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敏 《法音》2002,(10):64-65
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国佛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选出了自己的新会长———一代高僧、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江西省云居山真如寺方丈一诚法师。1927年出生于湖南望城的一诚法师对自己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谦虚地说:“我荣幸地从一位代表被推举为会长,这是各位代表对我的信任。对此我深感责任重大……”在谈到中国佛教协会今后的主要任务时,一诚法师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佛教协会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佛教界自身建设,包括信仰、道风、人才、教制和组织等五个方面的建设。”围绕这一主要任务,一诚法师说:“加强佛教…  相似文献   

2.
法师在现代中国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卓绝地从事佛教的事业,不但为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如同历史上的所有高僧一样,法师不仅是法门龙象,而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英雄。他的讲经说法,他的慈善救济,他的修行实践,既是个体生命的自由的确证,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生命的确证。在中国佛教的高僧序列中,真禅法师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位。他所生活的时代和他所为之奋斗的佛教事业,也是我们在座各位生命经验的一部分,因而我们对他的理解也许会更为真切。通过他而思考我们时代的佛教,进而发展我们时代的佛教,就是对法师最好的纪念。作者提出我们从真禅法师可以联想到这样一些基本的思考。佛教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真正价值,常常或者被人们所忽略,或者被人为地加以扭曲,佛教有时被看成只是一种有借鉴或利用价值的“文化遗产”或“文化资源”,而作为遗产或资源的最大价值也只是创造经济效益。在“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过程中,应该摆正佛教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关系。在当代中国的社会条件下,必须解决如下的观念问题:第一,必须正确理解宗教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第二,必须正确理解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作者为现实中的佛教,提出一种称作“宗教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设想。作者认为当代中国佛教,在现代性的刺激下,开始获得现代性的形式。“人间佛教”便是现代中国佛教最为积极、最具有现代性的成果之一。为了促进中国社会和中国佛教的和谐发展,作者提出几点看法:首先,要加强佛教的理论建设。不仅要对佛教教理的哲学阐释或新的佛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而应该在更为广阔的尺度上提出佛教对现代生活各个方面的系统的思想观点。其次,要加强佛教的制度建设——不仅是僧伽制度,还包括与佛教有关的社会团体制度的建设,以及佛教与社会关系的合理的制度设计。第三,要加强佛教教育。佛学院应不仅限于招收入僧人,也应对居士开放。第四,要加强佛教界与世俗社会的沟通,增进相互了解。佛教界不仅应与佛教学术界的加强交流,佛教更应积极地走入社会,化导众生。佛教对社会问题发表观点并不违背政教分离的精神,而是突出佛教的现代性,增进广大佛教信众的现代公民意识和创造历史的热情。  相似文献   

3.
刘维涛 《法音》2005,(9):38-38
由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中国佛教协会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祈祷世界和平法会15日在北京灵光寺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以及来自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法师率佛教弟子3000人出席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法师在祈祷法会上讲话。他对来自内地及香港、澳门、台湾的法师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在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及海外佛教四众弟子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积极投身于保家卫国的正义事业。佛教是热爱和平的宗教。这种以世界为本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韩国天台宗教育部长金道国法师在“21届东国大学教育研究学术大会”上发表的《关于天台宗在家教育现况》的论文。学僧有幸在汉城拜会道国法师时,他送了一本这次会议的专辑给我。当我读到此文时,似有所感触,亦有所启发。因为佛教要在当今社会发展,离不开教育,所以赵朴老屡屡强调“培养人才”。但中国佛教教育事业虽说已从探索中起步,但目前重点还是放在僧伽教育上,对作为佛教最中心力量的在家教育基本上还处在空白境地。当我看到这篇具有启示性的文章后,作为中国佛协派往韩国的留学僧,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促使我想把它译成中文,介绍给国内关心佛教教育的法师、老师和先辈们,以期从中获得一点启示,有助于中国佛教的教育事业。无奈韩文水平有限,至今才译出,在此呈现给大家,并析指教。原文中有些表格,全是时间或地名,或者是文中已重复的内容,故略。  相似文献   

5.
张开勤 《法音》2003,(8):23-23
本刊讯7月24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在广济寺接见了新组建的尼泊尔中华寺僧团。中华寺新僧团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受中国佛教协会委派,于7月26日赴尼泊尔接管中华寺寺务工作。接见时,一诚法师和学诚法师都作了语重心长的开示。一诚法师说:“蓝毗尼是佛陀诞生地,是全世界佛教徒景仰的佛教圣地,各位法师能有机会到佛教圣地的中华寺参学、负责寺务工作是福报,希望大家团结一致,严持戒律,精进修持,用实际行动展示当代中国僧人的风貌。”学诚法师鼓励大家:“要同心同德,克服种种困难,勇于承担如来家业;要树立…  相似文献   

