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汉字特征内隐学习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在汉字特征识别的范围内,在高强度练习和正确反馈条件下探讨内隐学习汉字的某些特点。实验采用了一种测量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特征分类方法.这些特征包括汉字的笔划维度(显著性特征)和汉字的偏好维度(非显著性特征)。实验结果发现:汉字偏好特征的学习,内隐组被试表现出更大的底层规则的迁移;汉字的偏好特征还表现出高潜力的内隐知识。  相似文献   

2.
汉语儿童英语语音特征内隐与外显学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选取64个英文单词为实验材料,以不同的分类方式为自变量.探讨在给予高强度练习和准确反馈的前提下.汉语儿童完成同时具有显著性特征(字母组合)维度和非显著性特征(发音)维度的英语语音分类任务时,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各自的特点,发现(1)在及时分类条件下,有显著的内隐学习效应;(2)外显学习的抗干扰性弱,内隐学习的抗干扰性强.而且内隐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具有稳固性;(3)及时分类有利于内隐学习,延时分类有利于外显学习。  相似文献   

3.
知识类别和特点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序列学习中的反应时和错误个数间接测量被试的内隐知识,用再认成绩和预测成绩直接测量被试的外显知识,通过倒转不同的规则探讨了知识类别和特点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1)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可能分别依赖于两个独立的学习系统,且互不干扰;(2)当内隐序列学习既包含运动知识又包含概念知识时,知识类别和特点影响被试对序列知识的获得,被试较易获得运动知识;(3)在内隐序列学习中练习的数量也影响被试对序列知识的获得,序列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同步内隐/外显序列学习:事件相关的fMRI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事件相关fMRI研究探讨对于内隐和外显学习在脑区激活上的差异.实验采用同步内隐/外显学习序列,以有色的形状作为刺激材料.要求被试对于刺激的颜色做选择反应,并在颜色消失后找出形状的内在规则.颜色和图形序列分别采用两个独立的马尔可夫链,即下一个图形的颜色或者形状有70%的可能服从序列规则.行为数据显示被试习得了外显和内隐的规则,fMRI成像主要比较内隐和外显学习在学习过程和知识运用上脑区激活的差异.结果发现,与内隐学习柑比,外显学习在额叶的激活更为显著.而且,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在视觉皮层的激活出现分离,内隐学习中枕叶的激活减弱,而外显学习中枕叶的激活增加.  相似文献   

5.
教师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群体,其隐性知识也自然比较集中和典型,而专长研究可以有效地揭示教师的知识获取特点和学习规律。然而,以往的专长研究往往通过测量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在某方面的外显行为或外显知识的差异了解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行为特点,这种做法由于忽略了教师的内隐学习和隐性知识,因此难以有效地揭示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的真实差异。本研究借鉴认知心理学对专长的研究方式(即专家--新手比较),运用经典的序列反应时任务(SRT)调整后的范式,采用带颜色边框的同一个学生的四种真实课堂表情图片作为刺激材料,以表情作为内隐学习的维度,以颜色作为外显学习的维度,对61名专家教师与88名新手教师在内隐/外显序列学习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专家和新手教师被试群体均能够习得内隐/外显序列规则;(2)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内隐学习上存在显著差异,专家教师内隐学习效果要优于新手教师;(2)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外显学习维度上差异并不显著。结论: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有着近乎相当的外显学习能力和外显知识水平,但专家教师的内隐学习能力和隐性知识水平要显著高于新手教师。  相似文献   

6.
曹成刚 《心理科学》2005,28(1):197-200
目的:从新课程视角,探讨英语阅读中的外显与内隐问题,为阅读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理论,对分析性阅读和概括性阅读进行分析比较,考察被试在分析性(外显的)和概括性(内隐的)阅读的时候,是如何“投射”出自己获取信息技能的过程的。结果:(1)阅读中存在着内隐现象且具有与外显性阅读相近的阅读成绩和效率;(2)各组被试阅读过程中未见有显著的性别差异;(3)外显阅读组和内隐阅读组均存在着特别显著的年级差异。结论:对于知识的吸收掌握和应用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外显阅读与内隐阅读各具有特色,互为补充,阅读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外显与内隐在阅读理解中的不同效果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探讨了健全人对不同能力水平残疾人的刻板印象.其中,实验1基于对残疾人刻板印象内容量表的修订以及对能力发挥度不同的残疾人图片的筛选,考察了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外显刻板印象.实验2采用单类别内隐联想测验(SC-IAT)考察了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内隐刻板印象.结果发现:(1)在外显层面上,被试对高能力残疾人表现出高胜任且高热情的积极刻板印象,而对低能力残疾人表现出低胜任但高热情的混合刻板印象;(2)在内隐层面上,被试对高能力残疾人表现出高胜任且高热情的积极刻板印象,但对低能力残疾人表现出低胜任且低热情的消极刻板印象;(3)残疾人能力的有效发挥可显著改善被试对其胜任度和热情度的外显及内隐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8.
内隐和外显态度预测消费者行为的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非耐用商品(洗发水)和耐用商品(手机)为态度对象,探讨了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之间的一致性及其对行为选择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当态度对象为非耐用品时,内隐和外显态度之间呈一致性,而当态度对象为耐用品时,内隐和外显态度之间出现分离;(2)在非耐用品上,内隐态度能更好地预测被试的选择行为,而在耐用品上外显态度能更好地预测被试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序列学习范式,用反应时间接测量被试的内隐知识,问卷以及再认成绩直接测量被试的外显知识,并采用PDP测量被试的意识与无意识贡献率.结果表明:(1)无RSI条件下能习得一定的无意识知识,而在有RSI条件下习得的知识大部分能被外显地意识到.(2)当内隐序列学习中既包含运动知识又包含概念知识时,无RSI条件下易获得运动知识;而在有RSI条件下,如果时间充分且能协调注意资源,运动知识和概念知识均能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0.
胡伟  吕勇 《心理学探新》2011,(4):326-331
知识内隐性的判别一直是内隐学习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恰当的区分内隐被试和外显被试对于该类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知识内隐性判别问题的研究历史,由最初的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到后来改进的研究方法,指出了随着对待内隐和外显学习两者关系的理论的发展,研究方法有必要与时俱进,并提出了新的区分内隐被试和外显被试的新方法。相对于传统研究方法,新方法从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互为补充、"任何一种学习即存在内隐学习,也存在外显学习"的理论指导下,通过被试的猜测水平来判断其内隐水平,并确定"纯的"内隐被试的标准。该方法发展地看待内隐学习及其与外显学习的关系,有助于研究者更加深入、精确地研究内隐学习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颜色内隐学习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以48名中学生为被试,分别用色块串和色词串为材料,设时间变量(单元)以了解学习的详细进程,研究了中学生颜色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特点。结果发现:(1)非言语材料(色块)较言语材料(色词)更适合于内隐加工;(2)时间变量上整体呈递增趋势,称长时功效。内隐学习的长时功效在教学上有重要意义;(3)指导语上存在主效应,内隐学习优于外显学习,即内隐学习在不同材料上的优势效应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0  
对内隐与外显学习过程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被试为上海高二学生 10 0人 ,实验通过限定状态语法和双条件语法两种材料的会聚操作对 5种实验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内隐学习具有很强的抽象性 ,本研究首次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2 )内隐与外显学习存在相互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 ,时而互相促进 ,时而互相冲突 ,时而内隐学习贡献大 ,时而外显学习贡献大 ,本研究探明了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贡献谁大谁小 ,视学习材料的难度而定。实验启示 ,在人类的学习和生活中 ,内隐学习及其与外显学习的相互作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相似文献   

