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文侯作《孝经传》,说明《孝经》至迟于战国初年魏文侯时已成书,在魏文侯时及以前,对孔子称“仲尼”者仅为《孝经》和《中庸》,《缁衣》《坊记》《表记》《中庸》取自《子思子》,为子思所作,已由郭店楚简的出土得到证明,四篇中对孝的论述与《孝经》相近似,而且此四篇与《孝经》在“子曰”之后引《诗》《书》,体例相同。郭店楚简《缁衣》的出土为这一体例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因此,《孝经》是战国初期魏文侯时子思将其祖孔子、其师曾子论孝的对话编撰整理而成的。  相似文献   

2.
子思书再探讨--兼论《大学》作于子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思原书各篇可分为三类,一是子思所记孔子言论,二是子思本人著作,三是弟子所记子思言论。除了原本《中庸》、《表记》、《坊记》、《缁衣》外,郭店简《穷达以时》亦属第一类;属于第二类的除了见于今本《中庸》的《天命》和并见于郭店简、马王堆帛书的《五行》外,还有今本《大学》,而《淮南子·缪称训》主体部分正是子思书佚篇《累德》,亦属此类。属于第三类的有郭店简《鲁穆公问子思》以及典籍中的若干佚文。早期文献中对子思书的不同称谓,意味着不同的文献来源,称《子思》者引自《汉志》所著录的二十三篇本,称《子思子》者引自《隋志》和《唐志》所著录的七卷本。七卷本具有很高的价值,非后来子思书辑本所能相比。  相似文献   

3.
《缁衣》、《中庸》、《表记》、《坊记》、《五行》这五篇作品出自子思学派,是目前学术界分歧最小的看法,而频繁引《诗》、解《诗》、论《诗》,又是这几篇文献的共同特点。本文发现大毛公《诗故训传》已经称引子思学派的作品,由此进一步可以证明几篇备受争议的子思学派的作品均出自先秦。本文也申述了子思学派之《诗》学可以成立的理由,认为子思学派是七十子之后儒家《诗》学的集中代表。本文同时梳理了子思学派引《诗》之范围和原诗的主题,并初步归纳了子思学派引《诗》的体例,以便深入讨论子思学派之《诗》学。  相似文献   

4.
杨栋 《孔子研究》2020,(1):140-149
《淮南子·缪称》保存了大量《子思子》佚文,与子思著作有密切关系,而学界一般亦认为郭店楚简中的儒家佚籍是子思学派的作品。将《缪称》篇与郭店简《成之闻之》《穷达以时》《五行》《尊德义》《性自命出》等篇对读,二者在用词、语句乃至思想上多有相合之处,据此可以进一步确认郭店简这些篇章确为子思学派的作品。同时,通过对读亦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缪称》篇的成书及性质。  相似文献   

5.
《汉书·艺文志》说“《子思》二十三篇。名保,孔子孙,为鲁穆公师”。《隋书·经籍三》说“《子思子》七卷。鲁穆公师孔撰”。此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对《子思子》一书皆有著录。而自元以后不见著录。清儒洪颐煊辑《子思子》一卷,在《问经堂丛书》中。黄以周亦有辑本,台湾《中国子学名著集成》编印基金会印行。《子思子》原书已佚,其篇章题目及其内容,我们今天知之不多。新近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竹简出土,引起海内外学界的密切关注。在郭店简正式出版之前,报端披露其中有《缁衣》、《五行》、…  相似文献   

6.
上博竹书《从政》篇与《子思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上博竹书《从政》篇进行分章排比,可以看出其每一段落都应以“闻之曰”起始,“闻之曰”其实与“子曰”相同。无论形式还是内容,《从政》篇都与保存在《礼记》中的《坊记》、《中庸》、《表记》、《缁衣》等子思著作相近相通,也就是说,《从政》篇与史籍著录的《子思子》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孔丛子·公仪》所记鲁穆公与子思的对话,更可说明《从政》篇乃《子思子》佚篇。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考据和思想考古的方法对《缁衣》的作者及其传承演变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缁衣》原本为子思或思孟学派的著述。通过比较《缁衣》传世本与郭店本和上博本的异同,可以认为《缁衣》原本在西汉专制政治社会环境中被经师作了重大改动,其中包涵的原始儒家德性政治思想被混淆和遮蔽,而纲纪观念相应得以凸显。《缁衣》郭店本和上博本的面世,拂开了汉儒笼盖其上达2000年之久的假面,使原始儒家德性政治思想得以重光。  相似文献   

8.
郭店楚简儒家著作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店楚简10种儒家的著述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孔子之作,它们是《穷达以时》、《唐虞之道》、《尊德义》。第二类是孔子弟子之作,它们是《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六德》、《性自命出》。其中《忠信之道》是子张之作,《性自命出》是子游之作,《成之闻之》、《六德》可能是县成之作。第三类是《子思子》,为子思及其弟子所作,它们是《缁衣》篇,《五行》篇、《鲁穆公问子思》。简文主流,当出于子游、子思学派。  相似文献   

