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新儒家的"明清思想研究"大体上坚持一个共同的学术立场,即从宋明儒的道德形上学的角度批评明清儒者异于宋明儒的思想观点.然其中亦有分别.大较而言,唐君毅比较全面、客观地研究、评价了明清儒者的思想成就,特别是对王船山哲学有精深的研究,且坦言继承船山哲学之精神.牟宗三推崇刘蕺山的道德人格,有限度地肯定了其思想成就,对黄宗藐、王夫之的政治思想成就有一定的肯定,然从整体上否定了清儒的思想成就,并继承其师熊十力的观点,认定清儒人格低下.刘述先对黄宗羲的思想有同情之了解,然对戴震等人开创的"内在一元论"的新典范从哲学理论的高度给予了严肃的批评,认为他们的哲学不是一种好的哲学.充分吸收台港新儒家的"明清思想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进大陆的明清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2.
北魏王朝经过短暂的统一之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继承延续了北魏的壁画艺术风格,其之后的继承王朝北齐把这种风格发扬光大,形成了邺城规制,出现了以杨子华为代表的一批画家,像娄叡墓和徐显秀墓室中的壁画艺术成就之高,代表了那个时期壁画的最高成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徐渭、朱耷、石鲁都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突出成就的画家,他们被认为是个性怪异、举止疯癫的"怪杰"。他们在"癫狂"的状态下所创作的作品更加不同凡响。所谓人疯了,画并没有疯。纵观历史,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但他们都是"癫狂"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莫文 《管子学刊》2004,(4):43-45
齐宣王、齐闵王所成就的霸业虽不及前几代君王,但在齐国历史上,他们巩固了齐国东方大国、强国的地位。本文论述了齐宣王、齐闵王通过广揽人才、合纵联盟等措施所成就的霸业。  相似文献   

5.
苏轼、黄庭坚、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体风格各具特色,是后人优秀的学习楷模,而他们所留下的书论,为我们更好地学习他们的书法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们的书学思想有着三个共同点,即对书法艺术的游戏性、娱乐性的认识;重视对笔法的研究;对古人的态度都是以批判的眼光进行继承。  相似文献   

6.
在先秦,以尧舜为首的道统谱系始于孔子,为子思、孟子所继承,而以伏羲为首的谱系始于《易传》,为荀子所继承。虽然这两种谱系在历史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主张后者的儒士占绝大多数。从董仲舒至孔颖达期间的儒士,虽然他们所建构的道统谱系并不完全一致,然而他们的谱系则与孔子、子思和孟子有较大不同,皆由尧舜往上进一步追溯。面对佛教的挑战,韩愈、柳开基本上继承了思孟学派的观点并皆以道统继承者自居。然而朱熹则吸收了李翱、张载、二程等人的思想,在《〈大学〉、〈中庸〉章句序》中把道统谱系溯及伏羲、神农、黄帝并把子思、孟子作为道统的重要传承者。显然,这是对思孟学派道统谱系的发展,以此回应佛教的挑战,而且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学,从而使这一谱系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的稳定模式。  相似文献   

7.
同伴团体对儿童青少年学业成就和社会功能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同伴评价、教师评估和学校记录等多种渠道收集关于同伴团体、社会功能、同伴接纳以及学业成就的资料,旨在考察同伴团体与儿童青少年学业成就和社会功能的关系。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儿童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同伴团体。这些同伴团体在学业成就上有很高的同质性。学业成就与社会适应无论在团体内的个体水平还是在团体水平上都密切相关。而且,团体的学业表现是个体学业成就和社会适应间的重要调节因素,表明团体学业规范对个体水平上学业成就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有增强或是减弱的作用。这项研究再一次证明同伴团体在儿童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邢鸿儒  龚莹 《美与时代》2016,(10):32-33
从宋代社会开始,统治者和文人继承了儒家思想推崇的格物致知,研究事物原理从万物中寻找事物的唯一本质——理。无论是从平时的咏诗作对,还是在案上作画,都可以看出宋代人对周围世界观察方法的不同,他们更加细致入微。像宋徽宗提出的形似、格法的标准。其实宋朝的一切艺术方面的成就在南唐和后蜀已经逐渐兴起。南唐的后主可以说是战争的失败者,但从艺术文化方面来说他是个成功者。  相似文献   

9.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欲望和梦想,人人都向往成功。那么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 纵观人类历史画卷,追踪那些成功者获取成就的轨迹,探究各行各业中颇有建树人士成功的奥秘。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业,并不是上天对他们情有独钟,有所偏爱,而是由于他们能够胸怀大志,并巧妙地运用了成功人生的四大法宝。  相似文献   

