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告别中医中药风潮,提出既然以"科学"的旗号,首先,立论就应恪守科学精神,尊重客观事实,注重历史地考察问题,讲究哲学思考,而不可不顾事实与历史背景,随意编造;也不可削足适履,以"物理科学"观,规范所有的科学学科.并就医学与物理科学的关系做了分析.认为:以科学的名义围剿中医学,命题本身就是错的.  相似文献   

2.
丘浚是我国古代自觉提倡并积极探讨自然科学的儒家学者。他将儒学的研究对象分为“性理之学”(相当于“哲学”)与“物理之学”(相当于“科学”)两个部分 ,并对当时儒者重“性理之学”而轻“物理之学”的现象提出了批评。他不仅揭示了研究“物理之学”的必要性 ,而且还提出了研究“物理之学”的方法与要求。丘浚对研究“物理之学”的积极提倡 ,使我们看到了儒学与科学之间可容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心色不二     
《法音》1989,(1)
佛法以“色心不二”来描述生命的整体。所谓“色”,是指能用物理、化学为主的科学方法加以掌握、属于生命的物质载体。一所谓“心”,是指用物理、化学方法无  相似文献   

4.
层子、轻子也是不可穷尽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以来,对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一个重大发展,是现代科学以大量的科学事实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一个重要观点:粒子的不可穷尽性。 辩证唯物主义有一条基本规律,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把这一观点应用于粒子物理的实践,就要认为即使是粒子半径极小,接近于零,也存在着内在矛盾。由于“耦之中又有耦焉,其变遂至于无穷”。  相似文献   

5.
科学是知识体系 ,又是一种社会活动 ,其发生、发展总是与人类需求、社会利益相关 ,因而与价值不可分离。在科技史上 ,科学始终存在着工具性价值和求真性价值之争 ,在当代又演化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争。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之"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之“善”最深层次的内涵乃是现代科学在本性上所具有的“优越”,而科学的自成目的使一种纯粹的科学活动成为可能,这是科学因其自身而固有的善。科学之“福利”与科学之“德性”(智慧),是在“对人有用”或“令人愉悦”的意义上而成为“善”的。在科学之“善”的概念内涵中有异常明显的两难。只有当我们真实地注意到那在科学的实际进展中愈来愈令人不安同时又是不可回避之物之时,科学才可能是优越的、自由的(自成目的)、有用的、令人愉悦的。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寻求对世界的整体理解、追求统一的科学世界图景,是当代科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中物理学中关于统一场论的尝试尤为激动人心。本世纪20、30年代玻尔和海森伯等人创立的量子力学,把人们的注意力从对物理实在的研究引向对物理“现象”的研究;而海森伯则不仅用不确定性和概率论取代了牛顿科学世界图景中的确定性和决定论;也在数学表达的范围内消除了物理实在的直接基础。这就为科学和哲学传统中由来已久的那种试图在实体的意义上寻求关于世界的统一理论而遗留的僵局注入了一线生机。应运而生的所谓“大统一理论”试  相似文献   

8.
“防人之心不可无”,这话古时就流行,今天更是盛行。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沟通减少了,为了有效保护自己免受侵害,越来越多的人把“防人之心不可无”当成了人生法宝。 不过,笔者觉得,基督徒若想真的使自己免受侵害,比“防人之心不可无”更加有用的是:防己之心不可无。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许多政要宣称美国的建国和立宪是以宗教自由为基础的,或以“宗教国家”自命;我国有些高层人士,也以美国的宗教信仰为榜样,称中国的宗教是“伪宗教”,信仰是“伪信仰”,声讨儒学“有罪”。但也是美国,还有另一种声誉,那就是科学的求实精神,继承欧洲的人文主义传统,以及最近的“新无神论运动”。新无神论并不反对教徒的信仰,但却把宗教作为科学理性审视和研究的对象.揭示它的荒谬和不可盲信.  相似文献   

10.
《周易》与中国象科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周易》和古希腊哲学的比较,说明中西方在传统认识上,由于时空选择不同,从而形成了两种科学。西方的传统认识,以空间为主,时间为辅.空间统摄时间。中国的认识传统,以时间为主,空间为辅,时间统摄空间.因此,前者认识世界着重在“体”,后者则着重在“象”,对“象”层面的认识为“象科学”,主要采用自然整体方法和意象方法.象的实质是“气”.“气”是时间属性占优势的物质存在,与空间属性占优势的实物和物理场不同,构成世界的另一半,中医学是象科学的代表.中医学的突破,定将带来象科学的复兴,对人类的未来和健康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中医院校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青年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影响了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等大学校园文化精神的形成。中医院校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应贯穿于中医学科教育的全过程,处理好几个关键性问题: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人文哲学基础;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把握中医学的思维特征;探索中医学的现代发展等,对广大师生均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中医的科学属性近年来备受争论,从辩证哲学、科学观念、中医的人文哲学特色等角度剖析中医的哲学内涵和科学隶属,澄清观念,得出结论,中医本身就是一门人文与科学交融的古代科学,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互融互动,合而不同,新世纪发展中医的认识观需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医学建立在整体论、有机论范式的基础上,难以与近现代科学融为一体,具有封闭性,总体上更接近于经验医学.西方医学是建立在现代科学范式基础上的技术医学,以现代科学成果为依托,并以大众的广泛参与为基础,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二十五音和经络调理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古琴的启发,对2000多年传抄文字的考量,根据当代物理声学对声音频率的定律,更正了既往研究的错误,最终发现《黄帝内经》二十五音的排列和经络调理之间存在严谨的客观规律,声学部分与当代物理学完全相同,从而为中医听声辨痛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学应当融入现代医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医药目前生存状态堪忧。中医药由于缺乏吸纳一切科学成就、校正自身差错的结构体制,缺乏坚持实证主义科学精神的价值取向,缺乏将经验认识转变为科学认识的线路,因而使其远远落后于现代医学。中医药只有融入现代医学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16.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中医药学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各有短长都不要无限夸大自身的优势。中西医互补整合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潮流。学术争论不要政治化,科技管理要法制化,学者必须从浮华世态中醒悟过来,重建学者应有的人格和道德,纯洁科学的神圣殿堂。坚持科学发展观,中医药学才有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中医是否科学的争论由来已久,科学观不同,答案各异.肯定者认为它是东方传统科学,否定者则视之为传统文化、实用技术或巫术.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具有科学、文化与产业三方面的意义.应以求实的态度、历史的观点和系统的方法探讨之,其结果不仅有利于中医的发展,也有助于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对纳米结合医学及中医药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目前纳米与医学及中医药学结合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探讨。首先分析了纳米中药、纳米医学以及纳米中医药学的定义,认为纳米与中医药学的结合将对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以及中药行业的产业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客观地分析了目前对纳米医学及中医药学研究的现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探索了纳米中医药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证的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哲学原理等,对中医证本质的科学内涵进行理论探讨,提出中医证的本质是基因表达的改变,用现代科学理论阐明中医证的本质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废医验药”是发展中医药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政策保护、虚假宣传和复古都不可能振兴中医。中医的唯一出路是“废医验药”,废弃其非科学的理论体系,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中药和其他中医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只有走“废医验药”的道路,中医中的某些合理成分才会融入现代医学之中,变成现代医学的一部分,中医的贡献才会得到认可和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