6.
罗喻臻 《法音》2002,(12):17-17
本刊讯11月23日至30日,以达瓦·佩波拉副主席为团长的斯里兰卡执政党统一国民党代表团一行6人应邀访华,于11月24日专程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会长一诚法师、副会长圣辉法师、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的热情接待。一诚会长对斯里兰卡客人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接着,圣辉副会长应客人要求介绍了中国佛教的基本情况。他说,在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深入贯彻、国家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大好形势下,中国的佛教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广大佛教徒本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精神,为祖国的安定繁荣做出…  相似文献   

7.
张利华 《佛教文化》2009,(6):106-107
佛教是充满了智慧、仁慈、光明、清凉与安慰的一种宗教。佛教的理论阐述着关于宇宙、人生由于各种关系的结合而产生的各种现象。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法师,是指善于学法与善于说法的人。我本人视法师为“现实”中的菩萨,是世间有情的觉悟者。我认为他们所讲的“法”,能从精神上解除众生的“痛苦”。我敬仰法师们的智慧与仁慈,更敬仰他们能超凡脱俗,对于茗山这样的大法师更是敬佩不已。  相似文献   

8.
唐思鹏 《法音》2005,(1):11-11
本刊讯2004年12月18日上午9时,以前总统瓦希德为团长的印度尼西亚宗教代表团一行30人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一诚会长、学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热情接待。一诚会长对印尼宗教代表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中国和印尼两国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早在公元五世纪左右,两国佛教徒就开始了友好往来。我国的法显、义净等高僧西行求法期间,就曾经到贵国参学访问,受到贵国人民的盛情款待。一诚会长还向客人简要介绍了中国佛教的历史与现状,强调当今中国佛教的发展处于黄金时期。他希望印尼宗教界朋友多来看看,加强交流与友谊,与我们一起携手为人类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杨笑天 《法音》2002,(12):31-33
2002年第12期总第220期本刊讯今年是正果法师圆寂15周年忌辰,中国佛教协会和四川省佛教协会举行各种活动,纪念这位“文革”以后为复兴中国佛教作出巨大贡献的当代高僧。11月16日上午,中国佛教协会在会本部所在地广济寺举行盛大的纪念正果法师圆寂15周年法会,会长一诚法师和副会长圣辉法师出席法会并共同主法,来自各地的僧俗四众共500余人参加了法会。法会结束后,中国佛教协会在广济寺设斋供众,圣辉法师代表一诚会长和中国佛教协会讲话,对正果法师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他说,正果法师是我国当代一位不可多得的戒…  相似文献   

10.
“人间佛教”最早由太虚法师提出。与此相联系,太虚还曾提倡“人生佛教”、“人间净土”。经过印顺法师、赵朴初居土等人的继承和发扬,“人间佛教”理念现已获得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重视,成为当代中国佛教的重要思想和共同议题。它在为21世纪中国佛教提供理论指导的同时,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一 1933年10月,太虚作题为《怎样建设人间佛教》的讲演,对“人间佛教”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说:“人间佛教,是表明并非教人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  相似文献   

11.
唐思鹏 《法音》2003,(10):67-69
本刊讯10月3日至4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上海市佛教协会协办、上海市龙华寺和圆明讲堂承办的“圆瑛法师圆寂50周年纪念会暨近现代中国佛教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龙华寺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明生法师、副秘书长丛铭先生,上海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觉醒法师、副会长王永平居士、秘书长照诚法师,以及上海市民宗委主任杨奇庆、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立天,与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共60多人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明生法师主持。圣辉法师首先讲话,他说:在我们伟大祖国迎来54岁生日的…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08,(11):40-44
11月15日,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吴瑞莲来到北京龙泉寺,对学诚法师就“佛教与社会的关系”这一话题进行采访。学诚法师从佛教中国化的过程,谈到宗教本土化的重要性,具有普世价值观的宗教对未来世界的影响,以及不同宗教间的互融沟通、和谐共存对世界和平的作用,从而对佛教与社会的关系做了深入阐发。  相似文献   

