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文化》2013,(5):2-2
据日本《产经新闻》8月5日报道,日本佛教真宗大谷派的本山东本愿寺(京都市下京区)5日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剃度仪式”。参加此次“剃度仪式”的共有上百名中小学生,女孩扎起发髻,而男孩则剃成光头,以示“出家”。  相似文献   

2.
永寿法师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家庭.1982年7月高中毕业后,同年10月来峨眉山万年寺依满明老法师剃度出家,他是中国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后最早在峨眉山出家的僧人之一.1985年在新都宝光寺受具足戒后,依止遍能老和尚学修.  相似文献   

3.
我三十岁拜师剃度,今年三十二,出家整两年了。我是在福建福州西禅寺巧缘邂逅佛法的,这得感激寺中的月观长老,他慈悲赠送我三本港台版印刷精良的佛书:《释迦牟尼佛传》、《正信的佛教》、《佛陀的启示》。正是这三本书,向我展现了一个前所未知、妙藏绝伦的智慧彼岸,彻底改变了我的世界观,促使而立之年尚未找到人生目标的我下定决心,弃职辞薪,出家修道,以自度度人为终身大业。为此,我时常深自庆幸。  相似文献   

4.
学诚 《法音》2012,(2):29-36
在成佛之道上,剃度出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是法身慧命的真正开端。出家与在家是不同的,释迦牟尼佛乃至三世诸佛皆以出家相示现成佛,这证明出家是我们修学佛道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菩萨本生鬘论》说:"出家之利,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普陀山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道生长老于2018年2月2日,在普陀山普济禅寺安详示寂,世寿96岁,僧腊87年,戒腊84夏。道生长老历任普陀山佛协副会长、普陀山普济禅寺首座、普陀山佛协咨议委员会主席等职。1922年6月,道生于浙江舟山出生。10岁便在普陀山白象庵剃度出家,几年后于法雨寺受具足戒。出家后,道老潜心修学,每日凌晨3时准点起床,诚心默诵《法华经》,可以说《法华经》早已融入到道老的生命之中。在修持《法华经》的同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5,(7)
<正>佛教弘传需与时俱进新京报:龙泉寺有一批清华、北大等名校高材生皈依剃度,被称为"最强科研寺",它为何能吸引高学历人才?学诚法师:龙泉寺位于海淀区,和很多高校离得较近,一些对佛法感兴趣的人经常来寺里访问交流,其中有的人因缘成熟了,选择出家。实际上来龙泉寺出家的人,各种学历、阅历的都有,每个人的善根和因缘并不与学历挂钩。这个时代越来越趋于知识化和专业化,社会也需要高素质的僧人团队。从全国佛教整体比例来  相似文献   

7.
可祥法师,字怀海,1974年7月出生,福建福安人。1989年于七塔禅寺礼月西大和尚为师,剃度出家。第二年考入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学习。1992年于宝华山隆昌律寺受具足戒。1993年毕业后回寺,受恩师月西  相似文献   

8.
清末法门衰颓,僧才匮乏,但仍涌现出一些杰出的方外人物。八指头陀敬安,就是著名的禅门僧人。 敬安(1851—1912)本姓黄,出生在湖南湘潭石潭农民家庭。幼年家贫,靠放牛、伴读、做仆役为生。他正式剃度出家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2,(4):68
本刊讯4月4日,江西省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南昌显教寺方丈、河北秦皇岛法云寺座元戒全长老示寂,世寿96岁。戒全长老,江西南昌人,俗名万兆炯。15岁于江西抚州正觉寺夙果法师座下剃度出家。1937年在南京古林律寺于学愚法师座下圆具。戒期结束,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23,(4):25-27
<正>1947年,我在庄河普化寺皈依1947年,20岁的时候,在老家庄河县有一个青堆子,靠海边,有个普化寺,住持就是我的皈依师父,叫崇仁法师。我当时发心要出家,条件不成熟,不能剃度,就在他那里住着,他有一个老父亲,我们在一起住了几年,我主要帮他劳动。1954年,我终于去了江西云居山上世纪50年代,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了。有一个刊物,叫做《现代佛学》,主编是巨赞法师。  相似文献   

11.
正一诚禅师(1927-2017),字悟园,湖南望城人。1949年,在湖南长沙县(今望城县)黄金乡洗心寺剃度出家。1956年,在广东省南华寺受戒。1957年,一诚禅师"安单于云居山,随众止住,诵习禅坐。"[1]于性福大和尚座下承嗣沩仰法派为第十世传人。旋得虚云老和尚代传观本明一和尚法派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世传人。1985年升座荣任云居山真如禅寺方丈。"此后业行身先、刻苦修持、勤事农禅、精育僧才、重肃道风、严行规矩,数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7,(2)
<正>五、唐代《观经》之注释道绰的弟子善导(613-681),生于今山东省,随明胜出家,20岁受具足戒。《续高僧传》说其:抄写《阿弥陀经》数万卷,口诵阿弥陀佛号。对其与《观经》之初接触,《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有其与"妙开律师共看观经"[55]之记述,回心净土教并拜访道绰。33岁之时,道绰入寂后前往长安,分别于终南山悟真寺、长安城内的光明寺、实际寺、  相似文献   

