论、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艺术批评中一些耳熟能详的术语。而要精确了解这些标签的含义总难免使人误入歧途,因为用以阐释它们的各种观念之间本来就有大量重叠。而所有这些观念的根源又都可以在马克思主义那里找到。这些社会学研究的目标就是把艺术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或一个社会结构来理解,而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确立了这样一批术语,依靠它们才可以实现这种目标。如果社  相似文献   

3.
重新解释那些在中国哲学中属于过去的人对人的纯思,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中国古代许多哲学家,尽管学派不同,观点有异,但都试图以特定的方式建立某种关于人的本体论结构,提出了花样繁多、走向不一的哲学人类学思想。道德人类学人是一个道德存在,有无道德被看作人与非人的临界点,这是儒家哲学的基本信条,也是贯通中国传统哲学人类学的主导观念之一。儒家对道德的重视向来没有疑问,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伦理的层面上去理解和阐释。事实上,他们已经把道德视为人的类本质,包含着对人的本体论纯思,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哲学人…  相似文献   

4.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曾在《建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与境分析》一文中,主张区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 学者的社会学抱负和哲学抱负。在我看来,一方面,SSK引入社会学维度说明科学知识,不 同于哲学家之处在于把一种建构论与经验主义联系起来,试图通过系统的经验观察和描述, 来代替先验的理性思辨,以经验社会学进路取代抽象哲学进路来回答某些传统科学哲学不能 完全回答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从哲学角度讲,SSK是借助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对科学认 识论提出挑战,其真正的哲学抱负是张扬一种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因为,在他们看 来,确立科学的知识本质,不能单纯地只靠对孤立个体的行为和信念进行哲学的或心理学的 分析,还需要考虑科学中的集体的和社会的认知行为。关键的问题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 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的真正意涵是什么,这种认识论对我们反思科学哲学有哪些重要的启 示?  相似文献   

5.
智慧的形状     
智慧是哲学的“专利”吗 ?有不属于“哲学”的智慧吗 ?这样的疑问 ,乃在于人们对属于哲学的智慧有一种下意识的固有判断 ,这表现为哲学的语言和文体形式 ,也在其所用的概念。我们却认为 ,现实教科书中的、甚至学术著作中的哲学把相当多的智慧筛掉了 ,只留下枯燥的教条。具体说 ,哲学筛掉了“智慧的形状”。哲学概念好比一个“点”。依照逻辑推论 ,各种这样的“点”相互替代、连接 ,从而形成一条线。哲学史就是这样一条不中断的线。在这样的意义上 ,哲学史是同一的 ,所以 ,哲学家们总要追溯源头 ,直到古希腊哲人的“爱智”。换句话说 ,哲学史…  相似文献   

6.
J.L.奥斯汀通常被看作是战后英国牛津普通语言派哲学的理论权威,以对语言用法精微区分的高度敏锐而著名。对牛津普通语言哲学有一种非常流行的批评意见,即认为它过分着迷于纯语言问题,而对世界不感兴趣。罗素就尖刻地批评牛津哲学家是在研究“糊涂人能说糊涂话的各式各样的方法”①而放弃了“理解世界”这样一个传统的哲学任务。我以下的论述将表明,以罗素为代表的这种批评意见至少对奥斯汀的哲学来说是不适当的。在《为辩解辩》一文中,奥斯汀把他自己做哲学的方式称为“语言现象学”,并明确指出语言现象学所研究的是“在什么情况…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的逻辑和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面我试图评价逻辑学在本世纪哲学中的位置。这种尝试必然是主观的,其结果也许会因该评价者主要是一位哲学家还是逻辑学家而不同。我以为自己作为一名哲学家在近60年来一直密切关注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参与着逻辑学的发展。 在我看来,20世纪哲学最突出的特征是逻辑的复兴,它是哲学发展的发酵剂。这一复兴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最初以剑桥和维也纳为中心,后来扩大到整个分析哲学运动,这一复兴与之汇合,这是逻辑学登上哲学舞台的标志。进入世纪末,我们能注意到,逻辑学对哲学发展的影响有下降的迹象。 在我们的时代,逻辑学在哲学中处…  相似文献   