13.
2005年6月4日凌晨10时7分,一代佛学泰斗印顺法师在仿佛进入“甚深禅定”近一个月后,于台湾安详示寂,享寿100岁。他的逝世,是中国佛教界的巨大损失,也是世界佛教学术界的巨大损失。印顺法师生前与我所有着种种因缘。在我所,前有亲承法师教诲的弟子,继有后辈编选大陆首部印顺文集,又有学人得以在他晚年多次亲近于他,这些都使我们对他尤为尊崇,尤为怀念。为了表示我刊对印顺法师的敬意和哀悼,我们在得知他圆寂消息的第一时间,马上决定本期杂志停止付印,撤掉若干原有稿件,换上一篇介绍印顺法师及其佛学思想的文章。由于临时仓促,本文无法完整全面阐述印顺法师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及其深刻影响,但希望以此暂代我们的一瓣心香,呈献于印顺法师座下。拳拳真情,识者共鉴!今年8月,我所将按计划举行“人间佛教的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届时,我们还可期待以对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的进一步探讨和弘扬,继续纪念这位中国佛教时代精神和理论高度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江泽民同志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强调: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如何才能使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呢?笔者认为,改革佛教教义和创新佛教伦理道德思想,发扬佛教伦理道德思想中优良道德原则,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佛教适应社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天台山国清寺可明法师荣任方丈,我去随礼,特意拜会了出席升座仪式的普陀山方丈妙善大师。交谈中,八十五岁高龄的妙善大师思维敏捷、思路开阔。他语重心长地说:“中国佛教不要复古,也不可能复古了。时代在发展,佛教要与时代相应。”妙善大师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使我感慨的是。其实思想的开放与保守,竟真的并不在于一个人的年龄。赵朴老八十七岁,雪相法师八十三岁,他们的许多想法却都充满了朝气。他们的许多心愿往往悲天悯人,横空出世,要实现决非一日之功,然而他们竟像还有无限的时光。  相似文献   

16.
魏武 《法音》2003,(10):46-47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说,在过去50年里,中国佛教在经过了曲折发展和恢复振兴的历史阶段后,走出了一条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光辉道路,迎来了新世纪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太平盛世。“50年来,中国佛教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祖国统一、保卫世界和平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圣辉法师说。分析家认为,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是中国佛教协会成立的基础,而中国二十五年的改革开放则无疑为中国佛教的新发展注入了活力。圣辉法师说,中国佛教在过去10年中的发展尤为迅速,大陆有29,000人受戒,且僧…  相似文献   

17.
泉州开元慈儿院是圆瑛法师亲自创办的慈善性质的亦教亦养的初等教育.慈儿院招生对象、人数、教学与师资选聘等都体现了圆瑛法师的办学思想.为了使慈儿院能长期延续下去,圆瑛法师提出设立"常年基金",为此,他不但呼吁社会各方伸出援助之手,还不畏惊涛骇浪之险,远渡重洋赴南洋募捐.兴办慈善性质的教育实体是近代出现的新事物,是当时中国佛教所面临的新课题,圆瑛法师在兴办慈善教育事业方面所作的努力,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佛教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精进心》一书是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圣凯法师出版的"普隐心语"系列的短章随笔集,其中不仅可见其作为佛教"学者"的思考重心,事实上也处处透露出他作为佛教"法师"的宗教情怀。圣凯法师认为,"当代中国佛教面临三大现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商品经济社会和互联网时代。因此,必须依此而思考中国佛教的  相似文献   

19.
黄夏年 《法音》2007,(4):30-32,33-37
近代中国,封建制度被推翻,整个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佛教在新的社会形态下,也相应发生着巨变。以太虚大师为首的佛教界人士,为了改变人们头脑中对佛教是“鬼的宗教”与“死人的宗教”的观念,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并提出“人生佛教”的理念。同时,佛教界为了培养人才,兴办佛教教育和文化事业蔚然成风,使中国佛教开始走上复兴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普正 《法音》2002,(12):38-39
本刊讯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以朝鲜佛教徒联盟中央委员会教养部长鱼明鲜法师为团长的朝鲜佛教代表团一行8人,于11月19日至28日对我国北京、杭州、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地进行了友好访问。11月19日下午,朝鲜佛教代表团一行拜会了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在广济寺大客厅亲切会见了代表团一行。他说:“朝鲜是我国的友好邻邦,两国佛教一脉相承,具有深厚的传统友谊。在高句丽时代佛教经我国传到朝鲜,在新罗和高丽时代得到了空前发展,自此两国佛教往来不断,友好发展,直至今日。这次朝鲜佛教界的法门兄弟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