9.
今存的《缁衣》(省称“今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共24章。每一章都是引“子曰”一段话,然后引《诗》或《尚书》上某一篇文章的内容来印证。第2章,“子曰”的第一句话是“好贤如缁衣”。《缁衣》篇名因此而得。什么叫“缁衣”?缁,黑色。黑色衣服与贤人又有什么关?..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缪称训》所见子思《累德篇》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南子·缪称训》除首尾两段为编者所加前言后语外 ,其他悉为子思书佚文。而种种迹象表明 ,这篇佚文正是《后汉书》李贤注所提到的《累德篇》。该佚篇与子思的其他著作血肉相连 ,与郭店简中子思弟子遗著也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五行》篇研究的学术史检讨,从以往研究的薄弱环节出发,依据郭店竹简出土后研究的新发展,可以推定《五行》篇经部为子思作、说部为孟子作,这一结论呼应了荀子的所谓“子思唱之,孟轲和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杨海文 《现代哲学》2011,(4):100-109
清代岭南学者陈澧的《东塾读书记》考释过《孟子》引论《诗》《书》,其考辨有商榷的余地。实际上,依据全书原则、实名原则、分别原则,《孟子》引论《诗》《书》的文献地图为:引《诗》凡35条,引《书》凡19条,论《诗》《书》凡5章,总计有33章引、论《诗》《书》,章数占全书260章的12·7%。司马迁说孟子"序《诗》《书》",赵岐说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绝非虚言。《东塾读书记》虽失之于考辨,但有得于义理,精辟地揭示了孟子思想体系与《诗》《书》文化传统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3.
由于郭店楚简的出土,使得孔子与孟子思想之间的发展脉络逐渐清晰起来,而郭店竹简中的《五行》篇可以被认为是子思或其弟子的作品,因此,通过对《论语》和《五行》篇的比较可以看出子思对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发展与变革。一,从“近取譬”到条理化。孔子不追求建立一个模式化的理论体系来阐发其思想,而是相当的灵活,比如《论语》对于“仁”的解释就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他经常采用“近取譬”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观点。而到子思所处的战国时代,个人著述成为风尚,理论水平也有所提高,因此,孔子提出的许多伦理观点日渐条理化,《五行》…  相似文献   

14.
性命说——由孔子到思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思是孔子之孙,又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可是子思言性命与孔子不同,倒与他身后的孟子接近。可以说子思的性命说违背了孔子,启发了孟子。孔子言性相近而已,孟子则大讲性善,变化不为小,其间子思起了大作用。子贡曾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意谓孔子常讲如《诗》、《书》、《礼》、《乐》等属于硬件的东西;至于深层的,属于软件的东西,如性与天道的精义,孔子不讲。子贡所言可能属实,《论语》二十篇记孔子语至多,而记孔子言性者只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两句。《论语》记孔子言…  相似文献   

15.
论子思的臣道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思是我国先秦战国前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他上承孔子,下启孟子,其主要特色是“发挥孔子学说,影响在公卿间”。本文结合郭店楚简《鲁穆公问子思》与传世文献相映证,对郭店楚简中子思所言“恒称其君之恶”进行分析,阐述子思的臣道思想,并与荀子的臣道思想相对照,认为子思的臣道乃是其学说“诚”的践履,合乎当时士人的价值标准,体现了子思的君师风范与人格独立,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关于郭店楚简《缁衣》篇的两处异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店楚简中的《缁衣》篇和今本有不少差异,包括次序和文字。这些差异,学者们大多做过扎实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仅就其中的两处异文进行探讨,以供学术界参考。为了醒目起见和理解文义的方便,我们先把有关文句的宽式释文按原简号抄出,并在需要讨论的异文下面加着重号:子曰:可言30不可行,君子弗言;可行不可言,君子弗行,则民言不祸行,〔行〕不祸31言。《诗》云:"淑慎尔止,不■于仪"。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极以行。故言32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诗》云:"穆穆33文王,於缉熙敬…  相似文献   

17.
<缁衣>、<中庸>、<表记>、<坊记>、<五行>这五篇作品出自子思学派,是目前学术界分歧最小的看法,而频繁引<诗>、解<诗>、论<诗>,又是这几篇文献的共同特点.本文发现大毛公<诗故训传>已经称引子思学派的作品,由此进一步可以证明几篇备受争议的子思学派的作品均出自先秦.本文也申述了子思学派之<诗>学可以成立的理由,认为子思学派是七十子之后儒家<诗>学的集中代表.本文同时梳理了子思学派引<诗>之范围和原诗的主题,并初步归纳了子思学派引<诗>的体例,以便深入讨论子思学派之<诗>学.  相似文献   

18.
依据儒家文献,结合新出土的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等资料,通过对气论、礼乐论哲学思想的发展,以及对荀子《乐论》与《乐记》所反映的时代精神风貌的差异三方面的研究,可知尚不能根据新出土的郭店楚简得出《乐记》为孔子弟子或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的结论。蔡仲德先生关于《乐记》成书于汉代与作者为河间献王刘德的看法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9.
湖北荆门市郭店出土的“楚简”自 1 998年公布以来 ,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特别关注 ,《郭店楚简》研究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显学。为了推动《郭店楚简》研究在西北地区的深入开展 ,2 0 0 0年 1月 1 5日 ,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召开了研究《郭店楚简》的学术座谈会 ,赵吉惠教授主持了会议 ,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政法学院、西安联合大学、西安社会科学院等单位 30余位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会上学者们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就墓葬和竹简的断代、《唐虞之道》的历史理念、“性自命出”与儒家人性论、“楚简”与子思之学等 ,进行了广泛、…  相似文献   

20.
论郭店楚简"情"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等篇中的“情”义内涵的分析,本文认为其中的“情”仍然是“真实”,而不是“情感”之义。“情”在不同语境中虽有多种分析的涵义,但它们之间是统一的,皆根源于性情论之“情”。这为我们重构性情论的真实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未发”和“已发”而言。“性”与“情”二者在郭店楚简中并不具备相互对应的特性,这与宋儒的性情论并不相同。从先秦到宋明的性情论,朱熹等人利用先秦儒家的相关文献作了创造性的转化;而Chad Hansen和A.C.Graham对中国早期文献中的“情”字义的某些观点,是值得批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