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公羊学”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统说与三世说是“公羊学”大一统的历史哲学。三统说有循环论的不足,但具有更多有价值的成分。三世说是由三世异辞说发展而来,三世异辞说主要是对孔子作《春秋》三世异辞的说明,还不是社会历史观,然而,却是何休社会渐变的发展历史观的三世说形成的直接基础。而这一三世说的社会渐变的发展历史观,代表着中国古代社会历史观的最高水平。与三统说相联系的大一统,具有大一统被不断打破的悲剧色彩;而与三世说相联系的大一统,则为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展示了必然的喜剧色彩。  相似文献   

2.
公羊历史哲学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公羊传》别树一帜的“三世说”历史哲学及其戏剧性命运,进行了历史的考察。认为:《春秋经》中寄托着孔子政治理想、寓含褒贬的“大义”,是公羊历史哲学的源头。《公羊传》则形成了一套具有政治性、交易性、可比附性特点的“三世说”。西汉董仲舒加以发展,并与政治相结合,使公羊学大显于时。东汉末何休对公羊家法作了总结,将三世说与“据乱——升平——太平”的社会发展阶段论相结合。鸦片战争前后,龚自珍、魏源对公羊历史哲学进行了革命性改造,为它注入了近代的内容,戊戌维新时期,公羊学与资产阶级思想相结合,成为维新派的理论纲领,而且是近代文化界接受西方进化论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3.
闵一得与道教"医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世说系统阐发于请代闵一得所辑《古书隐楼藏书》中,它是明清之际三教合一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医世说的要旨在于“即身以治世宁”,即通过内炼外养,培养真元,先治其身,次治其心,“内则用以治身,外则用以治世。”达到“天都泰安”之人与自然的和谐,“四夷安靖”之社会有序稳定,“闾阎富庶”之民富国强“世治”目的。作者还深入剖析了道教“医世”思想形成的宗教理论基础,指出,道教医世思想反映了道教出世与入世并重的特征,是道教修身济世利人、服务社会之“真精神”的集中体现,有其现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对公羊三世说改造时掺入了进化论思想,从而决定了他在三世说上对前人的超越,但绝不能将其与历史进化论相等同,如果说百日维新前康有为的三世说旨在宣扬维新思想,其后三世说则旨在消弭革命,进行保皇。康有为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对公羊三世说进行肆意改造,致使公羊三世说失去了它本来的面耳。  相似文献   

5.
作为公羊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三世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与"充实"的过程。其初,"三世说"仅仅意味着一种关于《春秋》历史的世代划分方式和记事方法的理论。在《公羊传》看来,"讳尊隆恩"与"辟害容身"是《春秋》"书法"的两个最主要特征。进而,何休创造性地将"内外之辨"融入"三世说",赋予后者以拨乱反正之新义,"三世说"由是具有了王道论和历史观的色彩。随着清代公羊家对于"三统说"、进化论等观念的引入,"三世说"遂又成为通古达今和革故鼎新的象征。"三世说"的这一演进过程表明:作为经世之学,儒学始终直面现实,关注世界的变化,并试图以自己的理论创新回应、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6.提婆达多欲害佛命然后,提婆达多请求阿阁世说:“大王!请派人杀死乔答摩。”阿阁世王命令那些人说:“汝等一切,悉听提婆达多命令。”提婆达多便命一人先去:“去吧,朋友,往沙门乔答摩所在如是如是处,往夺其命,而后来归。”  相似文献   

7.
“三统说”与“三世说”一样,都是《公羊》学派观察与解释历史演变以及动因的基本理论内容,属于《公羊》学派历史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公羊》家通过它来说明历史上各个朝代兴衰更替的内在关系,描述社会嬗递的逻辑脉络以及具体表现,为人们理解纷繁复杂的历史变易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康有为的人性论中,《孟子微》具有独特价值。《孟子微》中的人性思想成熟而深入,并包含对性善论的三维阐释:一是在三世说的视野中将性善称为“太平之基”,二是在人类品性的差等视野中把性善视为“为上根人语”,三是在生命个体的构造视野中认性善为“以魂统魄”。康有为还创造性地以“性善”为“平世之法”,并将“平等”“民主”等现代政治观念与之凑泊。这种立足于儒家心性论而展开的现代性叙事,虽然“尽精微”不足,却在“致广大”的层面蕴示着儒学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邵雍《伊川击壤集》中的哲理诗具有知识型架构,不仅关涉象数的推演,而且也有易学义理的申言。其中既包含对邵雍易图体系、“元会运世”说的诠释,也涉及《周易》卦象意义的阐发,非常常由卦象意义引发出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邵雍的心性之咏显示了参透天人的恢宏心宇,观物之吟则表述了观物心得,充满了辩证思维特色。他以卦象入诗使诗歌的哲理意义得到深化,同时使玩易成为融哲学与艺术于一体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10.
胡塞尔现象学和玄奘唯识学都是对意识或心识的卓越研究。耿宁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得出了这样两个结论:意识一般之三分结构、过去之特殊现实性。但是他对玄奘唯识学中四分说的性质的理解可能并不准确,这导致他依据三分说来质疑唯识三世说。玄奘四分说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发生学描述,陈那三分说才是意识结构描述。唯识学三世说可以在发生学上借"自缘返缘"结构得到完满说明。  相似文献   

