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英 《现代哲学》2006,(5):33-38
迈斯纳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和乌托邦主义》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分析理论的一部名著。他恢复了毛泽东思想中的乌托邦主义内涵,并采用“民粹主义”的方法论解释中国革命。他通过“乌托邦主义”来分析毛泽东追求美好未知世界的热忱,并对后毛主义时代的反乌托邦性质作了深入透彻的考察。这对我们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今日的中国社会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恩斯特·布洛赫的报告:<马克思,直路,具体的乌托邦>不仅是一部关于马克思的纪念报告,也是一部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在这份报告中,布洛赫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哲学一政治思想的丰功伟绩,实事求是地指出了他的哲学一政治思想中的某些"实质性缺陷",批判了斯大林主义的"奴役性实践",划清了前苏东"官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的人道主义"的原则界限.根据布洛赫的评估,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马克思哲学一政治思想中的个别结论已不再有效,但是,马克思的基本思想,特别是"辩证法思想"、"异化理论"、"现实的人道主义理念"等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毛主义和空想主义:八篇文章》①一书中,迈斯纳将空想主义描述为卡尔·马克思和毛泽东的思想的重要部分.乌托邦是现代革命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考察毛泽东的空想主义对于理解毛泽东和毛主义十分关键.虽然乌托邦主题最早出现在毛泽东思想中是在1919年,但他的空想主义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表现得最突出.之后对毛派分子来说中国似乎接近于乌托邦的边缘,他们承诺即将打破当前和过去的状态,即将进入未来的理想社会,就像马克思在他的《哥达纲领批判》②中所描述的那样,在那里将不再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人们可以得到全面发展.早在30年代,毛泽东的同龄人——梁漱溟——也认为中国处于乌托邦的关键时刻,即有可能打破历史和创造一个理想社会,它建立在人类基本的、良好的能力基础上.从广义上来看,梁漱溟与毛泽东的许多乌托邦观念是一致的.毫无疑问,毛泽东并不是唯一具有"乌托邦倾向"的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追溯了布洛赫从求学到流亡,从东德到西德的生活经历,描述了他与卢卡奇、海德格尔、马尔库塞、萨特等同时代人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布洛赫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的哲学思想深受表现主义的影响。1938年布洛赫流亡美国,1949年回到东德。1956年以后,布洛赫受到东德当局的批判,被指控为“偏离分子和修正主义者”。1961年布洛赫移居西德。布洛赫承认深受黑格尔哲学和宗教的影响,但他强调自己是完全站在马克思立场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他看来,乌托邦理论在马克思那里就已经出现,而他只是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发展了马克思的乌托邦概念而已。乌托邦不仅是哲学-艺术范畴,也是我们时代的政治范畴。乌托邦并不意味着逃避现实,而是意味着探索现实事物的客观可能性,并为其实现而奋斗。具体的乌托邦导向一种更美好的未来、一个人道的世界。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无权成为悲观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俄国没有参与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的俄国出现了绝对的沙皇主义、独裁、恐怖、个人迷信和警察国家.斯大林主义使马克思主义面目全非,损害了马克思本人的形象.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危机理论已宣告无效,马克思主义中依然有效的是辩证法,即矛盾学说.资本主义矛盾可精确地理解为总体异化、自我异化.继承天赋人权遗产将决定共产主义的自由面孔.直路的矫形外科是社会主义的最紧迫的任务,而人道的社会主义包含有作为最高人权的直路.马克思主义并非不是乌托邦,而是具体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6.
李涛 《哲学动态》2003,43(11):12-13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界一直关注着MEGA,但往往对MEGA的特殊性理解得并不充分.MEGA是德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Die Marx-Engels-Gesamtausgabe)的简称,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我国已经出版的50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正在编纂出版的第二版,以及苏联出版过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确切地说应当称之为"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其相应的德文词为Die Marx-Engels-Werke,简称MEW.这方面比较权威的版本是民主德国从1956年至1983年出版的42卷<马克思恩格斯著作>,1990年补充出版了第43卷.  相似文献   