8.
几十年前我开始哲学玄想的时候,就想当然地认为:任何人只要竭尽全力研攻哲学,他就能够创立一种哲学体系,以后他就要坚持这种哲学并为捍卫自己的哲学而与论敌进行有说服力的论战,这种哲学时时会有小的变化,但并不需要大的修改。我周围的哲学家们好象也是这么设想的。但是事实逐渐推翻了这样的设想。我现在的哲学之所以形成,主要是由于这种设想破灭的结果。如果我未曾改变那种把哲学研究看成是建立一种似乎坚定不移的体系的话,那就会导致而且肯定会使  相似文献   

9.
隐喻     
隐喻在当代哲学各个领域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对于语言哲学来说,它不仅本身是一种值得分析和解释的语言现象,同时对语言哲学家们持续关注的领域—非比喻的字面语言提出了深层次的问题。本文考察了当代语言哲学刻画隐喻用法与其他语言用法(例如熟语、歧义词、语义扩展)之间的差异与联系的种种尝试,特别是戴维森等人的理论及其引起的争论。进而,本文探讨了比喻性语言既依赖于、又不同于字面语言的方式,以及这样的语义理论或语用理论对整体上的语言哲学有何助益。  相似文献   

10.
“哲学研究”杂志一九五七年第一期刊载了王子野同志所作“必须正确解释‘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一文。对于这篇文章的某些重要论点我是基本上同意的,特别是关于“上层建筑”的概念我认为是应该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加以理解的。过去把某一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局限于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观点、理论和制度,而不包括被统治阶级的观点和理论,只简单地把它称之为“上层建筑的现象”是不科学的。这样必然会使人发生疑问:为什么同样产生于经济基础,而要区分为  相似文献   

11.
在对哲学学科的性质的理解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片面倾向。一种人把哲学看作完全排除价值成分的纯粹科学体系,认为哲学的使命是对世界作纯客观的描述。另一种人把哲学看作完全排除科学成分的纯粹价值体系,看作人对世界的纯主观的感受形式。这两种倾向同样存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的理解上。我觉得,目前有必要对前一种倾向引起充分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正义还是德性——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之争的一个侧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任何严肃地对待哲学史的人一定会对当代政治哲学中把正义和德性对立起来的现象感到迷惑。因为 ,无论古代哲学家还是近代哲学家 ,都把正义和德性之间的关系理解为既非对立的、不相容的 ,亦非仅仅是一种相容的关系 ,而是一种共生的关系。依照剑桥大学的道德哲学家奥尼尔 (Onora O  相似文献   

13.
哲学研究中的分析方法几乎为所有哲学家不时运用,但没有人始终运用它。它是这样一种方法:它始于问题和疑问,试图找到答案或解决疑问。人们要为所提出的答案和疑问的解决途径进行理性论证,而分析方法则使理性论证准备就绪。这种方法可以用于与来自任何方面、学科或传统的在任何层次上的思想交锋。这种方法引发论证,而在思想开放的情况下运用它则造成对话。而就其最佳状态而言,对话产生相互理解、新颖见解、对以往哲学家的同情态度以及(有时)真正的思想创新。但是,在开启对话之前,  相似文献   

14.
所谓后哲学,也就是元哲学(metaphilosophy),是指超越于哲学之上对哲学的一种理解。依我之见,维特根斯坦哲学的难点就在于其独特的哲学观,也就是其对“哲学”概念的元理解(即后哲学)。导致我们对维氏哲学认识混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们在对哲学家的思想进行理解时,时常凭籍以往形式的某种哲学观,而大多忽略了哲学家本人的“哲学”概念的特殊理解。  相似文献   

15.
走访达米特教授王路迈克尔·达米特教授(1925~)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哲学教授,当代著名哲学家,世界闻名的弗雷格研究专家。他的主要著作有;《弗雷格的语言哲学》(1973),《弗雷格哲学的解释》(1981),《分析哲学的起源》(1988),《数学的逻辑基础》(1991),《弗雷格和其他哲学家》(1991),《弗雷格的数学哲学》(1991),等等、著名哲学家艾耶不(A·J·Ayer)曾说,达米特的《弗雷格的语言哲学》是“杰出的成就。它不仅对弗雷格的观点提出明晰的说明和大体上系统的描述,而且在由此产生的许多重要而困难的问题上展示了作者的许多深邃的洞见。该书以其诚实、严谨和锐敏的风格使达米特先生挤身于当代杰出的哲学家之列”。对于这样一位哲学家,多年来我一直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1992年10月29日上午,我有幸专程到牛津达米特教授的家里拜访了他。达米特教授一开始就高度评价了弗雷格的《算术基础》,认为这是一部杰出的著作。他说:“你只要一读这本书,就会被弗雷格杰出的思想所吸引。”对此我深表同感。我告诉他我已把这部著作从德文译为中文,并找到出版社。他听了很高兴,表示赞赏,并说,这著作很重要,已有多种译本,他就得到过一个意大利文  相似文献   