11.
善恶二元对立的宗教哲学思想贯穿于琐罗亚斯德教的整个宗教框架和体系流变。尽管该教一再强调阿胡拉·马兹达的至上和独尊,但与之对立的“恶神”阵营始终存在,形成了神学一元论和哲学二元论依靠共存的宗教哲学思想特征。在从“三世说”到“四时说”的创世神话中,善恶二元也永恒且普遍地存在于整个时空。由此,琐罗亚斯德教的道德论强调人在善恶二元中的选择以及最终将归属于善恶二界的结局。该教的人首双翼日盘图形,则通过符号象征表现了二元论。琐罗亚斯德教的宗教哲学思想影响深远,不仅深入影响了西方哲学思想,浸染了中东地区的犹太教、基督教、诺斯替教、摩尼教和佛教,而且对中国苯教、萨满教等也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勇 《哲学研究》2015,(2):118-125
三世说的研究对揭示佛学发展逻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有部从观念论的角度,提出三世法体的先验存在,划分了现象界和本体界,以对时间现象的反思,确立"三世恒有"的命题;中观取消了本体界,借助思维悖论,否定三世的诸要素;经部借意识流的认知方式,以色心种子的流变现象,否定三世法体存在的可能;唯识学以三世为语言概念,将三世现象作为概念的错误认知,论证了世界的唯识性。通过研究各流派对三世说的争论,佛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3.
大同思想的来源和基础是康有为思想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认为,为了追寻理想的文明形态,康有为发掘出儒家传统的"人为天生"说和天人维度,作为构建大同文明的根本原则。他将天人维度中的价值原则发挥至极,消解了人类生活的伦理政治维度,构建起独立、平等、君子的大同世界。"人为天生"学说是理解三世说与《大同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悦纳改变     
正陆春祥先生是散文、杂文界很有名望的作家,2010年10月,他的杂文集《病了的字母》荣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目前,他已出版杂文随笔集《用肚皮思考》《鱼找自行车》《新世说》《新子不语》《焰段》《字字锦》等十余种。其作品叙事简洁而活泼,结构新颖而灵活,广征博引,生动幽默。然而,有意思的是,在参加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从汉代《春秋》学尤其是董仲舒之学中汲取了思想资源,建立起一套关于人性的气学论说。与此同时,他又援入西洋新知来丰富这一理论。然而,康有为对"人性"概念的理解,对"仁"的内涵的阐释,都与传统儒学发生了极大差异。重新认识康有为的人性理论,既有助于分辨康氏思想与传统儒学的关系,也为理解他的"三世说"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6.
取消家庭,是康有为思想体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要点。虽然康有为仍然认为现实社会中的家族制度非常重要,但在他总体的理论体系中,家庭都不是必须存在的,当时中国之所以还需要家庭,仅仅是因为尚未进入太平世。本文从"人为天生"的哲学观和"公羊三世说"的历史观入手,着重讨论了康有为在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上持有的观点,认为这样一种思想体系与传统儒学大异其趣,但却代表着现代汇通中西思想最重要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7.
在康有为的人性论中,《孟子微》具有独特价值。《孟子微》中的人性思想成熟而深入,并包含对性善论的三维阐释:一是在三世说的视野中将性善称为"太平之基",二是在人类品性的差等视野中把性善视为"为上根人语",三是在生命个体的构造视野中认性善为"以魂统魄"。康有为还创造性地以"性善"为"平世之法",并将"平等"、"民主"等现代政治观念与之凑泊。这种立足于儒家心性论而展开的现代性叙事,虽然"尽精微"不足,却在"致广大"的层面蕴示着儒学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晚清今文经学家极为重视《论语》,致力于贯通公羊学与《论语》,以申发《论语》蕴含的微言大义。康有为继承了这一传统,在《论语注》中以孔子改制及三世说阐释《论语》,康有为以刘歆与曾子为两大对话系统,极力清除二者对《论语》施加的影响,以还原孔子思想的原貌。康有为将《论语》视作受到刘歆伪经影响的曾子之学,乃抑《论语》之经为曾子一家之学。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继承了董仲舒人性论的两个要点:性情理论、王教与善的关系。他以脱胎于性情理论的魂魄框架为基础,分判了孟、荀的优劣,并将两者整合为孔子法,从而形成了一套分析不同人性因素与政教方式、社会环境的政治哲学框架。从"人为天生"的德性维度出发,王教的使命是普遍的成全人性,康有为进而将该观念带入孔子法中,完成了从性恶法到性善法的上升,人性亦随文明进化而得到成全。因此,人性论可说是康有为三世说的脉络之一,亦是一种对儒家人性论的政治化处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分五个部分以论邵雍之易数思想:首先,以天地之数和圆方之数作为天地源起之象征,并以此二数分为十六大位,以穷究天地体用之变化。其次,以阴阳奇偶之数作为天圆地方之数的基础,并以阴阳刚柔之四象、八卦配合干支之数,参以天地变化之数和体四月三之原则,以导出象征生灵万有之动植通数。再次,结合前两部分所探讨之天圆地方变化十六位数和阴阳刚柔奇偶动植通数,以呈现出一体用生物运行具象之数,以此代表天地万物的流行生化之象《天主运行,地主生化》。再次,将天行刚健之数进一步具体细分为元会运世之数.以成就邵雍独创之历法纪年。同时,将地生柔顺之数进一步体现于律吕声音之多元性和差异性来表现动植生物之不齐与参差。最后,以此五类大数施行、旁通而统贯于自然界与人文界之一切万有,以作为邵雍易学中穷理之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