10.
根据奥古斯丁的原罪学说,众人都从亚当那里传染了原罪,这种传染相当于儿子对父亲的继承.众人从亚当那里继承的原罪是一种债,因此,处在原罪之下的众人都受制于债的束缚,而基督受难就是为了解除他们的债务,将他们从被缚的处境下解放出来.不过,被解放了的个体并未变成自权人,因为他们将被圣父收养,从而建立一种基于恩典的继承关系,以基督的共同继承人身份继承圣父的遗产.如此一来,被解放了的众人就从家父长亚当的权下转移到家父长上帝的权下,从自然共同体意义上的家庭,转移到基督教团契意义上的家庭.  相似文献   

11.
受到明朝末代画家董其昌等人的影响,清朝的绘画界以文人画为主。并且清代前期的山水画,受到了董其昌理论跟实践的影响。无论是在画面风格上还是构图上都很相似。在风格上,崇尚古人。在运用笔墨上非常有韵味。因此形成了以"清初六家"为首的清代画坛。他们引领整个清代画风。最为重要的是"四王"在当时的山水画地位很高。当时没有人能够与之相媲美。综述了四王生平及成就,四王山水画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四王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四王与拉斐尔前派复古形式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画在技法上长期以工笔写实为主,并形成了"白描法""重彩法""丝毛法"等;而写意技法尽管可上溯至岩画时期,但直至清末任颐、倪田才真正开始探索,后经徐悲鸿完善得以确立。宫春虎的《春虎谈马》依托多年的画马创作经验,对写实写意两种技法进行了细腻分析和图例示范,并结合技法运用赏析了历代经典鞍马画,以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讲述了如何画马和针对性回答了创作中的共性问题。整体来看,该套丛书不仅详尽呈现了写实与写意两种画马技法,揭示了两者与马画豪放、婉约审美风格的内在关联,而且展现了画家依托画马对生命真实的去蔽、对生存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在海峡两岸佛教界,赵朴老与星云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最为接近。他们都不是太虚大师的亲传弟子,但都直接继承了太虚的人间佛教理论。他们都以真常唯心论作为人间佛教理念的思想基础,这点与印顺法师不同。他们都有思想、有实践,使人间佛教的光辉实实在在地照耀着海峡两岸。继承前人大业,解答实践中出现的疑难,推进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的发展,是后人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归因进行探究。方法:采有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对江西师大403名大学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大学生在对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的归因上都是倾向于内控,且不论是对学业成就还是对人际关系的归因,努力因素都占着重要地位;另外,对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归因还存在性别、理科以及年级差异。结论:这些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大学生的学业成就、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学业成就、人际关系的归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大学生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归因进行探究,本研究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对江西师大403名大学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对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的归因上都是倾向于内控,且不论是对学业成就还是对人际关系的归因,努力因素都占着重要地位;另外,对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归因还存在性别、理科以及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徐渭和凡高这两位分别在东西方绘画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大师,以他们惊世骇俗的人生遭遇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以他们随心所欲、个性张扬的艺术作品震撼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们继承传统又大胆反叛,最终殊途同归,把各自的思想、情感乃至生命泼洒在画面上,这些"至情"之作让观者与之共鸣。他们以生命为艺术的创作态度,为后人顶礼膜拜,同时更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7.
向古人学习,向经典学习,是提高画马艺术水平的正确之路。李公麟在画马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是将前人的铁线描改为兰叶线,平涂渲染法化为凹凸渲染法。《卸鞍图》《半个月亮爬上来》就是运用针丝法完成的,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龚开《瘦马图》、马和之《鲁颂三篇图》以及清代任伯年、近代徐悲鸿写意画马的学习,马画艺术在形神兼备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情"字,即形、神、情兼备,将人的情感与马的动态、形态、神态相合,配合以景物,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文化,就艺术形式来说,在北宋南渡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变化对前期有什么继承,而对后期又有什么影响,这是历代都在探讨的问题.而在这段时间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宋徽宗赵佶和南北宋之交的李清照,一代君主却爱艺如命,一家闺颜却深谙词律;一个生不逢时,一个命途多舛.从这二人身上可以看到北宋南渡时所产生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在阿拉伯哈里发国家,曾经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们继承了古代东、西方的科学成果,并且积极进行研究和实践,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成绩,为后来欧洲的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阿拔斯王朝时期(公元750—1258年)在阿拉伯哈里发国家(中国史书上称之为“黑衣大食”),农业、畜牧业、商业、手工业和航海事业都  相似文献   

20.
19—20世纪之交,德国作为世界科学技术中心和现代物理学革命的发源地,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物理学家,他们有着受召于康德而又走出康德的共同心路历程,继承和发扬康德的批判精神,创造了堪称一流的科学成就,展示了在唯理论和经验论之间保持必要张力的科学认识论与科学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