16.
采访达米特     
1.弗雷格与维特根斯坦 帕:您是分析哲学传统中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您把您大部分时间都奉献于一个多世纪之前由弗雷格开创的分析哲学传统的研究。在分析哲学家当中,以这种方式从事研究的人颇为难得。人们并不十分关心那些著作家们实际上说过什么。他们似乎一般是直接地论述这些题目,或者说,至少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想要那样去做。在《弗雷格的语言哲学》一书第二版序言中您说,对弗氏学说富有成效的讨论必定会延续下去,直到对弗氏学说的基本要旨达到一致。在某种意义上说,很大一部分以分析哲学传统运作的哲学存在于对这些学说的讨论中,而至于他们对这些学说的正确解释总体看来并没有达到任何一致,更不用说对弗雷格哲学的解释之原则达到任何一致。让我们从一个审慎质朴的问题着手:弗雷格论证中的极为独到之处是什么?我们怎么理解这个事实,即关于弗雷格学说的基本要旨没有达到一致?对于它们存在着广泛的不同意见,可以把分析哲学描绘为一种经久不变的对弗氏所开创的工作之再加工和讨论,描绘为解决弗氏之难题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是哲学的失去了的童年。人在童年最具纯正的天性,哲学也是如此,雪莱曾说,古希腊史是哲学家、诗人、立法者的历史,后来的历史则变成了国王、教士、政治家、金融家的历史。最早的哲学家是一些爱智慧而不爱王国、权力和金钱的人,自从人类进入成年,并且像成年人那样讲求实利,这样的灵魂是越来越难以产生和存在了。一个研究者也许要详析希腊各哲学家之间的差异和冲突,把他们划分为不同的派别。而我只是一个欣赏者,当我用欣赏的眼光观看公元前五世纪前后的古希腊哲学舞台时,首先感受到是哲学家们的一种共同精神素质,那就是对智慧…  相似文献   

18.
自由主义的两个教条——评罗尔斯与诺奇克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主义的两个教条——评罗尔斯与诺奇克的争论姚大志自约翰·密尔(J.S.Mil)以来,西方政治哲学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兴盛。近年来政治哲学开始取代语言哲学转到西方哲学的前台,一批哲学家携带着发人深省的著作脱颖而出,而处于场景中间聚光灯下的则是两位哈佛大学...  相似文献   

19.
哲学是一种职业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一种普遍的观念 ,认为哲学思考的是“形而上”的事物 ,它不能直接生产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 ,不具有实用价值。亚里士多德把哲学看作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认为哲学家应当拥有一定的财富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与私人利益无关的工作 ,等等。照此推论 ,既然哲学与私人利益无关 ,那么 ,它就不是一种职业 ,就不能把哲学当作一种职业来追求 ,因为它无法满足生存。说哲学不具有实用价值不会有太大的歧义 ,但如果认为哲学不是一种职业却似乎经不起推敲 :一方面 ,现实中不乏有把哲学当作职业或谋生手段来追求的人 :对于许多哲学家、特别是现代的一些…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存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存在”问题在哲学中始终是十分基本和特别重要的,甚至称得上是永恒的问题,围绕它的讨论已经进行了两千多年。随着语言哲学的发展,特别是由于使用了现代逻辑这一方法,这个问题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这个概念得到了更加精确的刻画和说明。但是从我国出版的一些与语言哲学有关的论著来看,在有关现代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探讨的理解方面,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些问题主要出在对现代逻辑的理解方面。本文着重阐述和分析从现代逻辑的观点出发如何理解“存在”。我认为,这一工作对于我国学术界是有意义的。说到“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