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初中生函数概念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文芳  林崇德 《心理科学》2000,23(5):517-521
本研究通过测验法对北京市六所中学的802名初一至初三的学生进行考察,研究了初中生函数要领的发展水平及其特点,结果表明,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函数要领的发展,从总体上看,随着看级的增高呈上升的发展趋势,但年级结学生函数概念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制约 初中学生函数的概念发展水平的关键是,学生所受教育的质量,学生主要以接受教育的方式来获得函数概念。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对自己学习能力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针对城市普通中学445名初一至初三年级的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以研究初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学生在对自己课堂学习能力的评价上,总体处于中上水平.男女生之间课堂学习能力差异不显着;初三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低于初一、初二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能力,且存在显着差异;性别与年级之间交互作用不显着.(2)初中学生在课下学习能力上略低于课上学习能力,但仍处于中上等水平.男生与女生之间差异不显着;性别与年级之间交互作用不明显;初一与初三年级学习能力差异显着,初三女生的学习能力低于初一、初二女生的学习能力,也存在显着差异.(3)初中学生在考试焦虑上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男女生之间差异不显着;性别与年级之间相互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科技创造力和课外科技活动关系的测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创造性能力测验与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调查表,对初中预备班,初二及高二年级学生共275名作测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的科技创造力和课外科技活动存在很显著的相关;中学生的科技创造力水平受学校、年级、性别的影响:重点中学优于非重点中学,高二优于初中预备班及初二,男优于女。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速 《心理科学》2006,29(3):698-700
本研究采用12道假设性情境题目和包含数学涉及运算、思考、实用性三个维度的数学认识问卷,选取90名六年级小学生和106名初二学生作为被试,探讨中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观。结果表明:1)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形成及发展与学校数学课程内容紧密相关。2)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初二学生对假设性情境的认同程度显著地高于六年级学生;在数学认识问卷的数学实用性维度上,六年级学生的肯定程度显著地高于初二学生。3)从总体上看,学生的学业水平与数学知识观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认知风格对不同类型几何问题解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银舫 《心理科学》2005,28(4):975-976
通过镶嵌图形测验(EFT),在初中学生中选了不同认知风格的被试,限时考查被试对不同类型几何问题的解决。结果表明:新问题与所学内容相似性会影响中学生几何问题解决的成绩;认知风格不同类型在几何问题解决中存在显著差异,在与所学内容相似性高的新问题解决中,场依存性学生的成绩显著地高于场独立性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五、六年级小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面积、线段、集合和数线的表征方式为试题,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情况作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能够掌握分数所代表的部分和整体的意义,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分数所代表的测量的意义和等值分数的概念。六年级学生的等值分数的概念较五年级学生有显著的发展。研究结果对我们考察和思考目前的小学分数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认知风格与教师的教学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梁宁建  殷芳 《心理科学》1998,21(2):115-17,121
本研究对255名初二学生认知风格测验与教师教学策略调查结果表明,初中学生存在着认知风格差异,属场依存性学生多于场独立性学生,认知风格与性别差异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初中学生在认知风格方面是总体上的平衡性与发展上的不平衡性的统一,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对学生信知风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教学上应采取与初中学生认知风各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朱丹  李丹 《心理科学》2005,28(5):1231-1234
抽取上海市初中三个年级217名学生为被试,通过对道德判断推理能力、移情反应、亲社会行为的测量和问卷调查,考察初中阶段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发展规律,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道德判断推理与亲社会行为、与移情能力之问没有显著相关;移情能力中的个别指标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相关显著;在移情反应、亲社会行为水平、以及助人动机、帮助方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故事呈现方式不同会对故事与自己相关程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不同外部表征方式集中呈现信息条件下的因果力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墨耘  傅小兰 《心理学报》2004,36(3):298-306