13.
选取两种规则难度的人工语法字母串.采用强分离的实验程序,探索了材料规则难度对内隐学习、内隐与外显的协同学习的影响.结果显示: (1)规则难度较大的限定状态人工语法学习中,内隐学习成绩显著好于外显学习;而在难度较小的双条件语法学习中,外显学习显著好于内隐学习. (2)在两种规则难度的材料学习中,内隐与外显的协同学习成绩均好于单独的内隐或者外显学习,具有优势效应. (3)内隐学习获得的规则知识具有可迁移性.  相似文献   

14.
幼儿对具体图片与抽象图片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择3—6岁幼儿为被试,采用具体图片与抽象图片两种材料,分别交叉使用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两种方式,探讨不同年龄幼儿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效果及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幼儿期幼儿确实存在内隐学习,幼儿对抽象材料的内隐记忆效果优于外显记忆效果;幼儿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两种效果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郭秀艳  肖辉彬  周楚 《心理学报》2004,36(3):322-326
采用2×2×2混合实验设计,使用具体和抽象两种不同性质的图形材料对动态和静态两种条件下内隐时间的存在及其特征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动态条件下被试对抽象图形的位置偏移判断更为准确;(2)测试图形与识记图形之间位置偏移判断的错误率在测试图形与诱导图形内隐运动方向一致的条件下比不一致条件下大;(3)无论实验材料为具体图形还是抽象图形,被试对测试图形和识记图形的位置偏移判断错误率之间不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证明了内隐时间的存在,进一步探明了内隐时间具有方向性和认知不可渗透性的特点,并证明了运动范式为研究内隐时间及其特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Implicit covariation lea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simple associations without awareness, has been demonstrated repeatedly along the evaluative dimension [De Houwer, J., Thomas, S., & Baeyens, F. (2001). Associative learning of likes and dislikes: A review of 25 years of research on human evaluative condition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7, 853-869], but associations involving other dimensions appear more difficult to learn implicitly. The present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the evaluative dimension that may predispose it to implicit learning. We provide evidence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that implicit covariation learning occurs along the evaluative dimension, but does not spontaneously occur along non-evaluative dimensions. In Experiment 2, implicit learning along non-evaluative dimensions occurred when participants were subliminally primed with the to-be-learned dimension. In the discussion, we integrate findings from implicit evaluative conditioning research with the broader implicit learning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7.
李秀君  石文典 《心理学报》2016,48(3):221-229
内隐学习被认为是人类无意识、无目的获得复杂规则的自动化过程。已有研究表明, 在人工语法学习范式下, 视觉内隐学习的发生需要选择性注意。为了考察选择性注意对内隐学习的影响是否具有通道特异性, 本研究以90名大学生为被试, 以人工语法为学习任务, 采用双耳分听技术, 在听觉通道同时呈现具有不同规则的字母序列和数字序列, 考查被试在听觉刺激下对注意序列和未注意序列构成规则的习得情况。结果发现:只有选择注意的序列规则被习得, 未选择注意的序列规则未能被习得。研究表明:在人工语法学习范式下, 只有选择注意的刺激维度能够发生内隐学习。选择性注意对内隐学习的影响具有跨通道的适用性, 不仅适用于视觉刺激, 也同样适用于听觉刺激。  相似文献   

18.
序列位置内隐学习产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卫 《心理学报》2000,32(4):374-380
内隐学习是当今认知和学习领域继内隐记忆之后又一重要的研究课题。该研究利用序列反应时研究程式,通过两个实验,对序列位置内隐学习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序列反应时任务程式中,随着反应一刺激间隔的延长,序列位置内隐学习的学习量逐渐减少;(2)异形同模式迁移组和异形异模式迁移组被试间内隐学习量无显著差异,被试未能内隐地习得抽象的序列模式。说明序列位置内隐学习产生的基础是水平联结,在该实验条件下没有发现垂直联结存在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