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开发齐鲁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为振兴山东的经济建设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齐鲁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为振兴山东的经济建设服务马存益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但在它长期发展和演化过程中,与各区域、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又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此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同时亦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重点寺...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宗教文化尤其是道佛教文化作为一种优质的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表述过程中商品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旅游表述语境下解释分析我国宗教文化的商品化特征,有助于我们今后在旅游发展中本真表述宗教文化,维护宗教文化自觉。一些传承于历史的物化宗教文化事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商品化的,而一些承载异质宗教特性的文化元素,作为该宗教地旅游符号标志的文化事项则需本真展示。  相似文献   

3.
论宗教的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宗教本质诸论1.从古到今,古圣先哲,中外时贤,从不同角度论述过宗教的本质,这些论述也都从某一方面反映了宗教的本质。本文不企图刻意立异,仅想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宗教。2.有人说,宗教是一种文化。是的,宗教是一种文化,同样正确的是,科学、哲学、法律、艺术等等也都是一种文化。宗教学的任务就是要说明,宗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有哪些区别于其它文化现象的特殊的本质?而不是只到“宗教是一种文化”为止。3.宗教具有人民性;长期性、复杂性、民族性、国际性等等特征。然而任何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几乎无一不具…  相似文献   

4.
文摘     
认识宗教文化朱咏在第291期《学习时报》上撰文《认识宗教文化》,指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从广义上讲,宗教本身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同时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宗教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教徒的精神生活中发挥  相似文献   

5.
彝族的祖先崇拜和道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种宗教都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可能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独立的地理区域和孤立的民族文化圈内处于静止状态。彝族的宗教,形成以祖先崇拜为中心信仰形式,既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形成,又兼收并蓄了其他的宗教文化。其中,大量吸收、揉合的是中国固有的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6.
展开多层次的宗教探究卓新平宗教是一种多层面的文化统一体,这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我们对宗教的探究,亦应采取多视角、多层次的方式来展开。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既是一种意识形态和精神现象,又是一种组织形态和社会现象。它关涉人类自我的独存及其群...  相似文献   

7.
荟萃世界宗教名胜的力作─—读《世界宗教名胜》方田宗教是一种历史悠久、影响巨大且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无论是在遥远的古代社会,还是在高度发达的当今世界,宗教都以其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文化功能,而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宗教圣地或称宗教名胜,是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8.
来信摘登     
黄主编您好:2001年收到您的简短回函,十分感激!地球上的宗教现象,是在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对于人类的物质及精神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宗教在稳定人类秩序方面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此,宗教文化就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文化,我们不能轻慢,更不能有消灭宗教文化的盲动行为。不同国家大都有宗教文化精神作支持,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活着的在继续万变不离其宗;逝去的也成为一种永恒。只要人类存在,宗教文化就存在,就会有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教文化观点。过去,我认为宗教是与“神秘、天国”等有关的。现…  相似文献   

9.
宗教是人类社会最早就有的意识形态之一,也是较为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自从宗教兴起后,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民族始终都在信奉一种宗教,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力量,不论对过去的历史,还是对现实生活都有较广泛的影响。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宗教。宗教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较为深刻,所以我们把宗教称之为文化。从广义上可以把宗教看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狭义上可以看成一种文化,该文化是综合性的及涉及面较广的文化。我们通过宗教可以了解到一个民族的过去,也可以发现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  相似文献   