在分别用文字陈述、表格和图形三种外部表征方式集中呈现因果信息的条件下,用直接估计因果力大小的实验范式考察单一因果关系因果力估计的特点,检验概率对比模型,效力PC理论和pCI规则。让287名大学生被试估计不同化学药物影响动物基因变异的能力。结果发现,对单一因果关系因果力估计具有以下4个特点:⑴不对称性:在预防原因条件下的因果力估计较多符合效力PC理论,而在产生原因条件下的因果力估计一般符合概率对比模型;⑵文字陈述、表格和图形三种信息外部表征方式,不影响产生原因条件下的因果力估计,但影响预防原因条件下的因果力估计。在预防原因条件下,与文字陈述和表格表征相比,图形表征会促使更多被试按效力PC理论来做因果力估计;⑶没有被试使用pCI规则;⑷被试估计因果力所使用的规则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不同语言理解能力中学生的抑制加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研究使用移动视窗技术考察了初二和高一年级中的高低语言理解能力学生在完成句子一探测词语义适合度判断时抑制句子尾词与探测词之间语义联系干扰的抑制加工能力。结果表明:(t)在BOA为100ms条件下所有个体都不能有效压抑无关信息干扰;而在SOA为850ms条件下.不同语言理解能力个体表现出抑制加工能力的差异。(2)高一年级学生的抑制加工能力优于初二年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初中生社会善念的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实验1采用卡通插图范式和SoMi范式,以628名7~9年级初中生为被试,考察不同心理理论类型初中生的社会善念的发展;实验2使用社会互动情境和SoMi范式,以360名7~9年级初中生为被试,考察社会互动方式与反馈类型对不同年级初中生社会善念的影响。结果发现:(1)初中生的社会善念不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但7年级中高情感心理理论初中生的社会善念显著多于高认知心理理论初中生;(2)7年级初中生在积极反馈条件下的社会善念较多,而8年级初中生在消极反馈条件下较多,9年级初中生在这两种条件下则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合作情境中,初中生在积极反馈下的社会善念更多,而在竞争情境中,初中生在消极反馈下的社会善念更多。研究说明初中生的社会善念具有跨年龄和跨性别的稳定性,并且会受到心理理论、社会互动方式及反馈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工作记忆、抑制控制及认知灵活性是执行功能的主要成分。以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320名学生为被试,研究了他们执行功能各成分的发展。结果发现:工作记忆广度、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的发展随着年级(或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各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张野  卢笳 《心理科学》2012,35(2):391-395
摘 要 采用问卷法调查586名初中生,探讨其人际交往能力、学业水平及发展背景系统的互动关系模式。研究发现初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表现最为突出,女生更善于处理人际问题。高人际交往能力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优于低人际交往能力学生。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该能力有助于积极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受家庭教养背景系统的直接影响,并作用于学校人际背景系统,两大系统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4.
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江琴娣  杨福义 《心理科学》2005,28(3):622-625,618
本研究以工读学校和普通学校七~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工读学校学生的总体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2)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普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工读学校学生的父母更多地采取消极的教养方式;(4)生活事件应激与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工读学校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所带来的应激强度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探讨了初中生心理资本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和感恩对该效应的调节效应。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208名初中生进行了研究,研究工具包括心理资本量表、学业成就问卷、自我控制量表、感恩量表。结果表明:(1)心理资本既可以直接预测初中生的学业成就,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间接预测学业成就,即自我控制在心理资本与学业成就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心理资本通过自我控制对初中生的学业成就所起的间接效应受感恩的调节,且这种间接效应在高感恩水平的初中生中更显著。研究的发现对提高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沈烈敏 《心理科学》2002,25(1):57-59
该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能力问卷量表,结合教师问卷、个案访谈和调查等方法对80名小学四年级学生、94名初中一年级学生、85名高中一年级学生,共259名被试进行了假设一验证和范畴化认知方式与学业不良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学习年限段学业不良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得分均低于学业优秀者,且差异显著;各学习年限段学业不良学生间在这两方面的得分差异显著,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回溯性监测判断与预见性监测判断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刘希平 《心理学报》2001,34(2):137-141
实验采用3×3×2(年龄,材料,性别)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按照学习成绩好、中、差分层随机选取小二、初二、大二被试各18名,其中男女各半,对被试回溯性监测判断与预见性监测判断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到如下结论①三种监测判断发展的速度不同,回溯性监测判断发展最早,回忆准备就绪程度的判断发展较早,任务难度的预见判断发展最晚。②材料在三种监测判断中的作用不同。③三种监测判断发展中性别差异均不显著。④预见性监测水平与记忆成绩之间存在较高正相关,而回溯性监测水平与记忆成绩之间相关较低。  相似文献   

18.
考察未来取向测试新方法(作品分析法)有效性及对比已有测量方法(自陈问卷法、行为测试法)的优缺点。结果发现,问卷法测得青少年未来取向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行为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测得青少年未来取向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问卷法测得未来取向与学校投入相关密切,行为测试法测得未来取向与学业成绩相关密切,作品分析法测得未来取向与学校投入、学业成绩均相关。作品分析法是一种有效测量青少年未来取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