13.
明远 《法音》2001,(10):36-36
本刊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祗园寺方丈、九华山佛学院院长仁德法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8月23日8时22分在九华山圆寂,终年76岁,戒腊56夏。仁德法师俗名李德海,1926年6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白马乡。11岁于太尉庵礼松琴法师剃度出家。1948年在南京古林寺受具足戒,后在江苏观音寺、伴孤庵、寿宁寺、高旻寺,陕西终南山茅蓬,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等地参学,曾随来果、虚云两位老和尚习禅。1957年冬驻锡九华后山华严禅寺,过着…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大量的文献史料和碑刻,阐明了传入中土的佛教观世音菩萨,是如何在中国人的信仰心理影响下,由原本生于印度的男身菩萨,逐渐演变成在河南汝州香山寺出家的妙善三公主所修化,从而实现了观世音中国化的过程。并且进一步地论证了我国迄今所知最早的一部宝卷《香山宝卷》,确实如该卷中所载是北宋杭州上天竺寺普明禅师在崇宁二年(1103)撰写完成,无庸怀疑。  相似文献   

15.
吾师道与佛相应,②念念无为法法能,③口藏宣传十二部,④心台照耀用千灯。⑤尽离文字非中道,⑥长住虚空是小乘。⑦少有人知菩萨行,⑧世间只是重高僧。⑨注释: ①《赠草堂亲密上人》诗: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199卷《僧部》,因不知何人所作,是书标为“前人”。草堂:即草堂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终南山圭峰之侧,故亦称圭峰寺.创建于周季,隋代又与增修,风景秀丽,富有林泉之美,高明之士多乐居之。宗密(780—841),俗姓何,因曾驻锡终南山草堂寺圭峰兰若,故号圭峰。果州西充(今四川省西充县)人。少通儒书,心怀大志。元和二年(8O7年)出家于遂州大云寺,拜道圆禅师为师。后谒清凉国师,执弟子礼。  相似文献   

16.
太虚法师(1889~1947),俗姓吕,名淦森,出家后,法名唯心,字太虚,浙江崇德(今并桐乡)人。幼年父母俱亡,家贫体弱。少年时,当过百货店学徒。因随外祖母往九华、普陀诸山进香,对佛教发起信心。1904年十六岁,从苏州平望小九华寺奘年和尚出家,是年冬,从天童寺寄禅和尚受具足戒后,即至宁波三官堂依歧昌法师座下,专门攻读《楞严》、《法华》及《四教义》等经论。十九岁,由圆瑛法师介绍亲送慈谿县汶溪西方寺阅览大藏。读《般若经》,豁然开悟,他一生佛学深造,肇基于此。时值有清末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1,(11)
福建省长乐县莲花山,涧古松幽,映红掩绿,林壑苍翠,龙井清澈,座落在这里的千年古刹龙泉禅寺驰名中外,是百丈禅师的出家落发之地。龙泉寺原名西山寺,开山于六朝梁承圣三年(554)。百丈怀海禅师(720~814),福州长乐沙京人,俗姓王,名术尊,儿时随祖母到西山寺进香,指佛像问祖母:“此是何物?”祖母答是佛,木尊说:“看他与人无异,我将来亦要做佛。”成年后,木尊入西山寺侍奉慧照和尚。一日师令浣巾于井,木尊见青黄二龙戏井中,玩之迟归。师诘之,遂以钵探二龙戏于师前,师奇之,为剃度,令游方,临行嘱之:逢马则恭,逢丈则止。后怀海于江西洪州得法于马祖道一,为入室弟子,住洪州百丈山(今江西省奉新县)创立  相似文献   

18.
慧远(334—416年),东晋名僧,俗姓贾,雁门楼烦人,即今山西省原平市大芳乡茹岳村人,至今村中仍有楼烦寺。依照慧远传记资料记载,慧远一生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334年至354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一时期,慧远主要是四处求学。他早年博综六经,阅读儒道典籍,尤其对《庄》、《老》,颇有心得。这为其日后广行教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时局动荡,慧远萌发隐居之志。从354年至382年是慧远追随道安,辅助弘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慧远偕弟慧持于太行恒山(河北曲阳西北)听道安讲《般若经》,颇有领悟,感叹“儒道九流皆糠秕”,遂与弟俱投道安座下,剃度出家。从…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理事、甘肃省政协常委、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兰州市政协常委、兰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兰州五泉山浚源寺方丈融开法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10月日9时10分在兰州圆寂,世寿74岁,戒腊58夏。融开法师1928年出生于甘肃省民勤县东镇乡。1941年随心道法师于民勤县金刚岭山法幢寺剃度出家,1943年在甘州大法幢寺受具足戒。先后在中国佛学院、银川佛学院学习深造。“文革”期间,法师被迫离开寺院,历经坎坷,仍心系佛教。改革开放后,法师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兰州佛教事业上,1998年荣膺五泉山浚…  相似文献   

20.
学诚 《法音》2007,(5):28-32,33-36
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同学,大家发心出家有种种的因缘,都是非常的难得。《佛说出家功德经》讲述一位王子的出家因缘:毗舍离国有一位王子叫鞞罗羡那,贪着五欲享乐,佛对阿难说:“我知此人贪五欲乐者,不久命终,却后七日,当舍如是眷属快乐,决定当死。阿难,如此人若当不舍欲乐、不出家者,命终或能堕于地狱。”阿难就去告诉王子,王子说:“我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