10.
宗教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其进程与人类进化史一样漫长。寺庙经济是各宗教开展其宗教活动的物质基础。然而,至今理论界对“寺庙经济”的研究仍十分有限。近日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罗莉博士所著《寺庙经济论》一书可谓是寺庙经济研究领域的一本力作,该书第一次从经济学理性、民族学意识和宗教情怀出发,就寺庙经济现象做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研究,并就现阶段“宗教自养”及宗教如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等问题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寺庙经济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经济现象,《寺庙经济论》在研究这一经济现象的过程中,呈现出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1.
宗教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相适应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文化是宗教思想的文化表现,它既是文化的一个门类,又是宗教的一个部分,它是文化和宗教相互渗透的社会意识。宗教文化大致分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2.
羌族宗教祭坛是羌族宗教文化的主要载体,它由石塔或石堆、白石、神旗、杉树枝或杉树杆、羊角或牛角等物体构成,它们各有不同的内涵,与相应的信仰和仪式相联系。同时这几种表现不同功能的物体及其包含的内容又彼此交织成一个网络,形成一种整合的宗教文化现象。这种整合的宗教文化现象,在阐释羌族宗教文化的功能上意义重大,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住羌族宗教文化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国家的力量源泉、民族的精神根脉,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精神纽带。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高度认同、长期坚守并积极践行中华文化,是包括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然要与本土文化相适应。中国宗教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各宗教与中华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因此,推进宗教中国化就是要在文化的长期碰撞、调适和融汇过程中,使宗教从各个方面更好地适应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4.
符号学在宗教研究中的应用初探詹石窗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正如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对宗教进行研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学科的相互渗透,许多研究方法也逐步地为宗教学研究者所借鉴。如文化人类学方法、比较神话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永信 《法音》2014,(11)
正少林文化是印度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少林僧团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宗教土壤条件下创造的以禅宗文化为核心,以禅修、功夫、禅医、佛教艺术为表现形式,集多元文化于一体的独特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少林文化具有四个显著特征:民族性,宗教性,原创性,共享性。少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宗教史上的一大奇特现象,它的产生、发展过程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16.
本刊今年曾在前两卷的卷首语页先后发表过《我们曾经拥有过什么》和《我们现在需要什么》两文,那是谈过去和现在的事情,这次我们就未来的事情再做一些浅浅的议论。宗教是一种长期的历史文化现象,这已为当今各界人士所共识。它过去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精神面貌,只要它的生存环境仍然还在,宗教就必然会继续存在。过去我们曾经尝试过人为地消灭宗教,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一种违背历史规律的做法,其结果是造成了近年来宗教现象的反弹。如今宗教已经成为我国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内容,并且宗教界人士正在走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为…  相似文献   

17.
方广锠 《法音》2007,(3):8-20
一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任何一种社会文化形态都是历史现象。历史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活动,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时间与空间。犹如滔滔的长江,从巴颜喀拉山麓发源,到崇明岛出海,一路上吸纳百  相似文献   

18.
医学伪科学产生的宗教学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以气功、人体科学名义出现的医学伪科学是一种宗教现象或准宗教,其组织形式为膜拜教团,教主与信徒之间是欺骗与被欺骗的关系。医学伪科学的产生有一定的文化学背景,对文化的过高评价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超科学假象。虽非真正的宗教,医学伪科学却可以填补宗教的空缺发挥替代作用,这是医学伪科学得以出现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文化作为一种认识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穆斯林群众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思想观念,渗透于穆斯林群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大多数民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特别是在全民信教的民族中,宗教几乎无处不在,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日常服饰上。本文以西北回族穆斯林服饰文化为例来解读中国穆斯林服饰中的宗教文化。一、宗教文化对服饰文化的影响伊斯兰教文化是中国穆斯林服饰文化形成的重要参照系,是穆斯林服饰文化形成的深层精神内涵。它对整个服饰文化具有…  相似文献   

20.
花之安是晚清时期来华的德国传教士,他将经济实践视为宗教文化传统的映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宗教经济观。他强调,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的“节用”思想有利于国家富强,而“厚古薄今”“重农抑商”的传统则不利于此。晚清政府在“节用”不足的同时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因此无法走上富强之路。在这种宗教经济观下,花之安进一步从理财、通商和实业教育三个方面为清政府提供了政策主张。由于花之安的宗教经济观及其政策主张根植于晚清的文化土壤并具有一定的现实说服力,一些知识分子、商人和西方来华人士受其影响,广泛探讨了各种经济现象,这为西方经济理论的在华传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