7.
2007年11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承办的"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辽宁大学等十几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杂志和<现代教育报>等学术媒体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探讨.艾思奇的家人也应邀参加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部分学生也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白春阳 《哲学动态》2004,(10):23-25
肖前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体系的创立人和学科奠基人之一.2004年5月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教学与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协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理论研讨会暨肖前教授八十华诞纪念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170余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大会.大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面临的困境、挑战和机遇做了深刻分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未来发展建言献策.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恩斯特·布洛赫是20世纪以来德国最富盛名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希望的哲学、一种具有乌托邦主义色彩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精神,在实践中改变这个非正义的世界,才是未来乌托邦得以实现的现实路径。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对宗教“弥赛亚”的变革及其对现实的否定性批判,还是通过劳动和实践来从事乌托邦式的人道主义的现实化,抑或是在追溯天赋人权时对尊严、道德和自然法的人道主义阐明,无一不彰显了布洛赫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所持有的以人为本的道德哲学,以及他对现实的人道主义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打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者在伦理价值问题上的固有论述方式,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同时,将人道主义理想视为超越现实意识形态的道德形式,并将之置于希望的乌托邦之中,保留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念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29日,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联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讨会暨<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哲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举行.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2005年3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的由黄楠森、王东主编的<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哲学>一书,认为该书以全球的视野,立足本土的关怀,突出时代的主题,探讨了邓小平理论中蕴涵的哲学智慧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验证、发展和创新,科学地阐明了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哲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一兵 《学海》2008,19(1):38-44
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发表之后,列宁更加注意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全面学习和研究.在1909年到1913年前后,列宁写作和发表了一批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重要文章,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卡尔·马克思>一文.从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列宁在哲学素养方面的很大提高,也能看到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2.
廖中洪 《学海》2008,(3):137-143
法国1806年的<民事诉讼法典>,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不仅充分体现了当事人主义的特征,而且也是在当事人主义程序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的.这些基本的程序理论是:"讼争一成不变理论"、"程序合同理论"和"程序所有权理论".从当事人主义程序理论历史发展的角度,追本溯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探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形成、发展与变化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家罗蒂在《偶然、反讽与团结》中说明此书要建构的是"自由主义乌托邦的诗性文化"。就诗性特质而言,它将"想象力"作为文化进步的刀刃;就自由主义而言,它将"不要残酷"作为底线,将"人类团结"作为目标;就反讽主义而言,它充分体现着后现代的怀疑精神,能够不断自我调整以克服传统乌托邦的弊端;就乌托邦而言,它可以划归到雅各比所言"反偶像崇拜的乌托邦传统"。在"反乌托邦"或"终结乌托邦"的当下语境中,罗蒂的乌托邦设想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日益巧妙地伪造馬克思主义,日益巧妙地把各种反唯物主义的学說装扮成馬克思主义,这就是現代修正主义在政治經济学上、策略問题上和一般哲学(认識論和社会学)上表现出来的特征。”列宁的这段話,一针見血地指明了瘋狂地进攻馬克思主义的形形色色的修正主义者所慣用的手法。在哲学上,老修正主义者伯恩施坦之流追随在资产阶级哲学教授的屁股后面,主張“回到康德去”,主張把馬克思主义和康德主义結合起来,用康德主义来“补充”馬克思主义。俄国的修正主义者波格丹诺夫之流則主張把馬克思主义和馬赫主义結合起来,把社会主义和宗教結合起来,用馬赫主义来“补充”馬克思  相似文献   

15.
在俄罗斯作家的创作理念与实践中,宗教与乌托邦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存在,它们共同将人性的生命与外在的世俗造成一定程度的疏离。俄国文学史的过程可以形象地理解为"美"与"神"的较量,即审美乌托邦与宗教乌托邦的某种角力。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充满矛盾的果戈理与白银时代起奠基作用的梅列日科夫斯基二者的文学思想与具体创作,鲜明体现了宗教与乌托邦的角力。伴随着十月革命的到来,由马克思主义思想所引导的社会乌托邦思想变为一种现实。在1922年的"哲学船"事件之后,"美"与"神"的乌托邦似乎与社会乌托邦格格不入,侨民文学与苏联新文学的相互诋毁便是二者交锋的证据。此后,随着社会乌托邦落到实处的理想破灭,俄罗斯文学进入了以后现代性为主导的时代,一个解构乌托邦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安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五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于2008年3月28~29日在安徽芜湖召开.  相似文献   

17.
引言 1963年美国年轻的哲学教授葛梯尔在<分析>杂志上发表了<确证的真信念是不是知识>一文,这篇不足三页的小文章引发了当代英美哲学界对确证本质的四十余年的争论.[1]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着"确证何以可能"的问题逐渐形成了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两大主流学派,两者之争占据了当代英美知识论研究的中心舞台.[2]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160周年和广松涉逝世10周年,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中日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及其当代价值暨第二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4月23~24日在古城南京举行.中日学者70余人与会,大家围绕<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创立过程中的作用、广松版<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其当代争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9.
乌托邦传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尤其是解放政治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形成现代资本主义批判的规范维度和尺度的重要资源。但是,在乌托邦的设计中存在不同的倾向。哈维提出的是时空结合、后现代和马克思主义结合的所谓新的"辩证乌托邦"。这里关键是重新建构地方和城市的正义与权利,如此才能形成现代和当代解放政治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朱慧玲 《哲学动态》2005,(12):57-58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暨哲学学术创新研讨会于2005年9月25日隆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李景源,首都师范大学校长许祥源、副校长宫辉力,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赵敦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韩震以及首都师范大学两位学术前辈王锐生、孙长江等参加了会议.此外,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研究>、<新华文摘>、<求是>、<光明日报>、<教学与研究>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首都师范大学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代表以及哲学系的全体师生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